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东红 王运良 +1 位作者 王芹 周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303,306,共2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 (其中30例急性期患者,20例恢复期患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GMP-140的含量,并分别与26名健康人作比较。结... 目的研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 (其中30例急性期患者,20例恢复期患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GMP-140的含量,并分别与26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GMP-140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血小板 血小板Α颗粒蛋白-140 gmp-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阮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McEver和Berilacqua等将一组结构、功能相似的具有植物血凝素样结构的超家族称为选择素,它属于粘附分子。血小板上的选择素超家族便是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GMP—140)。它存在于血小板的α颗粒膜上,... McEver和Berilacqua等将一组结构、功能相似的具有植物血凝素样结构的超家族称为选择素,它属于粘附分子。血小板上的选择素超家族便是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GMP—140)。它存在于血小板的α颗粒膜上,只是在血小板被激活时才在血小板表面表达,因此它成为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随着单克隆抗体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的应用,对GMP—140的特性、结构等已有一定的认识。在临床方面,抗人活化血小板表面GMP—140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一方面可直接判断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Α颗粒蛋白140 血小板活化 单克隆抗体 GMP一140 GMP—140 活化血小板 gmp-140 PLATELETS 内皮细胞 临床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代秀芹 陈锐 +1 位作者 张丽华 单祥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 蛋白水平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 动态水平 患者血浆 临床意义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颗粒膜蛋白140水平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徐小红 谷卫 秦光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83-184,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浆 GMP-1 40水平与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 41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及 43例无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水平。结果 :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明显... 目的 :观察血浆 GMP-1 40水平与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 41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及 43例无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水平。结果 :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明显高于不伴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伴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浆 GMP-1 40水平又明显高于伴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结论 :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颗粒蛋白140 血小板糖蛋白 糖尿病血管病 病因学 Ⅱ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欣舒注射液对兔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承龙 杨积武 林钟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欣舒注射液 (XSPS)对兔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AI 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日本雄性大耳白兔 2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 ,... 目的观察欣舒注射液 (XSPS)对兔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AI 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日本雄性大耳白兔 2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 ,用球囊导管剥脱其腹主动脉内皮。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3天、7天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浆GMP 14 0 ,t PA、PAI 1的含量。结果XSPS可显著降低血浆GMP 14 0水平 ,使t PA升高、PAI 1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XSPS可明显抑制兔动脉损伤后血小板的活化 ,促进纤溶活性 ,从而抑制动脉成形术后血栓的形成 ,可能达到防治再狭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舒注射液 血管内剥脱术 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血浆PAG、GMP-140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瑞雪 赵玉霞 +1 位作者 朱媛媛 张继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血浆PAG、GMP - 14 0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服祛瘀消斑胶囊加常规西药治疗 ,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 ,疗程 4周。结果 治疗组症状及...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血浆PAG、GMP - 14 0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服祛瘀消斑胶囊加常规西药治疗 ,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 ,疗程 4周。结果 治疗组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 ,总有效率为 95 %、6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 %、5 0 % )。能降低PAG、GMP - 14 0含量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消斑胶囊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小板聚集率(PAG) 血小板颗粒糖蛋白(gmp-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GMP-140、vWF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春香 殷小成 罗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925-1926,共2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9例HIE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免疫浊度法测定其血浆GMP-140...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9例HIE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免疫浊度法测定其血浆GMP-140、D-二聚体、vWF的含量,并以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3组HIE患儿GMP-140值分别为(26±7)、(32±9)、(50±16)μg/L,较对照组的(11±4)μg/L显著升高(P<0.001),vWF分别为(130±41)、(169±53)、(204±70)%,较对照组的(98±32)%显著升高(P<0.005或0.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29±96)、(455±122)、(622±206)μg/L,较对照组的(209±59)μg/L显著升高(P<0.001)。血浆GMP-140、vWF水平和D-二聚体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治疗后各指标有明显下降(P<0.001)。结论:新生儿HIE有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伤及高凝状态,监测血浆GMP-140、D-二聚体和vWF的变化,可作为预测新生儿HIE病情严重度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婴儿 新生 Von Willebround因子 血小板糖白类 D-二聚体 血浆gmp-14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浆D-二聚体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术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
8
作者 李刚 薛莉 +3 位作者 彭永权 江凤 范忠才 李家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术前应用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患者1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n=88):术前3天口服阿司匹林;对照组(n=80):术前不用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前(T0...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术前应用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患者1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n=88):术前3天口服阿司匹林;对照组(n=80):术前不用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前(T0)、电生理检查后(T1)、放电消融成功后30分钟(T2)、术后2天(T3)测定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和血栓烷素B2的含量,并比较两组内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变化和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和血栓烷素B2含量在T1时刻较T0时刻有明显升高(均P〈0.01),T2时刻进一步升高达到峰值(均P〈0.001),T3时刻虽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T0时刻(P〈0.01);阿司匹林组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和血栓烷素B2在T1、T2、T3时刻与T0时刻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T1、T2、T3同时间点比较升高的幅度明显降低(P〈0.01-0.001)。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可引起血小板激活,可能致血栓形成,术前服用阿司匹林可阻止血小板激活,有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术 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 血栓烷素B2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对脑梗死GMP-140和Fg的影响
9
作者 邓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734-734,共1页
目的 :观察脑梗死 4 8例应用疏血通治疗后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14 0 (GMP - 14 0 )和纤维蛋白原 (Fg)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用疏血通 6ml治疗 ,疗程为 2 0天 ,监测GMP - 14 0和Fg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GMP - 14 0和Fg水平有... 目的 :观察脑梗死 4 8例应用疏血通治疗后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14 0 (GMP - 14 0 )和纤维蛋白原 (Fg)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用疏血通 6ml治疗 ,疗程为 2 0天 ,监测GMP - 14 0和Fg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GMP - 14 0和Fg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疏血通能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GMP -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疏血通 中医药治疗 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140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GMP140和PC的影响
10
作者 张继东 胡连海 甘立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观察舒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和蛋白C(PC)的影响。方法  8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 2例 ,常规西药加舒脉胶囊治疗 )和对照组 (33例 ,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 目的 观察舒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和蛋白C(PC)的影响。方法  8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 2例 ,常规西药加舒脉胶囊治疗 )和对照组 (33例 ,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 94 .2 3% ,心绞痛总有效率 94 .2 3% ,心电图总有效率 6 1.5 4 % ,均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 81.82 % ,78.79 % ,4 5 .4 5 % ,P均 <0 .0 5 )。治疗后血浆GMP - 14 0含量由 (2 3.0 5± 5 .2 8)ng/mL降至 (11.2 0± 2 .6 4 )ng/mL ,PC活性由(5 2 .0 5± 4 .4 8) %升至 (6 6 .79± 7.12 ) % ,治疗前后GMP - 14 0和PC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舒脉胶囊加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脉胶囊 心绞痛 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 蛋白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