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地方性血尿症的研究
1
作者 佘永新 朱国玉 吉传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20,共1页
牛地方性血尿症的研究*佘永新朱国玉(西藏农牧学院,林芝860000)吉传义(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210095)牛地方性血尿症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疑难疾病,自19世纪英国首先报道该病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 牛地方性血尿症的研究*佘永新朱国玉(西藏农牧学院,林芝860000)吉传义(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210095)牛地方性血尿症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疑难疾病,自19世纪英国首先报道该病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该病在我国最早报道于台湾,随后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血尿症 防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红煎液治疗牛血尿症
2
作者 曲浩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4-25,共2页
血尿并不是独立疾病,而是一种继发症或综合症,主要是由于泌尿器官疾患,或某些疾患导致泌尿系血管损害时而发生,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多见。近年来,笔者用古方“归红煎液”治疗牛心热尿血2例、膀胱积热尿血3例、焦虫病继发尿血48例,收到了显... 血尿并不是独立疾病,而是一种继发症或综合症,主要是由于泌尿器官疾患,或某些疾患导致泌尿系血管损害时而发生,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多见。近年来,笔者用古方“归红煎液”治疗牛心热尿血2例、膀胱积热尿血3例、焦虫病继发尿血48例,收到了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对焦虫病患牛的血红蛋白尿型血尿症,疗程短,无副作用,患牛康复快。(一)方药及用法归红散源于《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原方由当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红煎液 血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治疗耕牛血尿症
3
作者 陈英 《贵州畜牧兽医》 2002年第4期31-31,共1页
牛血尿是小便中混有血液,血块夹杂而下的症候。本病临床也比较常见。近年来,为了寻找简易而又经济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临床实践,采用中草药治疗牛血尿症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草药 治疗 耕牛 血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结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人工智能预警模型:基于临床多模态数据
4
作者 陈永文 罗小燕 +9 位作者 梁燕秋 王于路 谭宝飞 陈一峰 梁彬 黄倍源 韦嘉佳 王祖恒 王富博 庞桂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897,共9页
目的利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并验证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7464例,其中622例(8.33%)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将所... 目的利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并验证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7464例,其中622例(8.33%)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将所有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5224例)和验证集(2240例)。采用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logistic回归、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随机森林(RF)、自适应增强(AdaBoost)、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6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分析、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临床效益等。结果纳入模型的临床参数包括BMI、手术次数、心率、Barthel指数、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评分、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尿亚硝酸盐及尿白细胞。在训练集中,XGBoost、LightGBM和RF模型表现优异,ROC曲线AUC值均达到1.00。在验证集中,logistic回归模型表现最佳,ROC曲线AUC值为0.76,具有较好的预测稳定性和校准度;AdaBoost和GBDT模型次之,AUC值分别为0.74和0.75,而LightGBM、XGBoost和RF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1、0.70和0.68。在模型的可解释性方面,SHAP分析显示,变量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心率、尿白细胞、性别、BMI、Barthel指数、VTE风险评分、尿亚硝酸盐、手术次数和ASA分级。结论成功构建上尿路结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风险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校准度,可有效辅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尿源性脓毒 机器学习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结石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大坤 张洪波 +3 位作者 董德鑫 高翔 郑瀚 张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0-874,共5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隆福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诊治的32例上尿路结石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资料,以对照原则按1∶2比例匹配选取64例同期...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隆福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诊治的32例上尿路结石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资料,以对照原则按1∶2比例匹配选取64例同期手术而未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引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诊治策略。结果通过检测术后2、6、12 h血白细胞和降钙素原作为早期预警的关键指标,早期诊断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治疗给予静脉滴注美罗培南(1.0 g,每8 h 1次)抗感染治疗,并液体复苏治疗和维持出入量平衡,所有32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均成功康复出院。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20 min)、女性、术前尿培养阳性、术前发热、结石直径(≥20 mm)是上尿路结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相关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临床急危重症。术前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女性、术前尿培养阳性、术前发热和结石直径≥20 mm,术后2、6、12 h血白细胞和降钙素原可以作为早期预警的关键指标,术后早期发现并积极抗感染治疗是诊治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尿管镜 尿源性脓毒 危险因素 早期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一例
6
作者 华敏 陈临琪 +5 位作者 陈婷 谢蓉蓉 王凤云 陈秀丽 王莉莉 吴海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1-443,共3页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hyperornithinemia-hyperammonemia-homocitrullinuria syndrome,HHH综合征)是由于编码鸟氨酸转移蛋白-1(ORNT1[1])的SLC25A15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鸟氨酸转移蛋白功能缺陷,致使胞质中鸟氨酸...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hyperornithinemia-hyperammonemia-homocitrullinuria syndrome,HHH综合征)是由于编码鸟氨酸转移蛋白-1(ORNT1[1])的SLC25A15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鸟氨酸转移蛋白功能缺陷,致使胞质中鸟氨酸含量升高,肝脏尿素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以神经系统症状较为显著。HHH综合征具有泛种族性分布,主要流行于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其余地区存在散在分布[2]。HHH综合征发病率数据仍然缺乏,现有研究[3-5]结果显示,HHH综合征占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的1.0%~3.8%。本文分析一例HH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目的在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鸟氨酸-高氨-同型瓜氨酸尿综合征 SLC25A15基因 肝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尿脓毒血症中的意义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宝海 侯海峰 +7 位作者 刘川 胡自力 姜庆 于圣杰 葛成国 陈志贵 廖玉平 马朋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尿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1例尿脓毒血症患者为尿脓毒血症组,79例普通泌尿道感染患者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尿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1例尿脓毒血症患者为尿脓毒血症组,79例普通泌尿道感染患者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PCT及相关炎症指标鉴别尿脓毒血症高危患者的能力,并对PCT与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尿脓毒症组PCT浓度(μg/L)、hs-CRP(mg/L)、WBC(×109个/L)及中性粒细胞(×109个/L)均明显增高(PCT浓度:3.113±1.953 vs.0.057±0.0550;hs-CRP:18.820±15.460 vs.7.440±14.520;WBC:12.860±4.002 vs.8.150±4.630;中性粒细胞:90.335±3.975 vs.74.30±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1,高于hs-CRP、WBC、中性粒细胞(AUC分别为0.813、0.875、0.984);且PCT为2.000μg/L时,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100%,优于其他传统炎症指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WBC和中性粒细胞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s=0.609,P=0.000;rs=0.057,P=0.000),而与hs-CRP有相关性(rs=0.213,P=0.020)。结论:PCT在诊断尿脓毒血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脓毒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卓 陈刚 +3 位作者 金伟 陆雪强 谢雪锋 马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2月对65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积极抗感染的同时,一期在膀胱镜下或经皮肾穿刺置管,以引流尿液、解除梗阻,待患者感染控制、全身情况平稳后,二...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2月对65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积极抗感染的同时,一期在膀胱镜下或经皮肾穿刺置管,以引流尿液、解除梗阻,待患者感染控制、全身情况平稳后,二期行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碎石术。结果一期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单侧结石53例,成功置入39例;双侧结石12例,双侧均成功置入导管7例,一侧成功置入导管3例。逆行插管失败者,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肾穿刺置管。二期行腔内微创碎石手术,结石成功排出61例,结石清除率93.8%(61/65),再结合ESWL和中药排石等治疗方法,仅2例单侧结石残留,排石率96.9%(63/65)。65例术后6个月随访,肾功能及肾积水程度明显改善,其中55例肾积水消失,7例重度肾积水恢复至中度肾积水,3例重度积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膀胱镜下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顺行置管联合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碎石术操作简便,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利于控制感染及恢复肾功能,两者联合可作为上尿路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的理想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尿脓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忠军 周家杰 沈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53-1759,共7页
背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其所引起的尿源性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率的逐年升高,术后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 背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其所引起的尿源性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率的逐年升高,术后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预防PCNL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940例患者的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这三种标本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根据术中肾盂尿及结石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敏感性最高的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收集2018年10-12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100例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术中/术后是否使用针对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抗生素,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均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试验组:术前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对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NL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结果940例患者中,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171例,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210例,结石培养阳性182例。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出的菌种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的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为26.0%(13/50),试验组为10.0%(5/50)。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的发生风险高于试验组〔相对危险度(RR)=2.600,95%CI(1.002,6.750),P<0.05〕。结论使用对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能够降低PCNL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在PCNL中,应常规进行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造口术 经皮 肾盂尿 结石 细菌培养 尿脓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鑫 何云锋 +4 位作者 吴小候 唐伟 尹志康 陈刚 刘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包括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rigid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包括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rigid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上尿路结石且接受腔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孤立肾、马蹄肾以及术前已出现尿脓毒血症或诊断为肾积脓、脓肾的患者。分别收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2 032例,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1 781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625例,其中分别发生尿脓毒血症123例、98例、37例;发生率分别为6.05%、5.50%、5.92%。未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为病例组。首先将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与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尿常规(OR95%CI=2.008~7.584)、尿培养(OR95%CI=1.496~3.489)、结石大小(OR95%CI=1.811~5.420)与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尿常规(OR95%CI=1.602~6.776)、尿培养(OR95%CI=2.659~7.924)与输尿管硬镜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尿培养(OR95%CI=1.739~12.770)输尿管软镜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术前已存在尿路感染是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发生尿脓毒血症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在PCNL中,结石大小也是尿脓毒血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尿管软镜 尿管硬镜 腔内泌尿外科 尿脓毒 尿路结石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内毒素联合检测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李建忠 宁松毅 +2 位作者 刘广 胡有根 汤元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1-944,共4页
目的目前关于降钙素原和内毒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方面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联合检测在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 目的目前关于降钙素原和内毒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方面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联合检测在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5年12月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收治的427例上尿路结石行PCNL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49例(脓毒症组),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378例(对照组)。均于术前1 d、手术开始2 h测定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水平,应用ROC曲线对术后2组间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以及联合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脓毒症组手术开始2 h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18±4.43)vs(1.38±1.01)ng/m L;(50.91±35.45)vs(17.86±10.78)pg/m L,P<0.01]。对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及两者联合检测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降钙素原的AUC为0.841±0.038,其敏感度为79.6%,特异度为78.0%;内毒素的AUC为0.786±0.043,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70.1%;两者联合检测时AUC为0.915±0.029,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6.5%,显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01)。结论降钙素原和内毒素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PCNL术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降钙素原、内毒素的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性脓毒 降钙素原 内毒素 经皮肾镜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在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君伟 曹家栋 +4 位作者 王树声 翁湘涛 古炽明 李源 甘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泌尿外科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9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EOS比例=0组、EOS比例>0组与降钙素原(PCT)≥2 ng/m ...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泌尿外科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9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EOS比例=0组、EOS比例>0组与降钙素原(PCT)≥2 ng/m L、降钙素原<2 ng/m L组,比较两组间PCT与EOS比例等指标的差异;99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同时与同期确诊的未发生脓毒血症的100例泌尿道感染患者比较EOS比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86.9%(86/99)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出现EOS比例明显下降,治疗2 d、治疗4 d后、出院前EOS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EOS比例=0组PCT定量明显高于EOS比例>0组,治疗前PCT≥2 ng/m L组患者的EOS比例较PCT<2 ng/m L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源性脓毒血症组的EOS比例显著低于未发生脓毒血症的泌尿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EOS比例可评估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监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病情进展,评估感染控制情况。相比PCT检测,EOS检测医疗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性脓毒 嗜酸性粒细胞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对清石率、尿脓毒血症、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振威 刘艳洁 +3 位作者 李东 于千 周卫东 吴敬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7-355,共9页
目的探讨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对清石率、尿脓毒血症、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两组术前均行B超引导下肾... 目的探讨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对清石率、尿脓毒血症、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两组术前均行B超引导下肾穿刺引流脓液与抗菌治疗,炎症控制后,硕通镜组给予硕通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组给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置鞘成功率、术后第1 d和术后1个月清石率、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肾功能指标尿中α1微球蛋白(α1-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硕通镜组手术时间长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硕通镜组术后第1 d清石率(84.31%)高于输尿管软镜组(66.67%)(P<0.05);两组术后1个月清石率(96.08%、92.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硕通镜组术后6 h、术后24 h CRP、IL-6、TNF-α低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硕通镜组术后6 h、术后24 h CD3^(+)、CD4^(+)、CD4^(+)/CD8^(+)水平高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2周α1-MG、BUN、SCr、Cys-C、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1.96%、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均安全有效,但硕通镜术后早期清石率较高,并能改善围手术期炎症反应与机体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通镜 尿管软镜 尿路结石 脓肾 清石率 尿脓毒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8
14
作者 钱卫红 张德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4期43-44,47,共3页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PCNL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病情、术中术后病情变化和...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PCNL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病情、术中术后病情变化和采取的治疗护理对策,总结早期识别PCNL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经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和积极护理,30例患者康复出院或行二期碎石术,1例因感染严重出现多器管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PCNL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尿脓毒血症,做好心理护理,以提高PCNL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尿脓毒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肖建涛 黄凯 +4 位作者 戴英波 蒋志强 何乐业 蒋先镇 尹光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了解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1 022例患者mPCNL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对患者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022例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62例... 目的了解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1 022例患者mPCNL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对患者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022例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62例,发生率为6.07%。患者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25-3.92)、血常规(OR95%CI:1.25-14.00)、尿常规(OR95%CI:2.67-10.02)及术中灌注液体量(OR95%CI:1.37-4.18)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60岁)和术中灌注液体量(≥30 L)是患者m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了解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及时治疗患者m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MPCNL 肾结石 尿源性脓毒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前列腺增生致尿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淑华 姜建军 +2 位作者 马诚芳 张晓婷 齐冰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致尿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5例前列腺增生致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55例患者中,51例度过危险期...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致尿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5例前列腺增生致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55例患者中,51例度过危险期后行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或膀胱造瘘术痊愈出院,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4.61%。结论早期发现及合理处理是老年前列腺增生致尿脓毒血症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脓毒 前列腺增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6联合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0
17
作者 唐亚纯 符浩 +3 位作者 郭涛 段斌 王昕禧 陈选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98-22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64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对照组)6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L-6、PCT及CRP水平;绘制单指标及三指标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价其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观察组患者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IL-6诊断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799~0.913),灵敏度为73.44%,特异度为78.13%,均高于PCT水平(AUC:0.819;95%CI:0.726~0.911;灵敏度:64.06%;特异度:69.53%)及CRP水平(AUC:0.738;95%CI:0.634~0.841;灵敏度:60.94%;特异度:62.50%);但略低于三指标联合检测水平(AUC:0.865;95%CI:0.788~0.942;灵敏度:81.22%;特异度:84.94%)。结论血清IL-6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可靠指标,且其诊断效能高于传统的PCT及CRP水平,但低于三指标联合检测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尿源性脓毒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统腔镜碎石取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预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玉勤 范沛榕 +2 位作者 郝志 郑晓霞 郑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987-2990,共4页
目的:构建泌尿系统腔镜碎石取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预警评估指标体系,以帮助临床医护工作者早识别、早预警尿源性脓毒血症。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泌尿系统腔镜碎石取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危险因素,构建预警评估... 目的:构建泌尿系统腔镜碎石取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预警评估指标体系,以帮助临床医护工作者早识别、早预警尿源性脓毒血症。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泌尿系统腔镜碎石取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危险因素,构建预警评估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0.86,变异系数分别为0.22,0.19。最终形成的尿源性脓毒血症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术后情况6个模块,共24个指标。结论:构建的泌尿系统腔镜碎石取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预警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对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连续性评估,评估内容较为全面、科学、客观,可为医护人员识别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高风险病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性脓毒 危险因素 评估 德尔菲法 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S通过调控iNOS/HO-1/Bax/Caspase3轴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亚纯 许武军 +4 位作者 陈仙 王斌辉 郭涛 吴孝斌 符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33-2437,2445,共6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组(Model)、H2S供体NaHS处理组(8.4μmol/kg NaHS)和H2S合成酶抑制剂DL...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组(Model)、H2S供体NaHS处理组(8.4μmol/kg NaHS)和H2S合成酶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处理组(37.5 mg/kg PAG),每组8只。建立上尿路急性梗阻并感染脓毒血症动物模型。药物干预72 h后,采用HE染色检测兔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活性氧(ROS)水平;采用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NOS/HO-1/Bax/Caspase3轴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相对于模型组,NaHS减轻兔肾组织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血液中BUN、Scr及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水平(P<0.01),抑制损伤肾组织ROS的释放及细胞凋亡(P<0.01),抑制iNOS、Bax及cleaved-Caspase3的表达(P<0.05,P<0.01),促进HO-1的表达(P<0.01)。而PAG的干预效果与NaHS恰好相反,促进了兔肾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结论:H2S能够通过有效调控iNOS/HO-1/Bax/Caspase3轴减少炎症因子、iNOS的表达及ROS的释放,促进HO-1表达,进而抑制损伤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有效地减轻尿源性脓毒血症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尿源性脓毒 急性肾损伤 因子 活性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尿脓毒血症诊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43
20
作者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0-481,共2页
尿脓毒血症是由尿路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器官功能障碍、持续性低血压及组织缺氧。尿脓毒血症十分凶险,住院患者死亡率高达17.9%~27.8%[2],是泌尿外科疾病中常见的急危重症,普通的泌尿系统感染在某些危险... 尿脓毒血症是由尿路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器官功能障碍、持续性低血压及组织缺氧。尿脓毒血症十分凶险,住院患者死亡率高达17.9%~27.8%[2],是泌尿外科疾病中常见的急危重症,普通的泌尿系统感染在某些危险因素的影响下可以迅速发展成尿脓毒血症,这些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抑制(移植、化疗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因素如尿路结石、尿路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和尿路内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脓毒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 死亡率 内镜手术 感染性休克 全身炎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