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和经皮氧分压血气分析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欢欢 赵卓宇 +8 位作者 韩彤妍 张谦慎 武辉 容志惠 李丽玲 邓英 王瑞 曹云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氧分压(PO_(2))处于一个动态及快速变化的状态。采集动脉血或末梢血进行血气分析仅能获得某个时点的PaCO_(2)/PaO_(2)测量结果,具有有创性、不能连续监测等不足,频繁采... 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氧分压(PO_(2))处于一个动态及快速变化的状态。采集动脉血或末梢血进行血气分析仅能获得某个时点的PaCO_(2)/PaO_(2)测量结果,具有有创性、不能连续监测等不足,频繁采血也容易导致医源性失血、穿刺部位损伤感染、血流动力学波动、疼痛不适增加和人机对抗等不良后果。无创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及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技术能对新生儿PCO_(2)/PO_(2)进行连续监测,减少患儿抽血次数,在危重新生儿监护中具有一定的优势[1],尤其有益于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管理。TcPCO_(2)/TcPO_(2)监测的主要临床问题:①TcPCO_(2)/TcPO_(2)监测结果能否代替有创血气分析的结果;②监测探头的温度和连续监测时长与早产儿皮肤灼伤的关系。针对上述2个临床问题依据WHO指南制定方法,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国内3家医院新生儿血气分析专家,邀请复旦大学GRADE中心作为指南方法学指导,制作新生儿TcPCO_(2)/TcPO_(2)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皮氧分压 人机对抗 危重新生儿 末梢血 穿刺部位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CAT评分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钏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81-183,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CAT评分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收治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早期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CAT评分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收治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CAT评分、肺功能指标。结果:(1)治疗后,两组pH、动脉血PaO_(2)均有所升高(P<0.05);研究组pH、动脉血Pa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PaCO_(2)均有所降低(P<0.05);研究组动脉血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CAT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研究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FEV_(1)/FVC、PEF均有所升高(P<0.05);研究组FEV_(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CAT评分及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障碍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足背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凤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血气分析 足背动脉 采集 本方 血气分析标本 治疗方式 危重病人 医疗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内高压动物模型制作及动脉血气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程君涛 肖光夏 +1 位作者 张诚华 李小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89-2190,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腹内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观察不同程度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及作用时间对动脉血气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腹内高压对机体的病理生理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动物右侧股动脉置管,采样行血气分析;以套管针...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腹内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观察不同程度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及作用时间对动脉血气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腹内高压对机体的病理生理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动物右侧股动脉置管,采样行血气分析;以套管针行腹腔穿刺,通过三通管连接压力计及贮气袋。实验采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0只,分为实验组(27只)和正常对照组(3只)。前者按IAP大小分为10、20、30mmHg组,压力维持时间分别为1、2、4h3个时相点,每组3只。结果本研究设计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克服了以往实验所采用动物模型的缺点。血气分析结果表明,IAP20mmHg作用1、2、4h,PaO2、SaO2、血pH显著降低,PaCO2明显增高;IAP30mmHg2h以上可导致动物的死亡。结论在总结国外实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成功制作改进了腹内高压动物模型,方法简便易行,致伤效果稳定可靠;IAP>20mmHg可导致明显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30mmHg持续2h以上可导致全部动物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压 腹内高压 动物模型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1
5
作者 裘艳梅 侯洪涛 +4 位作者 王炜 叶秀春 张会丰 李月梅 马素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病例45例作为实验组,无脑损伤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病例45例作为实验组,无脑损伤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别在出生后第1天和第7天取动脉血查血气分析,并留取静脉血检测MBD和S100B。结果:实验组血气分析p H、PCO2、乳酸值、BE值和S100B蛋白、MBP的水平第7天与第1天存在明显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分别比较各指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后第1天检测动脉血气分析、S100B蛋白和MBP水平能够帮助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S100B 血气分析 早产儿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呼吸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周围循环和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新茹 贾红光 +3 位作者 付爱双 安立红 陈桂芝 王红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3261-3263,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辅助控制呼吸模式(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三种呼吸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周围循环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对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最初采用A/C,逐步... 目的探讨比较辅助控制呼吸模式(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三种呼吸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周围循环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对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最初采用A/C,逐步更改为SIMV和PSV,三种模式各持续120 min。SIMV指令为A/C的75%,PSV压力设置与A/C呼出潮气量为基本相同的水平。每隔15 min记录呼吸机参数、心率和血压1次。每隔60min测中心静脉压(CVP)、血气分析1次。结果 SIMV、PSV与A/C吸气峰值压(PIP)分别为(26.25±2.41)、(21.66±2.15)、(32.49±3.46)cm H2O,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46,P<0.05),SIMV、PSV与A/C比较PI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12、3.61,P<0.05)。SIMV、PSV与A/C收缩压(SBP)分别为(126.21±14.06)、(124.22±10.56)、(148.26±12.08)mm Hg,舒张压(DBP)分别为(78.91±12.30)、(76.78±10.88)、(90.86±10.23)mm Hg,CVP分别为(10.18±1.26)、(9.00±2.87)、(13.25±2.10)cm H2O,三者间SBP、DBP、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675、18.564、16.571,P<0.05),SIMV与A/C比较SBP、DBP、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29、2.85、2.79,P<0.05),PSV与A/C比较SBP、DBP、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43、2.82、3.04,P<0.05)。SIMV、PSV与A/C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108.01±3.18)、(100.23±2.81)、(92.63±2.83)mm Hg,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97.35±1.81)、(97.26±1.52)、(92.23±1.26)%,三者间PaO2、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63、10.364,P<0.05),SIMV、PSV与A/C比较PaO2、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08、3.61;q=3.20、3.59,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SIMV和PSV优于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模式 周围循环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小儿腹腔镜手术时酸碱与血气分析改变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德樱 余锦芬 +1 位作者 王光辉 刘艳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腹腔镜手术 酸碱平衡 血气分析 麻醉 CO2气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联合应用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萍 赵丽丽 李海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3015-3017,共3页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关系及二者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4例足月新生儿出生即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并追踪新生儿结局。结果宫内窘迫组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1),无宫内窘迫组pH值为(7.29±0....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关系及二者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4例足月新生儿出生即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并追踪新生儿结局。结果宫内窘迫组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1),无宫内窘迫组pH值为(7.29±0.04)。宫内窘迫组pH<7.2占30.36%,<7.1占23.21%,<7.0占16.07%;无宫内窘迫组pH<7.2占14.06%,<7.1占10.16%,<7.0占5.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7.2、7.1、7.0为pH界值,Apgar评分≤7分组中低于pH界值的百分比明显高于Apgar评分>7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评分≤7分组中pH<7.2敏感性为58.82%,特异性为57.14%;pH<7.1敏感性为55.88%,特异性为73.08%;pH<7.0敏感性为35.29%,特异性为75.00%。pH值越低,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越高。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能更客观、更灵敏地反映胎儿缺氧、缺血的程度,并对判断新生儿近、远期预后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 血气分析 APGAR评分 窒息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时对脐血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高丽娟 陈蕾 +2 位作者 周华 裴美兰 苏良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研究罗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脐血血气分析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60例,采用0.2%罗比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照组60例,为同期未实行镇痛的正常分娩者。比较两组产妇脐动、静脉... 目的研究罗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脐血血气分析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60例,采用0.2%罗比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照组60例,为同期未实行镇痛的正常分娩者。比较两组产妇脐动、静脉血血气分析、SBP、DBP、HR、SaO2、总产程(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两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2)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为8分以上。(3)镇痛药起效后产妇疼痛明显减轻,宫缩时仅感腹部发紧发胀,双下肢无麻木感,活动自如。两组产妇VAS在镇痛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不延长产程,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分娩镇痛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徐娜 马挺 +1 位作者 田肇隆 王克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剖宫产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根据是否发生低血压将其分成Ⅰ组〔对照组,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和Ⅱ组(低血压组,收缩压<100mmHg)...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剖宫产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根据是否发生低血压将其分成Ⅰ组〔对照组,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和Ⅱ组(低血压组,收缩压<100mmHg),分别测定母亲动脉血气、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分析值,并评定新生儿1minApgar评分。结果取胎儿时2组产妇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脐静脉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1minApa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新生儿不利,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脐血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联合应用对急性左心衰诊断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斌 吴春阳 +4 位作者 施亚明 杨顺清 施国富 周召峰 陈荣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检测、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NT-pro BNP检测开展前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为A组(对照组1,n=96);2011年7月至2013...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检测、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NT-pro BNP检测开展前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为A组(对照组1,n=96);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NT-pro BNP检测开展后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为B组(实验组,n=98);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NT-pro BNP检测开展后因急性呼吸困难同时行NT-pro BNP检测、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排除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为C组(对照组2,n=54)。记录并分析B、C组的诊断数据;对A、B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A、B组的平均住院日、再住院率、病死率和人均住院费用。结果:联合应用NT-pro BNP检测、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可取得93.4%对急性左心衰诊断准确性,高于联合应用NT-pro BNP、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性(90.1%)及单独使用NT-pro BNP检测或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性(分别是82.8%、76.3%)。B组平均住院日(8.2±0.9)d短于A组(11.1±0.8)d(P<0.05);B组再住院率9.2%、病死率5.1%低于A组再住院率15.6%、病死率9.4%(P<0.05);B组平均住院费用(9 324±462)元低于A组(12 315±574)元(P<0.05)。结论:联合运用NT-pro BNP检测、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可提高急性左心衰诊断准确性,并可降低急性左心衰患者平均住院日,改善预后并节省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超声心动图 血气分析 急性左心衰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缺氧小鼠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晓莉 王斌 +1 位作者 刘嘉麟 张声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0-393,共4页
小鼠连续灌胃枸杞多糖(LBP)7 d,密闭缺氧后采集血样进行血气分析。LBP组与对照组比较,二氧化碳分压(P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 无显著性差异;氧分压(PO2)、二氧化碳总量(TCO2) 、碳酸氢... 小鼠连续灌胃枸杞多糖(LBP)7 d,密闭缺氧后采集血样进行血气分析。LBP组与对照组比较,二氧化碳分压(P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 无显著性差异;氧分压(PO2)、二氧化碳总量(TCO2) 、碳酸氢根(HCO-3 )、氧饱和度(O2sat) 、氧含量(O2cont)则降低。试验结果显示,LBP可提高小鼠组织对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耐缺氧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小儿头皮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樊敏华 陆诗祥 +3 位作者 葛延镇 王晓霞 郝英双 师玉静 《护理研究》 2005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观察应用小儿头皮针采集头皮动脉血检测血气分析的效果 ,给疾病诊治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 [方法 ]对 3 5例住院危重患儿 ,同时应用两种方法取动脉血查血气分析 ,对照组从股动脉穿刺抽血 ,改良组应用头皮针采集头皮动脉血 ,并取... [目的 ]观察应用小儿头皮针采集头皮动脉血检测血气分析的效果 ,给疾病诊治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 [方法 ]对 3 5例住院危重患儿 ,同时应用两种方法取动脉血查血气分析 ,对照组从股动脉穿刺抽血 ,改良组应用头皮针采集头皮动脉血 ,并取头皮针塑料软管内的 0 .5mL血 (头皮针的两端用止血钳夹住 )送检 ,观察两种方法抽血时间、血肿形成率以及取血的成功率。 [结果 ]两种方式取血检测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成功取血时间及取血后副反应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采用头皮针采集头皮动脉血 ,并取头皮针塑料软管内血进行血气分析 ,测定数据准确 ,方法简便 ,穿刺成功率高 ,操作时间短 ,病人痛苦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头皮针 头皮动脉 血气分析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评价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血气分析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陈 朱文艺 +4 位作者 徐静 李利 樊荣 李琦 王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641-1645,共5页
目的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COPD患者人体成分及其与血气分析指标的关系,为COPD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6月在新桥医院呼吸科住院并诊断为COPD患者62例,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检测患者的人体成分,收集患者入院时... 目的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COPD患者人体成分及其与血气分析指标的关系,为COPD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6月在新桥医院呼吸科住院并诊断为COPD患者62例,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检测患者的人体成分,收集患者入院时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氧分压(Pa O_2)、血氧饱和度(Sp O_2)、HCO_3^-、Cl^-、K^+、Na^+、p H值〕,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体蛋白质含量、体脂肪量(BFM)、体质指数(BMI)、上臂围(MAC)4种指标评价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足率分别为41.9%、17.7%、19.4%、16.1%。以BMI为分组标准,不同营养状况分组患者身体总水分(TBW)、BFM、体脂率(PBF)、无脂组织(FFM)、无脂肪组织体质量比(PBFF)、体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体质量比(P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营养不足组PBP高于营养正常组和营养过剩组,营养不足组PBF和FFM低于营养正常组和营养过剩组(P<0.05)。TBW、FFM、体蛋白质含量、骨骼肌(SMM)与Pa O_2呈负相关(r=-0.311、-0.306、-0.308、-0.306,P<0.05),BMI与Sp O2呈负相关(r=-0.304,P<0.05)。结论依据体蛋白质含量评估COPD患者的营养不足率较高。相对于BMI常规营养评价指标,FFM指标对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更为敏感,并提示增加COPD患者FFM含量可能有益于提高其缺氧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营养状况 血气分析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阻塞指数与血气分析值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祥林 吴磊 +1 位作者 王倩 王志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病人CT阻塞指数与血气分析值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39例经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确诊为APE的病例,既往无心肺疾病史。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T所采集图像通过容积重建(VR)、多平面...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病人CT阻塞指数与血气分析值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39例经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确诊为APE的病例,既往无心肺疾病史。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T所采集图像通过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技术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塞支数及程度,使用Qanadli评分方法进行CT阻塞指数计算。测量病人入院后首次血气分析值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和P(A-a)O2值。结果:APE病人PaO2,PaCO2,SaO2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值分别为0.02,0.004,0.003)。APE组中CT阻塞指数与PaO2、PaCO2和SaO2均呈显著负相关(PaO2,r=-0.643,P<0.05;PaCO2,r=-0.771,P<0.05;SaO2,r=-0.718,P<0.05)。而CT阻塞指数与P(A-a)O2呈显著正相关(r=0.735,P<0.01)。结论:APE患者的CT阻塞指数与血气分析值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APE较直观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气分析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测压管与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莉琴 朱宗红 霍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4期4-5,共2页
目的 通过比较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与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 ,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的最佳方法 ,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 ,减少血液丢失。方法  2 6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桡动脉测压管弃去 2 ... 目的 通过比较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与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 ,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的最佳方法 ,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 ,减少血液丢失。方法  2 6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桡动脉测压管弃去 2 .7ml的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 ,取 3份血样 ,每份 1ml,依次为A、B、C组 ,为实验组。同时 ,自股动脉取 1ml血样 ,为D组 ,做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的 10项测定值。结果  (1)A组与D组比较 ,PO2 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Ca2 + 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2 )B组与D组比较 ,血Ca2 + 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3)C组与D组比较 ,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抽弃 4 .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留取血样与直接穿刺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的 10项指标相同 ,如不需监测血Ca2 + 值 ,抽弃 3.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测压管 股动脉 采血 血气分析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静 吕孙成 刘艳存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17-318,共2页
目的 评价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 30mL加入葡萄糖氯化钠静滴 ,1次 /d ,15d为 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 40mL加入葡萄糖氯化钠中静滴 ,1次 /d ,15d为 1个疗程。观... 目的 评价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 30mL加入葡萄糖氯化钠静滴 ,1次 /d ,15d为 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 40mL加入葡萄糖氯化钠中静滴 ,1次 /d ,15d为 1个疗程。观察病人的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2组病人都有改善血气分析及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变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参麦注射液在改善PaO2 、SaO2 、PaCO2 等方面明显高于脉络宁注射液。结论 参麦注射液在改善COPD患者的低氧血症、血液粘稠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应早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参麦注射液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聂洪玉 沈奕播 +1 位作者 王丰 徐东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8期89-91,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分析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AECOPD患者32例作为A组,COPD稳定期患者25例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26例作为C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分析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AECOPD患者32例作为A组,COPD稳定期患者25例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26例作为C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并分析凝血相关指标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APTT、TT及P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Fbg、D-D、PaO2及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A组患者Fbg、D-D及PaCO2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PaO2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Fbg与PaO2呈负相关(r=-0.213,P<0.05),与PaCO2呈正相关(r=0.264,P<0.05);A组患者D-D与PaO2呈负相关(r=-0.315,P<0.05),与PaCO2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对D-D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急性加重期 凝血功能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结合血清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9
作者 余莉华 吴永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以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98例COPD患者,按病程分组,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53例设为A组,COPD稳定期患者45例设为B组,...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以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98例COPD患者,按病程分组,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53例设为A组,COPD稳定期患者45例设为B组,另选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C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PT、APTT、TT、Fbg、D-D、PaCO_2、PaO_2及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比较3组之间、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差异,并分析NT-proBNP与凝血相关指标和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A组和B组PT、APTT均明显长于C组(P<0.05),且A组变化更显著(P<0.05)。(2)A组和B组的Fbg、D-D、PaCO_2、NT-proBNP均明显高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的PaO_2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各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3)治疗后,AECOPD患者的PT、APTT均短于治疗前(P<0.05),Fbg、D-D、PaCO_2及NT-proBNP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PaO_2高于治疗前(P<0.05)。(4)A组患者的TT显著长于C组(P<0.05),而A与B、B与C组间及A组患者治疗前后T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5)COPD患者的NT-proBNP与APTT、Fbg、D-D及PaCO_2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35、0.266、0.286及0.306,P均<0.05),与PaO_2呈显著负相关(r=-0.299,P<0.05),而与PT无明显相关性(r=0.176,P>0.05)。结论: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结合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可较好地判断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COPD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及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凝血功能 血气分析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动脉血气分析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晓伟 刘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056-2058,共3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早期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2007年6月—2009年3月我院急诊监护室(EICU)救治的43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来诊后第一次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早期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2007年6月—2009年3月我院急诊监护室(EICU)救治的43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来诊后第一次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等,并根据判断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436例脓毒症患者28d内共死亡86例,病死率19.7%。以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为标准分为非低氧血症组和低氧血症组,两组病死率分别为13.4%(41/307)和34.9%(45/1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61,95%CI为(1.81,3.76),χ2=26.59,P<0.05〕;按照动脉血乳酸值2、4、9mmol/L为标准分组,4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5.4%(12/224)、17.0%(18/106)、41.5%(27/65)和70.7%(29/41),患者的病死率随着乳酸值的升高而增加(Pearson列联系数=0.45,χ2=108.41,P<0.05);按照是否存在酸中毒,分为酸中毒组和非酸中毒组,两组病死率分别为36.7%(80/218)和2.8%(6/2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33,95%CI为(7.54,23.6),χ2=79.31,P<0.05〕;按照酸中毒类型分为代谢性酸中毒亚组、呼吸性酸中毒亚组和混合性酸中毒亚组,3组病死率分别为26.0%(38/146)、53.6%(15/28)和61.4%(27/44),并发呼吸性酸中毒患者的病死率为58.3%(42/72),与非呼吸性酸中毒病死率12.1%(44/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82,95%CI为(3.43,6.80),χ2=81.19,P<0.05〕。结论低氧血症、酸中毒、高乳酸血症可以作为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早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对于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气分析 酸中毒 呼吸性 死亡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