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瑞加诺生负荷D-SPECT评价定量血流分数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柳 李晓燕 +3 位作者 高志超 郑庆厚 赵甫刚 王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应用瑞加诺生负荷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ynami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D-SPECT)评价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目的应用瑞加诺生负荷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ynami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D-SPECT)评价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6月31日至2023年6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择期PCI术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年龄(57.56±8.2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100)和QFR组(n=100),试验采用双盲法进行。常规组根据医师经验行PCI术治疗,QFR组根据QFR测定结果行PCI治疗。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PCI术后7 d,应用瑞加诺生负荷D-SPECT,分别采集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的图像,计算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结果PCI术前两组患者心肌缺血节段数(7.59±3.14 vs.7.48±3.36,P=0.811)、心肌灌注总积分(15.87±7.61 vs.15.63±5.97,P=0.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FR组PCI术后7 d的心肌缺血节段数(5.58±3.36 vs.6.51±2.14,P=0.020)和心肌灌注总积分(10.55±4.41 vs.12.96±6.50,P=0.002)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QFR指导PCI可以更好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加诺生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SPECT)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定量血流分数(Q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龙宇博 周婷 +6 位作者 潘宏伟 李媛媛 王长录 张宇 胡湖 胡遵 荣晶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4-561,共8页
目的:拟利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无肉眼可见分支血流减慢而分支出现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左... 目的:拟利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无肉眼可见分支血流减慢而分支出现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左主干冠状动脉真性分叉冠心病患者211例,分叉病变共计234支。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特征数据、分支保护方式、术后分支TIMI血流等资料,并对术后分支血管进行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测定。PCI术后μQFR<0.8认为分支有灌注障碍,分为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n=51,53支分支病变),另μQFR≥0.8的患者为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n=160,181支分支病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多种临床及解剖学因素对PCI术后分支灌注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PCI术后分支血流分级均为TIMI3级,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53支(22.6%)血管术后分支μQFR为0.70±0.10,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为0.93±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比较,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分支病变长度、分支参考直径、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升高,主支与分支直径比、术前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术前主支μQF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r=-0.490,P<0.001)、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r=-0.788,P<0.001)、术前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r=-0.280,P<0.001)、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r=-0.469,P<0.001)、分支病变长度(r=-0.157,P=0.016)与术后分支μQFR呈显著负相关,分支参考直径(r=0.173,P=0.008)、主支分支直径比(r=0.194,P=0.003)、术后分支开口直径(r=0.328,P<0.001)与术后分支μQFR呈正相关,与临床基线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个因素是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的危险因素: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OR=1.228,95%CI:1.144~1.318,P<0.001),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OR=1.110,95%CI:1.055~1.168,P<0.001),术后主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OR=1.115,95%CI:1.042~1.192,P=0.001),分支病变长度(OR=1.121,95%CI:1.021~1.231,P=0016)。结论:PCI术后分支血流达到TIMI 3级的患者中仍有部分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PCI术后应积极行功能学评估。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术后主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病变长度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后分支灌注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定量血流分数 分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评估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
3
作者 崔启 张传奇 +7 位作者 袁晓鹏 王潇 吕纳强 李爽 郭鹏召 张静 高传玉 党爱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以及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以及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临界病变,并至少于11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219例患者,行离线QFR分析。根据随访时LDL-C水平将患者分为LDL-C达标组(LDL-C<1.8 mmol/L,148例患者191支血管)与LDL-C不达标组(LDL-C≥1.8 mmol/L,71例患者98支血管),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血管QFR和解剖相关指标如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等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QFR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LDL-C达标组患者的血管QFR值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未达标组患者QFR值较基线下降(P<0.05)。LDL-C达标组患者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和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更低,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28 kg/m2、随访时LDL-C≥1.8 mmol/L、既往曾发生过心肌梗死是导致血管Q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LDL-C达标组较LDL-C未达标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QFR、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更高,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和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肖亚楠 肖文涛 +6 位作者 叶发民 郭素萍 张晶晶 屈永生 高传玉 张静 李建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导丝功能学检查。本研究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验证QF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70%)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导丝功能学检查。本研究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验证QF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70%)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并行冠状动脉FFR检查的168例NSTE-ACS患者。通过第二代QFR检测仪(AngioPlus,上海搏动医学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离线分析目标血管的QFR,并记录病变血管的解剖学参数,包括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面积狭窄百分比(AS%)。当FFR≤0.80时,认为冠状动脉狭窄存在功能学意义,即为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结果:以FFR为金标准,对比剂血流模型QFR(cQFR)和固定血流模型QFR(fQFR)识别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AUC分别为0.829(95%CI:0.773~0.885,P<0.001)和0.821(95%CI:0.766~0.875,P<0.001),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0%、56.00%、98.63%和76.83%、59.00%、99.04%。DeLong检验表明,在NSTE-ACS患者中,cQFR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fQFR(P=0.03)。结论:以FFR为金标准,QFR尤其cQFR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指导冠状动脉外科血运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朱云鹏 朱嘉希 +7 位作者 张嵬 陈安清 王哲 刘俊 周密 叶晓峰 涂圣贤 赵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6-942,共7页
目的·分析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技术指导冠状动脉外科血运重建策略的初步临床结果,探索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外科行择期心脏外科... 目的·分析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技术指导冠状动脉外科血运重建策略的初步临床结果,探索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外科行择期心脏外科手术的82例患者,对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目测法提示狭窄≥50%的病变血管行QFR分析。QFR≤0.8判断为阳性,提示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对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数据及初步临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82例患者共计174支冠状动脉接受QFR分析,其中53支血管(30.5%)为QFR阳性(≤0.8),其余121支(69.5%)为QFR阴性(>0.8)。根据QFR重新对血运重建进行决策后,39例(47.6%)患者的62支(35.6%)血管按原手术计划进行针对原发病的心脏外科手术和同期CABG。其余43例患者(52.4%)的112支(64.4%)血管改变了血运重建策略或未行CABG;其中15例(18.3%)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免于任何手术而出院。接受手术的67例患者中,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2例(3.0%),新发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4例,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脑卒中1例,未观察到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累计发生复合主要不良临床事件6例(9.0%)。结论·QFR指导冠状动脉外科血运重建是可行的和安全的,可以减少不必要的CABG,其有效性尚待进一步随访和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围术期临床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成像结合定量血流分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诊疗中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浩宇 薛源 +1 位作者 孔祥清 王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0-657,共8页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合无创功能学检查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介入诊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入选拟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合无创功能学检查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介入诊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入选拟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并于术中接受OCT检查的ACS患者。若OCT下靶病变的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inal area,MLA)>2.6 mm^(2)且未见斑块破裂或夹层,则予以最佳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设为OCTOMT组;余ACS患者在OCT指导下行PCI治疗,设为OCT-PCI组。比较两组间OCT测得的相关数据,回顾性使用QFR技术对造影图像质量良好病变的功能学指标进行分析和验证。收集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不良临床事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入选120例拟行择期PCI并于术中接受OCT检查的ACS患者,共计146处靶病变。OCT-OMT组47例(39.2%),OCT-PCI组73例(60.8%)。OCT检查结果示:OCT-OMT病变的平均MLA水平显著高于OCT-PCI病变(3.74 mm^(2)vs.2.41 mm^(2),P<0.0001),同时其平均狭窄程度显著偏低(62.6%vs.73.6%,P<0.0001)。QFR分析结果示:OCT-OMT病变的平均QFR值显著高于OCTPCI病变(0.89 vs.0.75,P<0.0001),OCT-OMT病变“QFR≤0.80”的占比显著低于OCT-PCI病变(7.14%vs.84.7%,P<0.0001)。术后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因心绞痛再入院)及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7.5%和0.8%),且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OCT-OMT组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OCT-PCI组(RR=0.12,P=0.04)。结论:OCT以“MLA>2.6 mm^(2)且未见斑块破裂或夹层”为决策标准指导部分ACS患者行药物治疗安全有效。QFR可为OCT补充功能学证据,两者在评估和指导ACS介入诊疗上有着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定量血流分数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最佳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与左室功能关系的探讨
7
作者 蔡志雄 王晓青 +5 位作者 蓝斌 胡莲清 陈平 朱稚丹 郭舜奇 罗燕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测定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评价其与传统的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后左室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 【目的】测定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评价其与传统的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后左室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术中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根据“病变远端楔嵌压/主动脉平均压”计算冠脉侧支血流分数,以0.24为截值将29例分为两组:A组(19例)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0.24,B组(10例)侧支血流分数≤0.24。术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行Rentrop分级。采用Simpson's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计算相关的容积指数。【结果】Rentrop分级与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呈正相关性,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同30d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内压力源性的侧支血流分数可预测临床成功的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并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时侧支循环血流作出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侧支循环 侧支血流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血管内超声结果验证定量血流分数对冠状动脉造影临界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梦寰 柳杨 +5 位作者 何源 廖深根 姚文明 王骁智 宋雯 王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553,共8页
目的:参考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结果,分析定量血流分数(QFR)在评估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临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筛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冠脉造影的患者,纳入造影诊断冠脉临界病变(靶病变血管狭窄程... 目的:参考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结果,分析定量血流分数(QFR)在评估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临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筛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冠脉造影的患者,纳入造影诊断冠脉临界病变(靶病变血管狭窄程度40%~70%)、并行IVUS检查的患者57例,共62处病变。使用QFR测量系统对入选的冠脉病变进行分析,参照IVUS测量的最小管腔面积(IVUS-MLA)及面积狭窄率(IVUS-AS)结果,分析冠脉造影临界病变中QFR对血管显著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57例患者的平均靶病变IVUS-MLA为(3.93±1.15)mm2,IVUS-AS为63.5%±11.8%,IVUS诊断的血管显著狭窄靶病变38例(61.3%);靶病变平均QFR为0.87±0.14。QFR与IVUS-MLA(R=0.477)呈中等程度正相关,与IVUS-AS(R=-0.604)呈较强负相关(P均<0.001)。相比QFR>0.8的冠脉造影临界病变,QFR≤0.8的病变IVUSMLA更小[(3.04±0.52)mm2 vs.(4.15±1.16)mm2,P<0.001],IVUS-AS更高(76.03%±5.65%vs.60.19%±10.79%,P<0.001)。分别以IVUS-MLA<4 mm2、IVUS-AS>70%诊断血管显著狭窄病变时,QF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95%CI:0.717~0.926,P<0.001)和0.746(95%CI:0.617~0.876,P=0.001),以QFR≤0.8作为诊断界值,诊断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246(95%CI:0.085~0.407,P=0.007)和0.469(95%CI:0.246~0.692,P<0.001),敏感度分别为32.4%和47.8%,特异度分别为96.0%和94.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和84.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0%和75.5%。结论:QFR对冠脉造影临界病变中管腔面积显著狭窄的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内超声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和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龙宇博 胡湖 +5 位作者 黄承诚 周婷 刘金武 郑昭芬 荣晶晶 潘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6-1253,共8页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及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中影响分支血流灌注的各项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响分支灌注受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62例患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393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评估指标、冠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指标以及分叉病变中代表分支血流灌注的μQFR等数据资料。393处分叉病变按照8:2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分叉病变中分支灌注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一步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可能存在血流灌注受损(μQFR<0.8)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由这5个变量建立术前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96~0.958),灵敏度为0.864(95%CI:0.818~0.910),特异度为0.850(95%CI:0.780~0.920)。测试集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17~0.976),灵敏度为0.870(95%CI:0.756~0.936),特异度为0.923(95%CI:0.759~0.986)。结论:冠脉分叉病变中分支的血流灌注情况主要与主支和分支的多个解剖学因素相关,其中主支最大面积狭窄率、分叉核最大直径狭窄率、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及分支病变长度是分支存在灌注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所建立的分支灌注受损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灌注 基于Murray分叉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 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源 孟浩宇 王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0-544,574,共6页
目的: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血管狭窄的相关参数,探究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16年10月—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 目的: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血管狭窄的相关参数,探究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16年10月—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行冠脉造影患者89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109处(目测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90%),并于术中行OCT评估病变血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数据及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运用QFR回顾性分析相关病变。以OCT下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 area,MLA)<2.5 mm2或面积狭窄率(area stenosis,AS)≥75%作为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明显狭窄组和非明显狭窄组,引入QFR并评估其在此类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明显狭窄组相比,明显狭窄组的QFR值显著降低(P<0.001)。与OCT及QFR评估的3D-QCA相比,2D-QCA下AS值更大(P=0.007,P<0.001)。3D-QCA及OCT评估的AS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线性回归显示,OCT-MLA与QFR正相关(r=0.56,P<0.001),OCT-AS与QFR负相关(r=-0.60,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QFR诊断血管明显狭窄的截断值为0.81,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754~0.901,P<0.001),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0.0%。结论: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应用QFR结合OCT,可在精确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的同时,评估冠脉的功能学参数,共同指导临界病变的介入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定量血流分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联合定量血流分数指导反复支架内再狭窄介入治疗一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晗 徐波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5-827,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0年,再发5个月"入院。患者2010年12月因胸痛发作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于右冠状动脉(RCA)置入2.75 mm×18 mm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规律服用指南推荐药物。近2年患者症状反复再发...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0年,再发5个月"入院。患者2010年12月因胸痛发作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于右冠状动脉(RCA)置入2.75 mm×18 mm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规律服用指南推荐药物。近2年患者症状反复再发,多次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支架内再狭窄或原位病变进展,分别应用药物洗脱球囊(DCB)或DES治疗(表1、图1A~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血流储备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CT血流储备分数评估狭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
12
作者 凡子榕 刘庆爽 +5 位作者 王照谦 贾崇富 孙喜霞 王浩 潘双 杨志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4,共7页
目的:以侵入性血管造影测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FR ICA)为参考标准,探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测得的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段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跨狭窄段CTFFR差值(Δ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第三代双源CT机对55... 目的:以侵入性血管造影测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FR ICA)为参考标准,探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测得的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段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跨狭窄段CTFFR差值(Δ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第三代双源CT机对5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CTA检查,使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CTFFR测量软件,分别基于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脉CTA数据测量冠脉狭窄病变处的CTFFR(分别称为dCTFFR和sCTFFR),并计算其近端与远端CTFFR的差值(ΔdCTFFR和ΔsCTFF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CTFFR和sCTFFR与FFR的关系。以同期测得的FFR ICA≤0.80作为参考标准,分别评估dCTFFR、sCTFFR、ΔdCTFFR和ΔsCTFFR对狭窄血管所致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结果:55例患者共68支冠状动脉血管ICA诊断有狭窄病变(其中11例患者为多支血管狭窄),其中44支血管狭窄处FFR≤0.80、24支FFR>0.80。①dCTFFR与FFR的相关性良好(r=0.656,P<0.001),sCTFFR与FFR呈中度相关(r=0.457,P<0.001)。②在血管水平,以FFR≤0.80作为参考标准,dCTFFR的诊断效能优于sCTFFR(AUC分别为0.813和0.700,P=0.025),且ΔdCTFFR的诊断效能也优于ΔsCTFFR(AUC分别为0.833和0.742,P=0.027)。③在24支非缺血性狭窄病变(FFR>0.80)中,ΔdCTFFR和ΔsCTFFR假阳性诊断率(均为25.00%)均小于dCTFFR(54.17%)和sCTFFR(45.83%);在12支“灰区”狭窄病变(0.75≤FFR≤0.80)中,dCTFFR和ΔdCTFFR的假阴性诊断率(分别占16.67%和占25.00%)均小于sCTFFR(50.00%)和ΔsCTFFR(66.67%);对于32处严重缺血性狭窄病变(FFR<0.75),dCTFFR和ΔdCTFFR的假阴性诊断率分别为3.13%和12.50%,小于sCTFFR(15.63%)和ΔsCTFFR(21.88%)。结论:基于机器学习CTFFR测量技术获得的dCTFFR与侵入性FFR的相关性高于sCTFFR。与sCTFFR或ΔsCTFFR相比,dCTFFR和ΔdCTFFR的诊断效能更高,在评估血管狭窄所致心肌缺血时应作为首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对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13
作者 王瑞 欧阳丽娜 +3 位作者 吴倩 牛媛媛 李贵兰 朱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3-719,共7页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的金标准,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评价CT-FFR对冠状...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的金标准,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评价CT-FFR对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稳定性胸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2(0,25)个月。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研究对象分为MACE组(55例)和非MACE组(61例)。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CT-FFR之间差异性;再分别根据狭窄程度及CT-FFR中位数将患者分类,比较不同分类患者MACE总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3~6个月、>6个月MACE的发生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狭窄程度、CT-FFR及二者结合后预测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依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的预测性能。结果116例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中位数为70%(60%,80%),中位CT-FFR为0.79(0.74,0.85)。MACE组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于非MACE组(Z=-4.41,P<0.001),CT-FFR低于非MACE组(Z=-5.54,P<0.001)。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50%~69%患者(χ^(2)=19.221,P<0.001);CTFFR≤0.8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CT-FFR>0.8患者(χ^(2)=30.025,P<0.001);不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不同CT-FFR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89,P<0.001)。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50%~69%患者,CT-FFR≤0.8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CT-FFR>0.8患者,狭窄程度70%~90%+CT-FFR≤0.8的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分类(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呈负相关(rs=-0.532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OR=3.085,95%CI=1.147~8.298,P=0.026)、CT-FFR≤0.8(OR=6.527,95%CI=2.560~16.641,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CT-FFR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更高(AUC=0.812,95%CI=0.731~0.892,P<0.001)。结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CT-FFR≤0.8可能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与狭窄程度相比,CT-FFR对预测冠状动脉阻塞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具有增益价值,狭窄程度与CT-FFR结合后的预测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CT衍生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对CT血流储备分数灰区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2 位作者 高雪莲 张建英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80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受试者后期MACE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5例受试者,MACE发生率为31.4%(33/1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FFR(HR=1.217,P=0.00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HR=1.052,P=0.029)、斑块长度(HR=1.068,P=0.047)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656、0.701,联合指标建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预测能力高于△CT-FFR(Z=-2.001,P=0.04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Z=-2.402,P=0.016)、斑块长度(Z=-2.004,P=0.045)。结论△CT-FFR、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斑块长度是预测CT-FFR灰区人群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造影术 灰区 预后 血流储备分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应用进展
15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29,共1页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准确诊断及评价CAD患者的心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疾病防治、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均意义重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rteriongraphy,ICA)通过压力导管测量得到...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准确诊断及评价CAD患者的心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疾病防治、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均意义重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rteriongraphy,ICA)通过压力导管测量得到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eserve,FFR)是目前评估冠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且费用昂贵,临床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的血运重建对≥70岁的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影响
16
作者 张方 高微 +7 位作者 王文硕 周金英 王婧璞 张祺愉 徐仁德 王春生 李晨光 葛均波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第9期878-88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的血运重建对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高龄(年龄≥70岁)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且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管腔直径狭窄率≥... 目的:探讨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的血运重建对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高龄(年龄≥70岁)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且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管腔直径狭窄率≥50%)的患者750例。依据患者年龄分为低龄组(年龄<70岁,n=532)和高龄组(年龄≥70岁,n=218),分析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解剖学)以及基于QFR(功能学)的血运重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解剖学完全血运重建定义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对主要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70%或左主干管腔直径狭窄率≥50%的病变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功能学完全血运重建定义为对QFR≤0.80的病变血管进行CABG。未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标准的即为不完全血运重建。根据解剖学定义和功能学定义,分别将低龄组和高龄组进一步分为不完全血运重建亚组和完全血运重建亚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结果:随访(3.7±1.8)年,MACE累积发生率为13.3%。低龄组患者MACE累积发生率明显低于高龄组(10.7%vs.19.7%,log-rank 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对于低龄组患者,解剖学不完全血运重建并未增加MACE风险(HR=1.46,95%CI:0.81~2.62,P=0.164),而功能学不完全血运重建显著增加MACE风险(HR=2.27,95%CI:1.24~4.15,P=0.001)。对于高龄组患者,解剖学不完全血运重建(HR=1.22,95%CI:0.62~2.41,P=0.540)和功能学不完全血运重建(HR=1.52,95%CI:0.78~2.96,P=0.172)均未增加MACE风险。结论: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冠心病的患者中,对于年龄≥70岁患者,解剖学和功能学不完全血运重建均与不良预后无显著相关性,而对于年龄<70岁患者,功能学不完全血运重建与不良预后相关,这提示“适度保守”的血运重建策略可能更适合年龄≥70岁的高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功能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姚月明 赵国力 +8 位作者 李群星 常媛 杨杰 彭献镇 姜春媛 程琪 刘佳雨 叶飞 尹德录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第9期870-877,共8页
目的:探究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期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可能的功能学评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连云... 目的:探究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期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可能的功能学评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南京市第一医院行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的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共408例,主要终点为3年随访期间靶血管失败(TVF,由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根据是否发生TVF将患者分为TVF组和非TV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手术前后靶血管解剖学和功能学参数。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TVF的预测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预测因子的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法进行比较。进一步根据术后分支μQFR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类,通过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类患者的TVF发生率。结果:3年随访期间54例(13.24%)患者发生TVF(TVF组),其余354例(86.76%)患者组成非TVF组。TVF组与非TVF组患者相比,术后分支直径狭窄率较高[(32.93±17.80)%vs.(22.62±11.96)%],μQFR较低(0.80±0.10 vs.0.89±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μQFR较高是3年随访期间TVF的独立保护因素(μQFR每增加0.01,HR=0.903,95%CI:0.850~0.959,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μQFR对3年随访期间TVF具有中等预测效能(AUC=0.769,95%CI:0.678~0.861,P<0.001),其AUC显著高于术后分支面积狭窄率及最小管腔直径(P均<0.001),最佳截断值为0.8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μQFR≤0.84的患者3年随访期间TVF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分支μQFR>0.84的患者(HR=4.007,95%CI:2.342~6.855,P<0.001;28.3%vs.7.9%,log-rank P<0.001)。结论:对于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即刻测量的分支μQFR较解剖学指标能更好地预测3年随访期间TVF。在使用单支架策略治疗分叉病变时,将术后即刻分支μQFR维持在0.84以上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靶血管失败 截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定量血流分数对远期血管导向的复合终点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张锐 石艳璞 +13 位作者 管常东 赵延延 涂圣贤 于波 傅国胜 周玉杰 王建安 陈韵岱 卜军 窦克非 杨伟宪 吴永健 乔树宾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第9期862-869,共8页
目的:验证残余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对远期血管导向的复合终点(Vo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FAVORⅢChina研究中的3510例患者,对所有直径≥2.5 mm、且存在50%~90%待评估病变的血管进行离线残余μQFR分析,并... 目的:验证残余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对远期血管导向的复合终点(Vo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FAVORⅢChina研究中的3510例患者,对所有直径≥2.5 mm、且存在50%~90%待评估病变的血管进行离线残余μQFR分析,并根据三分位数将其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与低危组。主要终点为3年的VoCE(包括靶血管相关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自发性心肌梗死以及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对3510例患者的5256支血管进行了离线分析,残余μQFR平均值为0.92±0.75。高危组为残余μQFR≤0.91(1958支血管,1554例患者),中危组为残余μQFR 0.92~0.96(1906支血管,1211例患者),低危组为残余μQFR>0.96(1392支血管,745例患者)。经过3年随访,共有227支血管(4.3%)发生了VoCE。3年VoCE发生率高危组较中危组和低危组显著增高(6.2%vs.4.1%vs.2.5%,log-rank P<0.001),事件主要来源于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其发生率高危组亦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5.0%vs.3.0%vs.1.6%,log-rank P<0.001)。高血压(OR=0.83,95%CI:0.72~0.96)、高胆固醇血症(OR=0.84,95%CI:0.73~0.97)以及分叉病变(OR=0.72,95%CI:0.63~0.83)、中重度钙化(OR=0.70,95%CI:0.57~0.84)、串联病变(OR=0.59,95%CI:0.47~0.75)是残余μQFR值较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残余μQFR与VoCE发生风险显著相关,较低的残余μQFR预示着更高的3年VoC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生理学 定量血流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斑块人工智能定量参数与血流储备分数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庆东 张呈兵 +3 位作者 付军 王鹏 龙斌 刘海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89-2494,共6页
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怀疑冠心病患者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7~81岁,平均(58.1±11.9)岁,均行CCTA检查。将图像传输至数坤软件并对冠脉血管标记... 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怀疑冠心病患者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7~81岁,平均(58.1±11.9)岁,均行CCTA检查。将图像传输至数坤软件并对冠脉血管标记、斑块分析、计算相应FFR-CT值。斑块AI参数包括长度、体积、最小管腔面积(MLA)、最狭窄程度(MLD)、脂类体积及占比、纤维脂类体积及占比、纤维体积及占比、钙化体积及占比。FFR-CT≤0.8定义为可能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心肌缺血。评估斑块参数与FFR-CT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冠脉血流储备异常(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模型预测准确率。结果 84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39例,占46.4%)与胸闷(27例,占32.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FR-CT与MLA呈正相关(r=0.49,P <0.000 1),与长度、体积、脂类体积、纤维脂类体积、纤维体积及钙化体积呈负相关(r=-0.44、-0.56、-0.40、-0.36、-0.42、-0.40,P <0.05),其中与MLD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60,P <0.000 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体积、MLA、MLD、脂类体积、纤维脂肪体积、纤维体积、钙化体积等参数是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经调整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D是FFR≤0.8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2,95%CI:1.034~1.133,P=0.001),预测模型为logit(P)=0.079X1-4.052,X1为MLD值,预测准确率为85.2%。斑块长度、MLD、脂类体积、纤维体积及钙化体积诊断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FFR-CT≤0.8)的AUC分别为0.796、0.886、0.711、0.754、0.698,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47.83%、73.91%、73.90%、52.17%、60.87%与92.11%、73.68%、60.53%、84.21%、89.47%,5种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06,灵敏度与特异度为73.91%、71.05%。结论 冠脉斑块AI参数与FFR-CT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MLD是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造影 斑块定量分析 血流储备分数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对冠状动脉狭窄危险分层及功能评价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永广 夏平 +6 位作者 师毅冰 李宇 张今尧 傅宇飞 黄亚勇 徐元顺 李古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6-960,共5页
目的 探讨CT血流储备分数(CT angi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及粥样斑块定量参数的危险分层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122例,其中非缺血组(CT-FFR>0.8)66... 目的 探讨CT血流储备分数(CT angi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及粥样斑块定量参数的危险分层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122例,其中非缺血组(CT-FFR>0.8)66例,缺血组(CT-FFR≤0.8)56例。对两组数据斑块特性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特征与缺血病变的关系。结果 CT-FFR>0.8血管218支,CT-FFR≤0.8血管174支,两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及狭窄度>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得出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及狭窄度>50%为局部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CT-FFR可以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斑块性质进行危险分层,能够从解剖学狭窄及功能学层面评估局部心肌血情况,优化诊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