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泰复方对慢性胰腺炎所致纤维化大鼠血清MDA含量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馨馨 周景华 +1 位作者 李友林 刘华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825-82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胰泰复方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以L-精氨酸左下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2个月后取血清用生化检测法测定MDA含量,取胰腺... 目的:观察中药胰泰复方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以L-精氨酸左下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2个月后取血清用生化检测法测定MDA含量,取胰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DGF-B的含量。结果:模型组MDA、PDGF-B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中药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MDA、PDGF-B含量低于中药对照组。结论:胰泰复方能降低胰腺组织中MDA和PDGF-B的含量,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具有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泰复方 胰腺炎 胰腺纤维化 血清丙二醛(MDA) 血小板生长因子b(pdgf—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对B16细胞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亓翠玲 王丽京 +4 位作者 叶杰 郭四美 周秦 韩露 魏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对B16细胞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方法将B16细胞分别与C57小鼠和P-选择素敲除小鼠的血小板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PDGF的浓度。结果B16细胞与C57小鼠...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对B16细胞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方法将B16细胞分别与C57小鼠和P-选择素敲除小鼠的血小板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PDGF的浓度。结果B16细胞与C57小鼠的血小板共培养的血清中PDGF-AA、PDGF-AB、PDGF-BB的浓度与P-选择素敲除小鼠的血小板共培养的血清中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对B16细胞分泌PDGF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P-选择素 血小板生长因子 b1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王素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减轻大鼠放射性肺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理静 钱红 +3 位作者 贺立洋 魏文婕 周美玲 贺兼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在果王素减轻大鼠放射性肺损伤(RILI)中的作用.方法9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60、240 mg/kg)果王素处理组,各组24只.后3组大鼠利用6 MV的X射线18...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在果王素减轻大鼠放射性肺损伤(RILI)中的作用.方法9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60、240 mg/kg)果王素处理组,各组24只.后3组大鼠利用6 MV的X射线18 Gy分次照射全肺,构建RILI动物模型,照射后次日,后2组大鼠分别给予60 mg/kg、240 mg/kg果王素灌胃,而以9 g/L氯化钠溶液灌胃前2组大鼠,每天均1次.后3组分别于第14、28、56天随机处死8只大鼠,空白对照组在第56天全部处死作为总体对照.收集血液并分离,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和PDGF-B含量.留取肺组织,HE和Masson染色评价肺泡炎及肺纤维化(PF)情况,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TNF-α、PDGF-B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同期模型组相比,(60、240)mg/kg果王素处理组14 d、28 d肺泡炎和28 d、56 d PF病变显著减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8 d、56 d肺组织HYP含量增加,而各时间点血清及肺组织TNF-α和PDGF-B表达升高.与模型组同期相比,(60、240)mg/kg果王素处理组14 d、28 d血清和肺组织TNF-α表达下调,28 d、56 d肺组织HYP含量以及血清和肺组织PDGF-B表达降低.并且,240 mg/kg果王素处理组同期上述指标较60 mg/kg果王素处理组下降.结论果王素能减轻大鼠RILI,与其早期下调TNF-α表达和中晚期降低PDGF-B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王素 放射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小板生长因子b(pdgf-b) 羟脯氨酸 放射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组织修复 被引量:13
4
作者 闫国和 艾国平 +1 位作者 邹仲敏 粟永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属糖蛋白二聚体(分子量27000~35000)家族,它向间质源细胞施以有力的促有丝分裂和趋化活性活动。PDGFs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对组织损伤的反应等过程中具有许多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创面愈合过程中较早...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属糖蛋白二聚体(分子量27000~35000)家族,它向间质源细胞施以有力的促有丝分裂和趋化活性活动。PDGFs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对组织损伤的反应等过程中具有许多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创面愈合过程中较早出现的生长因子之一。特别是对一些慢性难愈性伤口,如糖尿病溃疡,慢性静脉性溃疡、压疮、放射性溃疡等PDGFs均有明显促进愈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s) 组织修复 基因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清反应因子(SRF)和波形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爱军 王树伟 +3 位作者 徐翔 孙立倩 洪铭岩 洪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132,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例正常脑组织和70例人脑胶质瘤组...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例正常脑组织和7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DGF-B、SRF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DGF-B、SRF和波形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4%、48.57%和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无关(P>0.05)。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三者表达逐渐上调,其中PDGF-B、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分级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PDGFB与SRF、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PDGF-B、SRF和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与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 血清反应因子(SRF) 波形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信号介导脑缺血诱发的痛觉过敏 被引量:3
6
作者 金博文 李东娜 +2 位作者 庄朋伟 郭虹 张艳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63-2669,共7页
目的基于丘脑BDNF信号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脑卒中痛觉过敏的病理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运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热板法测定大鼠热痛阈,设置假手术组(SHAM),筛选术后3 d出现痛觉过敏的大... 目的基于丘脑BDNF信号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脑卒中痛觉过敏的病理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运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热板法测定大鼠热痛阈,设置假手术组(SHAM),筛选术后3 d出现痛觉过敏的大鼠为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组(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运用TTC染色,HE染色、尼氏染色和Neun免疫组化染色确认大鼠丘脑损伤,运用免疫荧光检测丘脑小胶质细胞活化与BDNF表达情况,运用Western blot检测丘脑BDNF、TrkB、GABAA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热痛阈显著降低,TTC染色丘脑出现梗死区域,丘脑VPL区出现病理损伤,尼氏体数量减少,Neun阳性表达降低,小胶质细胞数量和BDNF表达增加,且小胶质细胞与BDNF存在共表达,丘脑BDNF、Trkb蛋白表达量升高,GABAAR蛋白表达量降低。结论脑缺血损伤可诱发痛觉过敏症状的发生,发病率可达30%左右,丘脑小胶质细胞激活伴随的BDNF⁃Trkb信号在介导脑卒中后痛觉过敏的病理进展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后中枢疼痛 丘脑 痛觉过敏 小胶质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调控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南月敏 米红梅 +5 位作者 杜静华 王荣琦 孔令波 任伟光 李会 赵素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展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靶向激活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以明确HO-1基因调控阻止该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7~... 目的探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展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靶向激活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以明确HO-1基因调控阻止该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7~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分别采用HO-1激动剂血晶素、抑制剂锌原卟啉进行干预实验,以蛋氨酸-胆碱充足饮食设立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HO-1、NF-κB、ICAM-1和PD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HO-1、PDGF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伴随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的形成,肝组织HO-1、NF-κB、ICAM-1和PDGF mRNA表达显著增强,HO-1、PDGF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应用血晶素组肝损伤明显改善,肝组织NF-κB、ICAM-1和PDGF表达显著下调,而应用锌原卟啉组则呈相反趋势。结论 HO-1靶向激活可通过抑制NF-κB、及其下游ICAM-1、及PDGF表达阻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红素加氧酶-1 NF-Κb 胞间黏附分子1 血小板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 B链反义寡核苷酸对脑膜瘤培养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徐广明 杨树源 刘杰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2,W001,共4页
目的 探讨阻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B链表达对脑膜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进行脑膜瘤细胞培养 ,观察转染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对脑膜瘤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能够阻断脑膜瘤培养细胞表达PDGFB链 ,... 目的 探讨阻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B链表达对脑膜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进行脑膜瘤细胞培养 ,观察转染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对脑膜瘤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能够阻断脑膜瘤培养细胞表达PDGFB链 ,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减弱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细胞培养 血小板生长因子 反义寡核苷酸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通过HIF-1α/VEGFA/PDGFB信号通路增强炎性肌腱细胞的促血管新生能力 被引量:2
9
作者 邓斌 罗庆 宋关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88-188,共1页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及其转录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or B,PDGFB)的高表达造成肌...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及其转录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or B,PDGFB)的高表达造成肌腱损伤预后不良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成管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ChIP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COX2 肌腱损伤 预后不良 肌腱细胞 促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DNF、TrkB和p75NTR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6
10
作者 尹艳艳 李卫平 +3 位作者 李维祖 公惠玲 朱芬芳 吴国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总苷(astragalosides,AS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AS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3、7和14 d的神经功能的... 目的观察黄芪总苷(astragalosides,AS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AS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3、7和14 d的神经功能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观察AST对脑组织BDNF和p75NTR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观察AST对脑组织TrkB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AST(40 mg.kg-1)在ig后3 d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在3、7和14 d可以提高脑组织中BDNF mRNA的表达;在7 d和14 d可以降低脑组织中p75NTR mRNA的表达,提高TrkB mRNA表达。结论AS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DNF和TrkB mRNA表达、抑制p75NTR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苷 脑缺血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b 神经营养素受体p7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BDNF、TrkB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业贵 丁艳霞 侯良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复方丹参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制备慢性脑...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复方丹参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丹参组、电针组、针药结合组,每组8只。复方丹参组给予复方丹参片0.75g/kg灌胃,电针组选取百会、大椎穴给予电针刺激,持续30min,针药结合组联合采用复方丹参片灌胃和电针刺激,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连续5周。另用8只SD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BDNF、TrkB及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BD-NF、TrkB及VEGF表达明显减弱(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组、电针组、针药结合组大脑皮质BDNF、TrkB及VEGF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或P<0.05),并且针药结合组的表达高于复方丹参组和电针组(P<0.01或P<0.05)。结论:电针与复方丹参联合疗法对大鼠慢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TrkB及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 电针 脑缺血 神经营 因子 酪氨酸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江东 于建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5,共5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是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在结构上与神经生长因子相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类型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护和再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变及神经...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是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在结构上与神经生长因子相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类型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护和再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变及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神经生长因子 糖原合成酶激酶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付燕燕 段静雨 段昌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OMT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OMT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尼莫地平组和OMT低、中、高剂量给药组6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DNF和Trk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OMT中、高剂量组神经学评分均减低,BDNF阳性细胞数以及BDNF和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人肾系膜细胞GSH-PX和PDGF-B表达影响及茶多酚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筠 邓红 +1 位作者 曾玉 苏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氧化失衡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之间的关系,通过抗氧化剂茶多酚证实氧化应激在早期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对照组和茶多酚干预组,分别在0、12、24...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氧化失衡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之间的关系,通过抗氧化剂茶多酚证实氧化应激在早期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对照组和茶多酚干预组,分别在0、12、24、36、48h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上清液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0、12、36h的PDGFB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高糖条件下GSHPX活性下降,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失平衡;茶多酚可增加抗氧化酶GSHPX的活性。②高糖组系膜细胞PDGFB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均增加(P<0.05);茶多酚干预组比高糖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糖能促进系膜细胞活性氧和PDGFB的表达增加,茶多酚可抑制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茶多酚 人肾系膜细胞 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血小板生长因子—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新利 苗慧鹏 +2 位作者 周忠友 赵平 刘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SD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炎性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SD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炎性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以及细胞通透性相关因子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表达的影响,探讨PEDF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生理盐水注射组(DM+NS组)和糖尿病PEDF注射组(DM+PEDF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第1周、2周、3周时,DM+PEDF组大鼠玻璃体内注射PEDF,而DM+NS组注射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第4周时处死大鼠,摘出眼球,进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及电镜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PEDF、VEGF、ICAM-1、MCP-1以及ZO-1、Akt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均造模成功。4周糖尿病病程尚不能导致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在透射电镜下,DM组大鼠视网膜可见神经节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变大,基质肿胀明显,可见大部分或全部的嵴消失,部分双侧膜融合,粗面内质网扩张,而玻璃体内PEDF注射可以明显地改善这一病理改变。DM组大鼠PEDF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以及内丛状层、光感受器基质以及色素上皮层、脉络膜等部位;VEGF主要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ICAM-1主要表达在光感受器层,MCP-1主要表达在视网膜内层细胞,包括节细胞层和内核层,ZO-1蛋白主要表达于内核层的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Akt主要表达于内丛状层以及脉络膜的细胞浆中。同CON组相比,DM组、DM+NS组视网膜中PEDF、VEGF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ICAM-1、MCP-1表达增加,ZO-1、Akt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ICAM-1、MCP-1表达减少,ZO-1、Akt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EDF可以明显地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和增加细胞连接蛋白而减轻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从而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紧密连接蛋白-1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B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16
作者 李铁民 程颖 +4 位作者 胡新华 刘程伟 赵宁 张佳林 刘永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基因转染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可行性。方法:应用FAM标记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系统(pcDNA3-PDGF-B),以脂质体法转染原代MSC,观察转染结果、表达情况及对靶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MSC的基因...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基因转染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可行性。方法:应用FAM标记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系统(pcDNA3-PDGF-B),以脂质体法转染原代MSC,观察转染结果、表达情况及对靶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MSC的基因转染成功,持续表达时间超过了8周,没有发现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及对细胞活力的显著影响。结论:采用真核转染技术可以介导外源基因转染MSC,MSC是一种理想的基因载体细胞,可用于PDGF-B的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b 骨髓间克质干细胞 转染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对MCAO/R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表达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马贤德 侯殿东 张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9-553,I0002,共6页
目的:观察眼针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脑原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对缺血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1... 目的:观察眼针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脑原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对缺血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1只)、假手术组(11只)和模型复制组(40只)。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及眼针组(16只);眼针组大鼠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和肾区进行针刺干预。再灌注后2h即开始针刺,每8h1次,连续针刺10次,末次干预后30min,断髓处死大鼠,剥离缺血区域周围半暗带部位的脑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MCAO/R模型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可促进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以对抗损伤。眼针可通过上调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百超 权彦龙 +3 位作者 郑玉萍 孙乃学 生野恭司 田野保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对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conjunctiva...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对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conjunctivalfibroblastscells,RCF)培养 ,用MTT分析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对兔RCF的增殖状况的影响。建立PVR动物模型 ,玻璃体腔内给予AG12 95 ,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retinaldetach ment,TRD)的发生率判断药物的体内疗效。眼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结果  10 μmol·L-1和 10 0 μmol·L-1两种浓度的AG12 95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 AA和 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10 0 μmol·L-1AG12 95可减缓兔TRD的发生 ,但其作用仅持续至第 2 1d。在AG12 95治疗组中 ,未发现明显的网膜毒性。结论 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可减缓兔TR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pdgf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PVR 治疗 血小板生长因子 增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剥夺大鼠听皮层BDNF和TrkB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玉杏 徐鸥 +2 位作者 刘砚星 黄河银 路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听觉剥夺(auditory deprivation,AD)的动物模型,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其功能性受体酪氨酸激酶B(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TrkB)与听皮层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48只SD大鼠... 目的通过建立听觉剥夺(auditory deprivation,AD)的动物模型,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其功能性受体酪氨酸激酶B(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TrkB)与听皮层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采用耳后切口暴露听泡并打开,实验组行双侧耳蜗损毁术建立大鼠AD模型,对照组不损毁耳蜗。于术后2w分别检测两组动物ABR反应阈,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于术后2、4、6、8w测定两组大鼠听皮层BDNF和Trk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w,实验组动物双耳ABR反应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听觉剥夺后,听皮层BDNF与TrkB有相同的表达变化趋势,除术后6w外,实验组第2、8wBDNF与Trk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第4w二者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DNF通过与功能性受体TrkB结合,参与听皮层神经元可塑性的调节,可能对神经元的损害具有代偿性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剥夺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基激酶b 可塑 听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小胶质细胞上BDNF表达的siRNA筛选及其抑制效应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丽娜 王秀云 +4 位作者 左剑玲 许期年 朱卫东 贾晓明 杨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序列,并观察其对小胶质细胞活性标记物OX-4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DNF的siRNA3...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序列,并观察其对小胶质细胞活性标记物OX-4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DNF的siRNA3对(siRNA1588,siRNA283,siR-NA232)及一条带绿色荧光标记的通用阴性对照FAM-siRNA。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下转染小胶质细胞。分别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并比较其抑制率;采用磺基罗丹明B法(sulforhodamine B,SRB)分析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同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DNF和OX-4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阴性对照组及siRNA283、siRNA232相比,BDNFsiRNA1588(50μmol·L-1,脂质体与siRNA比例1∶3)干扰小胶质细胞后,其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低(P<0.01)。②Lipofectami-neTM 20008μl复合50μmol·L-1siRNA(脂质体与siRNA比例为1∶3),不仅细胞毒性低而且转染效率高(P<0.01),为最佳转染条件。③BNDF和OX-42存在共表达;且siR-NA1588作用后OX-42的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明显降低(P<0.01)。结论①siRNA1588对小胶质细胞上BDNF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大。②BDNF在小胶质细胞的活性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小干扰RNA 筛选 磺基罗丹明b 细胞毒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