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生性狼疮肾炎伴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患者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南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1-55,共5页
目的 探讨增生性狼疮肾炎伴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患者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96例增生性狼疮肾炎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症状分为两组,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组30例,对照组66例.收集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增生性狼疮肾炎伴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患者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96例增生性狼疮肾炎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症状分为两组,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组30例,对照组66例.收集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组患者肌酐、B型脑钠肽水平、高血压发生率、24 h尿蛋白定量、急性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白蛋白、补体水平、血红蛋白含量、硬化肾小球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组的糖皮质激素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穿刺后诱导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微血管病变进入终末期肾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终末期肾病组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终末期肾病组(P<0.01),两组肾脏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身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生性狼疮肾炎患者容易出现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症状,肌酐水平更高,且更容易转入终末期肾病.肌酐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可能是提醒增生性狼疮肾炎伴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变表现可能为此类患者的危险预后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血栓性微血管病变 肾脏血管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肾危象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占奎 潘文萍 +2 位作者 王秀花 王庆 许冬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肾危象(SRC)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1月诊治的SRC患者4例,其中3例合并TMA,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中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59、67、76岁;SS...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肾危象(SRC)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1月诊治的SRC患者4例,其中3例合并TMA,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中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59、67、76岁;SSc病程分别为1、2、13年,1例男性为弥漫型、2例女性为局限型,SRC罹患时间为2~4 d。3例均有急剧血压升高、肾功能不全、乳酸脱氢酶升高、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可见破碎红细胞,2例Coomb's试验阴性。3例均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浆置换各1例。治疗后病情均好转,1例1年后死亡。结论 SRC合并TMA并不少见,进展较快,病情凶险,应及早判断;治疗除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外,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肾危象 血栓性微血管病变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微血管病引发肾病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春花 郁丽丹 +2 位作者 胡亮 于欣 周珊珊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6期183-186,共4页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以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以及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导致器官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急性综合征,表现为贫血、乏力,累及肾脏,出现水肿、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异常,TMA表现为多器官受累,肾脏是最常受累器官,...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以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以及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导致器官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急性综合征,表现为贫血、乏力,累及肾脏,出现水肿、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异常,TMA表现为多器官受累,肾脏是最常受累器官,肾功能衰退也是其主要病死原因,肾穿刺组织电镜检查是该疾病的确诊依据。临床少见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TMA引发肾病综合征病例,通过临床表现、鉴别、病理特征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深入分析,肯定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TMA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微血管病变 肾病综合征 肾脏病理 保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