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0
1
作者 简立国 刘士超 +4 位作者 王鹏飞 丁同斌 赵江涛 程栋 任新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对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5至2013-05在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3例...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对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5至2013-05在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8.39±10.37(35-8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53例患者为A组,单独使用替罗非班而行PCI的52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基础资料特征、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心功能。结果:两组间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92.45%vs 55.77%,P〈0.001),A组TIMI2级、TIMI0-1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7.55%vs 26.92%, P=0.008;0 vs 17.31%,P=0.002);A组校正TIMI帧数低于B组[(27.26±5.50)帧vs(38.98±5.42)帧,P〈0.001];术后6个月A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B组[(0.55±0.06)vs(0.47±0.06),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B组[(50.77±5.45)mm vs(54.76±5.34)mm,P〈0.001];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A组心绞痛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B组(16.98%vs 40.38%,P=0.008;9.43%vs 17.31%,P=0.0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A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发生率、非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和PCI术后近期的心功能,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心肌组织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接触溶栓与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剑 顾建平 +6 位作者 高立兵 公茂峰 钱成 刘亮 汪涛 倪国庆 陈国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mPAT组32例(33条患肢)。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30 d内临床疗效、术后及随访期患肢踝-肱指数(ABI)值、术后1年保肢率和无截肢生存率。结果 CDT组、mPAT组初始技术成功率分别为51.2%(21/41)、27.3%(9/33)(P=0.037),分别有11条、17条患肢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技术成功率分别提高至78.0%(32/41)和78.8%(26/33)(P=0.939);术中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分别为0例和4例(13.8%)(P=0.036);术后患肢平均ABI值分别为0.72±0.08、0.72±0.10,较术前0.31±0.11、0.32±0.08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12个月内均保持稳定(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81.8%(27/33)(P=0.681),其中亚组RutherfordⅡb级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4.5%(6/11)、70.6%(12/17)(P=0.6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2个月保肢率分别为92.7%、90.9%(P=0.767)。结论 CDT和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ALI的临床疗效相似。CDT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mPAT,初次mPAT后多数患者需要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mPAT术中可能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动脉栓塞 动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导管血栓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国产新型动脉抽吸导管疗效研究
3
作者 袁园 史亚东 +6 位作者 周阳逸 黄昊 陆照璇 刘正立 孔杰 陈亮 苏浩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动脉血栓抽吸导管治疗试验犬急性动脉缺血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Penumbra抽吸导管进行比较。方法 在试验犬颈外动脉、肾动脉建立急性缺血栓塞模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栓塞血管进行取栓治疗。结果 共纳入试验...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动脉血栓抽吸导管治疗试验犬急性动脉缺血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Penumbra抽吸导管进行比较。方法 在试验犬颈外动脉、肾动脉建立急性缺血栓塞模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栓塞血管进行取栓治疗。结果 共纳入试验犬12只,试验组、对照组各6只,均成功建模。试验组、对照组累计取栓成功率分别为92.9%、66.7%(P>0.05),术中血管出现夹层分别为0、8.3%(P>0.05),痉挛率分别为35.7%、75.0%(P>0.05)。结论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抽吸导管 血管栓塞模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清除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抽吸导管冠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建发 汪和贵 +5 位作者 周炳凤 柯永胜 班向阳 付敏敏 汪兵 许晴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04-3007,共4页
目的:研究经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近4年收住的9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 目的:研究经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近4年收住的9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A组)、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血栓抽吸组(B组)。比较两组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组冠脉开通时间较B组缩短(P<0.05);B组血流达到TIMIⅢ级时间较A组缩短(P<0.05);B组早期无复流发生率较A组低,早期血流达TIMIⅢ级比例较A组提高(P<0.05);B组较A组30 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冠脉闭塞段直接注入可有效降低血管开通时间及早期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改善冠脉灌注,不能降低30 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大量血栓形成患者2例
5
作者 刘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6期106-109,共4页
1 病例1  1.1 一般资料 男性,56岁,主因突发持续胸痛5小时来院。既往高血压8年。入院查体血压128/69 mm Hg,双肺未及啰音,心率48次/分,律齐,腹软,下肢不肿,体重75 kg。入院心电图示窦缓,Ⅱ、Ⅲ、AVF导联ST抬高0.2~0.4 mV,Ⅰ... 1 病例1  1.1 一般资料 男性,56岁,主因突发持续胸痛5小时来院。既往高血压8年。入院查体血压128/69 mm Hg,双肺未及啰音,心率48次/分,律齐,腹软,下肢不肿,体重75 kg。入院心电图示窦缓,Ⅱ、Ⅲ、AVF导联ST抬高0.2~0.4 mV,Ⅰ、AVL, V2-5导联ST压低0.1~0.2 mV(图1)。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Ⅰ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高血压2级(极高危)。立即予拜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嚼服后行急诊介入治疗,冠脉造影示RCA中段巨大血栓影,狭窄99%,远端血流TIMIⅡ级(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导管 心肌梗死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性介入治疗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曲涛 李镝 王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 静脉血栓 血栓 导管血栓 髂总静脉 介入治疗 导管溶栓 溶栓治疗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