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家兔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薛志忠
周永明
方永华
黄振翘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34-336,共3页
-
基金
国家中医管理局基金
-
文摘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本病的发生与免疫有关。国内对ITP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动物模型角度对此病进行了探讨。我们在Arnott等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家兔模型基础上,加以改良并成功地建立实验模型。同时观察了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率(platelet adhesion test,PAdT)、血小板相关抗体(platelet associatedIgG,PAIgG)、骨髓像巨核细胞、血小板电镜检查等指标,其结果如下。
-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
家兔模型
血小板粘附率
免疫组
血小板超微结构
葡萄球菌A蛋白
动物模型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
骨髓巨核细胞
-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
-
-
题名赖氨匹林与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陶剑虹
刘中英
李英
刘明江
-
机构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1期41-42,共2页
-
文摘
目的 比较赖氨匹林与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赖氨匹林组30例.服用赖氨匹林200mg qd×14d;阿斯匹林组30例,服用肠溶阿斯匹林100mg qd×14d,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结果两组服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赖氨匹林能够确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疗效与阿斯匹林相似,副作用小。
-
关键词
赖氨匹林
阿斯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粘附率
疗效
安全性
-
分类号
R969
[医药卫生—药理学]
-
-
题名尿毒症患者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3
-
-
作者
刘平
王学文
-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77-78,共2页
-
文摘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积极探索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损害的原因,以及防治尿毒症出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单的介绍。1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其原因1.1血小板生成缺陷尿毒症的血小板...
-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障碍
尿毒症患者
血小板聚集反应
血小板膜
血小板粘附率
巨核细胞
出血时间延长
血管内皮
瑞斯托霉素
花生四烯酸
-
分类号
R692.5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
-
题名丹参酚酸盐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4
- 4
-
-
作者
高蕊
张颖
王书臣
许羚
郑青山
-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安徽省药物临床评价中心
-
出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09-1212,共4页
-
基金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2002AA22341H)
-
文摘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盐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血药浓度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率的关系。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根据交叉设计,静脉滴注丹参酚酸盐200、300、400 mg,用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酚酸盐血药浓度;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丹参酚酸盐药动学代谢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约1 h,表观分布容积较大,提示为全身分布,峰浓度约为14 mg·L-1。血小板粘附率在用药后呈波动性下降,5 h(即用药后4 h)药效渐渐消失,可见一个药效滞后环,在停药后3 h、血药浓度在1.91mg·L-1时药效达峰值。血小板粘附率在静滴药物期间与药浓相关,药效峰值与药浓峰值吻合,也呈现药效滞后环。结论:丹参酚酸盐在健康人体消除快,对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均有降低作用,前者达峰时间在滴注给药末,后者在停滴后3 h,均呈现较好的滞后效应。
-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丹参酚酸盐
血小板粘附率
血小板聚集率
HPLC
PD-PK结合分析
-
Keywords
pharmacokinetics
salviol B
platelet aggregation
platelet adhesiveness
HPLC
PD-PK analysis
-
分类号
R969.1
[医药卫生—药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