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浆代谢组学研究三七皂苷R1改善神经炎症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燕燕 林楠 +2 位作者 吴迪 李叶 魏艺聪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7期1186-1196,共11页
目的:通过血浆代谢组学研究三七皂苷R1(notoginsenside R1,NGR1)治疗神经炎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0.83 mg‧kg^(-1)脂多糖(LPS)构建小鼠神经炎症模型,应用NGR1(30 mg‧kg^(-1))进行给药治疗,眼眶静脉丛取血并分离血浆。在... 目的:通过血浆代谢组学研究三七皂苷R1(notoginsenside R1,NGR1)治疗神经炎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0.83 mg‧kg^(-1)脂多糖(LPS)构建小鼠神经炎症模型,应用NGR1(30 mg‧kg^(-1))进行给药治疗,眼眶静脉丛取血并分离血浆。在使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神经炎症相关指标及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基础上,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各组小鼠血浆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通过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差异内源代谢物的鉴定,并应用MetaboAnalyst和Metscape数据库进一步分析差异内源代谢物的关键代谢途径,最后通过qRT-PCR检测调控关键代谢途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NGR1能够明显改善小鼠脑组织神经损伤,明显降低中枢神经炎症因子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mRNA水平,显著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此外,代谢组学发现模型组与给药组之间小鼠血浆中皮质酮、吲哚丙酮酸、泛酸、12S-羟基5Z,8Z,10E,14Z-二十碳四烯酸、PC(18:3(9Z,12Z,15Z)/16:1(9Z))等22个差异内源代谢物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qRT-PCR结果显示,给药后能显著逆转关键代谢途径中2A型磷脂酶A2(PLA2G2A)、1B型磷脂酶A2(PLA2G1B)、12A型磷脂酶A2(PLA2G12A)、醛酮还原酶1D1(AKR1D1)、羟基类固醇11β脱氢酶1(HSD11B1)、羟基类固醇11β脱氢酶2(HSD11B2)mRNA表达水平。结论:NGR1对LPS诱导的神经炎症具有治疗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皮质酮等关键代谢物及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关键途径发挥抗神经炎症的作用,将为深入研究NGR1抗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代谢组学 分子作用机制 三七皂苷R1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HDMS方法对健脾化湿法干预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东 李晶洁 吕书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2期145-148,共4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探究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发病机制及健脾化湿法干预的分子生物学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名平和质者作为空白组,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脾虚...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探究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发病机制及健脾化湿法干预的分子生物学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名平和质者作为空白组,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服用四君子汤干预1个月的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清质谱联用技术对三组入选者血浆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在入选对象血液样品中共鉴定出谷胱甘肽、左旋谷氨酸等1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中有6个表现为上升趋势,13个表现为下降趋势(P <0.05或P <0.01)。经四君子汤干预后,其中17个具有回调作用,调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根据这17个回调生物标志物找到D-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牛磺酸和牛磺酸代谢等6条相关代谢通路。结论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体内存在氨基酸代谢、花生四稀酸代谢、脂肪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等紊乱,四君子汤可能通过调节以上相关代谢通路对脾虚湿盛证肝癌患者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脾虚湿盛证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清质谱 血浆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病症结合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兔模型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1
3
作者 罗钰鑫 王少杰 +2 位作者 方志远 王亚非 黄江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7期22-26,共5页
目的基于兔血浆代谢组学探讨病症结合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兔模型的科学性。方法将30只健康的4月龄新西兰兔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寒湿组(C组),每组10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每日给予石膏在膝关节至踝关节部... 目的基于兔血浆代谢组学探讨病症结合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兔模型的科学性。方法将30只健康的4月龄新西兰兔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寒湿组(C组),每组10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每日给予石膏在膝关节至踝关节部位保持伸直位固定制动4 h,重复6周;C组每日将膝关节没入温度(6.0±0.5)℃水中4 h,后给予石膏在膝关节至踝关节部位保持伸直位固定制动4 h,重复6周。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分析KEGG差异代谢通路。结果A-B组、B-C组分别筛选出74、25个差异代谢物(VIP>1,P<0.05)。A-B组主要涉及色氨酸代谢,B-C组主要涉及胆汁分泌代谢、5-羟色胺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结论病证结合寒湿痹阻型KOA兔模型在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方面与中医病证上的寒湿痹阻型KOA是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血浆代谢组学 寒湿痹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浆代谢组学筛选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质性状的候选代谢物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兆博 侯黎明 +4 位作者 李平华 杜陶然 王中宇 吴承武 黄瑞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58-3769,共12页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7%的麸皮替代基础日粮可以显著改善二花脸猪背最长肌红度值,提高其肉品质,但其潜在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理未知。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别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质性状的候选代谢物;并利用二花脸猪肌管细...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7%的麸皮替代基础日粮可以显著改善二花脸猪背最长肌红度值,提高其肉品质,但其潜在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理未知。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别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质性状的候选代谢物;并利用二花脸猪肌管细胞体外探究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品质的潜在生理和分子调控机理。本试验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基础日粮组和7%麸皮替代基础日粮组二花脸猪血浆样品的差异代谢物,并与肉质表型数据进行联合分析,鉴别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质性状的候选代谢物。然后利用候选代谢物处理体外分离培养的二花脸猪肌管细胞,研究其对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基础日粮组和7%麸皮替代基础日粮组之间共鉴定到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4个差异代谢产物在基础日粮组含量较高,5个差异代谢产物在7%麸皮替代基础日粮组含量较高。KEGG通路分析显示,二花脸猪的血浆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在黑色素生成途径、ABC转运体途径、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等代谢途径上。通过与前期研究获得的肉质表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差异代谢物十七烷酸与二花脸猪背最长肌24 h红度值(a_(24 h))呈显著正相关。体外细胞研究表明,十七烷酸处理二花脸猪肌管细胞,提高了I型肌纤维类型标记基因MyHC I的表达水平。综上,适量的日粮纤维添加改变了二花脸猪血浆中十七烷酸的水平,进而通过提高MyHC I基因的表达改善二花脸猪背最长肌的肉色,提高其猪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花脸猪 日粮纤维 血浆代谢组学 十七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