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曾玲 张志红 +1 位作者 陆永跃 张维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观察了捕食性天敌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行为及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模型,对1~3龄、4~5龄、6~7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拟模型分别是:Na1~3=1.0849N0/(1+0.0220N0)、Na4~5=1.1052... 观察了捕食性天敌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行为及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模型,对1~3龄、4~5龄、6~7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拟模型分别是:Na1~3=1.0849N0/(1+0.0220N0)、Na4~5=1.1052 N0/(1+0.0328N0)、Na6~7=1.0291N0/(1+0.0384N0)。毛蠼螋在1 d内最大的捕食量理论值Na(max)分别是49.26头、33.67头和26.81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蠼螋 蔗扁蛾 幼虫 捕食作用 捕食性天敌 捕食功能反应 农业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蠼螋捕食草地贪夜蛾的行为及功能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彩红 曹华毅 +5 位作者 张俊逸 刘晓光 蔡婷 李国平 黄建荣 封洪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0-1165,共6页
为明确蠼螋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6L:8D的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6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行为和对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 为明确蠼螋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6L:8D的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6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行为和对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1~6龄幼虫均有捕食行为,对飞行能力弱的草地贪夜蛾成虫也具有捕食能力。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捕食过程中,并不取食完其整个虫体,而是咬食至猎物不动时,继续搜索捕食周围其他猎物。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拟合HollingⅡ模型,日平均捕食量为2.85头,对入侵的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具有一定的防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蠼螋 草地贪夜蛾 捕食行为 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岸蠼螋对棉铃虫的捕食能力 被引量:4
3
作者 田彩红 张俊逸 +7 位作者 徐存翊 李国平 黄建荣 刘毅 王根松 封洪云 尹新明 封洪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为明确棉田溪岸蠼螋Labidura riparia对棉铃虫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和测定了溪岸蠼螋不同龄期的若虫、雌雄成虫对棉铃虫幼虫、蛹和成虫的捕食能力以及其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溪岸蠼螋都不... 为明确棉田溪岸蠼螋Labidura riparia对棉铃虫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和测定了溪岸蠼螋不同龄期的若虫、雌雄成虫对棉铃虫幼虫、蛹和成虫的捕食能力以及其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溪岸蠼螋都不捕食棉铃虫完整的蛹体,但对棉铃虫幼虫和成虫都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雌性溪岸蠼螋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对棉铃虫1龄幼虫日捕食量最大,为(31.3±1.1)头。1龄溪岸蠼螋若虫也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对棉铃虫1龄幼虫日捕食量为(1.7±0.7)头。不同龄期的溪岸蠼螋对相同龄期棉铃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增加而增大。对1~3龄棉铃虫幼虫,溪岸蠼螋雌成虫捕食能力最强,其次是溪岸蠼螋雄成虫,再次是溪岸蠼螋5龄若虫。但是,对棉铃虫4~6龄幼虫和雌雄成虫,溪岸蠼螋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捕食选择试验表明:溪岸蠼螋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1~4龄幼虫均表现正喜好性,对5~6龄棉铃虫幼虫和雌雄成虫表现负喜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岸蠼螋 棉铃虫 捕食能力 捕食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苇田拟垫跗蠼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游兰韶 邱道寿 +2 位作者 肖铁光 王进 陈志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9-387,共9页
拟垫跗蠼螋Proreussimulans(Stal)的生物学,包括栖息习性,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卵的历期;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与历期;成虫的耐饥能力,交配、产卵习性,越冬期成虫呼吸率和呼吸商等内容。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天敌的食蚜日均... 拟垫跗蠼螋Proreussimulans(Stal)的生物学,包括栖息习性,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卵的历期;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与历期;成虫的耐饥能力,交配、产卵习性,越冬期成虫呼吸率和呼吸商等内容。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天敌的食蚜日均捕食量随龄次增大,4龄达到最大,至成虫以后保持稳定;各龄若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著者最后认为拟垫跗蠼螋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捕食性天敌,并提出保护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垫跗蠼螋 生物学 捕食作用 捕食性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蠼螋Labidura riparia Pallas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彩红 张胜男 +4 位作者 王亚楠 李国平 黄建荣 封洪云 封洪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2-1337,共6页
革翅目昆虫是河南省中部地区鳞翅目害虫的一类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农业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中的蠼螋科,蠼螋属中的蠼螋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蠼... 革翅目昆虫是河南省中部地区鳞翅目害虫的一类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农业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中的蠼螋科,蠼螋属中的蠼螋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蠼螋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26和30个亚节组成。共有8种感器类型: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孢形感器、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坛形感器和腔乳头状感器。在触角的不同亚节上,感器类型和数量又有所不同:鞭节上感器种类丰富于柄节和梗节,雄虫触角上的感器种类和数量多于雌虫,芽孢形感器为雄虫所特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蠼螋成虫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感染蠼螋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 被引量:15
6
作者 温绍海 庞继鑫 +2 位作者 杜广祖 陈斌 张立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8-323,362,共7页
对采自玉米田自然罹病蠼螋成虫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纯化获得的2株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种类鉴定,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株病原菌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从自然罹病的2头蠼螋... 对采自玉米田自然罹病蠼螋成虫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纯化获得的2株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种类鉴定,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株病原菌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从自然罹病的2头蠼螋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为YY-1和HNC-1。在25℃下,YY-1和HNC-1菌株在SDAY培养基上菌落直径日增长速率分别为(3.06±0.20)mm/d和(4.57±0.23)mm/d,培养第15天时产孢量分别为(5.20±1.06)×10^(7)个/cm^(2)和(1.83±0.47)×10^(8)个/cm^(2)。球孢白僵菌YY-1和HNC-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均具有致病力,其中在1.0×10^(8)个/mL浓度下第8天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3.3%和63.3%,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LC_(50)为1.56×10^(5)个/mL和2.11×10^(5)个/mL,LT_(50)分别为4.23 d和6.12 d。综合以上结果,2株球孢白僵菌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其中YY-1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强于HNC-1菌株,因此球孢白僵菌YY-1菌株在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蠼螋 球孢白僵菌 草地贪夜蛾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蠼螋对甘蔗扁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邹贵才 陆佳乾 韦玉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4期120-120,122,共2页
室内研究了蠼螋对甘蔗扁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蠼螋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时,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拟合方程为Na=1.037 5N/(1+0.006 9N)。蠼螋... 室内研究了蠼螋对甘蔗扁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蠼螋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时,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拟合方程为Na=1.037 5N/(1+0.006 9N)。蠼螋对甘蔗扁飞虱的捕食量差异显著,理论最大日捕食量为150.4头。蠼螋捕食时可连续吃飞虱29头,每吃1头需时5~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蠼螋 甘蔗扁飞虱 捕食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桔梗害虫蠼螋的发生与危害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琼丽 师进霖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47-48,共2页
调查了洋桔梗害虫蠼螋在玉溪市红塔区和通海县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蠼螋以成虫、若虫咬食植株近地面茎部、根部表皮及皮层,造成植株萎蔫、死亡。蠼螋的发生年度间大致相同,一般田间3月底至4月初开始出现,7~8月数量最大,9~10月数... 调查了洋桔梗害虫蠼螋在玉溪市红塔区和通海县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蠼螋以成虫、若虫咬食植株近地面茎部、根部表皮及皮层,造成植株萎蔫、死亡。蠼螋的发生年度间大致相同,一般田间3月底至4月初开始出现,7~8月数量最大,9~10月数量逐渐减少。蠼螋在玉溪市洋桔梗主要栽培地均有发生危害,不同地点发生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桔梗 蠼螋 发生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