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骆广义 宋海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3-956,共4页
目的对溶栓药物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79例行抗凝、祛聚、溶栓的综合药物治疗的LDVT患者,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急性期(≤3 d)、亚急性期(3~14 d)和慢性期(>14 d),再根据... 目的对溶栓药物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79例行抗凝、祛聚、溶栓的综合药物治疗的LDVT患者,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急性期(≤3 d)、亚急性期(3~14 d)和慢性期(>14 d),再根据使用药物组合的不同分别将3组分为两个亚组:抗凝祛聚组和溶栓抗凝祛聚组。将158例术后发生LDVT的患者亦分为抗凝祛聚组和溶栓抗凝祛聚组。结果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好,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两个亚组间比较,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临床疗效均明显好于抗凝祛聚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凝血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158例术后并发LDVT患者中,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抗凝祛聚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凝血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溶栓药物对急性期LDVT患者治疗效果最好,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仍然有效。对于术后LDVT患者在严密观测下使用常规剂量溶栓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自由词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蒺藜皂苷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红 王秀华 +2 位作者 崔佳乐 温克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注射用蒺藜皂苷 (GSTT)对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采用动 -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电刺激动脉血栓形成法和体外血栓法 ,观察 GSTT对体内血栓湿重、血栓形成时间以及体外血栓长度和干、湿重的影响 ;2建立血瘀模型 ,观察 G... 目的 :研究注射用蒺藜皂苷 (GSTT)对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采用动 -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电刺激动脉血栓形成法和体外血栓法 ,观察 GSTT对体内血栓湿重、血栓形成时间以及体外血栓长度和干、湿重的影响 ;2建立血瘀模型 ,观察 GSTT对血瘀大鼠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的影响。结果 :1GSTT2 0 .8和31.2 mg· kg- 1可降低血栓湿重 (P<0 .0 5或 P<0 .0 1) ,延长血栓形成时间 (P<0 .0 1) ,缩短体外血栓长度(P<0 .0 5 ) ,降低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 (P<0 .0 1或 P<0 .0 5 ) ;2 GSTT2 0 .8和 31.2 m g· kg- 1可明显降低血液黏度 (P<0 .0 1)。结论 :GSTT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其机制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药理学 蒺藜皂苷 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_1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光其 吴壮宏 +2 位作者 林勇杰 詹世光 吕伟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70-71,共2页
目的:寻找一种更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方法。方法:将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与单用尿激酶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血管再通率的变化。结果: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关键词 尿激酶/治疗应用 前列腺素E类/治疗应用 静脉 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