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血栓前状态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及血栓弹力图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顾鸿旭 米春梅 +1 位作者 李慧静 陈姝丹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栓前状态(PTS)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及血栓弹力图(TEG)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产科的183例妊娠期PTS孕妇,根据有无不良妊娠结局,分为良好妊娠结局组(97例)和不良结...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栓前状态(PTS)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及血栓弹力图(TEG)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产科的183例妊娠期PTS孕妇,根据有无不良妊娠结局,分为良好妊娠结局组(97例)和不良结局组(86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Kaplan-Meier法评估TEG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与良好妊娠结局组比较,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抗体1(β2-GP1)阳性率在不良妊娠结局组中更高(P<0.05),羟氯喹、低分子肝素使用比例更低(P<0.05),TEG凝血反应时间(TEG-R)缩短(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EG-R、ANA、β2-GP1及启动治疗时孕周均是妊娠期PT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EG-R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32(95%CI 0.551~0.741)。当TEG-R为4.65 min时,特异度为0.948,敏感度为0.3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示:TEG-R>4.65 min孕妇的妊娠孕周较TEG-R≤4.65 min的孕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A、ACA、β2-GP1以及TEG对于预测、评估妊娠期PTS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在孕期的监测中,TEG-R≤4.65 min可有望用于指导抗凝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血栓前状态 不良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F1+2、TAT、AT-Ⅲ、D-Dimer对早期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8
2
作者 祝丽琼 陈慧 +5 位作者 杜碧君 谭剑平 刘颖琳 王蕴慧 张睿 张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0...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03例RSA已孕者(AEP组)、103例有RSA病史现未孕者(ANP组)及40例正常早孕者(NEP组)及40例健康未孕者(NNP组)血清中F1+2、TAT、AT-Ⅲ、D-Dimer水平;并以ROC曲线方法判断PTS引起的RSA发生时以上各个指标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ANP组血浆F1+2、D-Dimer水平显著高于NNP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而且流产3次者较2次者指标水平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7)。F1+2与D-Dimer判断RSA未孕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最佳筛查界值分别为55.11nmol/L(AUC=0.767)及233.50μg/L(AUC=0.636)。2.ANP组血浆TAT水平高于NNP组,AT-Ⅲ水平低于NN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AEP组血浆F1+2、TAT、D-Dimer水平高于NEP组,AT-Ⅲ水平低于NE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RSA与PTS存在相关性;RSA患者在孕前已经表现为PTS,PTS的标志物F1+2、D-Dimer可用于RSA未孕人群流产原因的筛查,其水平越高,流产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血栓前状态 F1+2 TAT AT-Ⅲ D-DI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3
作者 郑磊 王前 +3 位作者 孙德华 刘宝瑛 钟梅 余艳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6-358,共3页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状态、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 ,探讨其对妊高征血栓前状态 (PTS)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分析 ,检测了正常非...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状态、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 ,探讨其对妊高征血栓前状态 (PTS)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分析 ,检测了正常非妊娠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 2 0例和 5 0例妊高征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抗凝血酶 (AT)、蛋白C系统筛选试验 (ProCGlobal)、纤维蛋白原 (Fbg)、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D 二聚体 (D Dimer)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非妊娠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 ,妊高征组vWF、GMP 14 0水平均显著增高 (P <0 0 1) ,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增高趋势 ,而AT、ProCGlobal活性均显著下降 (P <0 0 1) ,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纤溶系统各项指标在妊高征组、正常晚期妊娠组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 (P <0 0 1) ;而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 ,中、重度妊高征组Fbg、PLG、D Dimer、PAI均显著增高 (P <0 0 1) ,而t PA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存在高凝状态 ,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有关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 ,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 血栓前状态指标 检测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肖欢 高洁 +5 位作者 金艳荣 马红梅 耿丽艳 李蕊 田丹 马唯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孕妇剖宫产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经超声诊断"暴风雪征"66例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孕妇以及同期住院66例下肢静脉超声正常孕妇的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孕妇剖宫产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经超声诊断"暴风雪征"66例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孕妇以及同期住院66例下肢静脉超声正常孕妇的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以及D-二聚体(D-dimer,D-D)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血栓前状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血栓前状态组与正常妊娠组的PT、TT、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D-D在血栓前状态组分别为(30.79±3.89)s和(480.81±189.75)ng/m L,正常妊娠组分别为(32.44±3.59)s和(364.74±81.76)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D-二聚体有利于协助诊断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对于明显升高者进一步行下肢静脉超声明确诊断。血栓前状态孕妇产后应监测D-二聚体及超声,及时发现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严重致命性肺栓塞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2
5
作者 胡婷 王敏 +3 位作者 曾静 殷金凤 宋玲 王晓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6期1510-1512,1516,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包括继续妊娠者和流产者)及正常妊娠早期女性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受试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包括继续妊娠者和流产者)及正常妊娠早期女性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受试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结果:单因素方差结果表明,组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E2)、蛋白C(PC)、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TAT、F1+2及PAI-1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维持组与中断妊娠组β-HCG、孕酮、E2、PL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断妊娠组水平显著低于妊娠维持组(P<0.05);妊娠维持组与中断妊娠组PC、D-D、TAT、F1+2及PAI-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断妊娠组水平显著高于妊娠维持组(P<0.05);组间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存在显著的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异常,其指标水平检测对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早期先兆流产 生殖激素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 凝血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祛瘀方联合硝苯地平对高血压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蒋玲 王慧 +3 位作者 刘彦娜 郭欣 孟凡森 赫连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方联合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苯地平片口服,观察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方治疗...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方联合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苯地平片口服,观察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方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MP)、高切全血黏度(MH)、低切全血黏度(ML)、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I)变化,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变化,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血栓前状态指标及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P、MH、ML、HCT、AI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MP、vWF、D-D、PAI-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能有助于症状的改善及促进血压降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前状态,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祛瘀方 硝苯地平 高血压 中医证候 血液流变学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及血栓前状态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和APCR及HHcy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高丽霞 丁秋兰 +9 位作者 吴克雄 胡军 王学锋 东传玲 戴菁 张斌 代静 贺萍 张学平 王云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50-185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活化蛋白C抗性(APCR)及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0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纳入研究的223例血栓患者中,经计算机断层显像(CT)的脑梗塞(CI)80例、心肌梗塞(MI)82例和静脉血栓栓... 目的:探讨血栓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活化蛋白C抗性(APCR)及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0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纳入研究的223例血栓患者中,经计算机断层显像(CT)的脑梗塞(CI)80例、心肌梗塞(MI)82例和静脉血栓栓塞(VTE)61例;另纳入研究的270例血栓前状态患者中,妊高症(PTH)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2例、糖尿病(DM)60例和癌症(CA)72例。以循环酶法和APTT凝固法分别测定病例组和正常对照血浆中HHcy及APCR,并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RFLP)测定FV G1691-A、G1091-C、A1090-G等3种基因多态性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血栓患者APCR阳性率最高(62.29%),正常对照组APCR阳性很低(7.33%),而其HHcy阳性分别为68.42%及10.00%。发现3例FV基因杂合突变静脉血栓患者为APCR阳性。结论:静脉血栓患者HHcy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HHcy是引起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静脉血栓患者存在APCR,而APCR阳性可能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血栓前状态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活化蛋白C抵抗 凝血因子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8
作者 胡钢 严松鹤 +1 位作者 俞云飞 蔡建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2组各2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1组给予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2组给予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清抗凝血酶原Ⅲ(AT-Ⅲ)],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是否血栓形成等数据。结果治疗后,治疗1组FDP、vWF、AT-Ⅲ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AT-Ⅲ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个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治疗组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2个治疗组间比较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治疗组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0.01);3组血栓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纠正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能减少低分子肝素的用量及出血风险,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活血通络汤 低分子肝素 髋部骨折 血栓前状态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片联合硝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萍 刘秀红 +2 位作者 杜亚平 韩晓霞 但国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35-437,440,共4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片联合硝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枣阳市第-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银杏叶片联合硝苯地平片治疗:... 目的:研究银杏叶片联合硝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枣阳市第-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银杏叶片联合硝苯地平片治疗:口服硝苯地平片10~20mg,-日3次;口服舒血宁片,每日3次,每次2片,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仅口服硝苯地平片10~20mg,-日3次,连续服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高切全血黏度(MH)、低切全血黏度(ML)、血浆黏度(M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实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A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D二聚体(D—dimer)以及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实验组降低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硝苯地平片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片 硝苯地平 高血压 血压 血液流变学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液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宝瑛 钟梅 +3 位作者 余艳红 李景珊 郑磊 王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ɑ-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AT-Ⅲ)、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AT)、...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ɑ-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AT-Ⅲ)、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vWF含量、GMP-140、AT-Ⅲ、PLG、PAI、D-二聚体均比对照组高(P<0.01),而术后升高更明显;PCAT手术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提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液呈血栓前状态,术后呈更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术后 血液 血栓前状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华 杨杰孚 +7 位作者 刘芳 谭爱国 胡云建 曾学寨 褚德发 包承鑫 刘德平 佟佳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慢性房颤患者、具器质性心脏病无房颤患者和健康正常人中 ,测定血浆D 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 (Fg)、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 ,以及二...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慢性房颤患者、具器质性心脏病无房颤患者和健康正常人中 ,测定血浆D 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 (Fg)、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 ,以及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房颤患者根据是否服阿司匹林分为 2组 :房颤 1组为未服阿司匹林者 (17例 ) ,房颤 2组为服阿司匹林者 (18例 )。具器质性心脏病无房颤且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 (19例 )为窦性心律组 ,另选 17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房颤 1、2组血浆D 二聚体、vWF以及MPV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和对照组 (P <0 0 5~ 0 0 1)。房颤 1、2组血浆Fg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以上指标在房颤 1组和房颤 2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房颤 1组比 ,房颤 2组四种诱导剂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降低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vWF >15 0 %房颤患者Fg更高、左心房内径更大 ,与vWF≤ 15 0 %房颤患者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房颤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 ,且不受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影响 ,这些异常可能与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前状态 阿司匹林 临床意义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参数及血栓前状态对靶器官损害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邹襄谷 李永鉴 +2 位作者 陈国通 陈比特 邱山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5期922-924,共3页
目的: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参数及血栓前状态对靶器官损害影响。方法:选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各30例,检测偶测和动态血压参数、血栓前状态指标,靶器官损害指标(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 目的: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参数及血栓前状态对靶器官损害影响。方法:选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各30例,检测偶测和动态血压参数、血栓前状态指标,靶器官损害指标(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结果:①阴阳两虚型中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小板α-颗粒膜孔蛋白-140、血管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阴虚阳亢型(P<0.01~0.05),而在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平均舒张压夜间下降率方面却低于阴虚阳亢型。②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入选以某些血栓前状态指标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③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夜间平均收缩压、血小板α-颗粒膜孔蛋白-140入选以靶器官损害指标为应变量的同归方程。结论:血压参数与血栓前状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作为两型辨证的基础。一些不同血压参数可能是引起某些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影响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与不同中医证型的血压参数和某些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 中医证型 血压参数 血栓前状态 靶器官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贤兵 徐小华 +1 位作者 陈晓萍 田明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PTS)多种介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COPD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80例,检测并比较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浆Fbg、D-D、CRP、SVCAM-1水平,同时检测并比...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PTS)多种介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COPD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80例,检测并比较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浆Fbg、D-D、CRP、SVCAM-1水平,同时检测并比较患者肺功能及CAT评分,并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OPD患者血浆Fbg、D-D、CRP、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急性加重期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5);肺功能及CAT评分与PTS介质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与FEV1呈负相关(P<0.05),缓解期为-0.948、-0.852、-0.937,急性加重期为-0.640、-0.660、-0.990,与CAT评分呈正相关(P<0.05),缓解期为0.900、0.822、0.889,急性加重期为0.617、0.657、0.960(P<0.05);CRP与PTS介质、肺功能及CAT评分均有良好相关性(P<0.05),缓解期为-0.962、0.925、0.92、0.865、0.939,急性加重期为-0.984、0.961、0.617、0.655、0.986;COPD血栓前状态各介质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全身炎症反应及PTS,全身炎症反应有助于形成PTS,且与病情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功能 血栓前状态 CA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对PICC血栓形成的预警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秀丽 罗艳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血栓形成的预警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我科30例PICC置管患者,以2009年6月19日~2010年2月22日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血栓形成的预警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我科30例PICC置管患者,以2009年6月19日~2010年2月22日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PICC置管前0~1 d(T0)、置管后2~3 d(T1)、置管后4~11 d(T2)与血栓形成相关量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sa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量(Fibrinogen,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及D-二聚体的动态检测,对比T0与T1、T0与T2、T1与T2,观察各时间段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T0与T1比较,2组PLT值有显著差异(P〈0.05),而PT、APTT、TT、Fbg、FDP及D-二聚体则统计学差异不明显;T0与T2比较,PT、APTT、TT、PLT、Fbg、FDP及D-二聚体统计学差异亦不明显;T1与T2比较,PT、APTT、TT、PLT、Fbg、FDP及D-二聚体统计学差异同样不明显。结论:只有PLT在T0与T1时间段具有显著差异,提示置管后2~3 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Plateled,PLT)在PICC血栓形成前具有预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PICC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玉梅 张秀梅 张凤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4-276,共3页
对104例肺癌的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凝血酶、抗凝血酶Ⅲ进行了测定。结果分别有66.4%、81.7%、62.5%的患者α-颗粒膜蛋白分子数、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凝血酶浓度较正常升... 对104例肺癌的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凝血酶、抗凝血酶Ⅲ进行了测定。结果分别有66.4%、81.7%、62.5%的患者α-颗粒膜蛋白分子数、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凝血酶浓度较正常升高,早晚期差异显著(P<0.05)。9.6%患者抗凝血酶Ⅲ含量和活性减低。追踪观察1.5年发现,有无血栓前状态其转移率和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肺癌常伴血栓前状态,其程度与病期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肺癌 Α-颗粒膜蛋白 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指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潘殿卿 李志梅 +2 位作者 何新霞 朱建国 张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指导作用及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的预防作用。方法 应用血浆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 (t PA、PAI 1)、D ...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指导作用及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的预防作用。方法 应用血浆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 (t PA、PAI 1)、D 二聚体 (D D)及纤维蛋白原 (Fbg)作为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指标。从 6 7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中筛选出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患者 32 8例 ,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干预治疗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5 0mg,1次 /d ;合并vWF升高者口服维生素E胶丸 10 0mg ,3次 /d ;合并Fbg升高者口服蚓激酶 40 0mg ,3次 /d ;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观测上述指标变化和复发率。结果 为期 3年的观察治疗过程中 ,常规治疗组脑卒中复发率为 2 9.1% ,干预治疗组复发率为 10 .7% ,较常规治疗组减少 18.4%。两组脑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治疗后血浆vWF、GMP 140、D D、Fbg含量及PAI 1活性均降低 ,t PA活性增高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辅以维生素E、蚓激酶进行相应干预性治疗 ,疗效确切 ,未见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 脑缺血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ADAMTS-13变化及其与血栓前状态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玉洁 曾勉 +3 位作者 许元文 何婉媚 陈瑞滔 李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及其与COPD血栓前状态、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7例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其中40例AECOPD,27例稳定期COPD)...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及其与COPD血栓前状态、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7例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其中40例AECOPD,27例稳定期COPD)、21例健康对照者(11例吸烟健康者,10例非吸烟健康者)入组当天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ADAMTS-13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及血栓前状态的各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结果】AECOPD组、稳定期COPD组、吸烟健康组及非吸烟健康组血浆vWF水平分别为(12.5±1.9)、(9.8±1.5)、(5.5±1.9)及(3.8±1.3)pg/mL,呈依次下降趋势,协方差分析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ADAMTS-13水平分别为(261±59)、(396±74)、(668±138)及(913±131)ng/mL,呈依次上升趋势,协方差分析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ADAMTS-13与血浆vWF(偏相关系数-0.661,P<0.001)、D-二聚体(偏相关系数-0.357,P=0.028)、纤维蛋白原(偏相关系数-0.402,P=0.004)及IL-6(偏相关系数-0.275,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下降,全身炎症反应和吸烟可能是其原因之一,血浆ADAMTS-13水平下降或许是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栓前状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叶玲丽 夏淑琦 +1 位作者 张德亭 陈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77-1180,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判断血栓前状态、对高危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选择40例妇科、泌尿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分析... 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判断血栓前状态、对高危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选择40例妇科、泌尿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分析。于术前、术后6小时、3天、7天分别用ELIS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P选择素(P-S)、组织途径抑制物(TF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6小时,血浆TF、TpP、D-D、P-S、TAT水平高于术前,TFPI、PAI-1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3天TF、TpP、D-D持续升高,PAI-1开始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S、TAT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7天TpP、TAT、P-S、TFPI、PAI-1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TF、D-D与术前比较差异还有显著性意义。良性疾病、非肿瘤手术患者除TF、PAI-1术后6小时高于术前外,上述标志物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妇科、泌尿科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术后6小时处于凝血与纤溶激活的高水平;术后3天以高凝状态为主,术后7天上述标志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良性疾病患者术后6小时分子标志物处于轻度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围术期 D—D TPP TAT TF P—S TFPI P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在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反复着床失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雪兰 陈薪 陈士岭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胚胎着床失败是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导致着床失败的因素很多,近年血栓前状态成为反复着床失败病因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血栓前状态与反复着床失败的关系,以及低分子肝素在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反复着床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不... 胚胎着床失败是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导致着床失败的因素很多,近年血栓前状态成为反复着床失败病因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血栓前状态与反复着床失败的关系,以及低分子肝素在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反复着床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不确定。因此,我们对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血栓前状态 反复着床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初治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前状态血液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林 谭小波 鄢秀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索肺癌初治患者PICC早期纤维蛋白原(FIB值)及D-2聚体变化趋势,为防范PICC相关静脉血栓提供参考。方法对行PICC化疗的92例肺癌初治患者,于PICC置管前1天、置管后第3天、第14天检测FIB、D-2聚体及行置管肢体彩超血栓筛查;研究期间... 目的探索肺癌初治患者PICC早期纤维蛋白原(FIB值)及D-2聚体变化趋势,为防范PICC相关静脉血栓提供参考。方法对行PICC化疗的92例肺癌初治患者,于PICC置管前1天、置管后第3天、第14天检测FIB、D-2聚体及行置管肢体彩超血栓筛查;研究期间每天观察置管肢体症状。结果PICC第14天,92例中10例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占10.87%;未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82例患者的FIB、D-2聚体在3个时间点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变化趋势(均P<0.05),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10例患者FIB、D-2聚体值呈直线上升趋势(均P<0.05)。结论肺癌初治患者在PICC后第3天FIB和D-2聚体均显著升高,之后如持续上升,应高度警惕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PICC 静脉血栓 纤维蛋白原 D-2聚体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