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融合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蛋白质结构预测
1
作者 刘楠 奚永志 +6 位作者 郭斯启 孙玉英 袁志宏 崔建武 习彩霞 梁飞 孔繁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19-1922,共4页
目的:获得重组人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SCF-TPO)融合蛋白的高表达,预测该全新型融合蛋 白的蛋白质结构。方法:设计引物,利用RT-PCR从胎肝细胞中扩增SCF和TPO氨基端功能区片段,采用基因融合 新策略将其融合成SCF-TPO融合基因,构建pET... 目的:获得重组人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SCF-TPO)融合蛋白的高表达,预测该全新型融合蛋 白的蛋白质结构。方法:设计引物,利用RT-PCR从胎肝细胞中扩增SCF和TPO氨基端功能区片段,采用基因融合 新策略将其融合成SCF-TPO融合基因,构建pET32a/SCF-TPO融合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DE3)plysS 中获得正确高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融合蛋白的结构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首次成功构建了pEF32a/SCF -TPO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融合蛋白的高表达,表达量高达4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蛋白结构预测结果 显示,融合蛋白的等电点、抗原性及亲水性无显著改变,接头序列具有高柔性。融合蛋白除一级结构有4个氨基酸发 生改变外,原来的α螺旋和β片层无改变。结论:获得了SCF-TPO融合蛋白的高表达,结构预测融合蛋白的设计符 合要求。为进一步研究SCF-TPO融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血小板生成素融合蛋白质 原核表达 蛋白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突变体融合蛋白表达及纯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生礼 冯彪 +1 位作者 刘及 刘丽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用大肠杆菌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MAL—c2构建人血小板生成素突变体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MAL-TPOM。方法:采用基因重组和表达、S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纯化技术。结果:SDS-PAGE分析表明,IPTG诱导5h后大肠杆菌JM109表达到最高水... 目的:用大肠杆菌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MAL—c2构建人血小板生成素突变体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MAL-TPOM。方法:采用基因重组和表达、S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纯化技术。结果:SDS-PAGE分析表明,IPTG诱导5h后大肠杆菌JM109表达到最高水平,约占大肠杆菌菌体总体蛋白的36.6%。除了大肠杆菌RR1不表达以外,大肠杆菌DH5a、H101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表达产物血小板生成素突变体融合蛋白经SephacyIS-200和DEAE-SepharoseFF层析纯化后,蛋白纯度约为87.6%。结论:人血小板生成素突变体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JM109、DH5a和H101中均获得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突变体 融合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融合蛋白工程菌发酵工艺的研究
3
作者 魏汉东 邢桂春 +3 位作者 张津辉 张军权 陈惠鹏 贺福初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对表达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融合蛋白 (rhTPO/GST)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优化了影响工程菌发酵的条件 ,探讨了发酵条件对工程菌表达外源蛋白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复合培养基分阶段流加有机营养物 ,用异丙基硫代 -B -D -... 对表达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融合蛋白 (rhTPO/GST)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优化了影响工程菌发酵的条件 ,探讨了发酵条件对工程菌表达外源蛋白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复合培养基分阶段流加有机营养物 ,用异丙基硫代 -B -D -半乳糖苷 (IPTG)进行诱导 ,使rhTPO/GST融合蛋白的湿菌重达 2 5 g/L以上 ,表达水平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3 0 %左右。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 融合蛋白 大肠杆菌 TPO 发酵工艺 工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成林 陈维钧 +3 位作者 孙晓顺 方璟 涂军 赵亚洲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TPO组、TPO+蛋白...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TPO组、TPO+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抑制药(AG490)组。于缺血-再灌注前30 min,TPO组给予5μg·kg-1TPO腹腔注射,TPO+AG490组于缺血-再灌注前30 min先腹腔内注射5μg·kg-1TPO,再给予8μg·kg-1AG490腹腔注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再灌注6,12,24,48 h后处死取脑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24 h后TPO组细胞凋亡数减少[(67.50±9.37)比(40.20±7.47)个],Bcl-2、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JAK2)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分别为(35.40±7.39)比(78.70±9.75),(35.68±6.75)比(62.35±7.53),(25.40±9.45)比(55.36±9.6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PO组比较,TPO+AG490组Bcl-2、JAK2及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分别为(78.70±9.75)比(55.40±9.35),(62.35±7.53)比(40.68±5.89),(55.36±9.69)比(30.40±9.39),细胞凋亡数增多[(40.20±7.47)比(55.23±7.65)个],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O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上调Bcl-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大鼠 损伤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与转导激活因子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Tpo/GM-CSF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华 崔立斌 +4 位作者 张群伟 刘秀珍 胡良平 葛忠良 马清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一个治疗由于放化疗等原因造成的造血组织损伤导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的有效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从人胎肝中克隆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的基因,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其与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一个治疗由于放化疗等原因造成的造血组织损伤导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的有效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从人胎肝中克隆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的基因,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其与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基因相融合,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JM101表达的融合蛋白rhTpo/GM-CSF在体外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培养中保留了Tpo对巨核细胞系和红细胞系的刺激作用,并增加了GM-CSF对粒细胞系的刺激活性。结论提示,原核细胞表达的融合蛋白rhTpo/GM-CSF具有刺激骨髓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造血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融合蛋白 融合蛋白构建 基因表达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c-Mpl分子配体蛋白XP1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初步鉴定
6
作者 张擎 葛怡琛 +1 位作者 潘瑞敏 徐培林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25-28,共4页
TPO是近年发现的血小板生成素 ,它通过与其受体c Mpl的结合刺激巨核细胞的发生 ,调节动物或人体血小板的生成。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人体c Mpl受体作为诱饵蛋白 ,我们从人体肝脏cDNA文库筛选到另一与c Mpl相结合的新配体 ,命名为XP1。... TPO是近年发现的血小板生成素 ,它通过与其受体c Mpl的结合刺激巨核细胞的发生 ,调节动物或人体血小板的生成。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人体c Mpl受体作为诱饵蛋白 ,我们从人体肝脏cDNA文库筛选到另一与c Mpl相结合的新配体 ,命名为XP1。将xp1 cDNA构建到 pET 2 8b大肠杆菌融合表达载体 ,经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柱和DEAE阴离子层析柱分离纯化 ,获得纯度为 99%的His XPI水溶性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利用小鼠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测定活性。结果表明 :x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水溶性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C-MPL 配体蛋白 融合表达 纯化 活性 巨核细胞 酵母双杂交系统 水溶性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