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4 位作者 杨世明 杨琳 王林 谢霞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8-1151,共4页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护技术人员操作因素、试剂器材因素、被检血清与红细胞因素、生理与疾病及使用药物因素等。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医护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血型与...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护技术人员操作因素、试剂器材因素、被检血清与红细胞因素、生理与疾病及使用药物因素等。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医护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血型与配血等检测试剂及试验操作技术的质量控制。本文简述了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血清学检测 影响因素 临床输血 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酶红细胞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马曙轩 刘景汉 +4 位作者 欧阳锡林 李锡金 于洋 马晓敏 赖凤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27-529,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及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为安全输血提供依据。采用含唯酶抗体的病人血清在多种介质中与ABO同型献血者红细胞、谱细胞和自身细胞进行反应 ,并通过吸收释放试验来判断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及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为安全输血提供依据。采用含唯酶抗体的病人血清在多种介质中与ABO同型献血者红细胞、谱细胞和自身细胞进行反应 ,并通过吸收释放试验来判断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结果表明 ,该唯酶抗体仅在木瓜蛋白酶介质中与献血者红细胞和谱细胞反应呈阳性结果 ,且自身对照亦呈阳性反应 ,而在其它介质中均呈阴性反应。吸收实验后抗体效价降低 ,采用乙醚放散 ,放散液中未测出抗体。该病人输注ABO及Rh同型献血者红细胞 60 0ml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该例唯酶抗体仅在木瓜蛋白酶介质体外检测中表现出凝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酶红细胞抗体 血型血清学 木瓜蛋白酶 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及其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勇萍 杨世明 +1 位作者 安宁 曹丽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9-1231,共3页
新生儿溶血病(HDN)由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可造成胎儿流产或新生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水肿等,是一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本文简述了HDN的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及血型血清学检测在HDN预防及诊断中的价值。
关键词 血型血清学检测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例抗M抗体的鉴定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琛 焦琴 +5 位作者 杨世明 江涛 穆士杰 杨琳 李丹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 分析抗M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和处理对策。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或抗体... 目的 分析抗M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和处理对策。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或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血标本,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复检、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类型及抗体效价测定。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供血者血液与患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81例抗M抗体阳性患者中,IgM型抗体71例(87.65%)、IgG型抗体3例(3.70%)、IgM型+IgG型抗体7例(8.64%),抗体效价为1∶4~1∶32。男28例(34.57%),女53例(65.43%)。1~10岁5例(6.17%)、11~20岁3例(3.70%)、21~30岁12例(14.81%)、31~40岁16例(19.75%)、41~50岁17例(20.99%)、51~60岁8例(9.88%)、61~70岁13例(16.05%)、71~77岁7例(8.64%)。骨科15例(18.52%)、脑外科12例(14.81%)、胸外科6例(7.41%)、血液科12例(14.81%)、妇产科12例(14.81)、传染科11例(13.58%)、消化科6例(7.41%)、其他科7例(8.64%)。结论 IgM型抗M抗体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在37℃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有反应活性的抗M抗体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S血型系统 抗M抗体 血型血清学检测 正反定型不相符 交叉配血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缺失型-D-表型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楚 张勇萍 +3 位作者 张从利 安宁 吴艳玲 杨世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Rh缺失型-D-表型被检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分析Rh缺失型-D-表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例孕妇产前血型血清检测中疑似Rh缺失型-D-表型被检者的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免疫史进行分析。结果 2例被检者中ABO血型为A型1例、O型1... 目的探讨Rh缺失型-D-表型被检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分析Rh缺失型-D-表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例孕妇产前血型血清检测中疑似Rh缺失型-D-表型被检者的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免疫史进行分析。结果 2例被检者中ABO血型为A型1例、O型1例,Rh血型均为Rh缺失型-D-表型。2例被检者血清抗体筛选、主侧配血在盐水法中不凝集,在微柱凝胶法及抗人球蛋白法中均出现2+~3+凝集;与自身细胞及次侧配血在盐水法、微柱凝胶法及抗人球蛋白法中均不凝集。2例被检者中有过流产史或其子女中发生过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史,经系列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为Rh缺失型-D-表型。结论 Rh缺失型-D-表型可能与Rh CE基因异常或基因重组有关,其血清产生的抗Hro抗体可造成流产和新生儿溶血病,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也可引起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认Rh缺失型-D-表型及其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对防治新生儿溶血病和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缺失型 -D-表型 血型血清学检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丽娜 刘相富 李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6-919,共4页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分析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HA患者,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根据患者自身抗...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分析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HA患者,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根据患者自身抗体类型及接受不同红细胞成分对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60例AIHA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阳性,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也均为阳性,其中单独Ig M类冷自身抗体8例(13. 33%),单独Ig G类温自身抗体49例(81. 67%),温冷双自身抗体3例(5. 00%),不规则体鉴定试验证实存在同种抗体17例(28. 33%)。60例AIHA患者中,34例接受了不相容红细胞输注共108次,输注次数的总有效率为57. 4%(62/108),总部分有效率为14. 81%(16/108),总无效率为27. 78%(30/108)。81次输注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中的有效率为58. 02%(47/81),部分有效率为12. 35%(10/81),无效率为29. 63%(24/81);27次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中的有效率为55. 56%(15/27),部分有效率为22. 22%(6/27),无效率为22. 22%(6/27),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抗体类型输注疗效比较显示,输注Ig M类冷自身抗体的有效率为41. 67%(5/12),部分有效率33. 33%(4/12),无效率25. 00%(3/12);输注Ig G类温自身抗体组的有效率58. 06%(54/93),部分有效率12. 90%(12/93),无效率29. 04%(27/93),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温冷双自身抗体组的有效率为100%(3/3)。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和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应用于AIHA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可避免O型洗涤红细胞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血清学 输血疗效 输血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空虚期血型的血清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蔡雪娇 陈碧乐 +1 位作者 谢作听 叶银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型血清学转化规律,为患者输注血液成分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在干细胞移植前对受者和供者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移植后定期检测患者ABO血型抗原强度及抗体滴...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型血清学转化规律,为患者输注血液成分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在干细胞移植前对受者和供者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移植后定期检测患者ABO血型抗原强度及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33例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型转变后ABO血型主要不合组正反定型结果相符率为100%,血型次要不合组正反定型相符率为33.3%,不符率为66.7%,ABO主次要血型不合组正反定型相符率为20%,不符率为80%。结论:ABO血型不合的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血型,但次侧不合和双向不合血清学血型转换后与正常人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型血清学 血型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与维族Rh血型的血清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兰炯采 周华友 +5 位作者 庞桂芝 白旭华 王晓珠 蔡玲君 张印则 杨全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采用血型血清学技术比较汉族与维族Rh血型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用抗-D、抗-C、抗-E、抗-e单克隆和多克隆抗血清常规检测Rh抗原,盐水法阴性样本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其为Rh抗原血清学阴性,用吸收放散试验检出Del型样本。结果... 目的:采用血型血清学技术比较汉族与维族Rh血型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用抗-D、抗-C、抗-E、抗-e单克隆和多克隆抗血清常规检测Rh抗原,盐水法阴性样本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其为Rh抗原血清学阴性,用吸收放散试验检出Del型样本。结果:228例随机非血缘关系汉族RhD(-)样本中,以ccee表型多见,共130例(57.02%),其次是Ccee,68例(29.82%),第三是CCee型,11例(4.82%),未检测到CCEe型和CcEE。72例随机非血缘关系新疆维吾尔族RhD(-)样本中仅检测到ccee、Ceee和CCee三种表型,也是以ccee表型(88.89%)多见,而且比例远远高于汉族人,二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X2=24.33,P<0.005)。Ccee表型(5.56%)和汉族人相比也有极显著性差异(X2=17.67,P<0.005)。CCee表型和汉族人的相比无差异(X2=0.0004,P>0.05)。228例随机非血缘关系汉族RhD(-)样本中检出42例Del型(18.42%),而72例随机非血缘关系维吾尔族RhD(-)样本未检测到Dd型。6例弱D样本均显示阳性结果,但凝集反应弱,3例“Du型”样本有两例可归为弱D型,一例用盐水法凝集反应为阴性,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弱阳性,属于极弱D型。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Rh血型既有东方人的特点,也有白种人的特点,是一个特殊的中华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血型血清学 汉族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B(A)血型的血清学及基因检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段福才 宋宁 +3 位作者 田力 李建华 李金平 李婷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8-480,共3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1例ABO血型系统中罕见B(A)型,并分析造成多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ABO血型血清型,同时采用PCR测序方法检测其基因型。结果表明,该献血者血清学结果正反定型结果不符,... 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1例ABO血型系统中罕见B(A)型,并分析造成多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ABO血型血清型,同时采用PCR测序方法检测其基因型。结果表明,该献血者血清学结果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正定型AB型,反定型B型,ABO基因型为B(A)04/O01型,存在nt640A>G点突变,导致214位甲硫氨酸被缬氨酸置换。结论:对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辅助验证,并能阐述ABO血型弱表达现象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B(A)型 血型血清学 ABO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ego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楚 张勇萍 +4 位作者 安宁 杨世明 吴艳玲 杜娟 张从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探讨Diego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血标本,采用复查血型、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试验等血型血清学检测进行确... 目的探讨Diego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血标本,采用复查血型、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试验等血型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认。结果在5例Diego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中,检出抗Di^a抗体4例,抗Di^b抗体1例,其中1例抗Di^a同时混合抗E抗体。抗体效价为1∶32~1∶128,抗体性质为IgG型。Diego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在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常引起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在临床上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病较多见。结论在输血相容性及免疫血液学检测中,对受血者和孕产妇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对确保输血安全及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go血型系统 抗Dia抗体 抗Dib抗体 血型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8例类孟买血型个体的血清学鉴定及FUT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金莲 刘学军 +2 位作者 马婷婷 陈洁润 李丽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8-1324,共7页
目的:对广西地区8例类孟买血型个体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背景分析。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研究标本进行血型鉴定,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包括以PCR-SSP方法进行ABO基因分型和测序,对决定H抗原表达的FUT1基因进行分析。结... 目的:对广西地区8例类孟买血型个体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背景分析。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研究标本进行血型鉴定,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包括以PCR-SSP方法进行ABO基因分型和测序,对决定H抗原表达的FUT1基因进行分析。结果:8例类孟买血型中,4例为B_(m)^(h),4例为A_(m)^(h)。FUT1基因测序结果显示,6例为h3h3突变[c.658C>T(p.Arg220Cys)突变纯合子],1例为h^(832)h^(832)突变[c.832G>A(p.Asp278Asn)突变纯合子],1例为h^(328)h3突变[c.328G>A(p.Ala110Thr)突变杂合子合并c.658C>T(p.Arg220Cys)突变杂合子]。结论:类孟买血型存在多种分子遗传机制,在本研究中,广西地区类孟买血型个体中发现导致类孟买血型的FUT1基因突变主要包括h3、h^(328)和h^(832) 3种,其中以h3突变最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血型 血型血清学 FUT1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结合血清学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艳艳 张羽茜 +2 位作者 曹昕瑞 于笑难 郑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型血清学与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用血清学分析鉴定的ABO疑难血型标本80例,同时采用PCR-SSP法进行基因分型,结合两种方法学结果,确定血型及制定输血策略。结果... 目的 探讨血型血清学与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用血清学分析鉴定的ABO疑难血型标本80例,同时采用PCR-SSP法进行基因分型,结合两种方法学结果,确定血型及制定输血策略。结果 血清学鉴定亚型40例,其他原因引起的抗原抗体缺失或减弱正常血型40例;PCR-SSP法基因分型亚型41例(3例二者结果不一致:血清学Ael型1例,基因分型O2O2;血清学O型1例,基因分型BO1;血清学A型1例,基因分型AB),正常血型39例。结论 使用血清学结合基因分型鉴定ABO疑难血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血型血清学 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 疑难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学特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世明 张红丽 +1 位作者 张勇萍 田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34-835,共2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选择其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法(MGT)及手工凝聚胺试验(MPT),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及其特异性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选择其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法(MGT)及手工凝聚胺试验(MPT),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及其特异性鉴定。结果:在75例疑似AIHA患者中,发现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及抗体筛查阳性、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及交叉配血试验不合54例;经患者自身红细胞吸收后的血清,在上述试验中不再出现凝集反应者50例,仍发生凝集反应者4例,经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C1例、抗-E2例、抗-e1例。结论:AIHA患者多数为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造成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少数存在同种抗体并多具有Rh血型抗体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血清学 抗体特异性鉴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疑难血型鉴定和基因分型的相关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超 李素萍 +3 位作者 李敏 吴学忠 邢昕 吕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0-784,共5页
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部分患者,尤其是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因病情及治疗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表现为ABO血型的抗原或抗体减弱。本研究分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进行正确的红细胞分型和基因分型,对12份肿瘤患者正反定型不一... 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部分患者,尤其是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因病情及治疗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表现为ABO血型的抗原或抗体减弱。本研究分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进行正确的红细胞分型和基因分型,对12份肿瘤患者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样本进行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和吸收放散试验。对存在疑问的标本进行PCR扩增第6、7外显子和5-7内含子,对外显子序列进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9例标本通过血型血清学、吸收放散定型,6例为A型,2例为O型,1例为B型;3例血型血清学和吸收放散无法鉴定其血型的标本,经测序分别定型为O46,B108和A102型,其中有2例因为PCR扩增效果差或者测序结果矛盾,未能给出ABO基因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无法定型的肿瘤患者的血液样本,可以采用血型血清血方法、基因分型及吸收放散的方法正确鉴定ABO血型,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正反定型 血型血清学 血型系统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ABO血型鉴定及与异型血交叉配血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雷丽明 王华 彭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223,共1页
人类ABO血型系统抗原在胚胎早期(约37d)就开始发育,但其抗原强度直至出生也不一定明显增加,自身ABO血型抗体也尚未完全产生(出生3-6个月后逐渐产生合成),故新生JLABO血型血清学检测有其独特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新生)LAB... 人类ABO血型系统抗原在胚胎早期(约37d)就开始发育,但其抗原强度直至出生也不一定明显增加,自身ABO血型抗体也尚未完全产生(出生3-6个月后逐渐产生合成),故新生JLABO血型血清学检测有其独特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新生)LABO血型鉴定及异型交叉配血结果。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泸州医学院附院住院的新生儿1095例,日龄1~28d,其中早产儿153例,足月儿908例,过期儿34例。男645例,女450例。所有新生儿和献血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新生儿 异型血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抗体 血型血清学检测 泸州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血交换治疗对RhHDN患儿血清抗体的影响
16
作者 杨江存 韩梅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7-607,共1页
目的:了解血清抗体检测指标在Rh新生儿溶血病(HDN)换血治疗时的参考判定价值。方法:采用Rh+血代替Rh-血对38例Rh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对换血前、后(30min,24h,72h)进行检测患儿血型抗体相关指标。结果:4例换血后血清学阳性者进行了2次... 目的:了解血清抗体检测指标在Rh新生儿溶血病(HDN)换血治疗时的参考判定价值。方法:采用Rh+血代替Rh-血对38例Rh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对换血前、后(30min,24h,72h)进行检测患儿血型抗体相关指标。结果:4例换血后血清学阳性者进行了2次换血治疗,其余均进行了1次换血治疗。结论:血型抗体检测对临床评判RhHDN患儿换血频次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液 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治疗 血型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亚型导致的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例报告
17
作者 杜景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6-546,共1页
1资料与结果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1岁,经检查其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为0型,反定型为B型,进一步鉴定为Bm亚型。1.2血型血清学检查①试剂与方法:单克隆抗-A、抗-B血清(长春波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H、抗AB(ak海血... 1资料与结果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1岁,经检查其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为0型,反定型为B型,进一步鉴定为Bm亚型。1.2血型血清学检查①试剂与方法:单克隆抗-A、抗-B血清(长春波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H、抗AB(ak海血液中心);ABO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多克隆抗-A、抗-B血清由本室自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 BM亚型 血型血清学检查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单克隆抗-A 血液中心 抗-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江涛 安宁 +4 位作者 杨世明 崔颖 穆士杰 王林 杜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分析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的原因及其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正反定型、抗体增强方法、吸收放散试验、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对患者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病例1、2、3、4正定型为O型,病例1... 目的分析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的原因及其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正反定型、抗体增强方法、吸收放散试验、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对患者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病例1、2、3、4正定型为O型,病例1、2反定型抗A、抗B抗体在常规方法中与Ac、Bc不凝集,病例3抗B抗体在常规方法中与Bc不凝集。经采用抗体增强方法及吸收放散试验,使抗A、抗B抗体凝集强度增加到弱凝集至2+。病例4正定型为O型、病例5正定型为A型,反定型采用抗体增强方法及吸收放散试验,仍未检测出抗B抗体,为抗B抗体缺乏。结论患者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使判定结果和临床及时输血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抗体减弱 抗体缺乏 正反定型 不相符 血型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的2例A307亚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斌 冯智慧 +1 位作者 郭庆明 王明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8-920,共3页
目的:对2例血清学定型困难的血液标本进行ABO基因检测,探讨其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此2例血清学定型困难的标本进行ABO基因分型,并对其ABO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从而确定其基因型。结果:2例标... 目的:对2例血清学定型困难的血液标本进行ABO基因检测,探讨其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此2例血清学定型困难的标本进行ABO基因分型,并对其ABO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从而确定其基因型。结果:2例标本血清学表现为红细胞与抗-A 1+凝集,与抗-A1不凝集,在血清中存在抗-A1;PCR-SSP基因分型显示为A/O1;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显示,此2例标本A等位基因在第7外显子存在nt467C>T及nt745C>T突变,导致第156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脯氨酸(Pro)变为亮氨酸(Leu),第249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Arg)变为色氨酸(Trp)。结论:血清学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此2例标本为罕见的A307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亚型 A307亚型 血型血清学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P对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ABO基因分型的检测效果与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俊勋 詹洁瑜 +5 位作者 张帆 叶壮健 王亦斌 罗敏 肖露露 姜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6-792,共7页
【目的】调查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的ABO血型基因,分析ABO表型相同输血中ABO基因型的错配输血几率。【方法】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检测ABO血型的表型及基因型。比... 【目的】调查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的ABO血型基因,分析ABO表型相同输血中ABO基因型的错配输血几率。【方法】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检测ABO血型的表型及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学对ABO血型表型的一致率;统计各ABO等位基因及各ABO基因型的频率;并分析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在接受ABO血型表型相同的输血时,ABO基因错配输血几率。【结果】血清学与PCR-SSP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的ABO表型识别的一致率为100%。PCR-SSP技术检测出患者中常见ABO基因5个(O1、O2、A1、B1及A2)以及ABO基因型16个(O1O2、O1O1、B1O1、A1O1、A1O2、B1O2、O2O2、A1B1、A1A1、B1B1、A2O1、A2O2、A2B1和A1A2),而血清学仅能识别ABO表型。潜在输血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接受ABO血型表型相同的随机输血中,与供者之间ABO基因型的错配率分别为:A型65.98%,B型57.39%,O型56.95%,AB型22.55%。【结论】PCR-SSP能识别ABO基因型,不仅可以作为血清学的有力补充,而且可能揭示输血治疗中不明原因的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原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表型 基因型 血型血清学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