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阴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汤绚丽 杜园园 +4 位作者 余瑾 叶田 朱虹 陈银凤 李晓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阴性膜性肾病共11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HSD7A及NELL1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116例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THSD7A阳性23例,NELL1阳性9例,其中两者双阳性1例。THSD7A阳性较阴性者IgG4阳性率更高(P=0.010);膜性肾病Ⅰ期占比更少,Ⅱ期占比更多(P=0.002);基底膜增厚更明显(P=0.034)。NELL1阳性较阴性者C1q及IgG2的阳性率更低(P=0.029,P=0.001);炎细胞浸润更多(P=0.033);多部位沉积物更少(P=0.001);基底膜增厚更不明显(P<0.001);不典型膜性肾病比例更低(P=0.010)。继发因素分析显示THSD7A阳性者有1例确诊为乙状结肠癌,NELL1阳性者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生存分析提示THSD7A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6),而NELL1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阴性组(P=0.015),两指标单一阳性组间比较显示NELL1单一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THSD7A单一阳性组(P<0.001)。结论THSD7A及NELL1阳性膜性肾病更倾向于原发性膜性肾病,且无恶性肿瘤提示价值,但对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M磷脂酶A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在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雪 王凉 +1 位作者 黄飚 胡志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5-779,共5页
在PLA2R1及其抗体研究的基础上,1型血小板7A域及其抗体的发现使人们对膜性肾病又有了新的认识。THSD7A是在PLA2R1阴性的膜性肾病患者中发现的,故有部分研究报道提出PLA2R1与THSD7A的自身抗体在膜性肾病中相互排斥,但最新研究表明,THSD7... 在PLA2R1及其抗体研究的基础上,1型血小板7A域及其抗体的发现使人们对膜性肾病又有了新的认识。THSD7A是在PLA2R1阴性的膜性肾病患者中发现的,故有部分研究报道提出PLA2R1与THSD7A的自身抗体在膜性肾病中相互排斥,但最新研究表明,THSD7A可与PLA2R1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共存,呈现双阳性。与PLA2R1类似,THSD7A对膜性肾病具有指导诊断、治疗、监测等意义。与PLA2R1不同的是,THSD7A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肾小球中均高度表达,故未来可利用小鼠模型研究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文章就THSD7A及其抗体的结构、作用、与膜性肾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特发性膜性肾病 继发性膜性肾病 1血小板反应蛋白7a 磷脂酶A2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型磷脂酶A2受体及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在特发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龚再良 袁曙光 +7 位作者 朱雪婧 王友良 喻芳 杨淡昳 许向青 刘虹 李军 孙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3-700,共8页
目的:探讨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及相应的抗体对特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的诊断价值及其血清抗... 目的:探讨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及相应的抗体对特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的诊断价值及其血清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行肾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128例,其中PMN108例(PMN组),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20例(SMN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PLA2R抗原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HSD7A抗原表达,ELISA检测血清PLA2R和THSD7A的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又将患者分为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组和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组。结果:PMN组肾小球PLA2R阳性率明显高于SMN组(分别为72%和35%,P<0.01),PMN组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亦明显高于SMN组(分别为50%和25%,P<0.05)。PMN组血清PLA2R抗体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关系(r=0.254,P<0.05),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关系(r=-0.236,P<0.05)。PMN组中7例(6%)患者肾小球THSD7A呈阳性,SMN组有1例(5%)患者肾小球THSD7A呈阳性。PMN组血清THSD7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MN组[分别为(0.49±0.26)和(0.34±0.27)pg/mL,P<0.05]。7例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组与86例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组织PLA2R和THSD7A是PMN的靶抗原,其血清抗体有助于PMN的鉴别诊断;PLA2R抗体水平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可用来评估治疗效果;PMN患者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低,监测血清THSD7A抗体水平可评估患者病情,并可预测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M磷脂酶A2受体 1血小板反应蛋白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间隔区结构域突变对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萌 吴昊 +2 位作者 李华 赵艺鸿 金圣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0-90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中的氨基酸残基TEDRLPR以点突变技术逐个基因突变(突变体M1~M7),将构建的ADAMTS13与其突变体质粒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稳定表达后提纯重组蛋白。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在变性条件、剪切应力作用和ADAMTS13抗体处理后裂解vWF的能力。结果: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验,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对FRET-vWF73剪切能力降低(P<0.05)。变性条件下,野生型ADAMTS13可以将vWF多聚体裂解,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的裂解活性明显降低(P<0.01)。在体外剪切应力作用下,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裂解vWF多聚体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与vWF之间的结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DAMTS13的C末端与vWF之间存在多个结合位点。ADAMTS13抗体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裂解vWF的能力。结论:间隔区突变后ADAMTS13的活性降低。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可能是ADAMTS13在底物识别时的重要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13 间隔区结构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性肾病诊断方式的演变 被引量:8
5
作者 曲逸伦 董哲毅 陈香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特征是免疫复合物沿肾小球基底膜(GBM)沉积。约80%的患者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20%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同种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药物、毒物接触引起的继发性膜性肾病(SMN)。...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特征是免疫复合物沿肾小球基底膜(GBM)沉积。约80%的患者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20%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同种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药物、毒物接触引起的继发性膜性肾病(SMN)。未经治疗,约1/3的患者出现自发性缓解,1/3的患者在1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其余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传统的诊断方式已经不足以早期发现MN,为了提高MN患者的管理水平和临床疗效,新的诊断工具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总结了近几年MN诊断方式的新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磷脂酶A2受体 1血小板反应蛋白7a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性肾病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晓琴 于为民 任小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36-1640,共5页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诊断主要依靠肾穿刺活检。新近研究发现应用磷脂酶A2受体、Ⅰ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MN进行无创诊断、疾病变化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诊断主要依靠肾穿刺活检。新近研究发现应用磷脂酶A2受体、Ⅰ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MN进行无创诊断、疾病变化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部分替代肾穿刺活检。随着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MN中免疫相关因素的致病作用,因此以利妥昔单抗为首的靶向治疗药成为治疗MN的一种新的选择。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被发现可以成为利妥昔单抗耐药患者的替代方案。本文针对MN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分子诊断 磷脂酶A2受体 血小板反应蛋白7a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祝爽爽 宋振 +4 位作者 侯晓涛 王林 梁启铭 罗蓓 岳书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0-924,共5页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IgA nephropathy,MN-IgAN)中PLA2R和THSD7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0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MN-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取60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IgA nephropathy,MN-IgAN)中PLA2R和THSD7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0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MN-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取60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及60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作为对照;分析三组间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N-IgAN患者肾组织中PLA2R及THSD7A抗原表达。结果 与IgAN组相比,MN-IgAN组患者年龄高、BUN及血肌酐较低、肾病综合征比例高(P<0.05)。与MN组相比,MN-IgA组镜检血尿者多(P=0.002)、血清白蛋白高(P=0.016),其余临床资料相似。MN-IgA组与MN组电镜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MN-IgAN组牛津分类E、S、T及C均比IgAN组低。MN-IgAN组PLA2R阳性率与M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vs 86.7%,P=0.793),且以IgG4亚型为主。108例MN-IgAN中有2例THSD7A弱阳性,且这2例PLA2R均阳性。结论 MN-IgAN患者临床表现及电镜分期与MN组相似,牛津分类比IgAN低,MN-IgAN可能是原发性MN叠加病理类型较轻的IgAN的特殊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IGA肾病 M磷脂酶A2受体 1血小板反应蛋白7a IGG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