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舒张功能评价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峰 姜燕 +2 位作者 江蕾 洪海娟 臧秀娟 《安徽医学》 2017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对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诊治的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血液透析(HD)33例(HD组),血液灌流串... 目的探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对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诊治的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血液透析(HD)33例(HD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治疗40例(HP+H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4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肱动脉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MD)及微炎症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组、HP+HD组透析前肱动脉FMD均低,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下降[(7.10±1.52)%vs(4.75±1.65)%](P<0.05),而HP+HD组则上升[(7.08±1.60)%vs(8.40±1.53)%];HP+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大于HD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肱动脉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单纯血液透析加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及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谭静 高敬 +3 位作者 张迎花 司瑾 左雪冰 李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 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 目的 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119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64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0岁.专业培训人员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行超声心动图和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分为FMD正常组(FMD>10%)和减低组(FMD≤10%).根据变量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心脏结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参数,采用偏相关分析FMD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 研究人群中FMD减低比例占73%,两组人群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结构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质量指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MD降低组较FMD正常组E/A比值显著减低(1.0±0.3比1.3±0.4,P<0.001)、E/e'比值显著升高(15.3±6.7比12.6±3.6,P=0.006),控制年龄等影响因素,偏相关分析显示FMD与E/A比值存在正相关(r=0.261,P=0.005),FMD与E/e'呈负相关关系(r=-0.203,P=0.033).结论 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内皮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左心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人员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
3
作者 徐运生 《现代医院》 2011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航空人员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的可能关系。方法糖耐量减低组(A组)、糖耐量减低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各30人,检测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目的分析航空人员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的可能关系。方法糖耐量减低组(A组)、糖耐量减低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各30人,检测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并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之间TC和TG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C组(p<0.05),A、B组FMD、NMD水平低于C组(p<0.05);B组HOMA-IR高于A组(p<0.05),B组FMD、NMD水平低于A组(p<0.05);FMD、NMD与FPG、2hPG、HOMA-IR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航空人员IGT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内皮功能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胰岛素抵抗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 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 航空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谭静 高敬 +3 位作者 张迎花 司瑾 左雪冰 李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 目的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110例。行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33+/KDR+、CD34+/KDR+以及CD34+/CD133+/KDR+内皮祖细胞(EPCs)。根据FMD分为对照组(FMD>10%)和内皮功能不全组(FMD≤10%)。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内皮功能不全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CD133+/CDR+、CD34+/KDR+或CD34+/CD133+/KDR+循环EPC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内皮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 1.004~1.104,P=0.033)。结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年龄,而非循环EPCs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