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活化因子、T细胞免疫功能在白癜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及交互效应
1
作者 刘懿 李小平 陈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723,共7页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T细胞免疫功能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07-18/2023-07-26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白癜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白癜风疾病活动度评分(VIDA)将患者分为进展期(n=54)和稳定期(n=49)...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T细胞免疫功能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07-18/2023-07-26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白癜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白癜风疾病活动度评分(VIDA)将患者分为进展期(n=54)和稳定期(n=49),对比两组患者PAF及T淋巴细胞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PAF水平与疾病活动的关系及其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F水平与T细胞亚群在疾病活动中的交互作用。结果进展期和稳定期组患者CD3^(+)水平无显著差异,进展期组患者PAF及CD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则显著低于稳定期组;PAF水平评估白癜风患者疾病活动,PAF水平为18.24 ng/L时约登指数(0.670)最高,对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2%、82.7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PAF水平与疾病活动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测);当VIDA评分≥1时,不同PAF水平白癜风患者CD4^(+)及CD8^(+)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不同VIDA评分白癜风患者不同PAF水平间CD4^(+)/CD8^(+)均具有显著差异;交互作用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PAF水平与T细胞亚群对白癜风患者疾病活动影响在相加模型[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4.674,95%置信区间(CI):1.032~11.942;交互作用归因比(AP)=0.763,95%CI:0.336~1.201;交互作用指数(S)=6.854,95%CI:1.904~16.520)]和相乘模型[比值比(OR)相乘=3.461,95%CI:1.365~8.713)]中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PAF、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且PAF水平与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在白癜风患者疾病活动中存在交互作用。PAF水平对白癜风患者疾病活动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白癜风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疾病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德传 张奕华 彭司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7-400,共4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是具有极强生物活性的磷脂 ,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 ,但也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PAF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PAF受体拮抗剂能阻止PAF与受体结合 ,因此对与PAF过量生成有关的疾病如哮喘、败血性休克等具有治...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是具有极强生物活性的磷脂 ,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 ,但也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PAF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PAF受体拮抗剂能阻止PAF与受体结合 ,因此对与PAF过量生成有关的疾病如哮喘、败血性休克等具有治疗意义。本文对PAF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哮喘 败血性休克 paf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长龄 王银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3-247,共5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为具有广泛而强烈生物活性的磷脂化合物,除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以外,PAF在循环、呼吸、消化及生殖等各系统也具有重要作用,可引起各系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对PAF活性研究的...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为具有广泛而强烈生物活性的磷脂化合物,除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以外,PAF在循环、呼吸、消化及生殖等各系统也具有重要作用,可引起各系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对PAF活性研究的不断深入,PAF拮抗剂的研究也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并取得相当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活化因子 受体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对实验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任国辉 李悦 叶任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6-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对实验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均复制成阿霉素(ADR)肾病模型,分为2组:ADR肾病组和ADR肾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组。结果: A...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对实验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均复制成阿霉素(ADR)肾病模型,分为2组:ADR肾病组和ADR肾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组。结果: ADR肾病+BN52021组大鼠各期尿蛋白量、血清总蛋白下降幅度、血清胆固醇上升幅度均显著低于ADR肾病组(P<0.05),第21d时血清肌酐含量显著低于ADR肾病组(P<0.05);电镜下肾组织病理改变显著轻于ADR肾病组。 ADR肾病组中,肾皮质 PAF最大产量在14 d(先于最大蛋白尿量),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最大含量在21d,而且,ADR肾病+BN52021组肾皮质内 PAF、TNFα含量显著低于ADR肾病组。结论:PAF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刺激肾小球团有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皮细胞等)产生TMF导致肾小球损伤,PAF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肾皮质内PAF、TNFα合成,而减轻肾小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 肾病综合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拮抗剂在大鼠严重腹腔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曾冬竹 余佩武 马宏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89-890,共2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拮抗剂在大鼠严重腹腔感染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和IL-8的关系。方法 应用大鼠盲肠结扎加穿孔模型,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大鼠死亡率并检测其血PAF、血清TNF及IL-8的水...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拮抗剂在大鼠严重腹腔感染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和IL-8的关系。方法 应用大鼠盲肠结扎加穿孔模型,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大鼠死亡率并检测其血PAF、血清TNF及IL-8的水平。结果①严重腹腔感染后,血PAF、血清TNF及IL-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前者与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②应用PAF拮抗剂WEB2170治疗后,血PAF、血清TNF及IL-8水平可显著降低。③WEB2170能明显降低严重腹腔感染大鼠的死亡率。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应用PAF拮抗剂可阻挡PAF与TNF和IL-8的网络联系,对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血小板活化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IL-8 拮抗剂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与哮喘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银叶 李长龄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哮喘发病的介质之一。现已发现的PAF拮抗剂有多种,大部分均有抗哮喘作用,其中一些作用强、口服易吸收、副作用小的化合物有可能在哮喘的治疗中发挥作用。然而,哮喘是由多种介质所引起,...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哮喘发病的介质之一。现已发现的PAF拮抗剂有多种,大部分均有抗哮喘作用,其中一些作用强、口服易吸收、副作用小的化合物有可能在哮喘的治疗中发挥作用。然而,哮喘是由多种介质所引起,PAF拮抗剂只有在与其它介质拮抗剂联合应用时,疗效才会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血小板 活化因子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淑玉 孟繁妔 +3 位作者 戎小平 单保恩 赵丽 张中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4-425,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早期干预 治疗 新生儿HIE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8
作者 周向东 杨肇亨 洪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9-279,共1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周向东,杨肇亨,洪新(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呼吸科,重庆630042)中国图书分类号R971.1中性粒细胞(PMN)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VEC)是PMN游出血管壁...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周向东,杨肇亨,洪新(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呼吸科,重庆630042)中国图书分类号R971.1中性粒细胞(PMN)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VEC)是PMN游出血管壁,向组织内浸润的起始环节,也是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拮抗剂 粒细胞 内皮细胞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转移酶(LPAFAT)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傢椿 董继斌 +3 位作者 楼滨 李英霞 蒋宪成 丁庭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8-495,共8页
目的通过3种方法检测溶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乙酰基转移酶(Lyso-PAF acetyl transferase,LPAFAT)的活性并测定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这些方法的优劣。方法分别采用LC/MS/MS检测产物PAF,巯基反应探... 目的通过3种方法检测溶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乙酰基转移酶(Lyso-PAF acetyl transferase,LPAFAT)的活性并测定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这些方法的优劣。方法分别采用LC/MS/MS检测产物PAF,巯基反应探针结合分光光度法检测产物CoA-SH,TLC检测荧光标记产物法鉴定阳性和假阳性两种不同化合物对LPAFAT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LC/MS/MS方法通过检测天然产物PAF的含量测定酶活性,抑制剂筛选结果准确可靠。巯基反应探针结合分光光度法虽然可以监测产物CoA-SH的含量,但反应体系中产生了大量干扰性的CoA-SH,因此并不能真实反映LPAFAT酶活性,亦不适于抑制剂活性筛选。TLC检测荧光标记产物法因底物NBD-Lyso PC结构已被修饰,不能代表天然底物的真实反应情况,可能存在错筛和漏筛。结论LC/MS/MS检测产物PAF测定LPAFAT活性以及筛选抑制剂,方法灵敏,数据结果可靠,但成本较高。监测产物CoA-SH的含量不适合于测定LPAFAT酶活性。TLC检测荧光标记产物,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但筛选抑制剂时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只适用于抑制剂活性的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Lyso-paf乙酰基转移酶(LpafAT) 抑制活性测定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和受体拮抗剂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泓 陈红专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对PAF在哮喘、急性胰腺炎、脑缺血性损伤等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近年来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生物学效应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 炎症因子 生物学效应 哮喘 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万鼎铭 徐从高 张茂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39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槲寄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作用。方法:应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以槲寄生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分别给兔灌胃。观察灌胃前,灌胃后4h和8h各提取物对... 目的:观察中药槲寄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作用。方法:应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以槲寄生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分别给兔灌胃。观察灌胃前,灌胃后4h和8h各提取物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槲寄生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槲寄生水提取物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均有拮抗PAF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中药 血小板活化因子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对缺血脑区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雄 王伟 +1 位作者 阮旭中 张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 研究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等天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后PAF及花生四烯酸(AA)代谢的作用影响 ,探讨内在关系及机制。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再通不同时相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顶叶皮质PAF、血栓素... 目的 研究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等天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后PAF及花生四烯酸(AA)代谢的作用影响 ,探讨内在关系及机制。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再通不同时相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顶叶皮质PAF、血栓素B2 浓度。结果 单纯缺血 90min时 ,PAF含量已显著高于对照组 ,再灌注 3h稍有回降 ,随即持续升高至 12h ;对应血栓素B2 值再灌注 3h增加 ,在 18h达高峰 ,两者分别于再灌注 2 4h和 36h降至对照组水平。海风藤新木脂素复合物、海风藤酮及银杏叶类制剂银杏内酯B均能明显抑制PAF和血栓素B2 的升高。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PAF与AA协同参与了神经细胞损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两类天然PAF受体拮抗剂均可抑制脑缺血后PAF的过量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藤新木脂素类 血小板活化因子 花生四烯酸类 脑缺血 放射免疫测定 p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和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发的触诱发痛和热痛敏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京利 马国平 +2 位作者 秦成名 刘菊英 王贤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胶质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以及NF-κB通路在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发大鼠痛敏中的作用。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随机分为6组: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al spinal fluid,... 目的:探讨脊髓胶质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以及NF-κB通路在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发大鼠痛敏中的作用。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随机分为6组: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al spinal fluid,ACSF),对照组(n=16),鞘内注射ACSF 10μl;PAF组(n=16),鞘内注射PAF 10μg,溶解于10μl人工脑脊液;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n=8),腹腔注射0.1%DMSO生理盐水2 ml;SC-514(10 mg/kg)组Ⅰ,SC-514(50 mg/kg)组Ⅱ和SC-514(100 mg/kg)组Ⅲ(n=16)。SC-514溶解于2 ml 0.1%DMSO生理盐水。DMSO组和SC-514组在鞘内注射PAF前2 h分别腹腔注射给药。鞘内给药后测机械缩爪阈值和热缩爪潜伏期,5 h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腰段脊髓GFAP和OX-42的表达,ELISA检测脊髓TNF-α和IL-1β表达。结果:鞘内注射PAF激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GFAP和OX-42标记免疫阳性反应增强,脊髓TNF-α和IL-1β表达增强;IKKβ抑制剂SC-514剂量依赖性减轻PAF诱发的触觉痛敏和热痛敏,并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增强。结论:鞘内注射PAF诱发大鼠触诱发痛和热痛敏,脊髓胶质细胞和NF-κB通路的激活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增强可能参与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触觉异常痛敏 热痛敏 胶质细胞 促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新生 孙万邦 李官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26-527,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抗体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伟 李首一 +1 位作者 林少华 刘迎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0,共2页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之间的关系 ,应用改良的Henson法测定30例HIE患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PAF。结果表明 ,30例HIE患儿血清PAF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01)。提示 :PAF与...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之间的关系 ,应用改良的Henson法测定30例HIE患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PAF。结果表明 ,30例HIE患儿血清PAF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01)。提示 :PAF与HIE有密切的相关性 ,PAF可作为判断HIE病情轻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小板活化因子 HIE p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竞争抑制实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鼎铭 徐从高 张茂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槲寄生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有效活性成分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H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HG对[3H]PAF结合的竞争抑制实验。结果:HG能够将[3H]PAF置换下来,且置换呈剂量依赖性和饱和性的特点。结论:HG是通过... 目的:探讨槲寄生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有效活性成分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H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HG对[3H]PAF结合的竞争抑制实验。结果:HG能够将[3H]PAF置换下来,且置换呈剂量依赖性和饱和性的特点。结论:HG是通过PAF受体而发挥特异性的PAF拮抗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 血小板活化因子 拮抗剂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爱华 张继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19-720,I0001,共3页
1972年Benveniste发现嗜碱性粒细胞被IgE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使血小板活化、聚集、释放的可溶性磷脂代谢物.称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PAF作为血小板激活物,是迄今发现的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致聚剂,在脊... 1972年Benveniste发现嗜碱性粒细胞被IgE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使血小板活化、聚集、释放的可溶性磷脂代谢物.称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PAF作为血小板激活物,是迄今发现的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致聚剂,在脊髓损伤的炎症过程和继发损伤中发挥毒性作用:损伤刺激可使PAF释放增多,脊髓神经细胞膜PAF受体活性及数量发生改变,PAF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进一步损伤脊髓组织。笔者就脊髓损伤后PAF的变化及其作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脊髓损伤 脊髓神经细胞膜 嗜碱性粒细胞 受体活性 paf 特异性结合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缺血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树清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PAF在诱导脑血栓形成、加速脑细胞Ca^(2+)内流、改变脑血流,以及促进脑内自由基生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脑内PAF识别部位的发现,缺血性脑损伤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已打开了新的一页。
关键词 脑缺血 paf 血小板 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德胜 谢玉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4组大鼠,分别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加内毒素(LPS),D-GaLN加PAF,D-GaLN加LPS加PAF受体拮抗剂及生理盐水,诱导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4组大鼠,分别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加内毒素(LPS),D-GaLN加PAF,D-GaLN加LPS加PAF受体拮抗剂及生理盐水,诱导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测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注射D-GaLN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比生理盐水组升高10倍以上,差异有显著性,病检有肝细胞坏死。注射PAF或LPS组与PAF受体拮抗剂组或生理盐水组比,肾功能指标差异有显著性。肾组织病检可见部分肾小管坏死。结论:PAF与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的急性肾衰有关;PAF可能参与了内毒素相关的肝肾综合征(HRS)的形成;PAF受体拮抗剂对HRS可能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肾衰竭 急性肝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paf受体拮抗剂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GALN D-氨基半乳糖 肾功能指标 生理盐水组 组织病理改变 肝细胞坏死 肾小管坏死 肝肾综合征 作用机制 总胆红素 急性肾衰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T细胞蛋白激酶C的激活
20
作者 王金龙 薛茵 郭小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观察PAF对T细胞 PKC激活的调节作用。方法:以 CD3mAb(30 ng/ml)或PMA(50 ng/ml)/ionomycin(500 ng/ml)活化 T细胞。T细胞增生以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IL-2生成用 MTT法测定,11-2R(CD25)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测定,PKC活性... 目的:观察PAF对T细胞 PKC激活的调节作用。方法:以 CD3mAb(30 ng/ml)或PMA(50 ng/ml)/ionomycin(500 ng/ml)活化 T细胞。T细胞增生以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IL-2生成用 MTT法测定,11-2R(CD25)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测定,PKC活性用 Hauschildt所述方法测定。结果:PAF抑制由 CD3mAb诱导的 T-细胞增生、IL-2生成、CD25的表达和PKC的激活。虽然PAF对 PMA/ionomycin诱导的 T-细胞增生和 CD25的表达也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 IL-2生成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结论:PAF除抑制PKC激活外,对PKC激活之前的信号传导过程亦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蛋白激酶 PKC T细胞活化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