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参数对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动脉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赵森 陈烨 任修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5,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动脉事件发生情况和血小板参数水平,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特点及其与动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通过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动脉事件发生情况和血小板参数水平,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特点及其与动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内科初诊的PV、ET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入选86例MPN患者,其中PV 44例、ET 42例,男性46例、女性40例,中位发病年龄61(23-83)岁。PV患者的JAK2V617F基因突变率、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脾肿大的发生率,以及WBC、HGB、HCT、PDW、MPV、P-LCR水平均明显高于ET患者(P<0.05),PLT和PCT水平显著低于ET患者(P<0.01)。22例(50%)PV患者合并动脉事件,其中≥2个部位发生动脉狭窄者12例,动脉事件中,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PV患者PDW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的PV患者(P=0.003),≥2个部位发生动脉狭窄的PV患者PDW高于≤1个部位动脉狭窄的PV患者(P=0.037)。23例(54.8%)ET患者合并动脉事件,≥2个部位发生动脉狭窄者7例,动脉事件中,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ET患者PCT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的ET患者(P=0.037),≥2个部位发生动脉狭窄的ET患者PCT高于≤1个部位动脉狭窄的ET患者(P=0.04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PCT升高分别是PV、ET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和ET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PDW和PCT升高分别预示着PV和ET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动脉事件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辉 吴文武 +3 位作者 王雪萍 侯小娟 邵文慧 刘百溪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究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对患者听力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SD患者288例。根据听力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 目的探究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对患者听力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SD患者288例。根据听力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163例,重度组125例。分析SD患者一般资料、血清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参数与患者听力损伤程度的关系。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患者听力损伤模型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分析SD患者重度听力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y=1-1/(1+e-z)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轻中度组合并高血压例数、合并睡眠障碍例数、合并情绪不稳定例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均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病程短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合并冠心病例数、合并糖尿病例数、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与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与SD患者听力损伤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血小板参数与SD耳聋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线性关系。PDW、PCT、MPV对听力损伤严重程度具有正向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对听力损伤严重程度具有反向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对重度听力损伤的预测效能良好。PDW、PVT、MPV、PLT联合预测听力损伤严重程度,预测效能更高。合并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合并情绪不稳定、血小板参数等均是重度听力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经Bootstrap自抽样,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较好。结论血小板参数与SD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密切相关,PDW、PVT、MPV、PLT联合预测对听力损伤程度预测有较高价值。临床应做好对SD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监测,以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突发性耳聋 听力损伤程度 联合预测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26
3
作者 黄彩芝 莫丽亚 +2 位作者 邓永超 李爱国 杨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0,10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儿97例,根据是否合并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Ⅰ组和重症肺炎Ⅱ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小板参数[...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儿97例,根据是否合并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Ⅰ组和重症肺炎Ⅱ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情况。结果 3组间PLT、MPV、DD和AT-Ⅲ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Ⅰ组PLT、MPV、DD分别为(454.00±157.00)×109/L、(9.66±1.24)fL、(0.47±0.37)mg/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00±63.00)×109/L、(8.90±0.37)fL、(0.27±0.06)mg/L];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79.91±20.34)%vs(107.03±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Ⅱ组AT-Ⅲ和PLT水平分别为(66.11±11.12)%、(279.00±185.00)×109/L低于重症肺炎Ⅰ组,MPV和DD水平分别为(10.37±1.51)fL、(0.70±0.46)mg/L,均高于重症肺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PLT、MPV、AT-Ⅲ和DD水平变化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血小板参数 凝血指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血小板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小板参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邱峰 吴越 +3 位作者 曹辉 张尧 杜明洋 姜海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在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已得到推广,但相关指南对进展性脑卒中抗血小板的方案仍无明确定论。文中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血小板参数的影... 目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在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已得到推广,但相关指南对进展性脑卒中抗血小板的方案仍无明确定论。文中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南京市脑科医院住院的8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24 h)临床资料,并按照治疗情况分为单抗组(n=40)和双抗组(n=42)。单抗组口服阿司匹林0.1 g/次,1次/d;双抗组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另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治疗21 d后改为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入院第1、7天和3个月后分别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巴氏指数(BI)。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情况,使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结果治疗7 d和3个月后,双抗组患者的NIHSS较单抗组显著降低、BI得分较单抗组显著上升(P<0.05)。双抗组在治疗7 d后经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较单抗组显著上升(P=0.003)。治疗7 d后,双抗组的PLT水平较单抗组明显升高(P=0.006),MPV、PDW则较单抗组明显下降(P=0.023、P=0.017);3个月后,双抗组的PDW仍显著低于单抗组(P=0.041)。治疗7 d后,双抗组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较单抗组下降(P<0.05)。3个月后,双抗组的Vs、脉动指数PI较单抗组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可改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小板参数,从而改善临床疗效,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进展性脑卒中 脑血流动力学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外周血BTLA、Treg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健 万磊 +4 位作者 冯云霞 程园园 刘磊 黄传兵 汪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观察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外周血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风湿病患者外周血BTLA、Treg表达,生化仪检测血清血小板参数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观察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 目的:观察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外周血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风湿病患者外周血BTLA、Treg表达,生化仪检测血清血小板参数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观察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与BTLA、Treg等的关系。结果: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异常率最高为RA,其次为AS、SS、OA;与正常组比较,这四种风湿病患者外周血BTLA、Treg表达降低;BTLA、Treg异常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较BTLA、Treg正常组升高(P<0.05或P<0.01);血小板参数与BTLA、Treg呈相关性。结论: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异常可能与BTLA、Treg表达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风湿病 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雷 徐福胜 +4 位作者 乔梁 谢广文 卢鹏 高尚 单美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红细胞、网织细胞、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4d为...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红细胞、网织细胞、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4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总数(Reti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总数(Retic)以及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值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参数PLT、MPV为、PDW、PCT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在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改善了血液粘稠状态及相关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黄芪注射液 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4
7
作者 史玉霞 杨一新 +1 位作者 许倩 朱燕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9例HDCP患者,设为HDCP组,另选择健康妊娠晚期妇女60例和健康非孕妇女42例,分别设为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9例HDCP患者,设为HDCP组,另选择健康妊娠晚期妇女60例和健康非孕妇女42例,分别设为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HDCP组PLT明显低于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而MPV和PDW明显高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对照组PLT显著低于非孕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PT、APTT低于晚孕对照组和非孕对照组,而FIB、D-D高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对照组PT、APTT低于非孕对照组,FIB、D-D高于非孕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CP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和明显的高凝状态,动态检测HDCP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对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小板参数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中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与血小板参数及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肖敬 尹智功 +4 位作者 蒋耀平 刘江 蒙继勇 徐宏 关建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314-1316,共3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与血小板参数及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取RA患者128例,采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及统计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年龄、类风湿因子(RF),血沉(E...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与血小板参数及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取RA患者128例,采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及统计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年龄、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RA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病情活动情况、实验室指标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桂中地区RA证候以湿热阻络最多见,且病程短,病情重,且多见于疾病活动期,ESR、CRP与其相关,MPV与湿热阻络相关,PLT、PCT与痰瘀互结相关,血小板参数与ESR、CRP及RF联合观察可以较好地反映出RA患者病情活动性和相关的中医证候,可作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及判断中医药辨证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佐剂关节炎大鼠血小板参数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健 纵瑞凯 +1 位作者 余学芳 汪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0)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0)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新风胶囊(XFC)、甲氨喋呤(MTX)、雷公藤多苷片(TPT)3个治疗组,每组8只,用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CFA)0.1ml分别向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余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诱发大鼠产生关节炎,观察各组大鼠血小板参数(PLT、PCT、PDW、MPV)和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0)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小板参数PLT、PCT及IL-1β、TNF-α显著升高,IL-10值降低(P<0.05或P<0.01)。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XFC、MTX、TPT组均能升高AA大鼠IL-10,降低PLT、PCT、IL-1β和TNF-α(P<0.05或P<0.01);各治疗组相比,在升高AA大鼠IL-10方面,XFC组优于其余两治疗组(P<0.05),在降低PLT、PCT、IL-1β和TNF-α值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3.AA大鼠的血小板参数PLT、PCT与IL-1β、TNF-α、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呈正相关,与IL-10值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AA大鼠的血小板参数PLT、PCT升高,且与IL-1β、TNF-α、IL-10、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具有相关性;XFC在降低AA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的同时,也能降低PLT、PC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XFC能够改善病情及下调IL-1β和TNF-α,上调L-10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关节炎 血小板参数 细胞因子 新风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CD59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健 纵瑞凯 +1 位作者 余学芳 汪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CD59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CD59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及各活动性指标(ESR、α1-AGP、CRP、RF),并将6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各活动性指标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RA患者PLT、PCT、MPV显著升高,CD59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两治疗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新风胶囊组及正清风痛宁组患者ESR、α1-AGP、CRP、RF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正清风痛宁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组PLT、PCT、ESR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②PLT、PCT与IgG、ESR、CRP、RF、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正相关关系,PLT还与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呈正相关,与CD59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显著升高,且与CD59、ESR、CRP、RF、IgG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具有相关性,提示PLT、PCT可以作为反映RA活动性的一项客观指标;新风胶囊能降低活动期RA患者PLT、PCT及炎症活动指标,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小板CD59的水平,抑制过亢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小板参数CD59 新风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向峰 刘双 +1 位作者 宋扬 周玉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3月期间确诊为急性PTE的患者4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50例同期来我院查体的健康者,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因素与研...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3月期间确诊为急性PTE的患者4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50例同期来我院查体的健康者,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因素与研究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急性PTE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右心室内径、栓塞面积、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同时分别检测两组对象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两者血小板计数、MPV、PDW的差别,并与其他观察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急性PTE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后者[(183.5±34.8)g/L vs.(245.8±55.4)g/L,t=-3.104,P=0.003],MPV则明显高于对照组[(11.0±0.8)flvs.(9.9±0.8)fl,t=5.195,P<0.001];简单相关分析发现急性PTE组血小板计数与右心室内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382,P=0.027),MPV与右心室内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59,P=0.004);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急性PTE患者MPV与右心室内径独立相关(β=0.629,P=0.021)。结论急性PTE发生后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低,而MPV明显升高,且与右室内径明显相关,测定血小板参数对急性PTE的诊断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均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丁丹丹 王伟 +1 位作者 崔中光 汪洪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39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55例HUA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GMP-140、PAF水平;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HUA患者及健康体检...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55例HUA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GMP-140、PAF水平;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HUA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结果表明:HUA组的尿酸、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UA组的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HUA组GMP-140、PA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UA组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血尿酸分别与PAF、GMP-140、P-LCR、PDW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879、0.310、0.460,P<0.01或P<0.05)。以GMP-140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酸、肌酐、P-LCR尿素氮进入回归模型(调整后R2=0.822);以PAF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回归模型(调整后R2=0.451)。结论:HUA与血小板功能改变关系密切,在心血管疾病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GMP-140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建东 李清楚 +3 位作者 康志强 何丽 罗方 雷龙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19-2721,共3页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住院或门诊的初发T2DM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压、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空...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住院或门诊的初发T2DM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压、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1)初发T2DM组患者FBG、TC、TG、MPV及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T2DM患者中,IR组患者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TG、MPV及PDW均显著高于非IR组(P<0.05);T2DM组患者中MPV与HO-MA-IR呈正相关(r=0.351,P=0.03);(3)IR组在IR改善后FBG、HOMA-IR、TG、MPV、PDW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增强,改善IR可降低血小板活性,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P-选择素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丽珍 黄翠 朱丽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91-1092,1095,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者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在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48例重症肺炎患者(A组)的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者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在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48例重症肺炎患者(A组)的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大血小板比例(P-LCR),同时与普通肺炎患者60例(B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C组)进行比较。结果入院24h内A组P-选择素、PLT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DM、MPV、P-LCR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PLT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选择素、PDW、MPV、P-LCR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MODS者与未发生MODS者、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其PLT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选择素、MPV、PDW及P-LCR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重症肺炎患者的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可能有助于评估其疾病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P-选择素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玥 亓雪 +2 位作者 刘湘 刘效敏 张筱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6-911,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的DVT患者6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非DVT查体者20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的DVT患者6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非DVT查体者20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Fib、D-二聚体水平等,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PLT、MPV、PDW、PCT、P-LCR、Fib和D-二聚体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对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VT组MPV、PDW、P-LCR降低,Fib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D-二聚体既是DVT的危险因素(OR=1.493、28.154,P<0.05),也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9、4.837,P<0.01);P-LCR是DVT的保护因素(OR=0.914,P<0.05)。PLT与MPV、PDW、P-LCR呈负相关(r=–0.269、–0.233、–0.120,P<0.01),与PCT呈正相关(r=0.062,P<0.01);MPV与PDW、P-LCR呈正相关(r=0.945、0.597,P<0.01);PDW与P-LCR呈正相关(r=0.582,P<0.01),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551,P<0.01)。MPV、PDW、P-LCR、Fib对DVT具有较低程度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8、0.606、0.588和0.699,P<0.01],D-二聚体具有中等程度的诊断价值(AUC为0.882,P<0.01)。MPV、PDW、P-LCR分别与Fib联合能够提高Fib单独诊断的敏感度(53.3%~54.7%vs.49.6%),分别与D-二聚体联合能够提高D-二聚体单独诊断的特异度(88.1%~89.0%vs.81.4%)。结论血小板参数(MPV、PDW、P-LCR)、Fib及D-二聚体对DVT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小板参数 凝血功能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细菌L型败血症的血小板参数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昕 李着算 +2 位作者 吕英 肖增璜 宋美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6-267,共2页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的胞壁不完整或完全丧失而形成细菌L型。它仍有一定的毒力,可致细菌L型败血症(SBL)。新生儿SBL发生率高,但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确诊需靠血细菌高渗培养的阳性结果。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的胞壁不完整或完全丧失而形成细菌L型。它仍有一定的毒力,可致细菌L型败血症(SBL)。新生儿SBL发生率高,但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确诊需靠血细菌高渗培养的阳性结果。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Platelet c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L型细菌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在判断慢性丙型肝炎RNA水平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夏 杜丹丹 +1 位作者 翟志敏 郭进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07-1310,共4页
以78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丙肝RNA载量。HCV-RNA阳性组PLT和PCT减低,PDW和MPV增高(P<0.001);RNA阳性组中低HCV-RNA载量组有更高的PLT和PCT... 以78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丙肝RNA载量。HCV-RNA阳性组PLT和PCT减低,PDW和MPV增高(P<0.001);RNA阳性组中低HCV-RNA载量组有更高的PLT和PCT,更低的PDW和MPV(P<0.05);HCV-RNA的高低和各参数间相关性分析显示HCV-RNA载量和MPV呈正相关性(r=0.306,P=0.026),和PLT(r=0.493,P<0.001),PCT(r=0.444,P=0.001)呈负相关性,和PDW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258,P=0.063)。血小板参数能辅助判断丙肝病毒复制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血小板参数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瑞丽 吕晓娴 孙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探讨肝硬化患者出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导致出血的原因,采用K45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 探讨肝硬化患者出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导致出血的原因,采用K45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比较PLT、PCT、MPV亦有显著差异(P<0.01)。血小板四项参数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出凝血异常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衡量肝硬化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陈恕 汤荣睿 李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PLT、MVP、PDW、PCT)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回顾性分析126例重庆常住汉族绝经后妇女,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髋关节(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全髋区和Ward’s区)、腰椎骨密...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PLT、MVP、PDW、PCT)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回顾性分析126例重庆常住汉族绝经后妇女,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髋关节(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全髋区和Ward’s区)、腰椎骨密度的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65例,骨量减少组33例及骨量正常组28例,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包括,PLT、MVP、PDW、PCT的水平。应用SPSS 22.0分别对3组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系数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PLT、MPV、PDW和髋关节、腰椎骨密度三组比较差异显著。(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LT与髋关节、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P<0.01),MPV、PDW与髋关节、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P<0.01)。校正年龄、BMI和绝经年限,偏相关系数分析显示MPV、PDW和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228,P<0.05;r=0.196,P<0.05)。(3)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LT与髋关节骨密度存在负相关(P<0.05),MPV、PDW与髋关节、腰椎骨密度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能与绝经后骨质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骨质疏松 绝经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潭枫 符永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59-3960,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17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出血者(出血组)32例、无合并出血者(无出血组)85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17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出血者(出血组)32例、无合并出血者(无出血组)85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4项血小板参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PT和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组的PT和血小板参数与无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PT和血小板参数变化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出血情况,可作为肝硬化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