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力活动与成年女性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红娟 张春艳 陈乐琴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5,51,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随年龄变化特点,及其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20~69岁健康女性405名,放免法测试血清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采用日本UNEX高分辨率超声血管内... 目的:探讨女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随年龄变化特点,及其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20~69岁健康女性405名,放免法测试血清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采用日本UNEX高分辨率超声血管内皮功能分析仪,测试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相关指标;同时,评估40岁以上女性体力活动水平。结果:随年龄增长,肱动脉内径基线值和血流介导的舒张后内径均增加(P<0.05),尤其40岁以后出现显著增长;60岁以上女性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5),阻断血流再恢复血供时达到最大血流的时间缩短,最大血流速度增大(P<0.05);40岁以上各组血清E2、DHEAS水平下降(P<0.05);与体力活动缺乏或较低组相比,体力活动水平中等或较高者最大血流速度较低(8.13±4.32vs 9.23±5.51m/s,P<0.05);与从不锻炼和偶尔锻炼者相比,经常锻炼者血清E2水平、肱动脉内径基线值和血流介导的舒张后内径均较高(P<0.05)。结论:血管内径基线值的变化在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具有预警意义,当血管最大舒张能力与基线值的变化不相适应时,出现血管功能障碍;60岁以上女性血管内皮功能出现显著退化,可能与其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雌激素(E2)可能介导随年龄增长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以及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女性 体力活动水平 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检查方法在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欣越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1期74-75,共2页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早于形态学改变,可以促进病变的发展并引发后续临床并发症。随着人们对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一系列评估内皮功能的方法应运而生。血流介导的血管...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早于形态学改变,可以促进病变的发展并引发后续临床并发症。随着人们对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一系列评估内皮功能的方法应运而生。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测定是非侵入性检测内皮功能的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在临床上对观察早期病变、判断治疗效果、量化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预后均有较大价值,因而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舒张反应 血流介导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临床并发症 心血管事件 查方 非侵入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变化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预测意义
3
作者 金振一 崔兰 +1 位作者 秦孝智 沈铁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再狭窄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血压反应与血流调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崎 王于领 +5 位作者 刘东红 甘晗靖 孙冰 王礼春 麦炜颐 马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肱动脉血流调控血管舒张功能与单次极量运动和恢复期血压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中年志愿者76人,完成1次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试验及1次经体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调控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肱动脉血流调控血管舒张功能与单次极量运动和恢复期血压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中年志愿者76人,完成1次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试验及1次经体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调控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和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的检测。按性别分为两组,分别将各个血压指标与FMD、NMD及各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做Pearson相关,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检测出运动高峰期和恢复早期血压的影响因子。结果:男性志愿者中,FMD与运动前收缩压(SBP)、脉压(PP)、2级运动的SBP、平均动脉压(MAP)呈负相关,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有运动前SBP为运动高峰期SBP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8),与运动后恢复期1分钟SBP相关的因子有运动前SBP(P<0.001)及年龄(P=0.013),分别解释恢复期1minSBP变化的39.1%和24.4%。女性志愿者中,FMD与运动高峰期SBP(P=0.047),恢复期1minSBP、PP、MAP显著负相关(P=0.007,0.016,0.014),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运动前SBP是运动高峰期SBP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3),FMD(P=0.013)为除运动前SBP外(P=0.004)与恢复期1min的SBP相关的因子,分别解释恢复期1minSBP变化的17.1%和12.5%。结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运动血压反应有关,运动高峰期及恢复早期过高的SBP可能提示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运动及恢复期血压检测有助于发现内皮功能不全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血压 运动试验 血流调控血管舒张功能 内皮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脉压及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鹤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52-2153,共2页
目的:研究血尿酸(UA)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1.2±6.1)岁。将所有病例按脉压(PP)值分成4组,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UA)... 目的:研究血尿酸(UA)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1.2±6.1)岁。将所有病例按脉压(PP)值分成4组,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UA)水平;并比较不同UA水平患者的PP和FMD。结果:PP明显增高的两组UA水平明显增高,FMD明显降低;UA增高者PP增高(P=0.027),而FMD明显降低(P=0.01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值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有关,UA增高不仅可以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还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的大动脉扩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尿酸 脉压 内皮功能 血清尿酸水平 高血压病患者 血管舒张反应 血流介导 肱动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维吾尔族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忠玉 李辰 +3 位作者 黄榕 周亚丽 张艳君 赵宗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维吾尔族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维吾尔族老年ISH患者100例作为ISH组,维吾尔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00例作为EH组,并选择年龄与之相匹配的维吾尔族血压正...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维吾尔族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维吾尔族老年ISH患者100例作为ISH组,维吾尔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00例作为EH组,并选择年龄与之相匹配的维吾尔族血压正常人群(NT)80例作为NT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Griess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运用超声技术测定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hs-CRP与ET-1、cfPWV、NO、FMD的相关性。结果与NT组比较,ISH组、EH组hs-CRP、cfPWV、ET-1明显升高(P<0.01),而NO、FMD明显降低(P<0.01);ISH组hs-CRP、cfPWV、ET-1高于EH组(P<0.01);ISH、EH两组间的NO、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hs-CRP与ET-1、cfPWV呈正相关(P<0.01),与NO、FMD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s-CRP、NO、ET-1、cfPWV是影响FMD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维吾尔族老年ISH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FMD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流介导的内皮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量训练对增龄性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世光 李伟 +1 位作者 高前进 王彦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力量训练对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力量训练对增龄性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11例老年男性[平均年龄(70.63±3.93)岁]进行12周的力量训练,使用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测定受试者运动训练前后的血流介... 目的:研究力量训练对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力量训练对增龄性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11例老年男性[平均年龄(70.63±3.93)岁]进行12周的力量训练,使用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测定受试者运动训练前后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脂联素(adiponectin)。结果:经过12周的力量训练后,老年人体脂率显著降低(P<0.05),血糖、血脂出现显著性下降,肌肉力量显著增加,同时FMD显著提高(P<0.05),而TNF-α、IL-6、hs CRP水平出现显著降低,adiponectin显著升高;FMD增加的程度与血清TNF-α、IL-6、hs CRP降低的程度,以及adiponectin升高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2周的力量训练提高了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减低了炎症反应水平;力量训练提高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与炎症水平下降有关,这可能是力量训练提高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老年男性 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东红 伍贵富 +6 位作者 熊艳 罗景云 谢强 吕明德 董吁钢 马虹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4头猪分成正常饲养组(NF,n=8),高脂喂养组(HF,n=13)和高脂喂养+反搏组(HF+EECP,n=13)。HF+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0 d)、...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4头猪分成正常饲养组(NF,n=8),高脂喂养组(HF,n=13)和高脂喂养+反搏组(HF+EECP,n=13)。HF+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0 d)、反搏中(18 d)、反搏后(36 d),采用高频超声检测猪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方法,比较反搏组与非反搏组治疗前后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6 d后,取HF+EECP组的前降支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HF+EECP组反搏后FMD明显升高,分别为5.2%±1.7%(0 d),12%±6%(18 d),和11.4%±2.8%(36 d,P<0.01);而HF组FMD下降,分别为7.8%±3.7%(0 d),7%±4%(18 d),5.1%±2.0%(3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组比较,于反搏中、后检测HF+EECP组血hsCRP明显降低[(0.327±0.076)mg/L vs(0.469±0.168)mg/L(18 d);(0.31±0.09)mg/L vs(0.51±0.26)mg/L(36 d),P<0.01]。反搏后,HF组冠脉内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大量脱落、斑块形成,HF+EECP组内皮细胞呈流线型排列、脱落程度显著减轻。【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涵志 程旭青 +1 位作者 朱爱华 陈行元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检测2 1例用氯沙坦 (5 0mg·d 1 × 12周 )治疗前后的EH患者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 MD) ,...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检测2 1例用氯沙坦 (5 0mg·d 1 × 12周 )治疗前后的EH患者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 MD) ,同时取 2 0例正常健康者和 18例经氢氯噻嗪 (12 .5mg ,bid× 12周 )及 或美托洛尔 (2 5~ 5 0mg ,bid× 12周 )治疗的EH患者作对照组 ,并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EH患者治疗前较正常健康者其FMD呈显著降低 [(7.2 3± 2 .2 7) %和(7.3 6± 2 .0 8) %,vs(11.79± 3 .0 6) %,P <0 .0 1] ,经氯沙坦治疗后FMD呈显著升高 [(7.3 6± 2 .0 8) %,vs(10 .5 3± 2 .70 ) %,P <0 .0 1] ,而对照治疗组治疗后FMD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NTG MD正常健康组与E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同时两组EH组在治疗前后NTG MD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H患者存在着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肱动脉流量介导舒张活性 血管内皮功能 E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超声评估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利 陈伟玲 王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3112-3115,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探讨其与内皮功能相关生物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早期RA患者(RA组)和6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研究,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FMD),采集血液...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探讨其与内皮功能相关生物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早期RA患者(RA组)和6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研究,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FMD),采集血液标本分析血脂、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VonWillebrand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sL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间变量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D-FMD和生物指标的分析采用一元直线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RA组患者sICAM-1、MCP-1及VW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RA组患者ED-FMD与sL选择素呈正相关(一元直线回归分析:β=4.961,P=0.00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β=5.452,P=0.005)。结论早期RA患者血管内皮活性较强,ED-FMD与内皮功能相关的生物指标sL选择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选择素类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刘文武 张婷婷 +3 位作者 文宇坤 俞旭华 徐佳骏 王世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潜水员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最高压力为40 m的高压空气暴露,高气压暴露时间共计190 min。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高气压暴露前后受试者的肱动脉直径、收缩峰... 目的探讨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潜水员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最高压力为40 m的高压空气暴露,高气压暴露时间共计190 min。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高气压暴露前后受试者的肱动脉直径、收缩峰值流速(SPV)、阻力指数(RI),计算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评价高气压暴露对肱动脉功能的影响。结果与高气压暴露前相比,高气压暴露后肱动脉直径呈下降趋势(P>0.05),RI和FMD稍有升高(P>0.05),而SPV下降(P<0.05)。结论40 m高压空气暴露可导致肱动脉收缩,血流阻力增加、流速下降,但对肱动脉的功能影响较小,FMD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员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血管内皮细胞 肱动脉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晓萍 张冯佐 +3 位作者 黄燕莉 盖云 张翼 何立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和基础治疗(降压、降脂及抗血小板),中药组口服益气活血方,西药组口服依那普利,中西医结合组采用联合治疗,疗程12周,观察3组患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血压疗效分别是95%、92.5%、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是87.5%、75%和62.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组(Z=6.667,P=0.010)。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下调ET-1、IL-6、CRP和PAI-1水平与改善FMD优于中药组(P<0.05);下调AngⅡ及CRP水平,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ET-1、AngⅡ、IL-6、CRP及PAI-1,升高t-PA、FMD有关,值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依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阴阳两虚证 血管内皮功能 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 血管内皮素-1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其评估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静 马英杰 +4 位作者 王鹏 李阳 曾露 李彬 苏国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140,共11页
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于血管壁表面的一类薄层扁平上皮细胞,作为一个效应器官,它可以对各种体内外刺激作出反应,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机体内环境稳定。然而,在多种致病因素的诱导下内皮细胞易发生功能障碍,表现为血管舒缩功能受损、血... 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于血管壁表面的一类薄层扁平上皮细胞,作为一个效应器官,它可以对各种体内外刺激作出反应,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机体内环境稳定。然而,在多种致病因素的诱导下内皮细胞易发生功能障碍,表现为血管舒缩功能受损、血栓形成和动脉壁增殖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VED)与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有效评估内皮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就血管内皮的功能、调控原理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现有内皮评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进行总结,助力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一氧化氮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活性氧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饮食对子痫前期大鼠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盛望望 周秋明 +3 位作者 王彬苏 杨宁 魏茂提 李玉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超声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评价高盐饮食对子痫前期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指导子痫前期孕妇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8只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高盐饮食(high-salt diet,... 目的使用高分辨超声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评价高盐饮食对子痫前期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指导子痫前期孕妇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8只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高盐饮食(high-salt diet,HS)组和正常盐饮食(normal-salt diet,NS)组,每组各9只,分别给予高盐饮食和正常盐饮食。8周后受孕,自妊娠第9天起每日在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直至妊娠第19天建立子痫前期大鼠模型。测量大鼠基线、第4周、第8周、妊娠第8天及妊娠第19天的血压和24 h尿蛋白水平。在妊娠第19天使用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实时分子影像系统检测大鼠股动脉FMD。结果两组大鼠的终末体重无显著差异(t=-1.65,P=0.12);HS组大鼠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NS组(F_(收缩压)=96.86,P <0.01;F_(平均动脉压)=47.75,P <0.01;F_(24h尿蛋白)=56.54,P <0.01)。两组大鼠的FMD均于300 s时达到峰值,HS组大鼠股动脉FMD峰值显著低于NS组(F=175.35,P <0.01)。结论高盐饮食大鼠股动脉血管舒张功能降低,提示高盐饮食可能对子痫前期内皮功能损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 子痫前期 内皮功能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运动训练对抑制心肌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宇峰 王西中 +3 位作者 刘艳霞 刘新状 潘雨雄 林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9-1216,共8页
目的:通过测量内皮素水平、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水平变化评估不同类型运动训练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48例受试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4组,A1-A3组分别接受有氧训练、抗阻训练、联合训练,A4组不训练,... 目的:通过测量内皮素水平、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水平变化评估不同类型运动训练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48例受试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4组,A1-A3组分别接受有氧训练、抗阻训练、联合训练,A4组不训练,观察前后24周肱动脉血管的反应性和中断训练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规律。结果:在基准水平血流介导的扩张情况,A1组:4.6±2.5%,A2组:4.3±1.7%,A3组:4.3±3.8%,A4组:4.1±2.5%。经过24周运动训练之后,A1组:9.8±2.4%,A2组:10.0±2.8%,A3组:10.6±3%;较基线值水平血流介导扩张呈现非常显著提高(P<0.01)。A4组(4.4±2.8%)随访值比例也有所上升(P<0.05),与试验组比较程度要小得多。在A1-A3组中的vWF因子水平在中断训练后下降了16%(P<0.01),逐渐恢复基准水平,A4组保持不变。结论:心肌梗死患者中,内皮功能的改善与训练类型无关,中断训练1个月后内皮功能变化会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依赖性 运动干预 心肌梗死 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曲美他嗪与地尔硫卓对经桡动脉介入时桡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德龙 顾晔 胡立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37-2740,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来评价口服曲美他嗪及地尔硫卓对经桡动脉介入术时桡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住院行择期经桡动脉介入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地尔硫卓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测量基线、介入术...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来评价口服曲美他嗪及地尔硫卓对经桡动脉介入术时桡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住院行择期经桡动脉介入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地尔硫卓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测量基线、介入术后24 h、术后10周的FMD,比较3组患者的桡动脉直径及FMD。结果:术后24 h,各组FMD明显低于基线(P<0.01)。术后10周,地尔硫卓组及对照组FMD仍显著低于基线时[地尔硫卓组:(10.4±3.4)%vs(6.3±2.9)%,P<0.01];对照组(10.5±3.5)%vs(4.3±1.9)%,P<0.01)。曲美他嗪组没有显著差别[(10.1±3.6)%vs(9.2±3.6)%,P=0.09]。t检验显示曲美他嗪组、地尔硫卓组及空白对照组在介入术后24 h[(5.5±4.0)%,(6.3±2.9)%,(4.1±3)%,(2.1±1)%,P<0.05],术后10周的FMD有明显差别[(5.5±4.0)%,(9.2±3.6)%,(4.3±1.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冠心病发生率、肝素剂量、鞘与桡动脉直径比值、置管时间、桡动脉痉挛、使用曲美他嗪及地尔硫卓等,口服曲美他嗪是FMD下降超过50%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术后即刻口服地尔硫卓及曲美他嗪均可以减轻经桡动脉介入操作时其对内皮功能的损伤,但曲美他嗪优于地尔硫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地尔硫卓 损伤 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 经桡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食用草莓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17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9期67-67,共1页
最新研究表明,食用草莓可能有助于促进心脏健康。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营养学会年会上,一项有关心血管健康和改善血糖控制的新研究被公布,该研究的负责人是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医学博士Lasantha Krishan Hirimuthugoda。该研... 最新研究表明,食用草莓可能有助于促进心脏健康。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营养学会年会上,一项有关心血管健康和改善血糖控制的新研究被公布,该研究的负责人是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医学博士Lasantha Krishan Hirimuthugoda。该研究旨在调查草莓果实摄入对内皮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剂量相关效应,尤其是调查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干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 风险干预 血糖控制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心血管疾病风险 内皮功能 伊利诺伊 美国营养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帝之 张培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87,共13页
目的:评价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PWV)3个方面,分析比较不同方式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循证建... 目的:评价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PWV)3个方面,分析比较不同方式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循证建议。方法:检索PubMed、EBSCO host、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潜在发表偏倚分析。结果:运动锻炼降低了人体的cIMT 9.32%(WMD=-0.030,95%CI:-0.047^-0.014,P<0.001)、cPWV 8.26%(WMD=-1.019,95%CI:-1.335^-0.702,P<0.001),心血管系统的FMD增加了34.66%(WMD=1.996,95%CI:1.037~2.956,P<0.001)。有氧运动对降低cIMT和cPWV、增加FMD的效果最优;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抗阻运动对降低cPWV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对cIMT无明显效果。持续8周、50%~70%HRpeak的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cIMT和cPWV,持续10周及以上的有氧运动可有效增加FMD。结论:运动锻炼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预防和改善作用,可明显降低人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均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且有氧运动的改善效果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