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剪应力作用下VWF-A1A2A3介导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原位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思璐 刘晓玲 +1 位作者 吴建华 方颖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3,204,共7页
目的探讨流体剪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VWF-A1A2A3介导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平行平板流动腔实验系统,以CD62P:FITC作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的指示剂,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在不同FSS条件(0、1、2 Pa)下... 目的探讨流体剪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VWF-A1A2A3介导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平行平板流动腔实验系统,以CD62P:FITC作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的指示剂,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在不同FSS条件(0、1、2 Pa)下,血小板经由VWF-A1A2A3特异介导黏附后P-选择素表达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提取特征参数。结果 FSS扣动了血小板激活并产生P-选择素表达的扳机,激活比率受FSS大小和持续时间的正向调节,在1 Pa和2 Pa时的最高激活比率分别为9.42%和14.59%;P-选择素表达水平随FSS作用时间的延长先提高后降低,呈现一个"双相"的变化过程,最佳作用时间为7.5 min;P-选择素表达的荧光峰值随剪应力的增加而上升。结论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受FSS和VWF-A1A2A3的协同调控,表达水平与力信号的持续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p-选择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流体剪应力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检测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崇旭 韩月玲 +2 位作者 李锦堂 黄振文 刘瑞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 (prethromboticstate ,PTS)相关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 66例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组 ) ,54例心绞痛 (血栓前状态组 )和 3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的血小板P 选择素 (P selectin)、血栓素B2 (TXB2 ...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 (prethromboticstate ,PTS)相关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 66例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组 ) ,54例心绞痛 (血栓前状态组 )和 3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的血小板P 选择素 (P selectin)、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抗凝血酶 (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 (PAI 1活性 )、D 二聚体 (D dimer)、一氧化氮 (NO)、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 (t PA含量 )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活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血栓前状态组的P selectin、TXB2 、PAI 1活性均显著升高(P <0 .0 5~ 0 .0 0 1 ) ,AT、t PA活性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0 1 ) ;血栓形成组的P selectin、TXB2 、vWF、PAI 1活性、D dimer、NO、t PA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1~ 0 .0 0 1 ) ,6 K PGF1α、AT、t PA活性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0 1 )。血栓形成组与血栓前状态组相比 ,血栓形成组的TXB2 、vWF、PAI 1活性、D dimer、NO、t PA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0 1 ) ,6 K PGF1α、AT、t PA活性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 ,TXB2 、P selectin、PAI 1活性、t PA活性变化与PTS最为密切。结论 :TXB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心肌梗死 心绞痛 血栓前状态 血小板p-选择素 血栓B2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 P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输血治疗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殷振华 庞智睿 +11 位作者 方献春 孔晓君 严成 何俊吉 徐娟 陈爽 朱锋 陈洋 谈秋香 桂琳 师锦宁 张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48-1653,共6页
目的:研究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和新鲜辐照单采血小板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中输注的有效性,探讨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和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7名确诊MDS(WHO标准)患者的性别、年龄、Hb水平... 目的:研究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和新鲜辐照单采血小板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中输注的有效性,探讨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和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7名确诊MDS(WHO标准)患者的性别、年龄、Hb水平、Plt计数、出凝血常规指标、TEG等临床资料。结果:37名患者中,仅采用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输注的患者15例(占40.5%),仅进行新鲜辐照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患者9例(占24.3%),2者均输注的患者有13例(占35.1%)。在只接受悬浮少白红细胞输注的15例患者中有3例输注无效(20.0%),在只接受血小板输注的9例患者中有5例输注无效(55.6%),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者均输注的13例患者中悬浮少白红细胞输注无效的有3例(23.1%),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8例(61.5%),2者都无效的有2例(15.4%)。血小板输注无效的MDS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输注无效的MDS患者人P-选择素(P-Selectin CD62P)(P<0.01)和人抗凝血酶3抗体(AT-Ⅲ Ab)(P<0.01)显著升高,而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MDS患者进行成分输血过程,与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的红细胞相比,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显著增高,主要原因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MDS患者出凝血功能紊乱以及产生血小板抗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输注无效的MDS患者人P-选择素和人抗凝血酶3抗体显著升高,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显著下降。分子标记物及纤溶指标中P-选择素和人抗凝血酶3抗体以及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以作为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时间和效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输注无效 凝血功能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