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分析
1
作者 袁志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0例需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有输血史分成有输血史组65例和无输血史组65例。经固相凝集法检验血小板抗体,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者40例,26例采取配合行血...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0例需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有输血史分成有输血史组65例和无输血史组65例。经固相凝集法检验血小板抗体,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者40例,26例采取配合行血小板输注治疗作为观察组,14例予以随机血小板输注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输注治疗有效率。结果有输血史组患者抗体阳性率为46.2%高于无输血史15.4%;观察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8.5%高于对照组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异体输血治疗者容易出现血小板抗体,但对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实施血小板配型输注治疗,则可显著提升血小板输注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配型 输注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血小板配型及输注次数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韩冬梅 汪沁 唐宗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血小板配型及输注次数,为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6例进行62次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血小板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血小...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血小板配型及输注次数,为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6例进行62次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血小板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58次)、交叉配型(55次)和血小板输注次数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患者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水平较输注前升高(P<0.05);血小板交叉配型患者的输注前后PLT增值(P<0.05)及输注有效率阴性(72.73%)患者高于阳性(45.45%)患者(P<0.05);而做血小板交叉配型后,血小板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输注前后PLT增值及输注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输注次数对血小板输注效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血小板交叉配型及患者PLT输注次数对血小板输注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疗效 血小板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型血小板的疗效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静霞 郑淑慧 +3 位作者 任俊 高旖鑫 罗宏山 周振海 《现代医院》 2018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通过评价分析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的疗效,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治疗前后数据,配对比较分析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治疗效果。结果 2016年... 目的通过评价分析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的疗效,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治疗前后数据,配对比较分析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治疗效果。结果 2016年全院患者输注血小板共5 874 U,申请输注配型血小板202人次,45例患者成功配型并多次输注配型血小板,输注前配型血小板组和随机血小板组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注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型血小板组和随机血小板组的24 h CC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配型血小板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较明显,出血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输注配型血小板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疗效显著,提倡需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及输注配型血小板,提升输注血小板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型血小板 随机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C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艳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2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226例临床需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其中70例既往无输血史,156例有输血治疗史,所有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均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者进行交叉配型,计算输注后1 h和24 h...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226例临床需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其中70例既往无输血史,156例有输血治疗史,所有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均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者进行交叉配型,计算输注后1 h和24 h血小板升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结果既往有输血史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41.03%,显著高于无输血史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越高;配合性血小板输注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有输血史患者易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可明显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