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与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5
1
作者 石磊 张力辉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VOL Willebrand病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余自强 孙柏松 +1 位作者 舒兆龙 张明水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共2页
为更特异地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血小板功能状态,本文采用ELISA法和单抗直接测定法检测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表面GMP-140含量。结果发现患者血浆GMP-140浓度显著升高(96.89±34.06μg·L^(-1) P<0.05),血小板表... 为更特异地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血小板功能状态,本文采用ELISA法和单抗直接测定法检测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表面GMP-140含量。结果发现患者血浆GMP-140浓度显著升高(96.89±34.06μg·L^(-1) P<0.05),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有升高趋势。结果提示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增加,功能亢进,及时采用针对性抗血小板治疗有助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小板 颗粒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测定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同信 王自正 +4 位作者 时宏珍 陆雪龙 刘家琴 龚和禾 张正毅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56,共3页
应用单克隆抗体SZ-51,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94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活化分子数。实验结果表明:冠心病组患者血小板GMP-140活化分子数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急性心肌梗... 应用单克隆抗体SZ-51,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94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活化分子数。实验结果表明:冠心病组患者血小板GMP-140活化分子数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12h的血小板GMP-140活化分子数比治疗前1h明显降低(P<0.001)。冠心病患者自身血小板数与血小板GMP-140分子数无线性相关关系(r=0.039,P>0.50),因此我们认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GMP-140的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对AMI的病因分析、治疗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颗粒膜蛋白 冠心病 放射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和α颗粒膜蛋白-140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建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5年第1期31-33,共3页
测定了老年人糖尿病肾病与无肾病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电泳率(EPM)及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组比较,肾病组和无肾病组MAR升高及EPM水平降低(P<0.01... 测定了老年人糖尿病肾病与无肾病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电泳率(EPM)及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组比较,肾病组和无肾病组MAR升高及EPM水平降低(P<0.01),肾病组GMP-140水平升高(P<0.01)。肾病组的MAR、GMP-140的升高和EPM水平的下降较无肾病组明显(P<0.01)。提示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病人血小板活化增强,有助于血栓形成和微血管损伤,这一变化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小板功能 颗粒膜蛋白-140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小板活化时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梅 余清声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F组分是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方法:实验分成对照组、凝血酶组和各给药组(凝血酶+F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α-颗粒...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F组分是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方法:实验分成对照组、凝血酶组和各给药组(凝血酶+F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的变化。结果:凝血酶能引起血浆中的GMP-140含量明显升高,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 100、30 μg/mL明显降低凝血酶引起的血浆GMP-140含量升高,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关系,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能够抑制激动剂引起的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 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王金良 顾卫 +2 位作者 谭峰 吴海科 黄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汤国兴 《淮海医药》 2002年第6期471-47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水平。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水平并与 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急性...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水平。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水平并与 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 GMP- 14 0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 ,治疗后 2周则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血浆内 GMP- 14 0浓度能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放射免疫检测 AMI 血小板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王津媛 李祯萍 《中国小儿血液》 1996年第3期140-141,共2页
本文采用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一SZ-51,以放免法直接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30例,健康儿童18例的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再障中急性型6例,慢性型24例,伴少... 本文采用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一SZ-51,以放免法直接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30例,健康儿童18例的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再障中急性型6例,慢性型24例,伴少量出血或皮肤出血点8例。结果显示再障和健康儿童的GMP—140分别为1160.93±458.23和630.28±204.45M/plt,因小板分别为66.4±22.10和188.11±26.01×10 ̄9/L,差别显著,P均<0.01,无出血患儿的PMP一140稍高于伴出血者。表明再障患儿体内血小板高度活化,也许可用来解释再障患儿为何严重出血不是很多,测定PPP—140能否预测再障患儿出血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 颗粒膜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和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段国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7例UC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GMP-140水平和MPV,分析两者与UC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对...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7例UC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GMP-140水平和MPV,分析两者与UC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观察组M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UC病情为重度、中度患者GMP-140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者(P<0.05)、重度者明显高于中度者(P<0.05);重度、中度患者MPV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者明显低于中度者(P<0.05)。结论GMP-140和MPV可反映UC的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血小板平均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新全 沈晓君 +2 位作者 韩桂英 祁长荣 王化玲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动脉粥样硬化症(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高胆固醇血症(HC)鹌鹑动物模型,同时分别用洛伐他汀、通脉降脂治疗,然后同正常组和未经治疗的HC组鹌鹑一起检测血脂(... 目的 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动脉粥样硬化症(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高胆固醇血症(HC)鹌鹑动物模型,同时分别用洛伐他汀、通脉降脂治疗,然后同正常组和未经治疗的HC组鹌鹑一起检测血脂(酶法)、血浆GMP-140(ELISA法)和主动脉病变。结果 血浆GMP-140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C)水平呈正相关。三组病变模型随着 GMP-140水平的降低,AS病变进展明显延缓。结论 GMP-140可作为评价 AS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洛伐他汀 通脉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改变及其意义
11
作者 王津缓 李祯萍 《中国小儿血液》 1996年第6期275-276,共2页
一、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改变及其意义王津缓,李祯萍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受损,血小板量明显减少,本文取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 一、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改变及其意义王津缓,李祯萍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受损,血小板量明显减少,本文取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血小板 颗粒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蛋白-140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12
作者 杜永成 杨林花 +1 位作者 孔晓梅 王予思 《山西临床医药》 1999年第3期173-173,共1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和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哮喘患者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小板GMP-140进行测试。结果:哮喘患者治疗前血小板GMP-140表达明显增高(P<0.05);吸入激素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有...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和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哮喘患者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小板GMP-140进行测试。结果:哮喘患者治疗前血小板GMP-140表达明显增高(P<0.05);吸入激素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GMP-140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MP-140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GMP-140通过介导血小板粘附聚集参与血小板活化反应,从而直接和/或间接地参与了哮喘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血小板活化 颗粒膜蛋白-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心病与血小板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书芝 高云凤 +2 位作者 韩晓雯 霍颖芳 马俊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肺原性心脏病 血小板活性 标记物 α颗粒 致密体 溶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α颗粒膜蛋白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炜 罗克娴 +1 位作者 李根山 郭卓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1359-1360,共2页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儿童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活性检查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伟 张忠波 +1 位作者 刘莹莹 张立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6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TIA患者外周血的α-2颗粒膜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结果比较。结果 TIA组发作期和缓解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TIA患者外周血的α-2颗粒膜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结果比较。结果 TIA组发作期和缓解期的CD62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2±1.04)和(7.96±0.91),CD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1.08)和(8.01±1.22);对照组的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0.43)和(0.88±0.26)。经统计学处理,TIA患者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的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A患者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表达均增强,表明TIA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异常增高,为临床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小板 α-2颗粒膜蛋白 溶酶体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颗粒膜蛋白140水平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徐小红 谷卫 秦光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83-184,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浆 GMP-1 40水平与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 41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及 43例无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水平。结果 :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明显... 目的 :观察血浆 GMP-1 40水平与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 41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及 43例无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水平。结果 :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明显高于不伴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伴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浆 GMP-1 40水平又明显高于伴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结论 :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颗粒膜蛋白140 血小板膜糖蛋白 糖尿病血管病 病因学 Ⅱ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在卿 许贵刚 +1 位作者 刘洋 郭艳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1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ACI患者(ACI组)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结果 ACI组CD62P、...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ACI患者(ACI组)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结果 ACI组CD62P、CD63表达量分别为15.45%±3.58%、11.26%±2.30%,对照组分别为4.12%±0.84%、3.96%±0.22%;两组比较,P均<0.05。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与ACI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有关(P均<0.05)。结论 ACI患者血小板CD62P、CD63表达增加,二者在ACI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 膜蛋白 α颗粒膜糖蛋白 溶酶体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量子血液疗法对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栾建凤 朱培元 +2 位作者 雷千红 万柏珍 叶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 探讨光量子血液疗法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血液光量子前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测定 ,并对光量子前后的血小板形态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与光量子化前相比 ,量子化后 ,血液的血小板数有所下降 (P<0... 目的 探讨光量子血液疗法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血液光量子前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测定 ,并对光量子前后的血小板形态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与光量子化前相比 ,量子化后 ,血液的血小板数有所下降 (P<0 .0 5 ) ,血浆中的GMP 140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电镜结果显示量子化后血小板伪足形成增多 ,并伴有血小板碎片。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对血液中的血小板有激活和形态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量子血液疗法 紫外线照射 血小板计数 Α颗粒膜蛋白-140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宏 范银银 +1 位作者 张弘 朱雪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1-49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R)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为URSA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用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42例URSA妊娠、68例URSA未妊娠、30例健康妊娠和30例健康未妊娠妇...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R)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为URSA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用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42例URSA妊娠、68例URSA未妊娠、30例健康妊娠和30例健康未妊娠妇女的PAR及血浆GMP-140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妊娠组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R均显著高于健康未妊娠组(P<0.05);血浆GMP-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PAR及GMP-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URSA妊娠组与URSA未妊娠组比较,PAR及GMP-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A与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监测其PAR及GMP-140水平,有助于URSA的病因诊断,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妊娠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溃结露灌肠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武惠珍 魏艳静 +1 位作者 卞红磊 白希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溃结露 (KJL) )对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 4 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胺吡啶 (SASP)组和溃结露两个治疗组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 目的 探讨中药溃结露 (KJL) )对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 4 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胺吡啶 (SASP)组和溃结露两个治疗组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血栓素B2 (TXB2 )以及血小板黏附功能 (PAdT)、聚集功能 (PAgT) ,并设 30例正常对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治疗前的PAdT、PAgT、GMP 14 0、TXB2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 2周后 ,两个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 ,有效率分别为 95 .5 %、9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个治疗组的PAdT、PAgT、GMP 14 0、TXB2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两个治疗组的血小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溃结露能够抑制血小板的活性 ,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