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病变的介入性超声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童嘉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血栓病变的彻底治疗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体内外的研究发现,低频高能超声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消融血栓病变,并且有相当的安全性。超声介入消融血栓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声学空化效应。作为一种附助或替代的血栓消融方法超声介入治疗有着...  血栓病变的彻底治疗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体内外的研究发现,低频高能超声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消融血栓病变,并且有相当的安全性。超声介入消融血栓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声学空化效应。作为一种附助或替代的血栓消融方法超声介入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超声导管传递能量到病变处的能力以及导管的可操作性仍然是技术上主要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病变 介入性超声 治疗进展 超声介入治疗 研究发现 空化效应 作用机制 消融方法 可操作性 超声导管 体内外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血栓负荷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泉 盖鲁粤 +3 位作者 杨庭树 王禹 陈练 刘宏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2期1174-1175,共2页
目的探讨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方法3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24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的探讨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方法3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24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标准PCI组(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高于标准PCI组,而且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负荷病变 血栓抽吸装置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以静脉性溃疡为主要表现的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郑世宾 郭衍 +3 位作者 孙成宏 张宏中 叶开创 陆信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NIVL)对静脉性溃疡愈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NIV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同时是否应用支架成形术处理...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NIVL)对静脉性溃疡愈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NIV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同时是否应用支架成形术处理髂静脉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同期支架成形术处理NIVL;B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治疗,未处理髂静脉病变。根据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主要研究终点为溃疡愈合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静脉曲张复发率、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17例患者,A组114例,B组103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6个月。A组患者髂静脉支架通畅率为100%。A组、B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2%(104/114)、79.6%(82/103),A组显著高于B组(P=0.02);A组患者平均VCSS评分(4.8)显著低于B组(7.5)(P=0.004);A组静脉曲张复发率(7.0%)显著低于B组(17.5%)(P=0.02)。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以静脉性溃疡为主要表现的NIVL安全、有效,可显著促进溃疡愈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静脉曲张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髂静脉病变 支架成形术 静脉曲张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静脉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旋转DSA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病变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强 王涛 +2 位作者 梁思渊 周龙 丁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3D旋转DSA导引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病变(NIVCL)支架植入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8例NIVC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和造影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采用3D旋转DSA导引... 目的探讨3D旋转DSA导引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病变(NIVCL)支架植入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8例NIVC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和造影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采用3D旋转DSA导引下髂静脉支架植入)和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正斜位DSA导引下支架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当量及支架植入情况。两组患者一期处理下肢浅静脉曲张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支架内通畅情况,并发症,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和静脉功能障碍评分(VDS),浅静脉曲张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平均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X射线当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右侧植入支架与左侧续接第2枚支架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76,P=0.485);术后VCSS评分、VDS评分,肿胀、疼痛比例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观察组术后支架内通畅率100%,对照组有2例术后15 d出现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间VCSS评分、VDS评分、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旋转DSA与传统正斜位DSA相比能更快更好地显示NIVCL患者髂静脉受压位置及程度,有助于准确评估支架与静脉管腔关系,导引支架顺利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病变 3D旋转DSA 静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非腹泻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盛爱芹 傅海东 +1 位作者 张晨美 叶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非腹泻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HUS)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评估其疗效。方法:选择22例非腹泻相关HU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急性期在使用血浆的同时是否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将患儿分为单纯血浆治疗组(n=11...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非腹泻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HUS)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评估其疗效。方法:选择22例非腹泻相关HU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急性期在使用血浆的同时是否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将患儿分为单纯血浆治疗组(n=11)和血浆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n=11),分析2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尿色转清时间、血小板及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并收集2组患儿出院后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评估2组患儿的预后。结果:与单纯血浆治疗组比较,血浆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尿色转清时间和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血浆治疗组有10例患儿顺利完成随访,其中1例患儿遗留高血压后遗症,1例患儿在出院1年后病情复发;血浆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9例患儿顺利完成随访,其中1例 患儿持续尿检异常,并遗留听力受损,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缓慢,其余随访患儿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单纯血浆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0.0%,血浆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8.9%,组间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非腹泻相关HUS的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能缩短患儿的急性期病程,也不能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尿毒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血栓性微血管病变 血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