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药物防治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洋 耿立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3-477,共5页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一种常见但可以预防的疾病。若有初次发病,其复发风险明显增加。该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的预测、经典抗凝治疗的局限性和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酯、艾哌沙班与利伐沙班的...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一种常见但可以预防的疾病。若有初次发病,其复发风险明显增加。该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的预测、经典抗凝治疗的局限性和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酯、艾哌沙班与利伐沙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与静脉血栓栓塞的关联: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
作者 郭展立 王媛 +4 位作者 张磊 李嘉媛 李若柠 冬颖 孙建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6-455,共10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5种白细胞计数与静脉血栓栓塞(VTE)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以5种白细胞相关的遗传变异基因作为工具变量,以VTE发生风险作为结局变量,采...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5种白细胞计数与静脉血栓栓塞(VTE)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以5种白细胞相关的遗传变异基因作为工具变量,以VTE发生风险作为结局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要分析方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WME)、简单模型及加权模式法作为补充,对5种白细胞计数与VTE之间的因果关联进行分析,再进行反向MR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对VTE发生风险具有因果关联,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IVW(OR=0.867,95%CI:0.761-0.981,P=0.031),MREgger(OR=0.754,95%CI:0.571-0.996,P=0.048),加权中位数法(OR=0.846,95%CI:0.729-0.981,P=0.027),加权模型(OR=0.748,95%CI:0.595-0.942,P=0.014);淋巴细胞计数IVW(OR=0.838,95%CI:0.741-0.949,P=0.005),加权中位数法(OR=0.024,95%CI:0.718-0.977,P=0.024)。反向MR分析表明VTE发生风险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有因果关联,其中IVW(OR=0.989,95%CI:0.980-0.999,P=0.024)。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对VTE发生风险有因果关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降低可能会增加VTE的发生风险;VTE发生风险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有因果关联,VTE发生风险降低可能会增加中性粒细胞数量。需进一步研究来了解这种因果关系背后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疾病 白细胞计数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治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3
作者 贾西彪 王红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5,共3页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是妇科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逐年增高,所导致的死亡率亦升高,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VTE的预防和治疗应给予高度重视。复习并综述妇科肿瘤术后并发VTE诊治和预防研究进展相关文献,认为妇科肿瘤术后VTE...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是妇科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逐年增高,所导致的死亡率亦升高,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VTE的预防和治疗应给予高度重视。复习并综述妇科肿瘤术后并发VTE诊治和预防研究进展相关文献,认为妇科肿瘤术后VTE的临床症状呈不典型性,临床上需要借助相关的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抗凝、祛聚、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等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前后预防性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被引量:5
4
作者 郑西希 邴钟兴 刘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5-648,共4页
高凝状态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过程涉及凝血抗凝系统中多个反应。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是所有遗传性易栓症中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风险最高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被证明与VTE相关。本文总结了遗传性抗凝血酶缺... 高凝状态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过程涉及凝血抗凝系统中多个反应。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是所有遗传性易栓症中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风险最高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被证明与VTE相关。本文总结了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VTE中的作用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12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桂耀松 邸庆国 徐凯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 血栓栓塞 深静脉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CN癌症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围手术期抗凝药物和抗血栓治疗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5
6
作者 狄文 施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9-591,共3页
2018年3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癌症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指南2018年第1版,指南对静脉血栓栓塞、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以及疑似患者的管理、癌症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危险因素... 2018年3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癌症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指南2018年第1版,指南对静脉血栓栓塞、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以及疑似患者的管理、癌症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危险因素、VTE的治疗性抗凝管理、危及生命的出血或紧急手术的逆转抗凝治疗、溶栓禁忌证中血小板计数的相对禁忌证,以及围手术期抗凝剂管理指南等内容与2017年第1版比较进行了更新。本文主要对该指南中关于“围手术期抗凝药物和抗血栓治疗管理指南”做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 血栓治疗 管理指南 癌症相关性 抗凝药物 围手术期 NCCN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得不防的妊娠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4
7
作者 祝彩霞 王子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175,共4页
妊娠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其中DVT占75%~80%,而PE占20%~25%。妊娠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和产... 妊娠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其中DVT占75%~80%,而PE占20%~25%。妊娠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和产褥期VTE的发生风险是同龄非孕期女性的4~5倍[1]。妊娠相关VTE的发病率约为0.12%,其发生风险随孕周增加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 产褥期 栓塞 VTE 预防与处理 PULMONA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胡崧 汪蕾 +5 位作者 郭婷婷 谭江山 吴艳 高鑫 方纬 华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究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CTE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中心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的120例患者。根据患者基线与充分抗凝至少3个月后的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肺动脉高压... 目的:探究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CTE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中心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的120例患者。根据患者基线与充分抗凝至少3个月后的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肺动脉高压后,将患者分为CTED组及非CTED组。收集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体征、辅助检查和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CTED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CTED组72例(60.0%),平均年龄(62.0±13.0)岁;非CTED组48例(40.0%),平均年龄(60.9±12.8)岁。CTED组女性患者(75.0%vs.54.2%,P=0.018)和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1的患者(37.7%vs.16.7%,P=0.012)比例均高于非CTED组,血栓累及肺段数也显著多于非CTED组(中位值:7.0个vs.4.5个,P<0.001)。APE患者左右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相似(48.1%vs.51.9%,P=0.299),下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明显高于上肺(46.1%vs.34.4%,P<0.001);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后,左右肺及上下肺仍有近50%的肺段血栓残余,残余血栓分布与基线血栓分布相似。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栓累及肺段数(OR=1.28,95%CI:1.11~1.48,P<0.001)是CTED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OR=0.87,95%CI:0.76~0.99,P=0.033)是CTED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栓累及肺段数多是CT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肺的残余血栓多于上肺,左右肺之间残余血栓分布情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疾病 栓塞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血栓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血酶-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靳会敏 李方超 佟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0-571,574,共3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和死亡原因.VTE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机体内的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系统和组织因...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和死亡原因.VTE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机体内的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机体内发挥重要抗凝作用的3个主要体系.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之一,可中和凝血因子Ⅱ、Ⅶ、Ⅸ、X、Ⅻ,抑制血栓形成.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广泛的多态性,最简单的多态形式是发生在基因组中的单个核苷酸的替代,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国内外多位学者通过研究证明AT-Ⅲ基因多态性与VTE有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静脉血栓栓塞 抗凝血酶-Ⅲ 人类基因组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血栓栓塞疾病 患者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梅青 谢小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47-649,共3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的总称,广义上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卒中、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CVD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人数超过癌症的致...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的总称,广义上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卒中、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CVD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人数超过癌症的致死人数,并且还在逐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患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 围绝经期女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 死亡人数 致死人数 AR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溶血栓化合物的特性与新型溶血栓化合物的探索
11
作者 瞿佳华 吴文惠 +1 位作者 郝斐 包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05期263-267,共5页
溶血栓化合物在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首先简要归纳了血栓的形成过程及血栓(纤维蛋白)的溶解途径,接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溶血栓化合物的概况,一是传统溶血栓化合物的特性,如尿激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 溶血栓化合物在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首先简要归纳了血栓的形成过程及血栓(纤维蛋白)的溶解途径,接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溶血栓化合物的概况,一是传统溶血栓化合物的特性,如尿激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孟替普酶等;二是新型溶血栓化合物的特性及其研究进展,如纳豆激酶、毛虫毒V、葡萄糖甘油二酯等。最后展望了溶血栓化合物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作用 纤溶作用 血栓栓塞疾病 血栓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35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国庆 张红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诊治的35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3...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诊治的35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35例;9例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其中3例肺栓塞发生于癌症确诊前2~6个月;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和胸痛最为常见,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敏感性高,可作为筛选检查,结合CT肺动脉造影和心脏彩超等检查可明确诊断肺栓塞。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肺动脉栓塞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合并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肿瘤专科医生应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 栓塞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蝮蛇抗栓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观察
13
作者 叶凤秀 李素华 《医药导报》 CAS 1990年第6期28-29,共2页
我院血栓病专科自88年9月—89年6月采用江浙蝮蛇抗栓酶治疗1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满意,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0%,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病例数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0—84y,病程一个月到十四年。病因:糖尿病合并闭塞性脉管... 我院血栓病专科自88年9月—89年6月采用江浙蝮蛇抗栓酶治疗1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满意,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0%,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病例数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0—84y,病程一个月到十四年。病因:糖尿病合并闭塞性脉管炎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浙蝮蛇抗栓酶 闭塞性脉管炎 显效率 闭塞性动脉炎 检查指标 血栓栓塞疾病 间歇性踱行 硬皮病 肢端 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生成试验研究进展及临床价值
14
作者 李春莹 刘新灿 +4 位作者 李明 陈明心 李晓宁 陈磊 王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973,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致死病因,其中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1]。血栓形成是血栓栓塞的前提,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凝血因子与抗凝成分之间的失衡可导致血栓...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致死病因,其中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1]。血栓形成是血栓栓塞的前提,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凝血因子与抗凝成分之间的失衡可导致血栓形成,传统凝血检测不能对凝血平衡进行相关的表征且无法早期评估风险。凝血酶是维持凝血平衡的关键酶,反映了整体凝血状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心血管疾病 预后 凝血酶生成试验 血栓栓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豉溶栓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彭勇 张义正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0-34,共5页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筛选、纤溶活性测定、SDS PAGE分析和体外溶栓实验等相结合的方法 ,成功地从豆豉中筛选到一株纤溶活性高达 5 2 0U/mL和具有良好体外溶栓效果的细菌菌株 (编号为DC 4 ) ,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amyloliquefac...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筛选、纤溶活性测定、SDS PAGE分析和体外溶栓实验等相结合的方法 ,成功地从豆豉中筛选到一株纤溶活性高达 5 2 0U/mL和具有良好体外溶栓效果的细菌菌株 (编号为DC 4 ) ,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SDS PAGE和纤维蛋白自显影表明该酶的分子量为 2 8kD ,其最适反应温度和 pH值分别为 4 2℃和 8.0 ,在 pH6~ 10较稳定。PMSF和盐酸苯甲醚能抑制其纤溶活性 ,而EDTA和EGTA不能抑制 ,表明该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它溶解纤维蛋白的方式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而不激活纤溶酶原 ,并且不水解血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细菌菌体 豆豉 解淀粉芽孢杆菌 溶栓酶 酶学性质 血栓栓塞疾病 溶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云海 方华丰 +1 位作者 丁水平 王宏伟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 :提取分离穿心莲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物质。方法 :用有机溶剂萃取、化学分离和硅胶柱层析法对穿心莲抗血小板聚集部位逐级分离 ,同时用样本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作活性比较 ,筛选出活性强的组份继续分离。结果 :氯仿提取部... 目的 :提取分离穿心莲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物质。方法 :用有机溶剂萃取、化学分离和硅胶柱层析法对穿心莲抗血小板聚集部位逐级分离 ,同时用样本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作活性比较 ,筛选出活性强的组份继续分离。结果 :氯仿提取部位中的酸性组份 (F0 2 1)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且其中F0 2 12 和F0 2 14 组份可用作分离抗血小板聚集的单体化合物。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抗血小板聚集 活性物质 血栓栓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钊 郭小梅 明章银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81-984,共4页
阿司匹林被临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AR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综述AR的临床检测方法、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等问题。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抵抗 血栓栓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布芬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吴昊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9期773-776,共4页
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吲哚布芬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治疗及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现就吲哚布芬对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二级预防作... 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吲哚布芬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治疗及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现就吲哚布芬对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二级预防作用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价值,对移植血管或介入术后冠状动脉通畅性的维持作用方面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血栓栓塞疾病 抗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艾全 邢更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3-7,共5页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高发的一种重要疾病,主要由于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降低和脆性增加导致。在近数十年里,骨质疏松性骨折被认为是致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患者一生的骨折风险高达40%,骨折常常发生在脊柱、髋部或腕部...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高发的一种重要疾病,主要由于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降低和脆性增加导致。在近数十年里,骨质疏松性骨折被认为是致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患者一生的骨折风险高达40%,骨折常常发生在脊柱、髋部或腕部,但是其他如肱骨或肋骨也会发生骨折。对于患者来说,骨折及随后的活动和自理能力丧失常常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另外,髋部和脊柱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死亡率高达20%,因为这些患者需要住院,且随后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上升,如长期制动造成的肺炎或血栓栓塞性疾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体外冲击波疗法 骨科疾病 骨质疏松患者 血栓栓塞疾病 治疗 应用 老年人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24年,发现下腹包块6月
20
作者 苏醒 李蕾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2-424,共3页
患者,69岁,因绝经24年,发现下腹包块6月于2010年11月22日入院。2010年5月因"冠心病"在我院心内科就诊时发现下腹包块,大小7.9 cm×6.6 cm,未行诊治。出院后自行扪及下腹部10 cm大小包块,质硬,无压痛,同年9月25日因"冠心病-急性... 患者,69岁,因绝经24年,发现下腹包块6月于2010年11月22日入院。2010年5月因"冠心病"在我院心内科就诊时发现下腹包块,大小7.9 cm×6.6 cm,未行诊治。出院后自行扪及下腹部10 cm大小包块,质硬,无压痛,同年9月25日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入我院血管科治疗,住院期间行B超检查提示“盆腔内囊实性肿物,大小16.7cm×15.9cm×11.9cm,内见不规则中强回声团11.2cm×6.8cm,内科病情稳定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包块 急性心肌梗死 下腹部 胫后静脉 血栓栓塞疾病 强回声团 盆腔肿物 栓塞 耐受手术 小腿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