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疗效
1
作者 孙浩 孙长勇 +1 位作者 周玉才 岳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确诊的8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属于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中...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确诊的8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属于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各40例,中医组治疗措施为桃红四物汤+西医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措施,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eutrophil/lymphocyte value,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出血、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肌肤甲错、舌质黯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次评价,两组患者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出血、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肌肤甲错、舌质黯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中医组患者的刺痛、脉络瘀血、出血、四肢麻木、肌肤甲错、舌质黯评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NLR、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次检查,两组患者的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NLR、RDW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中医组患者的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NLR、RDW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显效率57.50%(23/40)、有效率40.00%(16/40)、无效率2.50%(1/40),西医组患者的显效率35.00%(14/40)、有效率57.50%(23/50)、无效率7.50%(3/40),中医组综合疗效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12/40)低于西医组患者的55.00%(2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能有效降低PLT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桃红四物汤 气虚血瘀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2
作者 龚小沉 杨毅 +3 位作者 李肇坤 邹新宇 左家财 唐宇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报道1例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过程和转归。患者为39岁女性,以头痛、言语不清及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查体可见言语欠清晰,构音障碍,左侧肢体肌力下降等体征;在抗... 报道1例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过程和转归。患者为39岁女性,以头痛、言语不清及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查体可见言语欠清晰,构音障碍,左侧肢体肌力下降等体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行机械取栓、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去骨瓣减压、针对病因予以降细胞治疗;治疗后静脉窦完全再通,最终预后良好。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所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本病例的诊疗策略为临床类似病例的识别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R基因突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机械取栓 接触性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莉 刘爱国 +5 位作者 王雅琴 黄永建 侯凌 张艾 王松咪 胡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 了解儿童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帮助临床医师提升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原因,年龄、性别分布,炎症因子特点。结果 纳入386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 目的 了解儿童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帮助临床医师提升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原因,年龄、性别分布,炎症因子特点。结果 纳入386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平均发病年龄(2.0±0.3)岁,<3岁患儿294例(76.2%)。中位血小板计数为626.5(567.8~701.0)×10^(9)/L,在病程8.0(7.0~11.0)天,血小板计数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43例患儿在病程恢复期规律监测血常规,血小板在病程10.0(7.0~14.0)天恢复正常。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94.6%),感染最常见的3种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真菌和腺病毒。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2受体、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高于血小板正常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针对原发病治疗后血小板即可恢复正常,除川崎病,其余患儿均无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 血小板增多 感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CALR及三阴性驱动突变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雨蒙 杨二鹏 +9 位作者 王子卿 王德好 牛继聪 李芋锦 明静 孙明谦 陈卓 刘为易 吕妍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6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突变的驱动基因类型分为JAK2组、CALR组与三阴性组,对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6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突变的驱动基因类型分为JAK2组、CALR组与三阴性组,对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血栓、脾肿大、血常规、凝血状态进行分析。结果:69例ET患者中,46例伴随JAK2基因突变,14例伴随CALR基因突变,8例为三阴性,1例伴随MPL基因突变。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JAK2组血栓率最高,为26.09%(12/46),三阴性组为12.5%(1/8),CALR组无血栓事件。JAK2组伴随脾肿大发生率最高,为34.78%(16/46),而三阴性组无脾肿大发生。JAK2组的白细胞数为(9.00±4.86)×10^(9)/L,显著高于CALR组的(6.03±2.32)×10^(9)/L(P<0.05)。JAK2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48.43±18.79)g/L,显著高于三阴性组的(131.00±15.17)g/L(P<0.05)。JAK2组的红细胞压积为(0.44±0.06)%,亦显著高于三阴性组的(0.39±0.05)%(P<0.05)。JAK2组血小板数为(584.17±175.77)×10^(9)/L,显著低于CALR组的(703.07±225.60)×10^(9)/L(P<0.05)。JAK2组和三阴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64±0.69)g/L和(3.05±0.77)g/L,均显著高于CALR组的(2.24±0.47)g/L(P<0.05,P<0.01)。三阴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8.61±1.99)s,较CALR组的(31.45±3.35)s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驱动基因突变ET患者的血细胞计数与凝血状态存在差异。与CALR组相比,JAK2组血栓率、白细胞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血小板数显著降低;与三阴性组相比,JAK2组脾大发生率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与CALR组相比,三阴性组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二代基因测序 驱动突变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分析
5
作者 孙妍 杨二鹏 +7 位作者 李雨蒙 牛继聪 赵霈 刘为易 陈卓 王明镜 范腾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4-1821,共8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寻找与ET血栓形成相关的潜在靶点。方法:收集ET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液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选取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和mRNA,构建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使...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寻找与ET血栓形成相关的潜在靶点。方法:收集ET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液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选取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和mRNA,构建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使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调控网络中的差异mRNA进行富集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验证关键信号通路上的差异mRNA。结果:共鉴定出差异表达的32个lncRNA(3个上调、29个下调)、16个miRNA(8个上调、8个下调)和35个mRNA(27个上调、8个下调)。其中5个lncRNA、12个miRNA和19个mRNA构成调控网络。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mRNA与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相关,与血小板活化相关的差异mRNA有6个,分别为F2R、ITGA2B、ITGB1、ITGB3、PTGS1和GP1BB,均表达上调。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健康人相比,ET患者5个mRNA包括F2R、ITGA2B、ITGB1、ITGB3和GP1BB表达水平上调,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而PTGS1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ET患者差异mRNA与血小板活化通路相关,F2R、ITGA2B、ITGB1、ITGB3和GP1BB mRNA可作为ET血小板活化相关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转录组学 lncRNA-miRNA-mRNA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病区中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庞戈红 方美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85-2186,共2页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区(PICU)中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与病因、预后。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科PICU中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52例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分析。结果:(1)52例患儿周围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数超过400...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区(PICU)中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与病因、预后。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科PICU中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52例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分析。结果:(1)52例患儿周围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数超过400×109/L,发生率为14.3%;(2)检测周围血血小板数为(400~1000)×109/L;(3)最常见病因为感染(55.7%),其次是川崎病(13.5%)、创伤、外科手术、血液系统、自身免疫系统疾病;(4)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随着原发病的好转,未经特殊治疗血小板数恢复正常。结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PICU中常见,预后良好,极少出现血栓形成、出血倾向等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无需抗凝等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出血性 儿童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儿科重症监护病区 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血小板 PICU 常见病因 特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复发性流产治疗后成功足月分娩1例
7
作者 张华坤 姚吉龙 刘庆芝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30岁,已婚,因反复自然流产4年,发现血小板增多1年于2017年6月10日就诊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综合门诊。患者G6P1,2010年自然妊娠,顺产分娩1女婴体健。4年前备孕至今反复自然流产5次,均发生于早期妊娠。1年前(2016年5月)... 1病例报告患者,30岁,已婚,因反复自然流产4年,发现血小板增多1年于2017年6月10日就诊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综合门诊。患者G6P1,2010年自然妊娠,顺产分娩1女婴体健。4年前备孕至今反复自然流产5次,均发生于早期妊娠。1年前(2016年5月)因反复自然流产3次在外院就诊,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PLT)893×10^(9)/L,无其他明显症状。初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复发性流产(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增多 复发性流产 足月分娩 自然妊娠 反复自然流产 病例报告 初步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例中国年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付荣凤 刘晓帆 +6 位作者 刘葳 黄月婷 陈云飞 李慧媛 鞠满凯 杨仁池 张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7-842,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年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转归,建立年轻ET患者特异的血栓预测模型,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诊治的的125例年轻E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 目的:探讨中国年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转归,建立年轻ET患者特异的血栓预测模型,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诊治的的125例年轻E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125例患者中,男37例,女88例,诊断时中位年龄32(18-40)岁。随访中18例(14.4%)出现严重血栓事件。多因素分析表明,JAK2 V617F(HR=8.895,P=0.001)、既往血栓史(HR=8.001,P<0.001)及WBC≥12.0×10~9/L(HR=5.225,P=0.002)为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年轻ET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及血栓危险因素不同于整体ET人群,因此建立了年轻ET特异的血栓预测模型,即根据JAK2V617F(2分)、既往血栓史(2分)和WBC≥12.0×10~9/L(1分),将年轻ET分为低危(0分)、中危(1-2分)和高危(≥3分),3组的无血栓生存有显著差异(χ~2=32.223,P<0.001)。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预防血栓形成(HR=0.081,P<0.001),但只有在中、高危患者中,减低血小板药物可降低血栓发生率[14.3%(5/35)vs 36.4%(12/33),χ~2=4.416,P=0.036]。7例患者(5.6%)进展为骨髓纤维化,其中1例进展为骨髓纤维化后又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仅诊断时WBC≥15.0×10~9/L是疾病进展危险因素(χ~2=5.434,P=0.020),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减低血小板药物均不能阻止疾病进展。结论:中国年轻ET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与血栓危险因素与整体ET患者不同,年轻ET患者特异的血栓预测模型对指导分层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血栓形成 危险分层 骨髓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高白细胞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继发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告
9
作者 孟予城 张广舫 +2 位作者 刘雅宁 雷蕊 杨淑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ST)又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多由急慢性感染、贫血、脾切除手术、肿瘤、药物等原因诱发,一般无临床症状,在儿童阶段极少发生血栓。一般血小板计数(PLT)〉400×10^9/L并证实有...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ST)又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多由急慢性感染、贫血、脾切除手术、肿瘤、药物等原因诱发,一般无临床症状,在儿童阶段极少发生血栓。一般血小板计数(PLT)〉400×10^9/L并证实有原发疾病即可诊断为ST。现对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1例儿童急性高白细胞性B淋巴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出现ST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性 继发血小板增多 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治疗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脾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夏珺 徐卫 +5 位作者 张苏江 孙雪梅 段丽敏 李伟达 仇红霞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16-420,共5页
为探讨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 bocythemia,PT)的临床相关性,回顾性统计66例PT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点突变,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 为探讨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 bocythemia,PT)的临床相关性,回顾性统计66例PT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点突变,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66例PT患者中27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41%。jak2v617f点突变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初诊时骨髓红系百分比为(26.9±9.4)%和(16.3±8.7)%(p<0.05),粒红比为2.9±1.8和5.2±2.9(p<0.05),初诊及随访过程中微血管障碍发生率为29.6%和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粒系百分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血栓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S-PCR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率为41%,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初诊时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6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jak27f点突变 AS-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沫 侯丽君 +2 位作者 刘增香 刘红兵 刘巧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0-516,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状态,分析影响该疾病生存的预后因素,为临床诊治和判定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ET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临...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状态,分析影响该疾病生存的预后因素,为临床诊治和判定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ET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寻找该疾病的生存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18例ET患者的生存情况为1年生存率95.5%,3年生存率92.6%,5年生存率89%,10年生存率81.6%。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提示年龄≥60岁、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既往有血栓或出血病史、贫血(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升高(≥1 000×109/L)、疾病危险分级、高危组中使用羟基脲或/和高三尖杉酯碱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未发现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T患者的生存率高,生存时间长,转化为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的风险低,年龄≥60岁、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既往有血栓或出血病史、贫血、血小板计数升高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预后因素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婴幼儿继发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朱若尘 蒋芹 +1 位作者 吴良霞 张建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婴幼儿继发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比较MPP婴幼儿中继发血小板增多与血小板正常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6例MPP婴幼儿中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7例,男28例、女39例,中位年龄2.16(1.75~3.16)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婴幼儿继发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比较MPP婴幼儿中继发血小板增多与血小板正常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6例MPP婴幼儿中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7例,男28例、女39例,中位年龄2.16(1.75~3.16)岁;血小板正常269例,男138例、女131例,中位年龄2.25(1.92~3.25)岁。与血小板正常组相比,继发血小板增多组的住院和发热时间更长,热峰更高,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血沉水平更高,肺外并发症、难治性MPP以及多重病原感染发生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小板计数与住院天数、发热天数、热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r=0.215~0.547,P均<0.05)。结论 MPP婴幼儿中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者可表现出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及肺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凌 庞缨 +2 位作者 叶絮 周旭红 冯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08-3510,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与JAK2-V617F突变及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纳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64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50例,分析其血栓发生率和JAK2-V617F突变率及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与JAK2-V617F突变及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纳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64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50例,分析其血栓发生率和JAK2-V617F突变率及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0.0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组JAK2-V617F突变率高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白细胞数、vWF:Ag、年龄高于非血栓组(P<0.05),AT-Ⅲ、PC活性低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PS值与非血栓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形成率高,与JAK2-V617F突变、高龄、高白细胞、高vWF:Ag及低AT-Ⅲ、低PC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血栓形成 JAK2-V617F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丽娟 史玉叶 +7 位作者 陈月 甘宜敏 史文婷 陈侃侃 丁邦和 何正梅 王春玲 于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JAK2、CALR、MPL基因突变及阴性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确诊的66例ET患者,录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有无血栓事件、脾...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JAK2、CALR、MPL基因突变及阴性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确诊的66例ET患者,录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有无血栓事件、脾大、血小板数(Plt)、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图(TEG)、血钾、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以及JAK2、CALR和MPL基因突变,治疗方案及疗效。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MPL突变阴性,故根据基因突变分为3组,JAK2突变组(46例,69.7%)、CALR突变组(9例,13.6%)和基因阴性组(11例,16.7%)。JAK2突变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3.2岁,与CALR突变组(51.8岁)和基因阴性组(50.2岁)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ALR突变组与JAK2突变组、基因阴性组相对比,WBC数低(6.3×10^9/L vs 13.79×10^9/L,P=0.003;6.3×10^9/L vs 9.70×10^9/L,P=0.009);Hb水平较JAK2突变组低(121.22 g/L vs 136.2 g/L,P=0.036);但CALR突变组的肿瘤负荷较基因阴性组高(300.11 U/L vs 227.4 U/L,P=0.033);3组之间的Plt数、血钾水平、GLU及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30.3%(20/66)患者存在血栓及栓塞事件,18.2%(12/66)患者合并高钾血症,且高钾血症与Plt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18)。34例患者给予TEG检查,其中41.2%(14/34)患者出现TEG异常,55.9%(19/34)同时伴有Plt数>1000×10^9/L,但2者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r=0.134)。66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后均达部分或完全血液学缓解,但有疾病反复,4.5%(3/66)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F),均为具有JAK2突变患者。暂无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例。结论:伴有JAK2突变的ET患者发病率更高、且年龄偏大,然而CALR突变阳性患者具有更低的WBC数与Hb水平,却具更高的肿瘤负荷。总之,ET患者多样化的基因突变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这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JAK2突变 CALR突变 血栓及栓塞事件 疾病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十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妍 郭航远 +3 位作者 裘宇芳 邢杨波 彭放 杨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53-365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90.5×109/L[(...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90.5×109/L[(630~1250)×109/L]。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6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回旋支),右室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前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前降支),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回旋支)。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且重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为85%~100%;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中度狭窄,5例狭窄程度为50%~75%;冠脉内未见明显血栓,冠脉轻度狭窄,程度50%~55%者2例;可见冠脉闭塞,未见血栓1例。10例患者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指标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增高,分别为(6.13±0.85)%、(8.39±1.56)%及(81.60±10.20)%。随访半年,4例同时行降低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未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其余患者中有3例患者半年内再次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3例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常规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表现。1例患者心肌梗死术后2个月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累及右冠状动脉,多可见大量血栓,复发率高,需同时行降血小板治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注意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增多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红星 童春容 +4 位作者 蔡鹏 滕文 王赫 张英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42-745,共4页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包括47例PV和43例ET)外周血标本中JAK2V617F突变基因负荷,统计分析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0.209±0.192)较PV患者中(0.441±0.270)低(p=0.028)。在PV和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PV∶R=0.518,p<0.001;ET∶R=0.528,p=0.005)、红细胞压积(PV∶R=0.510,p<0.001;ET∶R=0.524,p=0.005)和白细胞计数(PV∶R=0.584,p=<0.001;ET∶R=0.471,p=0.013)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54,p=0.020);但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233,p=0.242)。结论:在PV患者和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计数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而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 V617F基因纯合突变克隆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红星 童春荣 +6 位作者 蔡鹏 顾江英 林跃辉 张英 滕文 王赫 朱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31例ET标本和对照标本(急性白血病和正常人标本各40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突变检出率、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在2种疾病中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位点特异性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在PV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5%和92.5%,在ET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6%和64.5%,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标本中均未检测到突变。突变阳性的PV患者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436±0.261,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PV患者总数的40.54%。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216±0.207,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ET患者总数的10%。统计分析表明在PV和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和患者性别无关(P值分别为0.342和0.154)。突变阳性的PV和ET患者中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和年龄无相关性(PV:r=0.161,P=0.342;ET:r=0.331,P=0.154)。结论PV患者较ET患者携带更多突变的等位基因,PV患者携带纯合突变的比例是ET患者的4倍。采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JAK2V617F突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 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PDGFR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丽霞 梁恩瑜 +1 位作者 叶洁瑜 杨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6-530,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骨髓中PDGF-BB及骨髓细胞中PDGFR-β的表达探讨PDGF/PDGFR在ET中的作用及机制;通过抑制巨核细胞PDGFR探索治疗ET新靶点。方法:用ELISA方法对比ET患者及健康人的骨髓血清中PDGF-BB的表达水平;用...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骨髓中PDGF-BB及骨髓细胞中PDGFR-β的表达探讨PDGF/PDGFR在ET中的作用及机制;通过抑制巨核细胞PDGFR探索治疗ET新靶点。方法:用ELISA方法对比ET患者及健康人的骨髓血清中PDGF-BB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DGFR-β(CD140)在ET患者及健康人骨髓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或Western blot检测PDGF-BB对JAK2/STAT3、AKT通路磷酸化水平表达的影响,并观察PDGFR抑制剂伊马替尼对该作用的影响。结果:PDGF-BB在ET患者骨髓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且ET患者骨髓中PDGFR-β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者;PDGF-BB可刺激巨核细胞JAK2/STAT3、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但可被伊马替尼阻断。结论:PDGF-BB表达水平的异常增高可能是ET发生的潜在机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PDGFR,进而激活JAK2/STAT3、PI3K/AKT信号通路,刺激巨核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则可通过阻断PDGFR,发挥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G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伊马替尼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继发血小板增多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园海 徐强 +4 位作者 任跃 吴蓉洲 褚茂平 陈其 项如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42-3644,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继发血小板增多(ST)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选择125例住院的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后的血小板(PLT)值,分为PLT增多组(PLT>400×109/L)和非PLT增多组(PLT≤400×109/L),并对以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临床... 目的:探讨肺炎继发血小板增多(ST)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选择125例住院的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后的血小板(PLT)值,分为PLT增多组(PLT>400×109/L)和非PLT增多组(PLT≤400×109/L),并对以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临床特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病程、呼吸窘迫发生率;实验室资料包括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PLT计数、血清铁、C-反应蛋白、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胸片改变等指标。结果:28例肺炎患儿有PLT增多,最低PLT431×109/L,最高PLT723×109/L。与非PLT增多组比较,PLT增多的肺炎患儿有更小的年龄、较高的呼吸窘迫发生率(P<0.01);而年龄、性别及住院时病程无差异(P>0.05)。与非PLT增多组比较,PLT增多组的肺炎患儿血红蛋白、血清铁明显降低(P<0.01);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发应蛋白、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及胸片中胸腔积液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可引起ST,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参与肺炎ST的发生,PLT增多与肺炎的炎症反应及临床病情严重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血小板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干预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血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红霞 黄莉 +6 位作者 吴从明 林丽娥 黄昭前 吴巨峰 王述文 陈文婷 唐瑞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360-1362,共3页
本研究观察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患者临床血栓发生率及其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PT患者预防性应用血栓素A2抑制剂对其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其对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表面... 本研究观察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患者临床血栓发生率及其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PT患者预防性应用血栓素A2抑制剂对其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其对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表面的CD62P、PAC-1水平;ELISA方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2(TXA2)代谢产物TXB2和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6-K-PGF1α水平;观察和比较各组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奥扎格雷钠干预治疗前合并血栓组TXB2、CD62P、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比未合并血栓组高,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奥扎格雷钠干预治疗后2组各项血小板功能指标除6-keto-PGF1α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且合并血栓组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除CD62P仍较未合并血栓组高(p<0.05)以外,其余指标均与未合并血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合并血栓者血小板多项功能指标均较未合并血栓者异常升高,血小板功能活化也是PT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奥扎格雷钠均可使2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明显降低,体内TXA2的生成减少和TXA2/PGI2的比值改善。奥扎格雷钠不但具有治疗血栓作用,而且还有较好的预防血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CD62P PAC-1 TXB2 6-keto—PGF1α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