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保存的血小板胞内冰晶形成温度测定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景汉 欧阳锡林 +1 位作者 吕留彩 高大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74-576,共3页
血小板胞内冰晶形成 (IIF)的温度是指导血小板低温保存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本研究通过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两种方法同时测定血小板IIF温度范围。在分步降温法中 ,每降 5℃取出血小板样本 ,测定 37℃直接复温(T37℃ )和经液氮处理后再 3... 血小板胞内冰晶形成 (IIF)的温度是指导血小板低温保存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本研究通过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两种方法同时测定血小板IIF温度范围。在分步降温法中 ,每降 5℃取出血小板样本 ,测定 37℃直接复温(T37℃ )和经液氮处理后再 37℃复温 (LN)两种方法处理的血小板样本磷脂酰丝氨酸 (PS) ,血浆乳酸脱氢酶 (LDH)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同时利用差式扫描量热计 (DSC)记录加和不加 5 %DMSO的血小板在降温过程中的放热峰。结果表明 ,PS ,LDH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在 - 35℃左右不再发生变化。DSC测定结果表明 ,代表血小板IIF的第二个小放热峰在 - 35℃左右。结论 :血小板IIF温度在 - 30℃至 - 4 0℃之间 (- 35℃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存 血小板胞内冰晶形成 温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