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凝血-纤溶动态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雷蕾 刘丹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用凝血-纤溶动态图(Coagulation-fibrinolysis dynamic-pattern,CF)观察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对胸科手术患者凝血-纤溶动态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开胸手术(食管癌根治术和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 目的:用凝血-纤溶动态图(Coagulation-fibrinolysis dynamic-pattern,CF)观察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对胸科手术患者凝血-纤溶动态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开胸手术(食管癌根治术和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镇痛(General-epidural anesthesia,GEA)组和全麻(General anaesthesia,GA)组(n=2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关胸时、术后1、3 d晨空腹抽取前臂静脉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凝血-纤溶动态描记图,并于术前及术后4~7 d分别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果:两组FIB、凝固启动时间(Concretion startup time,CST)、最大凝固程度(Maximum extent of coagulation,M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胸及术后,GEA组较GA组的凝血达峰值时间(Maximum coagulation time,MCT)明显延长(P<0.05),PLT明显减少(P<0.01),平衡时间(Balance time,BLT)和全反应时间(Whole time of fibrinolysis reaction,WFT)明显缩短(P<0.01);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TEA可抑制开胸手术后应激引起的凝血功能增强,改善术后纤溶抑制,维持体内凝血-纤溶功能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镇痛 -动态平衡 -动态图 开胸手术 下肢深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动脉硬化模型ApoE^(-/-)小鼠纤溶-凝血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佳 赵百孝 +2 位作者 哈略 黄畅 和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14-1418,1423,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动脉硬化小鼠凝血-纤溶系统的调控效应;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C57BL/6小鼠)、模型组、艾灸膻中组、氯吡格雷干预组(阳性组),其中模型组、艾灸组及氯吡格雷组均选用动脉硬化模型Apo E^(-/-)小鼠,每组15只小鼠,高脂喂养;正... 目的:观察艾灸对动脉硬化小鼠凝血-纤溶系统的调控效应;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C57BL/6小鼠)、模型组、艾灸膻中组、氯吡格雷干预组(阳性组),其中模型组、艾灸组及氯吡格雷组均选用动脉硬化模型Apo E^(-/-)小鼠,每组15只小鼠,高脂喂养;正常组选用C57BL/6小鼠作为对照,普通饮食喂养。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釆用固定器固定小鼠头、尾、四肢部位,不予任何处理,每日抓取固定20 min;艾灸膻中组小鼠釆用固定器固定小鼠头、尾、四肢部位后,固定器底板处设有小孔,可暴露胸部膻中穴,点燃特制艾条放置小鼠腹部下方,使灸火透过固定器底部小孔传至小鼠膻中穴。用特制艾条灸膻中20 min;阳性药组小鼠:口服给予氯吡格雷溶液14 mg/kg(1次/d)。各组干预6 d/周,16周后牺牲动物,心脏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纤溶系统标志因子t-PA、PAI-1;凝血系统的标志因子TXB2、6-Keto-PGF1a及参与血小板活化过程的重要黏附因子v W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艾灸提高血浆中t-PA含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显著性降低血浆内PAI-1的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显著性降低黏附因子VWF的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显著性提高血浆中6-Keto-PGF1α的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增加血浆中TXB2含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对凝血-纤溶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下调PAI-1的含量,提高纤溶系统的活性,上调6-Keto-PGF1α/TXB2的比值,降低黏附因子v WF,进一步发挥其调控血小板活化,防治动脉硬化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动脉粥样硬化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和先心病病人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动态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闵苏 房秀生 李国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6-158,168,共4页
目的 :旨在了解体外循环 (CPB)心脏直视术对心脏瓣膜病和先心病患者围术期凝血 -纤溶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CPB前、CPB后、手术后 2 4h、48h及 1周 ,采用凝血 -纤溶动态图仪 (CFD -Ⅲ型 )观察心脏瓣膜病 (n =10 )与先心病 (n... 目的 :旨在了解体外循环 (CPB)心脏直视术对心脏瓣膜病和先心病患者围术期凝血 -纤溶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CPB前、CPB后、手术后 2 4h、48h及 1周 ,采用凝血 -纤溶动态图仪 (CFD -Ⅲ型 )观察心脏瓣膜病 (n =10 )与先心病 (n =10 )病人凝血 -纤溶系统动态平衡曲线和参数以及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 (PLT)的变化。结果 :1.CPB后 :最大凝固时间 (MCT)、完全纤溶时间 (WFT)瓣膜组延长更明显 (P <0 .0 5 ) ;平衡时间 (BLT)两组均显著长于CPB前。 2 .术后 2 4h~ 1周 :术后 2 4h两组最大凝固程度 (MCE)及FIB均显著升高持续至术后 1周 ;PLT维持较低水平 ;其余参数均恢复至CPB前。 3 .凝血 -纤溶动态平衡曲线变化 :CPB后两组曲线变得低平而尾长 ,术后 2 4h平衡时间基本恢复 ,但曲线峰值仍高。结论 :CPB后至术后 48h心脏瓣膜病与先心病患者的凝血 -纤溶系统动态平衡变化较大 ,尤其在CPB后呈低水平平衡状态 ;心脏瓣膜病病人的这种变化比先心病病人明显 ;术后 2 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先天性心脏病 CPB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及海水浸泡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昊洋 杜文琼 +7 位作者 叶钊 钟鑫 陈灿 贾益君 蒋仁庆 秦昊 张冬朝阳 宗兆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79-2585,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休克及海水浸泡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由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家兔20只,雌雄不限,年龄3~4个月,体质量(2.17±0.02)kg,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A组损伤家兔小腿和大腿肌群,损伤面积... 目的观察分析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休克及海水浸泡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由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家兔20只,雌雄不限,年龄3~4个月,体质量(2.17±0.02)kg,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A组损伤家兔小腿和大腿肌群,损伤面积共约10 cm^(2),深度约1.5 cm,而后抽取家兔总血容量20%,即制成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B组动物在上述基础上,使用模拟海水浸泡40 min,浸泡深度为肋骨下缘水平。在伤前和伤后15 min、1 h、4 h和8 h,抽血检测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相、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等,并观察各个时相点血压和存活率变化情况。结果致伤后两组家兔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达30%,成功建立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且两组休克无明显差异。B组8 h和24 h的存活率为70%和0,明显低于A组的90%和50%。B组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比A组更为复杂和严重,表现在伤后8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29.53±4.36)vs(24.56±4.17)s]、反应时间R值延长[(3.07±0.69)vs(2.34±0.63)min]、D-二聚体浓度明显增高[(0.214±0.23)vs(0.037±0.03)mg/l]、血小板激活活性明显升高(508.67±86.69 vs 381.60±73.84),最大振幅值显著降低[(52.73±14.97)vs(63.52±3.86)mm]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A组[(182.77±60.01)×10^(9)/L vs(236.78±52.14)×10^(9)/L。结论软组织损伤合并休克时,海水浸泡将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而纤溶激活、血小板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无海水浸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海水浸泡 性休克 -系统 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华琦 李梅 +1 位作者 刘荣坤 杨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及其意义。  方法 :选择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心房颤动组 ) 5 4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5 8 4± 12 3 )岁 ;存在相同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或冠心病 )的窦...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及其意义。  方法 :选择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心房颤动组 ) 5 4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5 8 4± 12 3 )岁 ;存在相同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或冠心病 )的窦性心律者 (窦性心律组 ) 40例 ,男 2 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5 7 6± 11 7)岁 ;健康体检者 3 5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 17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5 2 4± 18 5 )岁。测定以上 3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结果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水平显著升高 ,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无显著变化。  结论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高凝和低纤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瓣膜 心房颤动 -系统 平均年龄 部分活酶时间 维蛋白原 水平 结论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蝉蜕水提醇沉物有效组分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亮颖 曹唯仪 +2 位作者 杜清华 王玉蓉 赵韶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4-559,共6页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对蝉蜕水提醇沉物有效组分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征。方法: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凝-纤溶药效为主要筛选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确定大孔树脂型号;以考马斯亮蓝为显色剂,检测并绘制吸附动力...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对蝉蜕水提醇沉物有效组分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征。方法: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凝-纤溶药效为主要筛选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确定大孔树脂型号;以考马斯亮蓝为显色剂,检测并绘制吸附动力学曲线,确定NKA-9型树脂分离纯化蝉蜕有效组分的动力学模型。结果:NKA-9型树脂对蝉蜕水提醇沉物有效组分分离纯化能力最高,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可很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结论:吸附速率主要由颗粒内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蝉蜕 水提醇沉物 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活酶时间 血凝-纤溶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