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院前急救与血压管理的挑战与突破:从现状到未来
1
作者 陈晨 刘飞凤 +2 位作者 熊昕丽 汤跃宇 李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7-801,共5页
卒中作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其急救效果高度依赖于超早期干预。然而,当前卒中的院前急救仍以识别和转运为主,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血压管理是影响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卒中的院前急救中,血压管理因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 卒中作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其急救效果高度依赖于超早期干预。然而,当前卒中的院前急救仍以识别和转运为主,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血压管理是影响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卒中的院前急救中,血压管理因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存在差异而面临严峻挑战:缺血性卒中需维持脑灌注压以保护缺血半暗带,而出血性卒中需快速降压以抑制血肿扩大。最新研究证据提示,在缺乏卒中分型诊断时,院前强化降压[收缩压目标130~140 mmHg(1 mmHg=0.133 kPa)]未能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且对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呈现相反效果,这凸显了院前卒中分型诊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尚缺乏低成本、便于推广的院前卒中分型诊断措施。本文就卒中院前血压管理和院前卒中分型诊断的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院前急救 血压管理 快速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血压管理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志进 谭荃丹 +5 位作者 毛凤凯 李朝晖 陈晨 李刚 杨杰 林亚鹏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839,共11页
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70%以上,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早期常出现血压升高,大量观察性研究提示血压升高与AIS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70%以上,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早期常出现血压升高,大量观察性研究提示血压升高与AIS患者预后不良相关。AIS超早期血压管理的核心挑战在于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背景下血压波动对缺血半暗带的双重影响,合理的血压管理策略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在AIS超早期血压管理领域,在降压时机的抉择、目标血压值的个体化设定,以及不同降压策略对脑灌注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等方面仍存在广泛争议。鉴于此,本文对AIS超早期血压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超早期 血压管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若彤 陈晨 +1 位作者 刘飞凤 李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9-828,共10页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超急性期血压升高与血肿扩大及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现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6 h内以130~140 mmHg(1 mmHg=0.133 kPa)为目标进行强化降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降压干预越早,患...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超急性期血压升高与血肿扩大及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现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6 h内以130~140 mmHg(1 mmHg=0.133 kPa)为目标进行强化降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降压干预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尤其在救护车上2 h内启动强化降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然而,针对超高收缩压(≥220 mmHg)、超大体积血肿等特殊患者降压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不同降压药物的比较和优选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如何推广脑出血院前管理的救治模式,以及院前脑出血的早期识别仍是临床难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移动卒中单元的应用可显著缩短从派遣救护车到首次脑影像扫描的时间,为超急性期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大体积血肿、超高基线收缩压等特殊患者的血压管理、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以及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体系的完善,以进一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超急性期 血压管理 强化降压 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灌注导向的重症患者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方乐平 陈博 +1 位作者 李俊杰 汪志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2-1248,共7页
脑灌注异常不仅影响患者短时间的脑功能,而且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可能常常伴有血压的异常、颅脑的疾病以及脑血管的调节功能异常,从而出现脑灌注的障碍,尤其是脑灌注不足。血压、颅内压和... 脑灌注异常不仅影响患者短时间的脑功能,而且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可能常常伴有血压的异常、颅脑的疾病以及脑血管的调节功能异常,从而出现脑灌注的障碍,尤其是脑灌注不足。血压、颅内压和脑血管的调节功能,这三者决定了脑灌注。ICU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原发病,对于所有患者和每一类的患者,应该维持怎么样的血压较为合适,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此外,对于每一例患者,根据脑灌注为导向的血压调控也均不相同,需要个体化的处理,所以在ICU的诊疗过程中对于上述参数的监测和整合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血压管理 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血压管理预防烟雾病患者围手术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杨炳男 史锡文 迁荣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究精准血压管理预防烟雾病患者围手术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行全麻血运重建术治疗的烟雾病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排秩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 目的:探究精准血压管理预防烟雾病患者围手术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行全麻血运重建术治疗的烟雾病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排秩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除常规护理外,对照组予以常规血压管理,研究组予以精准血压管理。比较两组CHS发生情况和术后恢复质量(QoR-40评分)。术后3个月复查,比较两组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功能(Bar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CH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2%vs 24.5%,P=0.029),QoR-40量表总分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WAIS-RC、RBANS-DM、RBANS-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Barthel指数均升高,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血压管理可降低烟雾病患者术后CHS发生率,提升术后康复质量,促进术后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精准血压管理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血压管理研究进展
6
作者 隋鸿平 李婷婷 +2 位作者 姜桐桐 夏云龙 史铁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32-1936,共5页
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类药物逐渐增多且应用广泛,其诱发的高血压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诱发高血压难以被及时诊断且未受控制的高血压疏于管理,因此,积极的血压管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 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类药物逐渐增多且应用广泛,其诱发的高血压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诱发高血压难以被及时诊断且未受控制的高血压疏于管理,因此,积极的血压管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总结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及其相关高血压的现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血压管理策略,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重视,并为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患者提供血压管理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肿瘤治疗相关高血压 血压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的网状Meta分析
7
作者 谷明宇 秦廷廷 +4 位作者 乔昆 白欣苑 王尧 杨宇彤 李星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65-1272,1288,共9页
背景高血压作为危险因素能够显著增加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目的全面收集我国不同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评价方面的文献,评价不同模式的管理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高血压管理模... 背景高血压作为危险因素能够显著增加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目的全面收集我国不同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评价方面的文献,评价不同模式的管理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高血压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统计软件StataSE-64,以血压控制率为评价指标,对纳入的18篇高血压管理模式文献涉及医院-社区联合管理、常规社区管理、常规医院治疗管理、一般管理、“互联网+”管理五种模式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相对于作为空白对照的一般管理模式,医院-社区联合管理、常规社区管理、常规医院管理、“互联网+”管理四种模式对高血压控制都具有一定效果。总体效果排序为医院-社区联合管理≈“互联网+”管理>常规医院治疗管理>常规社区管理>空白对照。其中医院-社区联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控制效果显著;医院-社区联合管理模式与“互联网+”管理模式效果相近;常规医院管理比常规社区管理效果好。结论为完善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应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建设,引导慢性病管理模式与“互联网+医疗”模式结合,加强慢性病全生命全周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血压管理模式 基层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后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勇 王晶 +1 位作者 周雅丽 袁东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4-910,共7页
高血压(hypertension,HT)通过增加主动脉管壁张力和促使组织结构退化而诱发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持续的HT会增加主动脉相关死亡风险,是AD预后不良的显著影响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可控因素。研究表明,AD后血压管理可降低AD死亡... 高血压(hypertension,HT)通过增加主动脉管壁张力和促使组织结构退化而诱发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持续的HT会增加主动脉相关死亡风险,是AD预后不良的显著影响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可控因素。研究表明,AD后血压管理可降低AD死亡率,是AD治疗的重要目标和手段。本文就AD对血压的影响、AD后血压管理的意义及方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AD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主动脉夹层 血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低血压预测指数指导术中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许琳涓 李轶 谢建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6-970,共5页
术中低血压与术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基于机器学习的低血压预测指数(HPI)利用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在非心脏和心脏手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使术中血压管理由被动处理转变为预防性的主动控制。HPI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减少了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术中低血压与术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基于机器学习的低血压预测指数(HPI)利用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在非心脏和心脏手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使术中血压管理由被动处理转变为预防性的主动控制。HPI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减少了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本文从HPI概述、HPI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以及HPI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血压预测指数 血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治疗相关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永婷 席祖洋 +1 位作者 田书梅 彭家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6-891,共6页
目的:系统检索并汇总国内外癌症治疗相关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模型,在循证指南网站及相关数据库中系统检索关于癌症治疗相关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证据总结、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指南、系... 目的:系统检索并汇总国内外癌症治疗相关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模型,在循证指南网站及相关数据库中系统检索关于癌症治疗相关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证据总结、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科学立场声明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总结、形成证据。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指南6篇、专家共识5篇、临床决策1篇、系统评价1篇、科学立场声明3篇,从建立多学科团队、风险评估及预防、血压监测、治疗及管理策略4个方面形成了27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癌症治疗相关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证据,医护人员在证据应用时可充分考虑临床实际情境及循证证据,不断完善血压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症 血压 血压管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结构化访谈法的卫生体系视角下我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实施现状、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尧 秦廷廷 +4 位作者 谷明宇 白欣苑 乔昆 杨宇彤 李星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44-1549,共6页
背景高血压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层作为高血压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关口,其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现阶段我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运作现状和共性规律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了解我国基层高血压管理现状,梳理... 背景高血压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层作为高血压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关口,其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现阶段我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运作现状和共性规律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了解我国基层高血压管理现状,梳理典型经验,为我国高血压管理优化提供建议。方法2021年11—12月,对我国五省市29名高血压管理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体系理论为指导,从领导治理、服务提供、卫生人力、卫生筹资、药物和设备可及性以及卫生信息系统6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在领导治理层面:基层高血压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需要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等多部门协同管理;在服务提供层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提供全专融合服务以满足患者个性化医疗需求;在卫生人力层面:社区全科医生是基层高血压管理工作开展的主力,应通过绩效考核按劳分配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在卫生筹资方面: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就诊可获得医保报销倾斜性政策支持;在药物和设备可及性方面:基本医疗设备及高血压基本用药在基层均有配备;在卫生信息系统方面: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可实现签约患者健康信息共享与服务协同。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对高血压患者长期随访管理的工作,可通过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综合治理能力与基层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基层卫生人员能力建设,完善医保报销与支付方式制度,改善基层高血压治疗的药物和设备条件,并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赋能基层高血压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高血压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卫生体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全科医生 基层高血压管理 慢性病管理 半结构化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 被引量:174
12
作者 李静 范利 +24 位作者 华琦 蔡军 陈鲁原 陈伟伟 陈晓平 郭艺芳 何青 胡亦新 姜一农 李南方 李为民 李燕 李悦 李勇 马青峰 皮林 宋海庆 孙希鹏 王青 王增武 吴海英 吴海云 谢良地 杨进刚 杨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1期1-23,共23页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至2017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 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为了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卫生行业遵循“健康老龄化”的原则,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决贯...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至2017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 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为了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卫生行业遵循“健康老龄化”的原则,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老年人 药物疗法 血压管理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管理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萍 陈蕾 +7 位作者 袁绘 朱宣 沈红健 于龙娟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LVO患者。对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24 h平均收缩压(mSBP)对预后的影响。根据术后24 h mSBP将患者分为低mSBP[100~<120 mmHg(1 mmHg=0.133 kPa)]组、中mSBP(120~140 mmHg)组和高mSBP(>140~160 mmHg)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及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然后将患者分为低中mSBP(100~140 mmHg)组与高mSBP(>140~160 mmHg)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38例,其中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161例(67.65%),预后不良77例(32.3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术前和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核心梗死体积(脑血流量<30%的脑组织体积)及术后24 h mSB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前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SPECTS(OR=1.338,95% CI 1.081~1.657,P=0.007)、术后24 h NIHSS评分(OR=0.838,95% CI 0.785~0.894,P<0.001)和术后24 h mSBP(OR=0.966,95% CI 0.937~0.996,P=0.03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mSBP增高,术后3个月死亡率和术后24 h sICH发生率均升高(P=0.001、0.032),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低中mSBP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高mSBP组(P=0.04),术后24 h sICH发生率低于高mSBP组(P=0.01),术后3个月死亡率与高mSB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术后24 h mSBP是前循环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将此类患者术后24 h mSBP控制在≤140 mmHg,如果出血转化的风险大则可控制在≤120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管理 前循环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脑出血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民族与非民族地区居民健康档案与高血压管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小迪 连素琴 +1 位作者 阎春生 马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4109-4111,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民族与非民族地区居民建档、高血压管理情况。方法于2013年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民族与非民族地区分别抽取临夏州康乐县、武威市凉州区为研究现场,从基层单位获得数据,包括常住居民总人口数,常住居民城镇、农村... 目的了解甘肃省民族与非民族地区居民建档、高血压管理情况。方法于2013年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民族与非民族地区分别抽取临夏州康乐县、武威市凉州区为研究现场,从基层单位获得数据,包括常住居民总人口数,常住居民城镇、农村人口数,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总人份数,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等;现场随机对566例(其中康乐县264例、凉州区302例)居民进行高血压管理调查,为居民测量血压,并填写《现场血压测量记录表》,记录是否确诊、是否按时服药、是否被管理、管理是否有效等。结果 2012年,康乐县城镇、农村居民纸质(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为93.78%、93.17%(93.78%、93.17%),凉州区分别为81.83%、86.23%(76.17%、86.21%);2012年康乐县、凉州区高血压管理率分别为80.02%、32.93%;2013年,现场调查得到康乐县血压有效控制率为10.9%(12/110),凉州区为25.5%(24/94)。结论民族地区居民建档率、高血压管理率均高于非民族地区,但两地高血压控制率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健康档案 血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目标血压管理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19
15
作者 徐伟 陈晓莉 +2 位作者 林文风 程宝珍 孙立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94,共5页
目的 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目标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并评价临床实践效果。方法 以“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血压管理”等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专业协会网站,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目标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基于知识转... 目的 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目标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并评价临床实践效果。方法 以“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血压管理”等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专业协会网站,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目标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基于知识转化模式,根据权益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实践场所现况,对汇总的最佳证据进行遴选和裁剪,经专家函询后制订循证实践方案。制订审查指标并进行基线审查,分析阻碍及促进因素。2021年8~9月将循证实践方案应用于临床。结果 总结形成24条最佳证据,包括目标值设定、管理策略、病情观察、病史采集、药物选择、辅助检查、健康教育7个主题。方案应用后,患者30 min、60 min内目标血压值、目标心率值达标率显著高于应用前,急诊医护人员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目标血压管理相关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应用前,护士对7项审查指标执行率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1)。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目标血压管理的循证实践可提升患者急诊目标血压达标率,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水平和审查指标的执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救护理 目标血压 血压管理 知识转化模式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血压管理的严峻形势与应对--《柳叶刀》杂志文章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路甲鹏 苏萌 蒋立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0,共2页
2017年10月25日,《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两篇有关我国高血压管理现状的文章,揭示了我国目前高血压管理的三大突出问题,明确了亟待改善的靶点,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本文将从研究的数据来源和主要结果入手,解读研... 2017年10月25日,《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两篇有关我国高血压管理现状的文章,揭示了我国目前高血压管理的三大突出问题,明确了亟待改善的靶点,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本文将从研究的数据来源和主要结果入手,解读研究的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管理 《柳叶刀》 解读 杂志 数据来源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格血压管理策略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云珍 于斌 韩如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观察严格血压管理策略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20例,年龄49~75岁,术前测定基础血压。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调控目标:阻断前(T1)期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水平... 目的观察严格血压管理策略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20例,年龄49~75岁,术前测定基础血压。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调控目标:阻断前(T1)期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水平;阻断(T2)期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的+10%^+20%水平,且SBP<160 mm Hg(1 mm Hg=0.133 k Pa);解除阻断(T3)期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的-10%^-20%范围。记录麻醉诱导前10 min(T_0)、手术后20 min(T_1)、颈动脉阻断即刻(T_2)、颈动脉阻断15 min(T3)、颈动脉开放即刻(T4)、颈动脉开放10 min(T5)、拔除气管插管后10 min(T6)时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双侧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 SO2)。结果 T_0、T_1、T_2、T_3和T4时间点的MAP分别为(94±9)mm Hg、(94±14)mm Hg、(105±10)mm Hg、(102±14)mm Hg和(84±12)mm Hg,阻断期MAP较基础水平提升约11%(P<0.05),解除阻断后MAP较基础水平降低11%(P<0.05);术侧rSO_2在以上各时间点为(70±4)%、(65±3)%、(64±5)%、(67±4)%和(69±4)%,T2期的rSO_2较基础值降低(P<0.05),但T_2、T_3和T_4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非术侧比较,术侧rSO2在T_3和T_4点明显降低(P<0.05)。手术侧及非手术侧颈动脉阻断前后rSO_2下降<20%。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严格的血压调控能维持患者良好的脑氧供需平衡,防止脑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氧饱和度 脑缺血 血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围术期高血压管理的一些看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刚 杜磊 +1 位作者 芶大明 邓硕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血压管理 围术期 非心血管手术 血压患者 心血管并发症 缺血性损伤 组织血流量 血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严玉宁 董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32-236,共5页
关键词 血压管理 急性期 卒中患者 危险因素 临床试验 降压治疗 临床预后 血压水平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璐 方向华 张仲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缺血性卒中发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1-2],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国内外临床实践和研究已证实,降压治疗在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关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这一临床问题却依然充满争议,尤... 缺血性卒中发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1-2],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国内外临床实践和研究已证实,降压治疗在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关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这一临床问题却依然充满争议,尤其是在合理控制卒中后的高血压治疗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压管理 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