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叶玲丽 夏淑琦 +1 位作者 张德亭 陈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77-1180,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判断血栓前状态、对高危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选择40例妇科、泌尿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分析... 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判断血栓前状态、对高危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选择40例妇科、泌尿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分析。于术前、术后6小时、3天、7天分别用ELIS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P选择素(P-S)、组织途径抑制物(TF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6小时,血浆TF、TpP、D-D、P-S、TAT水平高于术前,TFPI、PAI-1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3天TF、TpP、D-D持续升高,PAI-1开始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S、TAT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7天TpP、TAT、P-S、TFPI、PAI-1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TF、D-D与术前比较差异还有显著性意义。良性疾病、非肿瘤手术患者除TF、PAI-1术后6小时高于术前外,上述标志物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妇科、泌尿科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术后6小时处于凝血与纤溶激活的高水平;术后3天以高凝状态为主,术后7天上述标志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良性疾病患者术后6小时分子标志物处于轻度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围术期 D—D TPP TAT TF P—S TFPI P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梁芳芳 彭程 +1 位作者 孙景辉 杨思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6例KD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血浆中PTS分子标志物如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水平,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Fg、D-D、...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6例KD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血浆中PTS分子标志物如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水平,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Fg、D-D、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恢复期非冠脉损伤组患儿各观察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浆Fg、D-D、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非冠脉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D存在PTS;PTS在KD尤其在伴有冠状动脉损伤K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栓状态 分子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詹海婷 赵辉 +1 位作者 马海平 郑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60~75岁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8例,分别于手术当天及术后1、2、3d测量血浆D-二聚体(D-D)、血栓前体蛋白(TpP)、P-选择素(C... 目的 研究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60~75岁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8例,分别于手术当天及术后1、2、3d测量血浆D-二聚体(D-D)、血栓前体蛋白(TpP)、P-选择素(CD62P)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析其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1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心脏不良事件29例(22.7%).与手术当天比较,术后1、2、3d患者血浆D-D、TpP、CD62P和vWF水平明显升高(P<0.01).女性(OR=22.5,95%CI 2.9~174.55)、合并糖尿病(OR=97.77,95%CI11.51~830.42)、手术时间延长(OR=1.08,95%CI 1.03~1.13)以及术前PTS分子标志物升高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都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S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对于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心脏手术 血栓状态 分子标志 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8-409,共2页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100071北京解放军北京医高专医院赵钛综述李春明审校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是当今国外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内十分活跃的热点。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100071北京解放军北京医高专医院赵钛综述李春明审校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是当今国外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内十分活跃的热点。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兹将国外近期研究情况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状态 分子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2
5
作者 胡婷 王敏 +3 位作者 曾静 殷金凤 宋玲 王晓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6期1510-1512,1516,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包括继续妊娠者和流产者)及正常妊娠早期女性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受试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包括继续妊娠者和流产者)及正常妊娠早期女性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受试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结果:单因素方差结果表明,组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E2)、蛋白C(PC)、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TAT、F1+2及PAI-1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维持组与中断妊娠组β-HCG、孕酮、E2、PL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断妊娠组水平显著低于妊娠维持组(P<0.05);妊娠维持组与中断妊娠组PC、D-D、TAT、F1+2及PAI-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断妊娠组水平显著高于妊娠维持组(P<0.05);组间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存在显著的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异常,其指标水平检测对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早期先兆流产 生殖激素 血栓状态标志 凝血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记物与颈动脉超声在脑梗死高危人群中的意义
6
作者 赵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67,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2月入住我院的脑血管病高危患者54例为高危组,男3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岁。均在高血压基础上合并1种或1种以上其他危险因素。其中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血脂异常41例;合并冠心病12例。另外选择...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2月入住我院的脑血管病高危患者54例为高危组,男3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岁。均在高血压基础上合并1种或1种以上其他危险因素。其中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血脂异常41例;合并冠心病12例。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岁,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肾疾病及血栓性疾病,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 分子标记 血栓状态 高危人群 血管病高危患者 合并糖尿病 合并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饶玲璋 罗锦兰 +2 位作者 戴文琴 熊慧 刘涛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53-3154,共2页
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tate.PT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研究表明:通过检测血栓前状态的一些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1]。H型高血压(HCY≥10μmol/L)是引发心脑... 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tate.PT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研究表明:通过检测血栓前状态的一些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1]。H型高血压(HCY≥10μmol/L)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有关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报道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状态 高血压患者 相关标志 H型 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形成 分子标志 系统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黄草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前炎性状态标志物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少波 陈晓霞 +1 位作者 张秋莲 周建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96-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溪黄草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前炎性状态标志物的作用。【方法】选择代谢综合征血栓前状态及前炎性状态标志物异常患者100例,按区组随机法分成2组,每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Ⅰ组和Ⅱ组每次均用溪黄草5g加凉开水60mL... 【目的】探讨溪黄草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前炎性状态标志物的作用。【方法】选择代谢综合征血栓前状态及前炎性状态标志物异常患者100例,按区组随机法分成2组,每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Ⅰ组和Ⅱ组每次均用溪黄草5g加凉开水60mL,保持50~60℃浸泡1h后饮服,连服28d,Ⅰ组每日服1次;Ⅱ组每日服2次,上下午各1次。Ⅰ组和Ⅱ组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后29d查ET、VwF、GMP-140、DD、hs-CRP和肝肾功能,治疗后第7、14、21天查肝肾功能。对照组于入选时查ET、VwF、GMP-140、DD、hs-CRP。2个治疗组治疗前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个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组间分别比较。【结果】①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治疗前的ET、VwF、GMP-140、DD及hs-CRP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②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治疗前后的ET、VwF、GMP-140、DD及hs-CR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治疗组Ⅰ与治疗组Ⅱ治疗后组间的ET、VwF、GMP-140、DD及hs-CRP对比,有差异但无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溪黄草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前炎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 代谢综合征 血栓状态 炎性状态 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9
作者 胡钢 严松鹤 +1 位作者 俞云飞 蔡建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2组各2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1组给予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2组给予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清抗凝血酶原Ⅲ(AT-Ⅲ)],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是否血栓形成等数据。结果治疗后,治疗1组FDP、vWF、AT-Ⅲ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AT-Ⅲ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个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治疗组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2个治疗组间比较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治疗组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0.01);3组血栓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纠正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能减少低分子肝素的用量及出血风险,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活血通络汤 分子肝素 髋部骨折 血栓状态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在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反复着床失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雪兰 陈薪 陈士岭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胚胎着床失败是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导致着床失败的因素很多,近年血栓前状态成为反复着床失败病因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血栓前状态与反复着床失败的关系,以及低分子肝素在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反复着床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不... 胚胎着床失败是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导致着床失败的因素很多,近年血栓前状态成为反复着床失败病因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血栓前状态与反复着床失败的关系,以及低分子肝素在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反复着床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不确定。因此,我们对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肝素 血栓状态 反复着床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被引量:41
11
作者 韩宁 许雅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81-2484,共4页
目的观察固肾养胎丸(何首乌、地黄、肉苁蓉,等)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血栓前状态(PTS)所致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PTS所致R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LMW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肾安胎丸... 目的观察固肾养胎丸(何首乌、地黄、肉苁蓉,等)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血栓前状态(PTS)所致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PTS所致R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LMW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肾安胎丸,疗程持续到妊娠20周。观察2组有效率,治疗前后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治疗后随访比较2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3.0%,观察组87.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妊娠成功率69.8%,观察组85.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LMWH治疗血栓前状态所致复发性流产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肾安胎丸 分子肝素 复发性流产 血栓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流变及血栓前标志物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绍森 邹林 +1 位作者 曾蕴湘 胡佩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656-2658,共3页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流变及血栓前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并发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诊断的86例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选取20...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流变及血栓前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并发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诊断的86例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选取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间血流变指标及血栓前标志物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轻、中及重度OSAHS组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程度OSAHS组患者血流变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随OSAHS程度加重而升高。OSAHS患者血浆粘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患者血浆中D-D、AT-Ⅲ、v WF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SAHS患者存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等血流变异常改变,可能是OSAHS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血流变 血栓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分子标志物脑钠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耐力运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马治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8-1013,1029,共7页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NP,NT-proBNP)是由BNP基因表达的两种产物。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与分泌。BNP是一种强大的心血管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然而NT-pr...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NP,NT-proBNP)是由BNP基因表达的两种产物。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与分泌。BNP是一种强大的心血管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然而NT-proBNP无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脑钠肽 分子标志 NT-PROBNP 耐力运动 心血管活性 心脏 学活性 心血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崇旭 韩月玲 +2 位作者 李锦堂 黄振文 刘瑞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 (prethromboticstate ,PTS)相关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 66例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组 ) ,54例心绞痛 (血栓前状态组 )和 3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的血小板P 选择素 (P selectin)、血栓素B2 (TXB2 ...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 (prethromboticstate ,PTS)相关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 66例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组 ) ,54例心绞痛 (血栓前状态组 )和 3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的血小板P 选择素 (P selectin)、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抗凝血酶 (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 (PAI 1活性 )、D 二聚体 (D dimer)、一氧化氮 (NO)、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 (t PA含量 )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活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血栓前状态组的P selectin、TXB2 、PAI 1活性均显著升高(P <0 .0 5~ 0 .0 0 1 ) ,AT、t PA活性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0 1 ) ;血栓形成组的P selectin、TXB2 、vWF、PAI 1活性、D dimer、NO、t PA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1~ 0 .0 0 1 ) ,6 K PGF1α、AT、t PA活性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0 1 )。血栓形成组与血栓前状态组相比 ,血栓形成组的TXB2 、vWF、PAI 1活性、D dimer、NO、t PA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0 1 ) ,6 K PGF1α、AT、t PA活性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 ,TXB2 、P selectin、PAI 1活性、t PA活性变化与PTS最为密切。结论 :TXB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状态 心肌梗死 心绞痛 血栓状态 血小板P-选择素 血栓素B2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活性 P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草抗炎质量标志物的研究
15
作者 孔庆新 王淇漩 +3 位作者 汲晓玲 刘学琴 李泽浩 曲中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2-1253,共12页
目的阐明荔枝草抗炎质量标志物,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为荔枝草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表征荔枝草的主要成分,根据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并结合文献数据,进行分析鉴定。... 目的阐明荔枝草抗炎质量标志物,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为荔枝草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表征荔枝草的主要成分,根据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并结合文献数据,进行分析鉴定。进一步通过SwissADME平台,从鉴定获得的化学成分中筛选出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bioavailability,OB)高且符合类药五原则的活性成分;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和预测荔枝草的成分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InheritanceinMan,OMIM)、GeneCards数据库等筛选疾病靶点。采用String11.5数据库和Cytoscape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6.8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富集得到的通路进行实验验证,以阐明其作用机制。对关键通路采用反向溯源分析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实验验证,并建立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从荔枝草中共鉴定出36个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化合物等;进一步筛选出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190个;通过网络拓扑筛选获得核心靶点18个;富集分析发现荔枝草抗炎作用主要涉及的通路为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对NF-κB信号通路进行反向溯源得到高车前苷、高车前素、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4个相关成分,分子对接发现其与PTGS2的活性位点的结合能分别为-9.5、-9.7、-9.4和-9.4 kcal·mol^(-1),均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根据质量标志物的可测性,确定高车前苷和高车前素可作为荔枝草的抗炎质量标志物。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高车前苷和高车前素能显著降低COX-2和NF-κB p-p65的表达(P<0.05,P<0.01)。结论荔枝草抗炎质量标志物为高车前苷和高车前素,可通过NF-κB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草 抗炎 质量标志 分子对接 高车 高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在子痫前期和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乔娟 张园 钟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94-1896,共3页
妊娠妇女处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如果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则出现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若胎盘形成血栓,发生局部梗死,可严重影响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产科疾病中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复发... 妊娠妇女处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如果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则出现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若胎盘形成血栓,发生局部梗死,可严重影响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产科疾病中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胎儿生长受限及胎盘早剥等,均与PTS、胎盘缺血梗死和胎盘微血栓形成有关。因此,抑制胎盘微血栓形成或许能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效果,但临床应用抗血栓药物仍有很大争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子痫 临床应用 分子肝素 血栓状态 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 胎盘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分子标记物的测定及意义
17
作者 马建林 王圣 +6 位作者 李新明 苏哲坦 李斌 王卫 陈关良 吴忠 林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3-173,共1页
关键词 分子标记 糖尿病患者 老年冠心病 冠心病(CHD) 血栓形成状态 测定 血栓性并发症 2型糖尿病 NIDDM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标志物和动态网络标志物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洛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5-836,共2页
网络标志物或网络生物标志物:分子浓度或表达量一般随时间和条件变化,因此传统的分子生物标志物(molecular biomarker)不能稳定地表征生物状态(如正常状态或疾病状态),而分子网络(如调控网络或相互作用网络)是相对稳定的形态,可稳定地... 网络标志物或网络生物标志物:分子浓度或表达量一般随时间和条件变化,因此传统的分子生物标志物(molecular biomarker)不能稳定地表征生物状态(如正常状态或疾病状态),而分子网络(如调控网络或相互作用网络)是相对稳定的形态,可稳定地表征生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 动态网络 分子 DNB 疾病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在多次着床失败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熊正方 党小红 +1 位作者 李冰 王莉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多次着床失败(移植优质胚胎≥3次,均未妊娠)患者再次助孕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助孕中多次着床失败,并要求再次助孕患者共13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多次着床失败(移植优质胚胎≥3次,均未妊娠)患者再次助孕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助孕中多次着床失败,并要求再次助孕患者共134例。再次助孕胚胎移植周期数为198周期,自胚胎移植日起,根据用药知情同意原则行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组62例87周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常规黄体支持,对照组72例111周期只给予常规黄体支持。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率、基础FSH值、血栓前状态(D-Di异常升高者)构成比、移植胚胎数及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胚胎着床率(17.9%vs 10.8%)、临床妊娠率(29.9%vs 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患者中,研究组胚胎着床率(16.8%vs 8.2%)、临床妊娠率(25.0%vs 10.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35岁患者中两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D-Di≥1.5mg/L时,研究组的胚胎着床率(19.3%vs 7.8%)、临床妊娠率(63.6%vs 3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D-Di<1.5 mg/L时,两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提高多次种植失败患者再次助孕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尤其是高龄、高凝状态的不孕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分子肝素钙 反复着床失败 血栓状态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的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海 陈筱潮 夏小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66-2469,共4页
目的:观察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固相免疫放射试验测定50例EH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P选择素(Ps)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 目的:观察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固相免疫放射试验测定50例EH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P选择素(Ps)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EH患者降压治疗前红细胞压积(HCT)、vWF及Ps比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P<0.01);联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与钙通道阻滞药(CCB)治疗6周后HCT、vWF及P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无显著相关性,而与HCT、vWF及Ps显著相关(P<0.01)。结论:EH患者vWF及Ps浓度升高,联用ACEI与CCB降低血压能改善EH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栓状态 分子标志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