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小板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物靶点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良 李祎莹 +3 位作者 杨宏艳 李江 徐少锋 王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35-135,共1页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一项紧迫任务.一些传统“活血化瘀”中药证明有明显抗血小板作用,如丹参、葛根素、丁苯肽等.我们对它们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一项紧迫任务.一些传统“活血化瘀”中药证明有明显抗血小板作用,如丹参、葛根素、丁苯肽等.我们对它们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葛根素及丁苯酞前药PHPB对4种诱导剂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collagen)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我们用体外实验及体内给药、体外实验(exvivo)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葛根素抑制诱导剂作用依次为ADP〉〉Col〉凝血酶=AA,丹酚酸B抑制作用分别为ADP〉〉Col〉凝血酶〉AA,而PHPB为ADP〉AA〉Col〉凝血酶.这些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均较强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由于血小板上ADP受体存在两种亚型P2Y1和P2Y12,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上述化合物对通过上述两种受体亚型的作用.已知ADP受体P2Y1亚型激动后引起PLC-Gq-IP3信号通路激活,而P2Y12亚型激活则通过GiAC抑制而减少CAMP,两者均引起血小板内游离钙的增加,抑制任一亚型都可是血小板聚集下降.我们的研究表明.丹酚酸B可相对选择性地抑制P2Y12受体亚型,而葛根素和PHPB则主要抑制P2Y1受体亚型,这些研究有助于开发新一代来源于天然产物的抗血小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药物 有效成分 药物靶点 血小板聚集 ADP受体 受体亚型 血小板内游离钙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