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6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区“五点温度”变化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朱玉玲 蒋琪霞 +5 位作者 祝文君 朱思文 李秀芸 谢郝婷 王华军 王金金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皮瓣移植术后皮瓣温度变化规律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时发现皮瓣血运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65例接受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后第1天起,每2小时一次,连续... 目的:分析皮瓣移植术后皮瓣温度变化规律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时发现皮瓣血运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65例接受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后第1天起,每2小时一次,连续5天观察皮瓣“五点温度”、毛细血管反应、皮瓣颜色,记录皮瓣血运情况、患者住院时间和预后。结果:患者术后1~5天“五点温度”由(35.87±0.48)℃上升至(36.20±0.18)℃。11例(16.9%)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静脉危象7例(10.8%)、动脉危象4例(6.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3天“五点温度”与血管危象(r=-0.621、-0.523、-0.462,均P<0.001)及皮瓣坏死(r=-0.492、-0.649、-0.739,均P<0.001)呈负相关。血供正常组术后皮瓣一期愈合,住院时间为(24.24±10.97)天;静脉危象组经处理后皮瓣成活,住院时间为(39.00±11.51)天;动脉危象组皮瓣坏死需要再次手术,住院时间为(52.33±14.30)天。三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后1~5天皮瓣“五点温度”逐渐升高。当术后1~3天皮瓣温度低于36.05℃时,需要警惕血管危象发生,低于35.70℃时需要警惕皮瓣坏死。准确监测皮瓣温度对早期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皮瓣坏死及改善皮瓣预后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温度测量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 管危象 皮瓣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营养血供与介入治疗(附23例报告)
2
作者 胡哲 龚高全 +1 位作者 金诗湘 虞希祥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8期797-79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营养血供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营养血管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23例患者共见24条肝外营养血管,其中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营养血供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营养血管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23例患者共见24条肝外营养血管,其中肠系膜上动脉(8/24)和膈动脉(7/24)占多数。4条肝外营养血管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20条肝外营养血管均行超选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营养血供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癌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外营养血供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患者 经导管介入治疗 外营养 迷走肝 血供 超选择性插管 化疗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动脉血供变异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鲁东 吕维富 +4 位作者 王伟昱 张行明 侯昌龙 张正峰 高宗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7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动脉血供变异在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我院2006年全年共220例(330次)肝癌动脉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结果:220例中171例(77.7%)为典型腹腔动脉-肝总动脉供血。肝动脉解剖变异29例(13.2%... 目的:探讨肝癌动脉血供变异在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我院2006年全年共220例(330次)肝癌动脉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结果:220例中171例(77.7%)为典型腹腔动脉-肝总动脉供血。肝动脉解剖变异29例(13.2%,29/220),其中肝总动脉变异2例,肝右动脉变异23例,变异的肝右动脉或副肝右动脉有22例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75.9%,22/29),肝左动脉变异2例,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同时变异2例。20例(9.1%,20/220)在初次或重复介入治疗中发现存在寄生性供血动脉,其中起源于右膈下动脉10例,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网膜动脉及脾动脉各2例,左膈下动脉及右肋间动脉各1例。肝外侧支供血动脉的存在与病灶大小、位置及介入治疗次数之间显著相关。结论:认识肝癌动脉血供变异有助于提高经动脉导管栓塞成功率及介入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放射学 肝动脉 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血供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本柯 徐达传 +2 位作者 王兵 刘行坦 刘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1-373,共3页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治疗方法尚需改进完善。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有关股骨头的血管系统特点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积...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治疗方法尚需改进完善。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有关股骨头的血管系统特点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但仍存在许多分歧和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本研究通过对股骨头的形态,血供来源、动脉及分支分布特点进行解剖观察,为探讨ANFH的发病机制和早期ANFH的介入冶疗及显微外科治疗提供直接而可靠的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股骨头缺性坏死 血供特点 临床意义 显微外科治疗 发病机制 ANFH 治疗方法 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的血供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瀛 汪立鑫 +4 位作者 党瑞山 纪荣明 范溥生 周世臣 朱吉林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3期213-220,共8页
观察了15具(30例)成年尸体的腓肠神经的血供。对腓肠神经及其根(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神经交通支)的营养动脉及其来源动脉的数目、外径及来源动脉的类别等进行了观察。吻合型腓肠神经、非吻合型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神经交通支来... 观察了15具(30例)成年尸体的腓肠神经的血供。对腓肠神经及其根(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神经交通支)的营养动脉及其来源动脉的数目、外径及来源动脉的类别等进行了观察。吻合型腓肠神经、非吻合型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神经交通支来源动脉平均支数分别为2.55±0.31支,3.31±0.39支,1.75±0.27支和2.20±0.24支;它们的外径平均数分别为0.63±0.04、0.75±0.10、0.66±0.08和0.58±0.05毫米。还讨论了吻接血管的神经移植问题,认为腓肠神经、腓神经交通支是较理想的带蒂移植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 交通支 营养动脉 肌皮动脉 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与DSA对支气管肺癌的血供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香国 唐肇普 严景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 ,为肺癌的营养学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 :对 12例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 5例 ,周围型 7例 )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DSA ,再分别行两者的动脉造影CT(CTA)动态薄层扫描。结果 :DSA显示...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 ,为肺癌的营养学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 :对 12例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 5例 ,周围型 7例 )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DSA ,再分别行两者的动脉造影CT(CTA)动态薄层扫描。结果 :DSA显示 12例癌肿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未见肺动脉供血 ;而CTA示癌肿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肺动脉亦参与供血 ,供血部位主要位于病灶周边部位 ,分布不均匀 ,周围型多于中央型。结论 :支气管肺癌 ,无论是中央型还是周围型 ,均由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 ,其中支气管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 ;CTA较DSA结果更准确、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 肺肿瘤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CTA DSA 动脉造影CT 数字减影管造影 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血供不典型小肝癌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玲 王龙胜 +3 位作者 郑穗生 陈贵林 陈立芳 杜北珏 《安徽医学》 2013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少血供不典型小肝癌(SHCC)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少血供不典型肝细胞肝癌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6例平扫及其三期增强扫描相对于邻近正常肝实质均呈低密度,平扫4个病灶边界... 目的探讨少血供不典型小肝癌(SHCC)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少血供不典型肝细胞肝癌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6例平扫及其三期增强扫描相对于邻近正常肝实质均呈低密度,平扫4个病灶边界模糊,2个病灶边界清楚,2个有纤维假包膜,4个病灶密度均匀,2个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动脉期3个病灶边界清,3个病灶边界模糊,门脉期只有1个病灶边界模糊,同时病灶边缘轮廓轻度不规整,2个密度均匀,4个密度不均;6例中仅1例为低分化,5例为中分化。结论少血供SHCC的CT表现不典型,其不典型原因与病灶的血供情况、病理学基础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供不典型小肝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表现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血供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谢巍 周小兵 +4 位作者 李靓 钟旭红 向宇燕 谭建国 唐茂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5,共2页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介入治疗的发展.Therom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股骨头动脉的解剖和分布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仍存在许多分歧和不足。为此,本研究旨在利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技术建立股骨头血供的数字化可视模型,对股骨头的形态、...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介入治疗的发展.Therom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股骨头动脉的解剖和分布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仍存在许多分歧和不足。为此,本研究旨在利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技术建立股骨头血供的数字化可视模型,对股骨头的形态、血供来源、动脉及分支分布特点进行立体观察,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冶疗及显微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血供 三维可视化 股骨头缺性坏死 显微外科治疗 建模 管造影技术 介入治疗 分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神兆玉 王吉明 胡效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研究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通过3期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少血供型肝癌45例,行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5例治疗后3月、6月、12月、24月AFP下降率依次是:100%(45/45)、1... 目的:研究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通过3期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少血供型肝癌45例,行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5例治疗后3月、6月、12月、24月AFP下降率依次是:100%(45/45)、100%(45/45)、100%(45/45)、86.7%(39/45);肿瘤局部控制率依次是:100%(45/45)、100%(45/45)、95.6%(43/45)、91.1%(41/45);生存率依次是:100%(45/45)、100%(45/45)、97.8%(44/45)、93.3%(42/45)。结论: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定位准确,是提高治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供 射频消融 放射学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对盆腔血供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永恒 苗延宗 胡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两种方法对盆腔血供的影响。方法:将两组犬在膀胱上动脉分支以下之髂内动脉分别行结扎与栓塞,对比观察两组膀胱创面出血、盆腔动脉造影及盆腔脏器组织学变化,以确定其盆腔脏器的血供情况。结... 目的:旨在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两种方法对盆腔血供的影响。方法:将两组犬在膀胱上动脉分支以下之髂内动脉分别行结扎与栓塞,对比观察两组膀胱创面出血、盆腔动脉造影及盆腔脏器组织学变化,以确定其盆腔脏器的血供情况。结果:①结扎组膀胱创面出血明显大于栓塞组;②结扎组髂内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早于且数目多于栓塞组;③两组盆腔脏器均未见缺血坏死。结论:栓塞组阻断髂内动脉侧支循环的数目多于结扎组,故对盆腔血供的影响大于结扎组。避免髂内动脉阻断范围过广可减少盆腔脏器缺血坏死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内动脉 结扎 栓塞 盆腔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血供改变及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高宗根 吕维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期91-94,共4页
介入疗法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介入治疗后的疗效问题一直为临床所关注,影像学评价是最为常用的手段,本文介绍了原发性肝癌在介入治疗后血供改变的研究进展和CT、MRI、DSA、PET/CT及USG在介入治疗后的评价。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供 影像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肝血供阻断术和Pringle术对肝硬化肿瘤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颖烽 唐伟镖 +1 位作者 杨劭宇 罗宏图 《现代医院》 2006年第8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肿瘤患者行肝切除术时不同的肝供血阻断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进行半肝血供阻断术(n=32)和对照组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n=30);比较两组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1、... 目的探讨肝硬化肿瘤患者行肝切除术时不同的肝供血阻断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进行半肝血供阻断术(n=32)和对照组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n=30);比较两组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1、5d,半肝血供阻断术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组,p<0.05;术后5d,半肝血供阻断术组的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组,p<0.05。结论半肝血供阻断术对肝硬化肿瘤患者在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肿瘤 血供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来源研究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国威 陈启龙 陈革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来源及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方法 对 5例病人 ,经肝右动脉支结扎后 ,分别行门静脉连续造影和注入亚甲兰肝染色 ,观察门静脉与瘤体关系 ;对 2 2例肝动脉支插管造影 ;2例切除肝叶经静脉行血管铸型标本观察。...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来源及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方法 对 5例病人 ,经肝右动脉支结扎后 ,分别行门静脉连续造影和注入亚甲兰肝染色 ,观察门静脉与瘤体关系 ;对 2 2例肝动脉支插管造影 ;2例切除肝叶经静脉行血管铸型标本观察。结果 门静脉造影在门静脉期 ,门静脉支被瘤体推移 ,造影剂不进入瘤内 ;肝实质期 ,瘤体区形成低密度区。亚甲兰染色 ,仅见肝实质染色 ,瘤区不被染色 ,界限分明。血管铸型标本见瘤体完全腐蚀脱落、无静脉支伸入。结论  CHL由肝动脉供血 ,未见门静脉供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瘤 血供 研究方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 被引量:3
14
作者 纪荣明 党瑞山 +4 位作者 范溥生 周世臣 朱吉林 汪立鑫 黄瀛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4期314-318,共5页
本文用19具专供研究用的成人尸体,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及其源、入神经干的部位、形式、体表投影,营养动脉及其来源动脉的口径和长度等。结果表明,该神经作为带血管蒂的神经移植体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的损伤是比... 本文用19具专供研究用的成人尸体,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及其源、入神经干的部位、形式、体表投影,营养动脉及其来源动脉的口径和长度等。结果表明,该神经作为带血管蒂的神经移植体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的损伤是比较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动脉 长度 前臂内侧皮神经 管蒂 神经干 血供 移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重建股骨头血供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坤正 毛履真 +3 位作者 贺西京 金辽沙 刘安庆 同志勤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65-68,99,共5页
本文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对18条成熟体健雄性家犬的36侧股骨头颈部、分为两组、分别制成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两周后进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术后分别进行X线片、病理组织学、电镜、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扫描和四环... 本文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对18条成熟体健雄性家犬的36侧股骨头颈部、分为两组、分别制成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两周后进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术后分别进行X线片、病理组织学、电镜、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扫描和四环素荧光标记等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为损伤股骨头提供了新的血供系统。坚硬的游离腓骨和金属内固定同时插入股骨头颈部,术后腓骨在骨折区形成骨桥,不仅能消除剪力,而且防止骨折断端旋转移位。移植腓骨骨膜也参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 腓骨 股骨头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注射对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血供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晓琨 谢驰 +1 位作者 石一宁 陈研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检测复方樟柳碱对改善高度近视眼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颞侧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2ml/次,采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检测在注射复方樟柳碱前、注射后30 min分别检测视网膜后极部及视盘筛板8个部位的视网膜中央动脉以... 目的检测复方樟柳碱对改善高度近视眼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颞侧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2ml/次,采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检测在注射复方樟柳碱前、注射后30 min分别检测视网膜后极部及视盘筛板8个部位的视网膜中央动脉以及脉络膜睫状血管的血流量,血流速和红细胞平均速率。结果除鼻侧无血管区视网膜外,颞侧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30 min后,视乳头大血管、视乳头筛板、颞侧视乳头盘沿、鼻侧视乳头盘沿、颞侧视乳头旁视网膜、鼻侧视乳头旁视网膜以及颞侧无血管区视网膜7个部位的血流量、血流速、红细胞移动速率均较注射前增加(P﹤0.05),视盘筛板区有显著性的变化(P﹤0.001)。结论本研究证实复方樟柳碱不仅影响筛板区脉络膜的血管变化、调节睫状血管系统,也影响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调节视网膜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流分析仪 复方樟柳碱 视网膜血供系统 眼微循环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血供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家德 姚凤清 李晓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共2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小肝细胞癌(SHCC)的血供特点,提高螺旋CT对SHCC的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盲法下观察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SHCC患者,术前采用单层动态肝动脉、门静脉及静脉期螺旋CT分别于注入造影剂后2 8~30秒、6 5~70秒及180秒... 目的 观察原发性小肝细胞癌(SHCC)的血供特点,提高螺旋CT对SHCC的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盲法下观察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SHCC患者,术前采用单层动态肝动脉、门静脉及静脉期螺旋CT分别于注入造影剂后2 8~30秒、6 5~70秒及180秒行靶区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 s,用量90~10 0 ml。结果 共发现37个结节病灶,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静脉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5 .6 %、94 .6 %、97.3%、81.1% ,动脉期和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较平扫和静脉期高(P<0 .0 5 ) ,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平扫与静脉期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 .0 5 )。34例中,2 8例肝癌组织为单纯肝动脉供血,其中动脉期强化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肝脏2 2例,边缘轻度高密度6例;6例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其中4例在三期扫描过程表现为“向心性”强化。结论 原发性SHCC由肝动脉供血者占绝对优势;部分可见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并呈现“向心性”强化征象,此征象在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供 螺旋CT 影像学观察 增强扫描 原发性小肝癌 肝动脉 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血供的计量学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伍思琪 王启华 +3 位作者 张文光 黄兆林 刘艳慧 陈增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内部血管构筑和分布 ,为脊髓缺血性的有关病变、治疗和预后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血管染色法 ,对脊髓内部血管 ,用体视学方法作计量和观察。结果 :在脊髓内部灰、白质的毛细血管体密度 ,表面积密度、长度... 目的 :探讨脊髓内部血管构筑和分布 ,为脊髓缺血性的有关病变、治疗和预后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血管染色法 ,对脊髓内部血管 ,用体视学方法作计量和观察。结果 :在脊髓内部灰、白质的毛细血管体密度 ,表面积密度、长度密度存在着差异。结论 :灰质内毛细血管的体密度 ,表面积密度、长度密度均明显高于白质 ,灰质前角的毛细血管量明显多于后角 ,而白质毛细血管的体密度是 :前索 >侧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毛细 髓内 白质 观察 血供 治疗 灰质 密度 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浅支的血供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立鑫 黄瀛 +4 位作者 纪荣明 范溥生 周世臣 朱吉林 党瑞山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4期271-275,共5页
观察了15具(30例)成人尸体的桡神经浅支的营养动脉及其来源动脉的数目、外径等。平均每条神经有3.47±0.22支营养动脉,外径平均0.23±0.07毫米。营养动脉的来源动脉,直接由桡动脉发出者占17.31±3.71%;间接从桡动脉的分支... 观察了15具(30例)成人尸体的桡神经浅支的营养动脉及其来源动脉的数目、外径等。平均每条神经有3.47±0.22支营养动脉,外径平均0.23±0.07毫米。营养动脉的来源动脉,直接由桡动脉发出者占17.31±3.71%;间接从桡动脉的分支发出者(主要是桡侧返动脉、桡侧伸腕肌支和桡动脉的皮支等)占82.69±3.71%。除桡动脉外,其余来源动脉的外径平均为0.64±0.03毫米。观察结果表明,以来源动脉为蒂,作为桡神经浅支移植的吻接血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动脉 外径 长度 平均 前臂 挠神经浅支 桡神经浅支 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神经的血供 被引量:1
20
作者 纪荣明 党瑞山 +3 位作者 汪立鑫 朱吉林 张成立 黄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3-295,共3页
本文在25具(男14女11)专供科研用的成人尸体上,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解剖和测量了50侧正中神经的来源动脉、营养动脉的长度和外径等。共解剖出营养动脉365条。来源动脉和营养动脉的长度、口径分别为25.44±3.30mm,9.81±0.71mm,0... 本文在25具(男14女11)专供科研用的成人尸体上,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解剖和测量了50侧正中神经的来源动脉、营养动脉的长度和外径等。共解剖出营养动脉365条。来源动脉和营养动脉的长度、口径分别为25.44±3.30mm,9.81±0.71mm,0.40±0.02mm,1.61±0.06mm。营养动脉主要发自肱动脉(82侧22.46±5.90%);正中动脉(80侧21.92±5.85%);桡动脉(37侧10.13±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血供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