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凝剂在改良MAIPA法中对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ⅡbⅢa和GPⅠbα)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阮敏 朱凌燕 +2 位作者 曾庆曙 夏瑞祥 倪合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2-834,共3页
探究二价阳离子络合剂的抗凝剂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中的影响。分别留取ED-TA-K2和肝素钠抗凝的162例ITP患者标本,采用改良MAI-PA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膜糖蛋... 探究二价阳离子络合剂的抗凝剂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中的影响。分别留取ED-TA-K2和肝素钠抗凝的162例ITP患者标本,采用改良MAI-PA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膜糖蛋白IIbIIIa(GPIIbIIIa)和膜糖蛋白Ibα(GPIbα)。抗GPIIbIIIa抗体:单用EDTA-K2抗凝剂检出阳性77例,单用肝素钠抗凝剂检出阳性78例,双重检测阳性102例;抗GPIbα抗体:单用EDTA-K2抗凝剂检出阳性53例,单用肝素钠抗凝剂检出阳性51例,双重检测阳性72例。单一抗凝剂与双重抗凝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价阳离子络合剂的抗凝剂在改良MAIPA法检测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中有一定影响,采用两种抗凝剂双重检测可提高自身抗体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剂 MAIPA法 血小板 异性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小侠 张美玲 杨明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5-1410,共6页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ITP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73例ITP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 n =42)、重组人粒血小板生成素(r...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ITP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73例ITP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 n =42)、重组人粒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组( n =31),并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8^+CD28^- Treg的表达,流式微球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介素(IL)-10和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 73例ITP患者治疗前CD8^+CD28^-Treg及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IFN-γ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激素及rhTPO治疗后有效组CD8^+CD28^- Treg、IL-10、TGF-β1的表达均比治疗前显著上升,IFN-γ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无效组CD8^+CD28^- Treg、IFN-γ、IL-10、TGF-β1的表达和治疗前相比均未有明显变化。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激素组治疗前CD8^+CD28^-Treg的临界值为14.35,此时预测激素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3.3%。27例有效者中小于14.35的有18例(66.7%),15例无效者中大于14.35的有11例(73.3%)。rhTPO组治疗前CD8^+CD28^-Treg的临界值为15.45,此时预测rhTPO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6%和88.9%。22例有效者中大于15.45的有14例(63.6%),9例无效者中小于15.45的有8例(88.9%)。③激素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抗体阳性患者18例,治疗后有效率44.4%,抗GPIb抗体阴性24例,有效率7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D8^+CD28^- 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参与了ITP的发病,激素和rhTPO可能通过改变这种异常发挥作用。治疗前检测CD8^+CD28^-Treg有助于预测激素及rhTPO的疗效。抗GPIb抗体阳性可能是激素治疗不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D8^+CD28^-调节性T细胞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剂对ITP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的影响及抗体种类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洋 葛健 +4 位作者 阮敏 朱凌燕 曾庆曙 夏瑞祥 倪合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0-1385,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中EDTA(二价阳离子熬合剂)和肝素钠抗凝剂对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的影响,并研究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与... 目的:探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中EDTA(二价阳离子熬合剂)和肝素钠抗凝剂对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的影响,并研究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分别留取EDTA和肝素钠抗凝的ITP患者标本140份,采用改良MAIPA法分别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IIb/IIIa和GPIbα),比较两种抗凝剂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140例患者EDTA抗凝组检出GPIIb/IIIa抗体阳性55例,肝素抗凝组检出GPIIb/IIIa阳性76例,两者阳性重复42例;其中EDTA组阳性而肝素组阴性者13例,肝素组阳性而EDTA组阴性者3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8,P<0.05)。140例患者EDTA抗凝组检出抗GPIbα抗体阳性62例,肝素抗凝组阳性51例,两者重复42例;其中EDTA组阳性而肝素组阴性者20例,而肝素组阳性EDTA组阴性者9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4,P>0.05)。320例患者采用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抗GPIbα抗体阳性143例,有效率39.9%,抗GPIbα抗体阴性177例,有效率79.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3.115,P<0.05)。结论:EDTA抗凝剂对改良MAIPA法检测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IIb/IIIa)有影响;抗GPIbα抗体阳性可能是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PA 抗凝剂 EDTA 血小板 异性自身抗体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残留免疫分析法中抗体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俊钧 周孟新 +1 位作者 吕晓丹 肖治理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1-309,共9页
重金属毒性大、污染范围广,其污染和残留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检测至关重要。重金属的免疫分析法快速、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重金属抗体是其中的核心试剂。重金属抗原由重金属离子及螯合剂两部分组... 重金属毒性大、污染范围广,其污染和残留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检测至关重要。重金属的免疫分析法快速、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重金属抗体是其中的核心试剂。重金属抗原由重金属离子及螯合剂两部分组成,由于金属离子结构相似、螯合剂又具有通用性,因此制备的抗体往往特异性不佳,但仍有部分文献报道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因此,研究重金属抗体对抗原特异性识别及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重金属抗原抗体识别机制的3种研究手段及进展,分析了重金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及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旨在为重金属抗体性能改造提升提供参考,并为建立高效、灵敏、特异性好的食品重金属残留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抗体 异性识别 相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海燕 侯明 +2 位作者 张小红 关向宏 孙桂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4-206,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 (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 (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板GPIb/Ⅸ、GPIIb/Ⅲa、GPⅣ、GPⅤ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 :ITP组、CAA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 6 9.99% ,10 % ,2 0 %和 0 %。ITP组与CA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2 0 .71,P <0 .0 0 5 ) ,ITP组与恶性血液肿瘤化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12 .2 2 ,P <0 .0 0 5 )。健康志愿组无 1例阳性。结论 :多种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ITP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异性抗体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涓冬 潘祥林 +6 位作者 尹哲 孙俊华 孔桂香 陈颖洁 姜翠英 窦爱霞 王志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5-98,共4页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改良的MAIPA法检测血浆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和抗GPⅠb/Ⅸ抗体)。若患者的OD值大于正常OD值的均数+3倍标准差则为阳性。结果表明:...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改良的MAIPA法检测血浆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和抗GPⅠb/Ⅸ抗体)。若患者的OD值大于正常OD值的均数+3倍标准差则为阳性。结果表明:MDS组总阳性率为16.67%(5/30),ITP组总阳性率为46.67%(14/3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MDS患者的糖蛋白特异性抗体为阳性,这表明部分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与免疫因素有关;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所致的血小板破坏在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这为MDS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异性抗体 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ITP发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静瑶 陈振萍 吴润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71-177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有部分患者对一线治疗无效,病程迁延,预后不良,最终进展为慢性/难治性ITP(chronic/refractory ITP,C/RITP)。研究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和GPIbα是本病最常见的抗原靶位,而一线治疗对具有抗GPIbα的ITP患者疗效欠佳。进一步研究发现抗GPIIb/IIIa抗体与抗GPIbα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的途径不尽相同:前者主要为依赖FC途径,而后者主要通过FC非依赖性途径清除血小板。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发现ITP血小板抗体类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该疾病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ITP特异性血小板抗体与疾病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异性抗体 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夏文杰 叶欣 +6 位作者 付涌水 徐秀章 陈扬凯 丁浩强 邓晶 罗广平 许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32-103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的表达。选择45例ITP患者,运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使用HPA分型试剂盒检测7个抗原系统HPA-1、2、3、...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的表达。选择45例ITP患者,运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使用HPA分型试剂盒检测7个抗原系统HPA-1、2、3、4、5、6、15。结果表明,有45例患者检测到血清或者血小板洗脱物中存在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其中以抗GPⅡb/Ⅲa/HIa和抗GpⅠb/Ⅸ最为常见;有11例患者同时表达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对病例37和40进行家系调查,发现这些病例所产生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与父母血小板抗原及HLA抗原不相合密切相关。结论:应用ELISA检测ITP病例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并与病人的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提高IT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异性糖蛋白抗体 HL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凌云 孔欣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8-1211,共4页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人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重要原因,其诊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依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人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重要原因,其诊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依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金标准",具有高特异性、低敏感性等特点,但由于操作繁琐、耗时等原因未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近年来,基于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技术研究报道,其敏感性高于MAIPA,解决了部分操作及耗时的问题,并具有利用微球编码进行联立血小板抗体检测等优点。本文就近年来该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异性抗体 流式微球技术 MAI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流式免疫微珠芯片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菊萍 左斌 +2 位作者 翁震 赵赟霄 何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55-1961,共7页
目的:建立流式免疫微珠芯片技术(FCIA)定量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探讨其在ITP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已知浓度的人IgG结合在包被抗体的微珠上,构建定量标准曲线,同时使用5种抗血小板GPIX(SZ1)、GPIb(SZ2)、GPIIIa(SZ21)、GPIIb(S... 目的:建立流式免疫微珠芯片技术(FCIA)定量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探讨其在ITP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已知浓度的人IgG结合在包被抗体的微珠上,构建定量标准曲线,同时使用5种抗血小板GPIX(SZ1)、GPIb(SZ2)、GPIIIa(SZ21)、GPIIb(SZ22)和P-选择素(SZ51)抗体包被的微珠捕获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通过定量标准曲线将流式细胞仪检测的荧光信号转换成样品中血小板抗体浓度,从而建立定量检测血浆样品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方法(FCIA),并对该方法从性能、效率,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针对GPIX、GPIb、GPIIIa、GPIIb和P-选择素5种抗体的FCIA定量检测范围分别为33.29-1280、45.17-1280、42.07-1280、46.40-1280和42.48-1280 ng/ml,回收率分别为115.23%、112.58%、117.47%、107.64%和112.67%。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3.54%、3.65%、4.66%、6.43%和6.97%,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10.89%、7.57%、10.34%、6.95%和10.72%。ITP组5种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浓度值均高于NITP和健康对照组(P<0.01)。FCIA定量检测5种抗体对诊断ITP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68.29%,84.93%和78.95%,而改良间接MAIPA技术检测的相应值分别为41.46%、90.41%和72.81%。结论:建立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FCIA定量检测方法为ITP的诊断、疗效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了一个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异性抗体 免疫微珠芯片技术 定量流式细胞术 I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抗人血小板第4因子单克隆抗体(SZ-95)的特异性鉴定
11
作者 许卫东 赵益明 +2 位作者 何杨 李佩霞 阮长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  研究一株新制备的抗人血小板第4因子(PF4)单克隆抗体(mAb)SZ-95的抗原表位和对PF4结合肝素功能的影响。 方法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以及肝素-PF4复合物ELISA研究SZ-9... 目的  研究一株新制备的抗人血小板第4因子(PF4)单克隆抗体(mAb)SZ-95的抗原表位和对PF4结合肝素功能的影响。 方法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以及肝素-PF4复合物ELISA研究SZ-95所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和其对PF4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结果 这株特异性识别人PF4的mAb不识别与PF4高度同源的β-血小板球蛋白(β-TG),以及包括PF4分子中部大部分β折叠的合成多肽(P34-58)。并且,抗体结合肝素-PF4复合物的数量随复合物中的肝素量增加而减少。结论我们推测SZ-95识别的抗原表位可能位于人PF4 N末端的可变区域或者C末端α螺旋。并且mAb结合肝素-PF4复合物的肝素剂量依赖性改变,说明SZ-95识别的抗原表位与肝素与PF4的结合位点有关,可能影响PF4中和肝素的功能,有助于PF4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第4因子 单克隆抗体 Β-血小板球蛋白 肝素 异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淑娴 刘金玲 +1 位作者 何静(综述) 陈志敏(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荨麻疹,同时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中或治疗前添加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减少AIT不良反应的发生频... 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荨麻疹,同时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中或治疗前添加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减少AIT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明显改善症状评分,缩短达到维持剂量所需的时间。目前仍需要更大规模的高质量对照试验更好地识别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AIT的获益人群,以及治疗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并评估长期效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本文就抗IgE单克隆抗体在AIT中作为辅助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IgE单克隆抗体 变应原异性免疫治疗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各类品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试剂对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秋民 申卫东 +2 位作者 钟周琳 周燕 吴国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74-1077,共4页
本研究按国际输血学会第14届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研讨会和合作研究项目的要求,分析比较国际常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各类品种对血小板抗原McAb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MAIPA)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的影响。向参加该研究的30个实验... 本研究按国际输血学会第14届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研讨会和合作研究项目的要求,分析比较国际常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各类品种对血小板抗原McAb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MAIPA)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的影响。向参加该研究的30个实验室发放10份含已知血小板抗体特异性的血清和1份阴性对照血清样本,以及9份不同类别(GPⅡb/Ⅲa、GPⅠa/Ⅱa、GPⅠb/Ⅸ及GPⅣ)及克隆编号的血小板膜糖蛋白McAb和统一的实验研究技术方案,各参加实验室按方案进行检测并反馈结果数据,比较同一糖蛋白种类不同的McAb对MAIPA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PⅡb/Ⅲa中AP2,Gi-5,PL2-73等几种McAb的平均S/CO值较高;GPⅠa/Ⅱa的McAb中MBC202.2和143.1的平均S/CO值较高;GPⅠb/Ⅸ的McAb中142.11和CLB-MB45(CD42b)的平均S/CO值较高;GPⅣ的McAb中131.4的平均S/CO值较高。结论不同的McAb品种对样本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McAb对MAIPA的灵敏度有重要影响。用MAIP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时应同时使用相同糖蛋白种类而不同克隆号的McAb,以防止血小板抗体的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免疫学 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性梅毒患者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与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王瑶 丁洁 +4 位作者 杨倩 施银娟 梁玉婷 何杨 张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探究活动性梅毒患者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TPAb)与体内免疫球蛋白A/E/M/G(IgA/E/M/G)及IgG亚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梅毒的综合诊疗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活动性梅毒患者,根据梅毒甲苯胺... 目的:探究活动性梅毒患者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TPAb)与体内免疫球蛋白A/E/M/G(IgA/E/M/G)及IgG亚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梅毒的综合诊疗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活动性梅毒患者,根据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分为1∶4+与1∶16+两组,另选取健康对照组,均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CMIA)测定TPAb,免疫比浊法测定IgA/E/M/G及IgG1/2/3/4含量。结果:本次共纳入活动性梅毒患者206例(男性125例,女性81例),年龄(46.05±19.58)岁。相对健康对照组,可见活动性梅毒组IgG2降低,TPAb、IgA/E/M/G和IgG1/3/4水平均升高,其中TPAb、IgE、IgG1/2/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健康对照组,TRUST 1∶4+组TPAb、IgE、IgG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Ab与IgE、IgG2/4存在相关性;而TRUST 1∶16+组TPAb、IgA/E/M/G、IgG1/2/3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PAb与IgE、IgG4存在相关性(P<0.05)。另外,TRUST阳性组之间的TPAb、IgG和IgG1/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RUST滴度的活动性梅毒患者TPAb与Ig水平存在较大差异,TPAb联合Ig可用于监测梅毒活动性强弱,IgA/M/G及IgG1/3可能成为候选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梅毒 梅毒血清异性抗体(TPAb) 免疫球蛋白 IGG亚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汉族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17多态性分布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帮强 徐元宏 +1 位作者 陈影 周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研究安徽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17多态性分布特点,为临床进行血小板相容性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健康安徽汉族献血者,分别采集2 ml全血提取DNA后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方法进行HPA... 目的研究安徽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17多态性分布特点,为临床进行血小板相容性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健康安徽汉族献血者,分别采集2 ml全血提取DNA后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方法进行HPA1-17基因分型。结果安徽汉族人HPA-1 a、2 a、3 a、4 a、5 a、6 a、15 a基因频率分别为0.996 6、0.880 0、0.626 7、0.996 6、0.970 0、0.953 3、0.483 3;HPA-1 b、2 b、3 b、4 b、5 b、6 b、15 b基因频率分别为0.003 4、0.120 0、0.373 3、0.003 4、0.030 0、0.046 7、0.516 7;HP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a、16 a、17 a基因频率为1.000 0;HPA-7 b、8 b、9 b、10 b、11b、12 b、13 b、14 b、16 b、17 b未在本次调查中检出。结论安徽汉族人群HPA1-17多态性分布显示出自身特点,HPA-2、HPA-3、HPA-15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异性抗原 基因分型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胡泽功 白燕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60-1766,共7页
过敏性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是唯一能够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疗法。本文将系统地总结近年来AIT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包括新的免疫疗法路线、生物制剂和佐剂的应用,过敏原制剂的开发,... 过敏性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是唯一能够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疗法。本文将系统地总结近年来AIT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包括新的免疫疗法路线、生物制剂和佐剂的应用,过敏原制剂的开发,以及疗效检测和不良反应防治。新的免疫疗法路线,包括淋巴结注射、扁桃体注射、表皮给药、鼻黏膜给药等,显示出安全性、有效性和更高的患者依从性。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度普利尤单抗和特泽鲁单抗等,通过各自独特的抗过敏机制,在与AIT联合使用中,减少了不良反应并优化了治疗方案。佐剂的应用是提高AIT疗效的另一策略,β-葡聚糖、甘露聚糖和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和新的递送系统如脂质体、纳米颗粒等能够刺激机体增强免疫反应,促进免疫耐受,增强AIT的疗效。过敏原制剂如重组过敏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具有高纯度和一致性,为AIT提供了更一致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综述了多种方式对提高AIT疗效的最新进展,旨在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异性免疫治疗 佐剂 单克隆抗体 重组过敏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及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马遥 张艳芳 +4 位作者 周慷 罗云 陈姝 娄世锋 邓建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5,共7页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行haplo-HSCT,并完成HLA抗体及DSA检测的患者70例,分析DSA阳性和DSA阳性患者去敏治疗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结果 70例haplo-HSCT患者完成抗体检测,DSA阳性患者15例(21.4%),其中7例(46.7%)强阳性,3例(20.0%)中度阳性,5例(33.3%)弱阳性。DSA阳性患者移植后粒系植入中位时间较DSA阴性患者明显延迟(P=0.027)。植入失败(graft failure, GF)患者6例,DSA阳性4例(26.7%),明显高于DSA阴性(P=0.0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SA是发生GF的独立影响因素(HR=9.273, 95%CI=1.505~57.124,P=0.016)。10例DSA中度和强阳性患者进行去敏治疗,4例采用联合去敏治疗,患者均成功植入(100.0%),6例采用单一去敏治疗,有4例(66.7%)发生GF,联合去敏治疗的GF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去敏治疗(P=0.008)。结论 DSA是导致haplo-HSCT患者植入延迟和GF的重要因素,对DSA中度及强阳性患者的单一去敏治疗效果有限,而多联合的去敏治疗时,动态监测抗体滴度水平下降,可保证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降低GF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异性HLA抗体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失败 去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筛查弱凝集患者的抗体特异性鉴定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娟 谢霞 +5 位作者 杨世明 王琛 安宁 陈扬 江涛 李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试验(MGT)或盐水介质立即离心法(IS)不规则抗体筛查出现弱凝集(±)或混合凝集(mf)患者的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GT对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不规则...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试验(MGT)或盐水介质立即离心法(IS)不规则抗体筛查出现弱凝集(±)或混合凝集(mf)患者的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GT对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血标本,采用IS及MGT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对不规则抗体筛查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纯合子谱细胞和低离子盐溶液试管盐水法(LISS-NS)、LISS-MGT促凝增强试验、红细胞血型相应抗原检测及吸收放散试验进行验证。为输血患者筛查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与患者血清采用试管盐水法(NS)、MGT或IA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25例MGT、IS不规则抗体筛查弱凝集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7~76岁,A型9例、B型6例、O型7例、AB型3例,RhD抗原为阳性。采用纯合子谱细胞和LISS-NS、LISS-MGT促凝增强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凝集强度由±或mf增加到≥1+,确认为抗E抗体4例、抗c抗体2例、抗Ce抗体2例、抗M抗体3例、抗Le a抗体14例。抗体类型为IgM型17例,IgG型8例。结论低效价不规则抗体在杂合子抗体筛查细胞及常规方法中凝集反应很弱,容易漏检,采用纯合子抗体筛查细胞、谱细胞和促凝增强试验进行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可减少不规则抗体的漏检和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查 低效价抗体 促凝增强试验 抗体异性鉴定 安全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次数及孕产妇血型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率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娜 魏华 +2 位作者 杨世明 任冬霞 卫国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15名无输血史的孕产妇,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并对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孕产妇血小板抗体产生率为8.84%,其中妊娠1次组(2.83%)与妊娠2次... 目的研究妊娠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15名无输血史的孕产妇,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并对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孕产妇血小板抗体产生率为8.84%,其中妊娠1次组(2.83%)与妊娠2次组(13.85%)及妊娠≥3次组(15.91%)相比,孕产妇血小板抗体产生率明显增加;与O型孕妇相比,A型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妊娠年龄无关。孕妇的血小板抗体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类抗体占比83.3%,HLA-Ⅰ和人血小板抗原5b(HPA-5b)抗体占比5.6%,HPA-5b抗体占比11.1%。结论妊娠次数及孕产妇血型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孕产妇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以抗HPA-5b为主。应对有多次孕产史或异常分娩史的孕产妇,尤其是A型孕产妇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次数 孕产妇血型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 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抗体的猫皮屑特异性IgE抗体超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性能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燕燕 亓德胜 +4 位作者 沈付娆 杨彩月 孙相美 陈国宁 武建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823,共6页
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抗人IgE纳米抗体,将其用于磁微粒化学发光平台建立一种猫皮屑特异性IgE抗体超敏检测方法。方法:在WHO/IUIS过敏原数据库中检索猫致敏蛋白信息,合成序列后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和纯化猫皮屑致敏蛋白Fel d 1... 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抗人IgE纳米抗体,将其用于磁微粒化学发光平台建立一种猫皮屑特异性IgE抗体超敏检测方法。方法:在WHO/IUIS过敏原数据库中检索猫致敏蛋白信息,合成序列后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和纯化猫皮屑致敏蛋白Fel d 1。使用人源IgE免疫新疆单峰驼提取淋巴细胞中的RNA建立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库,分析库容、多样性和插入率,通过筛选和鉴定获得抗人IgE纳米抗体。使用重组过敏原偶联磁微粒和吖啶酯标记纳米抗体,建立磁微粒化学法猫皮屑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方法。结果:噬菌体展示库的库容为1.88×108 cfu/ml,插入率为93.6%,纳米抗体纯度>95%。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 U/ml,与ImmunoCAP检测系统临床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纳米抗体的猫皮屑特异性IgE抗体超敏检测方法,为猫过敏性疾病辅助诊断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过敏 猫皮屑 异性IGE抗体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