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小板HLA基因库配型治疗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实践
1
作者 刘艳 刘丽丽 +2 位作者 邵静茹 聂向民 翟培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血小板供者资料库开展供、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匹配的血小板输注在治疗HLA抗原抗体不相和导致的严重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中的疗效。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获取患者的HLA-Ⅰ类基因型,在血小板供者资料库中... 目的探讨利用血小板供者资料库开展供、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匹配的血小板输注在治疗HLA抗原抗体不相和导致的严重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中的疗效。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获取患者的HLA-Ⅰ类基因型,在血小板供者资料库中检索与患者HLA分型相匹配的献血者,选择配合级别高的血小板推荐输注。结果19名患者中有7名患者检索到B2U以上的供者,6名患者检索到BX级以上的供者,6名患者没有检索到合适的供者。通过对输注后24 h血小板增加量(CCI)的计算评估输注效果,发现输注均有效。结论对于严重的PTR患者,在血小板供者资料库中查询HLA基因分型相匹配的供者,通过供患者的基因匹配来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进行输注来达到良好输血效果是治疗PTR的最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血小板供者资料库 HLA基因配型 精准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去唾液酸化、凋亡现象与抗体特异性及CD8^(+)T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周燕 梁立阳 +5 位作者 苏常山 莫慧慧 陈迎 卢芳 黄雨晨 钟周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8-11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中血小板同种抗体及CD8^(+)T细胞与血小板去唾液化、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35名PTR患者及260名健康对照者血小板去唾液酸化(RCA-1)、血小板活化(CD62P)及神经氨酸酶(Neu1)的表达;并评估含抗HLA...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中血小板同种抗体及CD8^(+)T细胞与血小板去唾液化、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35名PTR患者及260名健康对照者血小板去唾液酸化(RCA-1)、血小板活化(CD62P)及神经氨酸酶(Neu1)的表达;并评估含抗HLA抗体组、含抗CD36抗体组及抗体阴性组的患者血清诱导血小板去唾液酸化及凋亡的能力以及FcγR抑制剂对去唾液酸化和凋亡的潜在影响。同时,分析患者CD8^(+)T细胞与血小板去唾液酸的关联性。结果:PTR患者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水平及神经氨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与血小板同种抗体无关(P>0.05);PTR患者血清普遍能诱导体外血小板去唾液酸化(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含抗CD36抗体的患者血清诱导体外血小板凋亡明显高于含抗HLA抗体的血清及抗体阴性的血清(P<0.05)。由抗CD36抗体诱导的血小板凋亡可被FcγR抑制剂阻断,而去唾液酸过程则不受其影响。此外,PTR患者CD8^(+)T细胞与血小板去唾液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是PTR患者普遍存在的病理现象,且该过程也涉及到患者体内CD8^(+)T细胞的参与,但与血小板同种抗体无关;而抗CD36抗体在预测血小板凋亡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去唾液酸化 凋亡 同种抗体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症患者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骥 卞茂红 曹发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03-270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对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SFTS)危重症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在感染科治疗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症患者62例,分为出血组(n=30)和非出血组(n=32),比较两组间PLT和TEG等...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对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SFTS)危重症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在感染科治疗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症患者62例,分为出血组(n=30)和非出血组(n=32),比较两组间PLT和TEG等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危重症患者出血影响因素,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相关指标预测患者出血的效能并计算最佳界值,用秩和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以MA界值分组后的PLT和死亡率。结果出血患者MA值和PLT低于非出血患者(P<0.05),而K值、PT高于未出血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A值和PLT是患者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PLT、MA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890,P值均<0.05,其中特异度最高的是PLT、灵敏度最高的是MA值,得出MA的最佳界值为48.85 mm,联合指标(K值、MA、PLT)得到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约登指数0.77,均高于单独指标。秩和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显示,MA值<48.85 mm组的PLT更低且死亡率更高(P<0.05)。结论联合TEG和PLT,能有效预测SFTS危重症患者出血情况,对于指导SFTS危重症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计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危重症 血小板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045例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麟凤 潘继春 +6 位作者 冯倩 罗圆圆 于洋 庄远 李卉 封艳楠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研究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方法: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状态(出血情况停止或好转)和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orrected count of increment,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和无效两组。对20 671... 目的:研究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方法: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状态(出血情况停止或好转)和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orrected count of increment,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和无效两组。对20 671名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26 045次血小板输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诸如输血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种类、保存时间、输注次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输注前血小板计数进行log转换,转换之后近似正态分布,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输注前血小板保存时间与CCI之间无显著线性关系。对输注血小板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各疾病间的输注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血液病患者数据显示,整体输注效果不良,输注有效率较低。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不同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输注次数增多,输注效果变差。通过比较单纯输注血小板和同时输注血小板与其他血液成分的fisher检验结果显示,单纯输注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差于联合输注其他血液制品(P<0.001)。结论: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主要因素有疾病种类、是否同时输注其他血液制品、输血前血小板计数、输注次数,而血小板在保存期内输注,保存时间的长短与输注效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增加指数 合理用血 血小板输注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因素探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敏敏 肖翡 +3 位作者 李娟 童秀珍 周振海 郑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1-357,共7页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因素,探究输注疗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113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预防性输注的1921次血小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并依据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CI),将...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因素,探究输注疗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113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预防性输注的1921次血小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并依据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无效组及有效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患者起病时的血象、脾脏大小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疾病类型等并无统计学差异.无效组患者死亡率(45.2%)高于有效组患者(25.8%),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无效组中位生存期(10.4月)远低于有效组(17.2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无效组及有效组中位生存期均未到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起病时伴有贫血(血红蛋白质量浓度<60 g/L)、血小板降低(血小板计数<20×109/L)、白细胞升高(白细胞计数>50×109/L)等血象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更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的疾病预后差于输注有效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急性白血病(AL)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86例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眉 罗洪 +3 位作者 舒彬 安邦权 夏世勤 王茂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8-1041,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及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的疗效。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786例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20-24 h静脉血中血小板数,计算血小板回收率(PPR),结合输注血小板后出血表现判断输注疗效,并根据病因、输注次数、输注的血小板种... 本研究旨在观察及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的疗效。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786例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20-24 h静脉血中血小板数,计算血小板回收率(PPR),结合输注血小板后出血表现判断输注疗效,并根据病因、输注次数、输注的血小板种类及是否一次性足量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786例患者总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2.5%。按不同病因分组的组间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白血病组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最低,与其余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最高。按血小板输注次数分组的组间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步降低。按输注的血小板种类分组,浓缩血小板组(一次足量输注)和单采血小板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浓缩血小板输注按是否一次性足量输注分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病因和输注次数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密切相关;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性越高;单采血小板疗效明显优于浓缩血小板;浓缩血小板血小板是否足量输注与输注有效率无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回收率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袁强 陈雪 +5 位作者 成岚 周昌华 傅雪梅 李幼平 王乃红 王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2-420,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反应的效果。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收录的白细胞滤过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的随机或... 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反应的效果。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收录的白细胞滤过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截至2009年12月31日),对预防PTR和HLA同种免疫反应的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58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英文研究。Meta分析显示,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预防PTR的效果优于标准血小板[RR=0.59,95%CI(0.42,0.82),P=0.002],且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的风险低于标准血小板输注[RR=0.49,95%CI(0.33,0.74),P=0.0006]。HLA同种免疫反应的风险差异在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RR=0.42,95%CI(0.32,0.56),P<0.00001],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由于样本量有限,尚未发现统计学意义[RR=0.50,95%CI(0.10,2.41),P=0.39]。结论现有研究证据显示输注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可减少PTR和HLA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预防效果优于标准血小板。但因纳入研究数量较少、样本量小、方法学质量不高,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滤过 血小板输注无效 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人白细胞抗原和/或人血小板抗原基因配型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成岚 陈雪 +5 位作者 袁强 周昌华 傅雪梅 李幼平 王乃红 王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6,共6页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疾病所致出血的重要手段,但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情况日益突出。研究显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PTR发生率达7%-34%^[1-3],血小...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疾病所致出血的重要手段,但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情况日益突出。研究显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PTR发生率达7%-34%^[1-3],血小板减少患者多次输血后门R发生率为30%-70%^[4]。阳R不仅延误病情,加重患者负担,也造成了血小板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血小板抗原 基因配型 血小板输注无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盛楚华 邱树彬 邱小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在防治血液病患者出血中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反复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给予机采血小板输注,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在防治血液病患者出血中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反复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给予机采血小板输注,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1)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8·9%(153/172)、83·1%(59/71)、51·3%(19/37)和68·8%(11/16),4种类型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AL、AA、ITP无并发症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同病种有并发症患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无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P<0·05),而有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输注次数关系不大(P>0·05)。结论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出血的最有效措施,输注次数、发热、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因素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单采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左元玲 翟菊萍 +5 位作者 李勇 蒋敏 崔庆亚 唐晓文 赵益明 张建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3-1928,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在血液病患者中产生的特点,研究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Capture-P方法鉴定血小...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在血液病患者中产生的特点,研究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对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Capture-P方法鉴定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血小板输注、CD34;细胞数和移植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5年内,共有913例血小板抗体鉴定阳性血液病患者(7.28%),女性(513例)多于男性(400例),其中520例恶性血液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抗体阳性率(10.27%、8.01%和7.20%)明显不同(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α<0.0125)。移植前共有35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其血小板增加数、1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输注有效组(P<0.01),而ABO全相合比例明显高于阴性输注有效组(α<0.0125)。结论:女性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鉴定阳性率高,由抗体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恶性血液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高萌 傅云峰 +4 位作者 赵国胜 马金旗 刘凤霞 黄蓉 桂嵘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及儿科就诊的全部初诊、初治,且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输注1次单采血小板的、<14岁的ALL患儿。单采...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及儿科就诊的全部初诊、初治,且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输注1次单采血小板的、<14岁的ALL患儿。单采血小板的输注采用ABO、Rh同型输注策略。每例每次输注血小板后同时满足24 h校正血小板增加指数(CCI)>4.5和24 h血小板回收率(PPR)>20%,且消化道、鼻和牙龈出血症状得到控制,判定为当次输注有效,否则为当次输注无效。有效例次归为有效组,无效例次归为无效组。对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热、出血、脾大、感染、是否使用头孢菌素、血小板输注次数)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44例ALL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共输注单采血小板302例次,有效组197例次(65.2%),无效组105例次,每例患儿平均输注(6.1±5.6)次。302例次中;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计数(×10~9·L^(-1))分别为19.2±9.4和66.1±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P<0.01);输注1次(44例次)、~5次(93例次)、~10次(67例次)和>10次(98例次)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4.1%、76.3%、56.7%和52.0%。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发热、出血、脾大、感染和血小板输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热(OR=3.737,95%CI:1.213~11.513)和感染(OR=3.258;95%CI:1.019~10.419)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输注可以改善ALL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发热和感染为影响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727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桂嵘 聂新民 +1 位作者 文贤慧 刘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1-385,共5页
为分析临床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湘雅第三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的254名患者的727例次输注资料,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统计输注有效率,根据患... 为分析临床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湘雅第三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的254名患者的727例次输注资料,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统计输注有效率,根据患者病症、输血次数、血型和脾肿大与否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727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有效456例次,占62.72%,以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慢性系统性疾病患者输注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慢性肾疾病(有效率为94.12%);脾脏肿大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有效率仅为40.35%);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呈负相关。结论:脾脏肿大和血小板输注次数是影响输注效果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治疗对抗血小板药物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预防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邱伟智 王佳音 黄金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指导下血小板输注治疗对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12例行血小板输注,比较在... 目的探讨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指导下血小板输注治疗对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12例行血小板输注,比较在TEG指导下有无输注血小板治疗对术中、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病例凝血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但血栓弹力图提示血小板功能过度抑制(血小板抑制率>90%),比较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t=-3.998,P=0.008)、输血总量(Z=-3.245,P=0.001)、术后血肿残余量(t=-2.909,P=0.043)、引流量(t=-8.790,P=0.041),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小板组1例,未输血小板组4例行二次手术,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P=0.317)。结论 TEG检测指标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研究提示术前血小板输注,一定程度上改善抗血小板治疗后脑出血患者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减少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凝血功能 自发性脑出血 血小板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免疫性抗体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策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4
作者 伍伟健 卢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6-429,F0004,共5页
血小板输血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的使用日益广泛。但随着血小板的大量使用,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1ettransfusionrefractory,PTR)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常见问题。同种免疫性抗体的产生是导致... 血小板输血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的使用日益广泛。但随着血小板的大量使用,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1ettransfusionrefractory,PTR)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常见问题。同种免疫性抗体的产生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原因。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选择最佳匹配血小板进行输注,减少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同种免疫性抗体 成分输血 国内外 临床医生 血小板输血 输血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津金 陈宝安 +11 位作者 黄成垠 李翠萍 史广耀 肖建宇 丁家华 高冲 孙耘玉 王骏 程坚 赵刚 宋慧慧 仲悦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本研究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了2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APCT的变化,并与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输注1小... 本研究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了2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APCT的变化,并与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输注1小时、24小时后的APCT均明显缩短,APCT由血小板输注前的(103.7±11.3)秒分别缩短为输注后1小时、24小时的(60.0±9.7)秒、(68.5±9.8)秒,(P<0.01),而正常对照的APCT为(42.0±3.4)秒;按照CCI和PPR的判断标准(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CCI分别为<7500和<5000,PPR分别为<30%和20%为输注无效),有2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其输注1小时、24小时的CCI值分别为7415、2966和6913、4988,PPR值分别为28.0%、11.2%和25.2%、14.1%。1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CCI值均显示血小板输注有效;2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输注1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有效,24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APCT可以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奎 周淑娟 +6 位作者 曾辉 何群 舒毅刚 吴登蜀 赵谢兰 付敢 陈方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77-279,共3页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并探讨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中使用的原因。方法:本研究调查了230例患者438次临床血小板输注事件,观察了将血小板计数10×109/L设定为阈值时的输注依从性情况,分析了血小板输...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并探讨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中使用的原因。方法:本研究调查了230例患者438次临床血小板输注事件,观察了将血小板计数10×109/L设定为阈值时的输注依从性情况,分析了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水平使用的原因。结果:82.2%的血小板输注严格遵循了输注阈值,96.3%的输注前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前血小板计数>20×109/L,其非依从性原因通常为出血。结论:绝大多数血小板输注严格遵循了血小板计数为10×109/L的输注阈值,在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输注阈值则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痛 血小板输注 输注阚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输注在儿童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苇 谢晓恬 +1 位作者 邵越霞 梁爱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5-326,共2页
为探讨儿童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血小板显著减少期输注单采血小板的疗效,对100例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儿输注单采血小板1单位后18h~24h测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计算纠正计数指数(CCI)和回升率及观察临床疗效。... 为探讨儿童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血小板显著减少期输注单采血小板的疗效,对100例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儿输注单采血小板1单位后18h~24h测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计算纠正计数指数(CCI)和回升率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99例临床出血症状改善,1例因白血病复发全身衰竭、出血死亡,输注后血小板平均升高53.41×10^9/L。(P〈0.01);平均回升率34.9%。血小板输注无效30例(30.0%)。结果表明,儿童白血病和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期输注单采血小板后临床止血效果好,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输注 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与HLA同种免疫相关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澍英 肖露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9期618-619,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减少 HLA 同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4种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振海 原耀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 :血小板输注无效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方法 ,研究临床常用的 4种治疗手段 ,以确定较为有效的方案。方法 :将确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白血病患者 5 4例 ,随机分为 4组 :加大剂量组 (加大血小板输注量 )、过滤器组 (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输... 目的 :血小板输注无效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方法 ,研究临床常用的 4种治疗手段 ,以确定较为有效的方案。方法 :将确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白血病患者 5 4例 ,随机分为 4组 :加大剂量组 (加大血小板输注量 )、过滤器组 (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输注 )、辐照组 (γ射线辐照后输注 )、免疫球蛋白组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 ) ,观察 4组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后Plt改变 ,校正血小板增值 (CI)及出血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 :加大剂量组 ,Plt稍有升高 ,过滤器组与辐射组 ,Plt无明显变化 ;均为P >0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 ,CI值均表示临床无效 ;免疫球蛋白组Plt明显升高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 ,CI值表示临床有效 ;免疫球蛋白组与加大剂量组改善出血症状明显。结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加大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量均有改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作用 ,以前者作用明显 ,而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与γ射线辐照后输注浓缩血小板则无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江声 杨燕娇 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35-536,共2页
目的 :研究当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时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作用。方法 :5 1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小于或等于 10× 10 9/L ,其中 2 1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输注单采血小板 ,对照组 3 0例采用... 目的 :研究当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时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作用。方法 :5 1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小于或等于 10× 10 9/L ,其中 2 1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输注单采血小板 ,对照组 3 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结果 :在治疗后的第 1d、3d、7d、14d ,两组间的的血小板计数的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输注血小板组有效率 85 71% ,对照组有效率 90 % ,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输注血小板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无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出血性疾病 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