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纯合二聚体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刘敏 李嵩 李红玲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6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纯合二聚体(PDGF-BB)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脑组织和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PDGF-BB与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对32例人血管网织...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纯合二聚体(PDGF-BB)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脑组织和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PDGF-BB与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对32例人血管网织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PDGF-BB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管网织细胞瘤组织中PDGF-BB和VEGF高于正常脑组织中PDGF-BB和VEGF表达,PDGF-BB灰度值为101.2±15.7 vs 180.2±14.6,VEGF灰度值为104.4±15.8 vs 181.5±14.6(均P<0.01),并且血管网织细胞瘤组织中PDGF-BB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42,P<0.01)。结论血管网织细胞瘤可分泌PDGF-BB和VEGF,这两种因子在作用机制上可能有密切的联系或存在因果关系。检测PDGF-BB和VEGF,可以为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抗PDGF-BB及抗VEGF联合治疗可能成为治疗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网织细胞 血小板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鞠燕 张建华 +4 位作者 郑磊 陈倩 王红英 彭亚军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PDGF-BB)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兔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RCF)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噻唑蓝比色法(MTT)。结果:rhPDGF-BB和rhbFGF对RCF的促增殖作...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PDGF-BB)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兔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RCF)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噻唑蓝比色法(MTT)。结果:rhPDGF-BB和rhbFGF对RCF的促增殖作用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rhPDGF-BB在10~100μg/L之间时对RCF有较强的促增殖作用(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rhb-FGF在0.1~10μg/L浓度范围内与RCF增殖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当浓度增大到100μg/L,促增殖作用减弱。rhPDGF-BB和rhb-FGF联合应用时其促增殖作用较两种因子在相同浓度单独应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hPDGF-BB,rhb-FGF单独或联合应用时有促进RCF体外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角膜基质 成纤维细胞 体外增殖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黏附的调控 被引量:5
3
作者 武衡 钟杨 +1 位作者 汤显靖 成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信号分子在雷帕霉素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黏附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培养的大鼠VSMC分为对照组、PDGF组、雷帕霉素+PDGF组(雷帕霉素组)和FAK反义寡核苷酸+PDGF组(FAK组)。...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信号分子在雷帕霉素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黏附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培养的大鼠VSMC分为对照组、PDGF组、雷帕霉素+PDGF组(雷帕霉素组)和FAK反义寡核苷酸+PDGF组(FAK组)。用PDGF诱导VSMC的迁移和黏附,计数贴壁细胞;采用Boyden检测细胞迁移;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沉淀方法分别检测FAK基因、蛋白及蛋白磷酸化表达量。将FAK反义寡核苷酸经脂质体转染VSMC,观察FAK mRNA及蛋白磷酸化、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GF组明显诱导细胞迁移和黏附,上调FAK mRNA的表达,提高FAK蛋白和磷酸化FAK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DGF组比较,FAK组和雷帕霉素组细胞迁移、黏附能力减弱,FAK mRNA、FAK蛋白和磷酸化FA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诱导细胞迁移和黏附可能是FAK介导的,雷帕霉素可能是通过抑制FAK蛋白和磷酸化FAK来抑制VSMC的迁移和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1 西罗莫司 血小板生长因子 平滑 血管 寡核苷酸类 反义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菊根 陈建庭 金大地 《现代医院》 2008年第4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PDGF—BB单独应用或与IGF-Ⅱ联合应用影响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方法酶消化分段收集法分离培养出人成骨细胞,利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产生甲腊结晶的含量,反映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长情况。结果PDFG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生长... 目的观察PDGF—BB单独应用或与IGF-Ⅱ联合应用影响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方法酶消化分段收集法分离培养出人成骨细胞,利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产生甲腊结晶的含量,反映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长情况。结果PDFG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生长,其有效浓度为10~150ng/ml,以100ns/ml作用最大;PDFG—BB与IGF-Ⅱ联合应用可增强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PDFG—BB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且与IGF—Ⅱ联合应用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成骨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对体外培养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华 鞠燕 +3 位作者 郑磊 陈倩 高鹏 王红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rhPDGF-BB)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弃原培养液,加无血...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rhPDGF-BB)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弃原培养液,加无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rhPDGF-BB1μg·L-1、10μg·L-1、100μg·L-1、1000μg·L-1分别作用于兔角膜成纤维细胞24h、48h、72h,用MTT比色法检测rhPDGFBB对兔角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rhPDGFBB对兔角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rhPDGFBB在1~100μg·L-1浓度范围内与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呈剂量效应关系,当浓度增大到1000μg·L-1,促增殖作用减弱。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时项分析结果显示,经rhPDGFBB作用后,兔角膜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量(S%)显著升高,G1%降低,反映细胞增殖活力的增殖指数PI值增高。结论rhPDGFBB能促进兔角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使处于G1期的兔角膜成纤维细胞进入S期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BB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MTT法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D对肾小球系膜细胞JAK/STAT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戎赞华 卜宪岭 +2 位作者 李铮 郝军 段惠军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3期2036-20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D(PDGF-DD)对肾小球系膜细胞JAK/STAT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成对照组、PDGF-DD组(20μg/L)和PDGF-DD+AG490组(20μg/L PDGF-DD+10μmol/L AG490)。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法、反...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D(PDGF-DD)对肾小球系膜细胞JAK/STAT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成对照组、PDGF-DD组(20μg/L)和PDGF-DD+AG490组(20μg/L PDGF-DD+10μmol/L AG490)。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观察PDGF-DD对肾小球系膜细胞p-JAK2、STAT3、p-STAT3、SOCS1和SOCS3的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PDGF-DD刺激后肾小球系膜细胞p-JAK2、STAT3、p-STAT3、SOCS1和SOCS3表达增强,AG490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 PDGF-DD能够激活肾小球系膜细胞JAK/STAT信号途径,促进系膜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肾小球系膜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7
作者 王子婧 钱智勇 +1 位作者 郭希民 高德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624-629,共6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 PDGF-C)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VECs)及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和MSCs,应用细胞直接计数法、噻唑蓝比色法( MTT法)评价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 PDGF-C)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VECs)及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和MSCs,应用细胞直接计数法、噻唑蓝比色法( MTT法)评价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利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PDGF-C能明显刺激VECs和MSCs的增殖,增加两种细胞S期细胞的比例,对VECs增殖呈剂量依赖关系,对MSCs的促增殖作用在20μg/L达高峰。同时,PDGF-C促进VECs和MSCs的迁移能力,对MSCs迁移作用强于VECs。结论 PDGF-C可促进培养的VECs、MSCs的增殖与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人胚胎肺纤维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8
作者 马跃文 单晓蕾 张美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人胚胎肺纤维细胞(HFL1)的增殖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PDGF对HFL1的增殖作用,观察不同浓度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PD98059、p38激酶抑制剂SB203580及PI-3K激酶抑制剂Wortmanni...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人胚胎肺纤维细胞(HFL1)的增殖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PDGF对HFL1的增殖作用,观察不同浓度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PD98059、p38激酶抑制剂SB203580及PI-3K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WMN)对PDGF诱导HFL1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PDGF 50 ng/ml时对HFL1的诱导增殖作用明显,并呈剂量依赖性;PD98059 1μmol/L、WMN 100 nmol/L、SB2035805μmol/L可抑制PDGF诱导的HFL1增殖。结论PDGF诱导HFL1增殖是通过蛋白激酶和PI-3K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肺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血小板生长因子 检测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 let-7c通过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促进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星钢 余逸杰 +5 位作者 姜瑜 李波 赵倩茹 朱灿宏 仲威 卞石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let-7c参与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衰老的机制。方法选择C57BL/6J小鼠4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老年组各20只,通过qPCR技术检测小鼠血清及主动脉血管中let-7c miRNA表达水平。从C57BL/6J小鼠主动脉中提取并原代...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let-7c参与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衰老的机制。方法选择C57BL/6J小鼠4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老年组各20只,通过qPCR技术检测小鼠血清及主动脉血管中let-7c miRNA表达水平。从C57BL/6J小鼠主动脉中提取并原代培养VSMC。通过博来霉素体外诱导细胞衰老模型。使用Lipo2000脂质体转染法过表达或抑制细胞let-7c miRNA表达。将VSMC分为阴性对照(NC)组、博来霉素组、博来霉素+let-7c过表达组、博来霉素+let-7c抑制组,通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评估组织或细胞衰老水平。将VSMC分为控制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组、PDGF+let-7c过表达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表达。将VSMC分为空白组、let-7c过表达组、突变组、突变+let-7c过表达组,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let-7c靶点。结果老年组小鼠主动脉和血清中let-7c mi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37±0.81 vs 1.00±0.00,P<0.05;5.23±0.44 vs 1.00±0.00,P<0.05)。博来霉素+let-7c过表达组中SA-β-gal染色阳性比例较博来霉素组增多,而博来霉素+let-7c抑制组中SA-β-gal染色阳性比例较博来霉素组明显减少(P<0.05)。与PDGF+let-7c过表达组比较,PDGF组血清反应因子表达显著升高,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let-7c过表达组中荧光素酶活性水平较空白组显著下降(0.43±0.05 vs 1.00±0.00,P<0.05)。结论miRNA let-7c通过抑制PDGF受体表达促进小鼠VSMC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微RNA 血小板生长因子 细胞 平滑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分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婧蓉 陈姿霖 +5 位作者 朱芙蓉 白雪 张熙 赵卓阳 何晶晶 熊武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阿魏酸(FA)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成管以及分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能力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经CD31抗体和DAPI核染、FITC-UEA-I和Dil-AC-LD... 目的观察阿魏酸(FA)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成管以及分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能力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经CD31抗体和DAPI核染、FITC-UEA-I和Dil-AC-LDL双荧光联合染色法鉴定得到EPCs。将鉴定成功的EPCs分别加入0、1、2、4、8、16 mg/L FA培养,筛选FA促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另将EPCs分为FA组和对照组,FA组用最佳浓度FA干预,对照组加入等体积PBS液。采用CCK-8试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试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黏附能力试验测定细胞黏附数量,Matrigel体外成管试验测定细胞成管数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PDGF水平。结果 FA组细胞增殖OD值为0.77±0.13;对照组为0.43±0.07;FA组贴壁细胞数为(48.66±5.82)个,对照组为(31.32±2.90)个;FA组细胞迁移绝对宽度为(13.13±0.25) mm,对照组为(10.77±0.76) mm;FA组体外成管数为(594.91±73.12)个,对照组为(271.64±31.02)个;FA组PDGF水平为(249.97±14.23)pg/mL,对照组为(53.97±9.62) pg/mL;与对照组相比,FA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加,细胞黏附数增多,细胞迁移绝对宽度增加,体外成管数增多,PDGF水平升高(P <0.05或<0.01)。结论 FA能够在体外促进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成管能力,并促进细胞分泌PDGF,从而加强EPCs的血管新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阿魏酸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黏附 细胞成管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血中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文东 李光兴 +4 位作者 章学泉 兰启防 黄竞真 叶玉琼 洪银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49,i001,共3页
目的 明确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水平的变化与肝癌存在、进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确定PD ECGF作为肝癌分期、转移及鉴别诊断指标的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 30人 ,慢性肝炎 (CH) 32例、肝硬化 (HC) 2 8例、肝... 目的 明确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水平的变化与肝癌存在、进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确定PD ECGF作为肝癌分期、转移及鉴别诊断指标的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 30人 ,慢性肝炎 (CH) 32例、肝硬化 (HC) 2 8例、肝细胞癌 (HCC) 5 3例 (其中手术 5例 )。ELISA测定各组血浆PD ECGF的浓度 ,并对 5例手术标本用S P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癌细胞PD ECGF的表达。结果 HCC(Ⅰ、Ⅱ期 )组血浆PD ECGF水平 (2 99.8± 33.6 0 )pg/ml显著升高 (P <0 .0 5 )。CH组 (2 33.8± 34.0 )pg/ml、HC组 (2 38.0± 2 3.9)pg/ml与正常对照组 (2 2 6 .0± 2 4 .5 )pg/ml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HCC(Ⅰ、Ⅱ期 )与HCC(Ⅲ期 )组 (6 2 7.0± 115 .6 )pg/ml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5例手术标本肝癌细胞PD ECGF表达强阳性 (3+)或阳性 (2+)。癌旁增生的肝细胞PD ECGF弱阳性 (+)。正常肝细胞PD ECGF弱阳性或阴性 (+/- )。结论 血浆PD ECGF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癌进展情况的一种标志物 ,对HCC的鉴别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ECGF HCC 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正常 肝癌 细胞 血浆 水平 指导性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肾脏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甘林望 彭素英 +1 位作者 李乾程 刘建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4期87-89,共3页
肾脏纤维化是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肾间质细胞及细胞基质增多,基质降解受抑制而造成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堆积,最终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脏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途径及主要病理基础,是由多种... 肾脏纤维化是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肾间质细胞及细胞基质增多,基质降解受抑制而造成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堆积,最终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脏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途径及主要病理基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细胞因子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 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肾脏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含量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驰 邱翠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以探索PDR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实验组:因PDR IV^VI期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23例(23只眼)的玻璃体;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以探索PDR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实验组:因PDR IV^VI期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23例(23只眼)的玻璃体;对照组:因黄斑裂孔或晶状体脱入玻璃体的患者14例(14只眼)玻璃体。所有玻璃体均来自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入院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玻璃体中VEGF、PDGF的浓度,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实验组VEGF含量(137.99±42.0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19±16.33)pg/ml,实验组PDGF含量(7.64±4.96)ng/ml高于对照组为(4.59±1.61)ng/ml,二者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VEGF与PDGF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PDR组患者玻璃体中VEGF和PDGF水平均高于无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增生组患者,提示VEGF、PDGF共同参与了PDR的发生和发展,且二者存在相关性,随着PDGF的升高,VEGF也升高,可能PDGF对VEGF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生长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对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璐璐 蔡红 施爱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1114-1119,共6页
目的 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C1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对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我院120例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 目的 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C1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对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我院120例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MGB-1、CC16、VEGF水平,分析观察组血清HMGB-1、CC16、VEGF水平与病情程度[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血清HMGB-1、CC16、VEGF水平,分析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评价血清HMGB-1、CC16、VEGF对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HMGB-1[(178.34±35.69)μg/L比(118.41±24.96)μg/L]、VEGF[(204.86±46.33)ng/L比(128.47±30.25)ng/L]较对照组高,CC16[(76.84±15.62)vs(105.23±23.89)]ng/ml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清HMGB-1、VEGF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CC1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死亡患者血清HMGB-1[(214.47±41.25)μg/L比(167.30±30.87)μg/L]、VEGF[(237.41±50.26)ng/L比(194.95±39.88)ng/L]较生存患者高,CC16[(63.49±12.37)ng/ml比(80.90±15.92)ng/ml]较生存患者低(P<0.05);血清HMGB-1、VEGF为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C16为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HMGB-1、CC16、VEGF水平联合预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52,较各指标单一预测大(P<0.0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HMGB-1、CC16、VEGF水平异常,临床检测其水平,可为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对疾病治疗方案制定及调整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马跃东 杜睛精 +1 位作者 王盼 李德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4-66,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染到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后VEGF表达量变化及其向神经细胞诱导能力的变化。方法用Lipofectamin法,将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中的VEGF基因转染入hUC-MSCs,观察VEGF基因的表达对hUC-MSCs...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染到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后VEGF表达量变化及其向神经细胞诱导能力的变化。方法用Lipofectamin法,将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中的VEGF基因转染入hUC-MSCs,观察VEGF基因的表达对hUC-MSCs的影响。结果 VEGF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证实,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有VEGF基因的表达,不影响hUC-MSCs的生长。结论 VEGF基因导入hUC-MSCs可以稳定表达,不影响hUC-MSC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生长因子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张蕾 赖鹏斌 杨立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30只。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每2周测量血糖、体重。在病程4周、8周、12周...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30只。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每2周测量血糖、体重。在病程4周、8周、12周分别从两组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称量并计算心体比(H/B)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电镜观察比较12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光镜观察比较两组冠脉病变。RT~PCR比较不同病程各组大鼠心肌PDGF—B、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m)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在病程12周糖尿病心肌病已形成。在病程4周、8周、12周,糖尿病组H/B、LVMI逐渐增加,心肌PDGF—B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随着病程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与FN、Col Ⅲ表达进行性增高相平行。PDGF—B与FN、Col ⅢmR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66,0.794,均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PDGF—B表达上调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积聚密切相关,在糖尿病心肌病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B 糖尿病 大鼠 心肌病变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邱立强 徐昌武 +4 位作者 李雯静 江洪 吴刚 罗强 夏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斑蝥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组织块贴壁法获取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ular cells,VSMC),运用VSMC表型标志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PDG... 目的探讨斑蝥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组织块贴壁法获取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ular cells,VSMC),运用VSMC表型标志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PDGF-BB诱导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使用不同浓度斑蝥素加以处理。将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 PDGF-BB组(B组); PDGF-BB+5μmol/L斑蝥素组(C组); PDGF-BB+10μmol/L斑蝥素组(D组)。采用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总蛋白激酶B(t-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ctin)表达水平。结果与DMSO处理的细胞比较,不同剂量(0.625、1. 25、2. 5、5和10μmol/L)斑蝥素处理的细胞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与A组比较,B组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迁移率显著提高[2. 46±0. 19 vs 1. 49±0. 12,(88. 79±0. 61)%vs (42. 63±3. 93)%,P <0. 05];与B组比较,C组、D组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0. 91±0. 07 vs 2. 46±0. 19,0. 61±0. 04 vs 2. 46±0. 19,(39. 90±4. 30)%vs (88. 79±0. 61)%,(20. 33±6. 13)%vs (88. 79±0. 61)%,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MMP-9、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α-SM-act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与B组比较,C组、D组MMP-9、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α-SM-actin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斑蝥素可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Akt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受体 血小板生长因子 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蕾 吴雅臻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PVR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试图探索出一条新的防治PVR的途径。本文就近几年来国...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PVR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试图探索出一条新的防治PVR的途径。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PVR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司惠妍 李靖若 +2 位作者 吕思琦 李文龙 张莹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585-55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二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化程度、分子分型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二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化程度、分子分型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标本共16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EGFR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应用χ2检验比较分析标本中CD31、EGFR与临床生物学特征及Ki-67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31与EGF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155,P<0.05),CD31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EGFR蛋白的表达与肿块最大径、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三阴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31(72.5%)、EGFR(90.0%)阳性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导管癌(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表达≥30%中CD31(65.2%)、EGFR(58.4%)阳性率高于Ki-67表达<30%(P<0.05)。结论CD31和EGFR的表达与乳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检测结果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及判定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晓辉 彭燕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128-2130,共3页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生长因子类物质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与晶状体上皮细胞...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生长因子类物质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纤维分化有密切的关系,对PDGF进行适当的调控可能对于防治PCO有重要意义。我们围绕PDGF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PDGF及其受体对PCO形成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晶状体上皮细胞 增殖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