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肱动脉直径和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时晓迟 关欣 +1 位作者 张玉兰 赵炳让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972-974,共3页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肱动脉直径和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 (FM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因胸痛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 4 5例 ,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 ,分别测量肱动脉直径和加压充血后肱动脉直径的...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肱动脉直径和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 (FM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因胸痛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 4 5例 ,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 ,分别测量肱动脉直径和加压充血后肱动脉直径的变化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组患者 2 2例 ,非冠心病组患者 2 3例 ,分别比较结果。结果 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休息时肱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FMD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超声测量肱动脉直径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验 多普勒 彩色 肱动脉直径 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血流介导内皮舒张功能(FMD)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任平 程亚丽 王守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背景]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患者FMD疗效及安全性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Wanfang、CNKI、CBM、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9月30日。[... [背景]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患者FMD疗效及安全性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Wanfang、CNKI、CBM、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9月30日。[纳入标准](1)研究设计: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语言限于中、英文。(2)观察对象:明确诊断冠心病,符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3)干预措施:对照组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加服麝香保心丸。(4)结局指标:FMD。[数据收集与分析]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评估文献质量,不同之处交流解决。采用资料提取表,提取内容:基线情况、干预措施、疗程等。[主要结果]初筛共获得文献201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文献共8篇。森林图显示麝香保心丸组FMD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001)。漏斗图分析显示对称,提示发表性偏倚较小。[问题与展望]现有证据显示麝香保心丸对内皮功能改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纳入文献Juni评分较低,期待更多设计严格的RCT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稳定性心绞痛 冠心病 血流介导 内皮舒张功能(FMD) 内皮功能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在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松枚 冯六六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2期13-14,16,共3页
血管内皮是血管壁的天然屏障,血管内皮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启动的关键因素,发生于形态学改变之前,且参与了损伤的进展。检测血管内皮的方法有许多,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血压升高... 血管内皮是血管壁的天然屏障,血管内皮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启动的关键因素,发生于形态学改变之前,且参与了损伤的进展。检测血管内皮的方法有许多,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血压升高时,血管内皮受损,FMD在高血压诊疗方面有重要作用,某些降压药物对FMD有改善作用。FMD与其他代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参数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舒张功能评价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郑峰 姜燕 +2 位作者 江蕾 洪海娟 臧秀娟 《安徽医学》 2017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对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诊治的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血液透析(HD)33例(HD组),血液灌流串... 目的探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对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诊治的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血液透析(HD)33例(HD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治疗40例(HP+H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4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肱动脉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MD)及微炎症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组、HP+HD组透析前肱动脉FMD均低,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下降[(7.10±1.52)%vs(4.75±1.65)%](P<0.05),而HP+HD组则上升[(7.08±1.60)%vs(8.40±1.53)%];HP+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大于HD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肱动脉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单纯血液透析加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及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X综合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顾新元 吴萍 +4 位作者 刘纯钢 唐良秋 江志平 陈宝峰 吴雪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907-909,共3页
目的 研究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脏X综合征患者30例(心脏X综合征组),另选取与心脏X综合征患者同期住院的... 目的 研究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脏X综合征患者30例(心脏X综合征组),另选取与心脏X综合征患者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FMD,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①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4±6.25)μmol/L比(9.78±4.3)μmol/L,P<0.05];②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5.21±3.19)%比(10.99±4.06)%,P<0.01];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r=-0.782,P<0.01).结论 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受损,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FMD呈负相关,表明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损害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X综合征 内皮 血管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谭静 高敬 +3 位作者 张迎花 司瑾 左雪冰 李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 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 目的 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119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64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0岁.专业培训人员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行超声心动图和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分为FMD正常组(FMD>10%)和减低组(FMD≤10%).根据变量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心脏结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参数,采用偏相关分析FMD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 研究人群中FMD减低比例占73%,两组人群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结构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质量指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MD降低组较FMD正常组E/A比值显著减低(1.0±0.3比1.3±0.4,P<0.001)、E/e'比值显著升高(15.3±6.7比12.6±3.6,P=0.006),控制年龄等影响因素,偏相关分析显示FMD与E/A比值存在正相关(r=0.261,P=0.005),FMD与E/e'呈负相关关系(r=-0.203,P=0.033).结论 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内皮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左心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谭静 高敬 +3 位作者 张迎花 司瑾 左雪冰 李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 目的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110例。行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33+/KDR+、CD34+/KDR+以及CD34+/CD133+/KDR+内皮祖细胞(EPCs)。根据FMD分为对照组(FMD>10%)和内皮功能不全组(FMD≤10%)。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内皮功能不全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CD133+/CDR+、CD34+/KDR+或CD34+/CD133+/KDR+循环EPC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内皮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 1.004~1.104,P=0.033)。结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年龄,而非循环EPCs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测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莫新玲 陈辉 +2 位作者 唐灵 阳耀忠 夏中华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单纯冠心病患者45例(A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B组),健康人群对照组40例(C组)休息时、反应性充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GTN)...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单纯冠心病患者45例(A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B组),健康人群对照组40例(C组)休息时、反应性充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GTN)后3组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分别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1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FMD、NO明显降低,ET明显升高。2B组FMD、NO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ET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害明显,合并2型糖尿病时损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介导扩张反应 肱动脉 冠脉病变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测的价值
9
作者 林虹 郭进 +2 位作者 林英忠 赵毅兰 李泓 《内科》 2007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44例(A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6例(B组)、健康人群对照组43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分别测定三组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44例(A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6例(B组)、健康人群对照组43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分别测定三组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分别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①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FMD、NO明显降低,ET明显升高。②B组FMD、NO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ET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害明显,合并2型糖尿病时损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介导扩张反应 肱动脉 冠脉病变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24
10
作者 马林通 徐晓 +2 位作者 王佳 马国斌 兰俊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根据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4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观察组)47例。测定两组血管循环内皮细胞(CEC)数...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根据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4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观察组)47例。测定两组血管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率(FMD)及平均动脉压(MAP)。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CEC、ET-1、MAP及FMD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微血管病变指标与内皮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EC、ET-1及MAP均高于对照组,FMD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24周后,患者CEC、ET-1及MAP水平下降,FMD水平上升(P均<0.05)。CEC、ET-1与F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3、-0.486,P均<0.05),与MAP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7、0.516,P均<0.05)。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血压升高与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二者共同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1 血流介导性舒张率 平均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人员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
11
作者 徐运生 《现代医院》 2011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航空人员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的可能关系。方法糖耐量减低组(A组)、糖耐量减低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各30人,检测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目的分析航空人员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的可能关系。方法糖耐量减低组(A组)、糖耐量减低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各30人,检测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并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之间TC和TG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C组(p<0.05),A、B组FMD、NMD水平低于C组(p<0.05);B组HOMA-IR高于A组(p<0.05),B组FMD、NMD水平低于A组(p<0.05);FMD、NMD与FPG、2hPG、HOMA-IR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航空人员IGT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内皮功能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胰岛素抵抗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 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 航空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