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单采样品中残留白细胞计数两种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拥军 沈卓岚 +3 位作者 徐健 黄伯里 胡庆丰 冯武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14-616,共3页
为评价流式细胞计数法和Nageotte血细胞计数法计数单采血小板中残留白细胞,应用系列的稀释实验研究其准确性;对已知白细胞浓度的同一样本,反复检测14次,研究其重复性;分别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和Nageotte血细胞计数法检测102份去白细胞的单... 为评价流式细胞计数法和Nageotte血细胞计数法计数单采血小板中残留白细胞,应用系列的稀释实验研究其准确性;对已知白细胞浓度的同一样本,反复检测14次,研究其重复性;分别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和Nageotte血细胞计数法检测102份去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样本,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当白细胞浓度为0.8<WBC/μl<10时,两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少白细胞成分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单采 血小板 白细胞 流式细胞计数法 Nageotte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单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映红 吕秀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256-3257,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次血小板单采术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护理及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血小板单采治疗前患者平均血小板水平为(1398±217)×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次血小板单采术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护理及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血小板单采治疗前患者平均血小板水平为(1398±217)×109/L,单采治疗后为(936±185)×109/L,下降约1/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采治疗护理要点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先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良好的循环压力和流速,术后应观察出血情况。结论:血小板单采术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小板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出血性 血小板单采 治疗结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和羟基脲联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叶选海 张锐发 +6 位作者 杜新 刘焕勋 陈俊雄 蔡云 江鹏程 蔡力生 游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1期834-834,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药物疗法 羟基脲 血小板单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者D-二聚体的含量检测及其对血管性疾病的预防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崔立业 王雅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差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透视光免疫浊度法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全血献血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年龄...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差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透视光免疫浊度法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全血献血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与全血献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全血献血者显著减少,提示成分献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单采 交换输血 全血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对捐献者血常规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伍娟 孙革 +4 位作者 王大明 黄文娟 田怡 庄乃保 孙雄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72-73,76,共3页
目的探讨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对捐献者血常规的影响,以评价双份机采血小板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深圳市血液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份机采组和双份机... 目的探讨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对捐献者血常规的影响,以评价双份机采血小板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深圳市血液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份机采组和双份机采组,每组50名。在机采前和机采后(献血后5 min),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其血常规。在机采时,注意观察捐献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捐献者机采血小板成品合格率为100%,捐献者生命体征均基本平稳。采集前、后,两组捐献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集后,两组捐献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s,PLT)均较采集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采血小板前,两组捐献者WBC、HGB、RBC、HCT、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采血小板后,两组捐献者WBC、HGB、RBC、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L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两组捐献者外周血中PLT的计数均高于国家标准。结论双份机采血小板方法既高效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份机血小板 双份机血小板 血常规 捐献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于洋 骆群 刘景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878-881,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差异。将15袋(2单位/袋,400ml全血制备)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和15单位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在制备后1小时检测血小板浓度、体积、白细胞残留量... 本研究旨在对比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差异。将15袋(2单位/袋,400ml全血制备)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和15单位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在制备后1小时检测血小板浓度、体积、白细胞残留量、红细胞残留量;分别在血小板保存的0、1、2、3、4、5天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pH值、乳酸浓度、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结果显示:二组的血小板得率、红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都分别达到相应的国家质量标准,但在达到相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下,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的红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明显高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二组的乳酸、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二组间比较,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CD62p表达率在保存0-5天均高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二组的pH值、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二组间比较,2-5天白膜法组pH值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0-5天白膜法组CD62p再表达率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在0-5天无明显变化,而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保存1-5天时均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结论: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质量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质量,其制备工艺有待改进和优化,以降低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和活化血小板水平,提高其血小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机血小板 白膜 低渗休克反应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粒细胞缺乏期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艾燕 杨洪霞 周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粒细胞缺乏期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9例(394例次)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粒细胞缺乏期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治疗,对辐照单采血小板输注导致的不良反应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辐... 目的总结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粒细胞缺乏期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9例(394例次)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粒细胞缺乏期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治疗,对辐照单采血小板输注导致的不良反应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辐照单采血小板输注导致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反应(发生率0.25%)、过敏反应(发生率6.09%),经对症治疗好转;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3.14%。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本组均造血重建,白细胞植入时间(+9.0±1.9)d,血小板植入时间(+11.0±2.9)d。结论辐照单采血小板输注可有效降低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其他输血相关不良反应,护理中严格按照血小板输注要求,保证血小板输注效果,可提高干细胞移植粒细胞缺乏期患者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辐照血小板 骨髓抑制 不良反应 发热 过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存时间的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中外泌体释放及内容物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进萍 陈冰冰 +2 位作者 郑华晖 杨华娟 宋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93-199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时间对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leukocyte-reduced apheresis platelet,LRA-Plt)中外泌体(exosome,EXO)释放及内容物的影响。方法:应用ExoQuick获得不同储存时间对LRA-Plt中的EXO,采用透射电镜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 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时间对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leukocyte-reduced apheresis platelet,LRA-Plt)中外泌体(exosome,EXO)释放及内容物的影响。方法:应用ExoQuick获得不同储存时间对LRA-Plt中的EXO,采用透射电镜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蛋白免疫印迹法、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法分别进行形态、免疫标记、粒径分布检测。应用DLS检测不同储存时间LRA-Plt中EXO的粒径分布变化,通过Nanodrop■ND-2000检测不同储存时间LRA-Plt中EXO的蛋白和RNA含量变化。结果:成功获取类杯状、CD63/TSG101富集、Calnexin阴性、直径分布在30-200 nm的LRA-Plt来源EXO。储存早期(储存d 1、2),LRA-Plt来源EXO的粒径较小,分布多在30-40 nm;蛋白和RNA含量较低;2组间粒径分布、蛋白和RN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储存中晚期,LRA-Plt来源EXO的粒径较储存早期大,分布多在130-200 nm;蛋白和RNA含量较早期显著上升;与储存早期相比,储存中晚期LRA-Plt中EXO在粒径分布、蛋白和RNA含量上均出现显著上升(P<0.05)。结论:储存中晚期的LRA-Plt中EXO形态与储存早期存在差异,且粒径分布、蛋白和RNA含量显著高于储存早期。EXO携带的大量蛋白和RNA可能参与了血小板输注后多种功能作用的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白细胞血小板 储存时间 外泌体 蛋白 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率分析
9
作者 李玲 段萍 +1 位作者 李晓宁 冯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8-179,共2页
目的比较Trima与MCS+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部分献血者出现枸橼酸盐反应,方法随机各选择68例献血者,分别用Trima与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评估两种机型的血小板采集中献血者枸檬酸盐反应率。结果Trima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 目的比较Trima与MCS+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部分献血者出现枸橼酸盐反应,方法随机各选择68例献血者,分别用Trima与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评估两种机型的血小板采集中献血者枸檬酸盐反应率。结果Trima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血小板过程中,68例献血者1例出现枸檬酸盐反应发生率为1.47%;而MCS+血细胞分离机有3人出现轻微的反应,发生率为4.41%。136例献血者4例枸檬酸盐反应均为女性,总反应率为:2.94%。结论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血小板浓度和量更高,且献血者枸檬酸盐反应率低,但Trima与MCS+相比体积庞大,只适用于固定采血点采集血小板和进行其它血液成分单采;MCS+是便携式多功能血细胞采集仪,能配合临床开展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血浆置换、白细胞去除等治疗。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提高穿刺技术,改善献血环境等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单采 枸橼酸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盛楚华 邱树彬 邱小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在防治血液病患者出血中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反复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给予机采血小板输注,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在防治血液病患者出血中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反复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给予机采血小板输注,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1)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8·9%(153/172)、83·1%(59/71)、51·3%(19/37)和68·8%(11/16),4种类型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AL、AA、ITP无并发症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同病种有并发症患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无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P<0·05),而有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输注次数关系不大(P>0·05)。结论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出血的最有效措施,输注次数、发热、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因素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单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琳军 梁辉 孙致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33-433,共1页
关键词 治疗性血液成分 血细胞分离机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单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5 位作者 李惠森 陈宝婵 刘艳 吴月勤 梁思远 梁美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07-1611,共5页
目的:探讨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WBC)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21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共实施32次... 目的:探讨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WBC)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21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共实施32次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每次治疗处理2.5-3.0倍总血容量(TBV),采集1/5-1/4倍TBV的血小板悬液。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12.53±41.54)min;处理血量(8812.63±2087.15)ml;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798.84±190.77)ml;悬液血小板数(Plt)4486.50(3058.50-5279.50)×10^9/L、血小板总数3455.50(2288.68-4226.71)×10^9;WBC 13.79(10.21-20.72)×10^9/L、白细胞总数11.90(7.81-14.40)×10^9;Hb水平(3.28±1.25)g/L,Hb总量(2.62±1.17)g。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液Plt分别为1263.00(1052.50-1807.50)×10^9/L、(778.83±247.25)×10^9/L(Z=4.94,P<0.01),WBC分别为9.96(6.44-14.01)×10^9/L、8.59(5.37-13.12)×10^9/L(Z=13.31,P<0.05),Hb水平分别为(112.63±24.56)g/L、(10^9.55±24.46)g/L(t=1.68,P>0.05)。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术,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负荷,提高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率;虽可导致患者WBC有所下降,但WBC仍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患者Hb水平没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单采 血红蛋白 白细胞数 血液成分分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离心式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5 位作者 李惠森 陈宝婵 刘艳 梁美琪 吴月勤 梁思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综合性凝血指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为抗凝剂,对血小板... 目的:探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综合性凝血指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为抗凝剂,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减除血小板治疗,每次治疗设置处理血量为2.5~3.0倍总血容量(total blood volume,TBV),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为20%~25%TBV,对21例患者共进行32次减除血小板治疗,观察血小板减除效果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差异。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12.53±41.54)min,处理血量(8812.63±2087.15)mL,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798.84±190.77)mL;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液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分别为(1426.46±530.23)×10^9个/L、(778.83±247.25)×10^9个/L(t=10.808,P=0.000),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分别为(12.82±1.53)s、(13.28±1.51)s(t=3.921,P=0.00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分别为35.75(29.43,37.55)s、35.40(31.20,38.20)s(Z=3.021,P=0.003),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分别为(17.46±1.30)s、(17.88±1.41)s(t=2.783,P=0.009),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 concentration,Fbg)分别为(2.96±1.18)g/L、(2.81±1.11)g/L(t=3.433,P=0.002)。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负荷;对患者PT、aPTT、TT、Fbg的影响在机体正常代偿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分离机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单采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与血小板体外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顺利 刘二雄 +2 位作者 徐金梅 胡兴斌 尹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2-786,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巨噬细胞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增殖的效率,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108个/mL MRSA接种至LB培养体系,分为血小板组(每升加入2×10^(11)个去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巨噬细... 目的体外研究巨噬细胞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增殖的效率,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108个/mL MRSA接种至LB培养体系,分为血小板组(每升加入2×10^(11)个去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巨噬细胞组(每升加入1×10~9个体外诱导培养的巨噬细胞)、对照组(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和巨噬细胞均不加)。培养不同时间后,检测两组菌液的吸光度值以反映细菌的增殖情况,并在培养2 h时采集菌液,倍比稀释后涂板计数细菌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对MRSA的捕获,ELISA检测对照组和血小板组中的血小板因子4(PF4)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组和血小板组均可抑制MRSA增殖,且血小板组的作用更加显著。结论血小板可以在体外抑制MRSA增殖,其抑制效果优于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去白细胞血小板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盐抗凝剂对献血者骨代谢平衡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褚晓凌 侯建明 +6 位作者 林豪 林洪铿 曾嘉 陈国龙 陈岑 林娟 陈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85-78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采血小板模式下柠檬酸盐抗凝剂的应用对机体骨代谢平衡的短期影响,为可能的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更好地保护献血者健康。采用自身交叉、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模式,对22名健康献血志愿者以标准化的干预方式分别给予1.5mg/(kg...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采血小板模式下柠檬酸盐抗凝剂的应用对机体骨代谢平衡的短期影响,为可能的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更好地保护献血者健康。采用自身交叉、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模式,对22名健康献血志愿者以标准化的干预方式分别给予1.5mg/(kg·min)的柠檬酸盐抗凝剂(ACD-A)和相同容量的安慰剂(生理盐水)输注,干预洗脱期为2-3周。干预过程中采集系列血样进行骨代谢相关指标,包括骨形成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蛋白C端肽(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collagen,CTX)、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以及游离钙离子(ionized calcium,iCa2+)和无机磷(phosphorus,Pi)的检测,采集系列尿样进行尿钙、尿磷和尿肌酐的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柠檬酸盐干预导致:①血清OC和CTX水平大幅升高(p<0.0001),并于干预结束时升高至最高点,其中CTX增幅高于OC(p=0.02),OC/CTX比值降低(p<0.01);②血清iPTH水平升高(p<0.0001),iCa2+(p<0.0001)和Pi(p<0.01)水平降低,尿钙排出增加(p<0.0001);③女性iCa2+水平降幅高于男性(p=0.007),但未见iPTH、OC和CTX水平变化的性别间差异;④血清OC水平变化与CTX正相关(r=0.56,p<0.0001),二者均与iCa2+水平变化负相关(rOC=-0.44,rCTX=-0.44,p<0.0001);男性iPTH水平变化与OC相关(r=0.34,p=0.02),女性无此相关性;⑤上述指标24小时后均恢复至初始水平。结论:普通剂量下单次柠檬酸盐抗凝剂的输注可引发机体骨转换率的短暂提升,并以骨吸收增强为主要特征,同时伴随有尿钙排泄的增加,其对长期、频繁单采献血者骨质健康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盐 血小板单采 骨代谢指标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