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变换的无创血压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顶立 陈裕泉 +3 位作者 邢雷 严洪 陈杭 叶树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48-1652,共5页
为了在空间环境下测量连续血压,提出一种基于脉搏波速法,采用小波变换检测脉搏波信号峰点,准确计算脉搏波传导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推算出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将其应用在自己研制开发的无创血压采集系统上.系统对传感器定位要求不高... 为了在空间环境下测量连续血压,提出一种基于脉搏波速法,采用小波变换检测脉搏波信号峰点,准确计算脉搏波传导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推算出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将其应用在自己研制开发的无创血压采集系统上.系统对传感器定位要求不高,误差和不适感较少,解决了其他基于脉搏波速法的血压采集系统所存在的心电、脉搏波信号同步性差,以及计算精度较低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准确定位脉搏波峰点、计算出脉搏波传导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人体动脉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脉搏波 脉搏波传导时间 无创血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oC的高精度电子血压检测仪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刚 王宏 林凌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8,共3页
一种基于单片集成系统(SoC)的高精度电子血压检测仪。该系统采用基于Σ-Δ型A/D转换器的ADμC848作为核心处理器,并应用形态滤波等信号处理算法,简化了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SOC 血压检测 ∑-△型单片机 形态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血压检测系统算法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庞宇 何鸿 蒋伟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105,共7页
血压是评估心血管风险等疾病的重要体征参数之一,可穿戴血压检测系统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针对传统可穿戴血压检测系统算法复杂的问题,通过STM32单片机、压力传感器等器件来采集数据并设计血压检测算法。利用压力表测试出压力... 血压是评估心血管风险等疾病的重要体征参数之一,可穿戴血压检测系统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针对传统可穿戴血压检测系统算法复杂的问题,通过STM32单片机、压力传感器等器件来采集数据并设计血压检测算法。利用压力表测试出压力和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值的定量关系,采用移动平均滤波器对混合血压信号进行分离,形态学滤波去除基线漂移等干扰。提出基于基波信号的方法来完成振荡脉搏波的幅值匹配,并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进行离散波峰序列的求值查找。结合变幅度系数法来查找序列峰值的特征点,匹配静压力信号来计算血压。经验证,该算法计算的血压值与标准听诊法结果具有较强的数据一致性,符合ANSI/AAMI标准,能够作为血压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波法 血压检测 振荡脉搏波 峰值点定位 拉格朗日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的血压检测算法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庞宇 何鸿 蒋伟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8期45-50,共6页
针对基于示波法的电子血压计采用幅度系数法作为血压判定算法存在的个体适应性差的缺点,文中提出一种结合幅度系数法和波形特征法对脉搏波采用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的血压检测算法,即在较宽松的包络线幅度范围内寻找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特征... 针对基于示波法的电子血压计采用幅度系数法作为血压判定算法存在的个体适应性差的缺点,文中提出一种结合幅度系数法和波形特征法对脉搏波采用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的血压检测算法,即在较宽松的包络线幅度范围内寻找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特征点。针对脉搏波波形起伏变化大的特点,提出动态差分阈值法来定位脉搏波峰值点。选用STM32F103RCT6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对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文中算法与标准水银血压计相比,误差均值都在5 mmHg内,符合ANSI/AAMI标准。说明文中算法能够提高特征点的准确率,提升血压检测的准确性和自适应性,可作为血压判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检测 B样条拟合 脉搏波峰值定位 动态差分阈值法 特征点提取 信号采集 血压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压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姚超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8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动态组,另选取同期体检且血压正常的155例老年人作为正常组。两组均采用动态血压检测,对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24 h平均值、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及昼...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动态组,另选取同期体检且血压正常的155例老年人作为正常组。两组均采用动态血压检测,对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24 h平均值、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及昼夜间节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动态组收缩压的24 h平均值、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昼夜间节律分别为(149.5±9.5)、(161.4±9.7)、(141.5±9.2)、(0.06±0.02)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19.8±8.9)、(124.5±9.0)、(109.7±8.8)、(0.04±0.01)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舒张压的24 h平均值、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昼夜间节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检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机体收缩压异常情况进行动态的检测后根据检测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血压,从而将昼夜间的节律维持在正常水平,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的效果,动态血压检测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动态血压检测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血压检测仪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朝福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第23期130-132,共3页
为了实现血压检测便携性和实用性,文章采用了高性能的STM32F407芯片,实现了对血压检测过程的自动控制与调节。采用摩托罗拉公司MPX21000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完成血压数据的采集。血压数据采集后可以实现自动显示以及储存,同时还进行了实时... 为了实现血压检测便携性和实用性,文章采用了高性能的STM32F407芯片,实现了对血压检测过程的自动控制与调节。采用摩托罗拉公司MPX21000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完成血压数据的采集。血压数据采集后可以实现自动显示以及储存,同时还进行了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植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且方便进行软件二次开发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血压检测 STM32F407芯片 MPX21000 μC/OS-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血压检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石斌 陈丹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4期117-117,119,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血压检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46例同期于健康体检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平板运动实验,观察并比较两组运动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运动时收缩压... 目的:探讨运动血压检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46例同期于健康体检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平板运动实验,观察并比较两组运动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运动时收缩压明显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运动血压检测对于预测患者疾病危险度、判定患者治疗效果具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血压检测 老年高血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周血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的治疗方案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8
作者 周庆 朱云中 +5 位作者 陈锐 陈云鹏 周海静 张晓宁 卢双宏 刘晶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外周血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的治疗方案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22年7月至2024年4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经... 目的:研究基于外周血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的治疗方案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22年7月至2024年4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经验性选用常规降压药+基础治疗)和观察组(通过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选用敏感降压药+基础治疗),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压药联合使用率及再出血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压药联合使用率、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外周血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个体化药物治疗,能稳定患者的血压、心率,提高疗效,降低降压药联合使用率、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性脑出血 术后 外周血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医生更应重视检测非诊室血压
9
作者 郭艺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42期14-14,共1页
血压测量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择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极为重要。目前血压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BPM)、家庭自测血压(SBPM)。其中诊室血压一直被视为判定血压水平的"... 血压测量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择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极为重要。目前血压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BPM)、家庭自测血压(SBPM)。其中诊室血压一直被视为判定血压水平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检测 血压 诊室 社区医生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测量 预后评估 疗效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家庭内血压自我检测对饮食结构及血脂变化的分析
10
作者 浦小弟 张喆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27期91-93,共3页
目的通过团队服务指导并规范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家庭内血压自我检测,使病人对自身健康引起重视,主动接受健康宣教,自动调节饮食结构、健康饮食,从而使自身血脂得到改善。方法对进入课题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 目的通过团队服务指导并规范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家庭内血压自我检测,使病人对自身健康引起重视,主动接受健康宣教,自动调节饮食结构、健康饮食,从而使自身血脂得到改善。方法对进入课题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保持原有常规治疗及健康宣教不变的情况下,对干预组进行自测血压规范培训,每天进行自我检测,每月由团队医师当面指导规范检测血压方法;对照组每月由团队医师测压1次。1年后对两组饮食结构及血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年后,干预组饮食结构、血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饮食结构有明显改变,血脂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团队服务,可使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得到规范的家庭内血压自我检测的指导,通过每日自我检测血压,可使病人对自身健康引起重视,主动接受健康宣教,学习如何健康饮食,从而调整饮食结构,并且使血脂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家庭血压自我检测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郑红薇 王蓓 +1 位作者 孙英华 张治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的 研究遵医行为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影响,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率(包括定期复查,按时服药,血压监测,合理运动,饮食控制)。结果 实验组在定期... 目的 研究遵医行为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影响,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率(包括定期复查,按时服药,血压监测,合理运动,饮食控制)。结果 实验组在定期检查、按时服药、血压检测、饮食控制等方面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遵医率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遵医行为 遵医率 血压检测 饮食控制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艺 贾秋蕾 +4 位作者 胡元会 齐连芬 宋庆桥 褚瑜光 吴华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771-775,共5页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老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47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数值将患者分成4组:RHR≥80次/...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老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47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数值将患者分成4组:RHR≥80次/min为1组,70次/min≤RHR≤79次/min为2组,60次/min≤RHR≤69次/min为3组,50次/min≤RHR≤59次/min为4组.比较四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各组比较:总胆固醇3组>1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1组>其余三组;24h平均DBP 1组(67.11±8.55)mm Hg>3组(61.47±8.34)mm Hg,1组>4组(61.79±7.77)mm Hg;白天平均DBP 1组(67.29±8.95)mm Hg>3组(62.22±8.48)mm Hg,1组>4组(61.53±8.44)mm Hg;白天SBP负荷1组(40.61±32.57)mm Hg>2组(33.16±33.36)mm Hg>3组(23.00±26.26)mm Hg>4组(20.87±27.2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DBP、LDL-C为静息心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全天平均DBP、LDL-C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在诊疗中应予以重视,以期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及心脑血管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老年 血压 静息心率 动态血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咏刚 杨淑娜 +3 位作者 秦伟 杨磊 袁俊亮 胡文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白质高信号(IWM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73例住院查体者,根据头部核磁共振对IWMH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进行严重程度评估分为无或轻度IWMH组284例(总体评分<2分),中度IWMH组156例(总体评分2~4分),重度IWMH组...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白质高信号(IWM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73例住院查体者,根据头部核磁共振对IWMH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进行严重程度评估分为无或轻度IWMH组284例(总体评分<2分),中度IWMH组156例(总体评分2~4分),重度IWMH组133例(总体评分>4分)。采用动态血压监护仪检测三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及相应血压变异系数(BPV)。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变异性与IWMH的关系。结果无或轻度IWMH、中度IWMH、重度IWMH组24 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收缩压BPV、舒张压BPV依次升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收缩压及其BPV升高是IWMH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收缩压和血压变异性增高与IWMH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脑白质高信号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血压计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皮喜田 李双双 刘洪英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8-432,共5页
设计一种基于(DSP)的、带USB接口的大容量存储的电子血压计。该系统充分利用TMS320VC5402的片内外资源和结合电源管理的设计,使系统具有低功耗、便携式的特点。通过USB与PC机进行数据传送实现血压信息的远程监控,触摸屏的运用使操作更... 设计一种基于(DSP)的、带USB接口的大容量存储的电子血压计。该系统充分利用TMS320VC5402的片内外资源和结合电源管理的设计,使系统具有低功耗、便携式的特点。通过USB与PC机进行数据传送实现血压信息的远程监控,触摸屏的运用使操作更加简单。利用示波法测量血压值,经过校正后得到准确的血压测量值,温度补偿算法使得测量值更加精确。相同时间和外界环境下对38位正常受试者同时采用本血压计与传统水银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本血压计的测量验证准确度达到86.9%,与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满足血压测量所需的精度要求,适用于临床诊断检测和家庭医疗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 USB 血压检测 电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宇 冯德辉 +1 位作者 王俊贤 陈恺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123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根据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杓型组和反勺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室间隔厚...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123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根据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杓型组和反勺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4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类型占5%(6例),非杓型血压类型占58%(71例),反杓型血压类型占37%(46例)。②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观察,杓型组、非构型组与反杓型组间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mm)(22.4±2.45,26.5±4.49,31.3±5.16)、室间隔厚度(mm)(9.4±1.10,10.6±1.13,11.2±2.50,)、左室后壁厚(mm)(9.0±0.91,9.3±1.02,9.7±1.41)、每搏量(ml)(61.1±16.24,55.2±13.21,45.1±17.36)射血分数(%)(58.21±10.13,52.33±9.81,46.26±12.66)、左室质量(g)(182.7±61.02,202.1±44.51,224.5±43.32,)、左室质量指数(g/m2)(101.3±32.62,110.4±25.71,124.1±22.54)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反杓型血压较杓型及非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而非杓型血压较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年高血压 动态血压检测 昼夜节律 左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仰欣 石昌红 +2 位作者 郭征东 东野光 赵家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餐后血压 并发症 动态血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学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新胜 孙留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住院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按类型进行时间给药,随访2个月进行分析...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住院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按类型进行时间给药,随访2个月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87例,占43.5%;异常血压节律113例,占56.5%,其中非杓型占34.5%,反杓型占20%,超杓型占2%,中青年以正常血压节律为主,老年人以异常血压节律居多,治疗2个月,血压达标率72.5%,有71.68%的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血压节律。结论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节律的检测,强化高血压药物的时间治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动态血压检测 时间治疗学 血压昼夜节律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柱血压计使用、维修与检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阳宇春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32-232,共1页
汞柱血压计是医院常规检查及抢救中必备的最基本的仪器,也是目前血压检测中的“金标准”。由于其使用频率极高,因此损坏率和失准率也就相对较高,它的质量状态也就成了医疗质量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保障点。笔者作为医院计量质量管理与... 汞柱血压计是医院常规检查及抢救中必备的最基本的仪器,也是目前血压检测中的“金标准”。由于其使用频率极高,因此损坏率和失准率也就相对较高,它的质量状态也就成了医疗质量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保障点。笔者作为医院计量质量管理与维护工作人员,每星期至少一次对全院在用血压计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故障、漏汞、计量失准)及时解决。下面谈谈在血压计管理、维修、检定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和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柱血压 检定 维修 医疗质量体系 常规检查 质量管理 “金标准” 血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尹崇清 朱林勋 简培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5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KD患者255例,按照CKD分期(1~5期)将所有患者分成5组。运用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来监测记录患者24h的动态血压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KD患者255例,按照CKD分期(1~5期)将所有患者分成5组。运用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来监测记录患者24h的动态血压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肾脏功能水平的逐渐下降,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收缩压变异性参数上,CKD 4、5期患者明显高于CKD 1~3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发现舒张压变异性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KD患者肾脏功能水平的下降与24h、白昼和夜间平均血压的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加以及非杓型血压比例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压变异 动态血压检测 非杓型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自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监测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艺芳 安少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38期27-27,F0004,共2页
长期以来,诊室血压检测一直是血压测量的主要手段,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诊室血压测量存在诸多局限性。近年来,家庭自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的应用日益广泛,充分合理地应用这些检测技术可以弥补诊室血压测量的不足,为更好地防治高血压提供... 长期以来,诊室血压检测一直是血压测量的主要手段,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诊室血压测量存在诸多局限性。近年来,家庭自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的应用日益广泛,充分合理地应用这些检测技术可以弥补诊室血压测量的不足,为更好地防治高血压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基层医疗机构 血压 应用 血压测量 血压检测 检测技术 诊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