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分析
1
作者 陈国祥 魏杨 +2 位作者 郭文超 李佩璇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9-2778,共10页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核桃园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的理论抽样数。【结果】苹果蠹蛾成虫种群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苹果蠹蛾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苹果蠹蛾成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3、5、7、10、15、20、25和30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_(0)=3头/诱捕器,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432、348、88和92;苹果蠹蛾幼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1、2、3、4、5、6、7、8、9和10时的理论抽样数。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_(0)=1头/百果,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738、435、109和48。【结论】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抽样技术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线角木蠹蛾幼虫龄数的划分 被引量:2
2
作者 信晓萌 韩世德 +3 位作者 王勇 张殿福 马玉龙 刘玉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确定自然条件下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幼虫的龄数,从野外定时采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测量其头壳宽、体长、体宽、前胸背板宽、上颚长、上颚宽6项指标,利用变异系数、Brooks指数、Grosby指数、频次分布图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确定自然条件下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幼虫的龄数,从野外定时采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测量其头壳宽、体长、体宽、前胸背板宽、上颚长、上颚宽6项指标,利用变异系数、Brooks指数、Grosby指数、频次分布图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6项指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小线角木蠹蛾幼虫13龄,头壳宽是判定小线角木蠹蛾幼虫龄数的最佳指标;并确定了各龄幼虫的龄期。结果可为小线角木蠹蛾发生规律的研究和防控方案的准确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线角木蠹蛾 幼虫龄数 Brooks指数 Grosby指数 分龄指标 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在核桃园中的使用模式
3
作者 亚森·吐尔迪 马天宇 +1 位作者 图尔迪麦麦提·努尔麦麦提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7-1765,共9页
【目的】筛选核桃园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最佳防治与迷向丝放置密度与高度。【方法】于2021~2022连续两年在核桃园设置不同悬挂密度(300、450、600根/hm^(2))和高度(6~8 m、8 m、6 m)的迷向丝,通过田间迷向干扰试验,测定不同悬挂密度... 【目的】筛选核桃园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最佳防治与迷向丝放置密度与高度。【方法】于2021~2022连续两年在核桃园设置不同悬挂密度(300、450、600根/hm^(2))和高度(6~8 m、8 m、6 m)的迷向丝,通过田间迷向干扰试验,测定不同悬挂密度和高度的迷向丝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设置密度为300、450、600根/hm^(2)的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混合迷向丝和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迷向丝的迷向率和蛀果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密度处理的迷向丝迷向效果最好,且相同密度处理的各处理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混合迷向丝与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迷向丝迷向率和蛀果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迷向丝悬挂高度为6~8 m(双层)、8 m、6 m的迷向率和蛀果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悬挂高度为8 m的迷向丝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最佳,迷向率分别达到了96.41%、99.71%,防效达到了90.70%。【结论】核桃园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混合迷向丝最佳设置密度为450根/hm^(2),最佳悬挂高度为8 m为宜,大面积连片使用1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梨小食心虫 核桃 蛀果率 迷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及其幼虫对核桃果实的为害习性
4
作者 叶晓琴 曹小艳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440,共7页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幼虫寄主转移至核桃后的为害习性。【方法】在和田县连续2 a进行室内外幼虫蛀果习性观察。【结果】卵初产半透明色后逐渐加深,卵发育完全后,幼虫咬破卵壳爬出,不取食卵壳,取食核桃的幼虫龄数分为6龄;于叶片上孵化...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幼虫寄主转移至核桃后的为害习性。【方法】在和田县连续2 a进行室内外幼虫蛀果习性观察。【结果】卵初产半透明色后逐渐加深,卵发育完全后,幼虫咬破卵壳爬出,不取食卵壳,取食核桃的幼虫龄数分为6龄;于叶片上孵化的幼虫,低龄期(1~3龄)取食叶片后转至果实为害,幼虫危害核桃果实时,由外果皮蛀不规则虫道向核仁蛀入,第1代幼虫于4龄开始转果,第2代于3龄末期开始转果,后持续在外果皮为害并多次转果,至幼虫发育完成后脱果,脱果幼虫多自上而下转移至树干60~120 cm范围内结茧化蛹,幼虫存在滞育现象。【结论】苹果蠹蛾共经历6个龄期,不同世代和龄期的幼虫为害习性有所差异,其为害习性受着卵位置、幼虫龄期和果实发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核桃果实 为害习性 化蛹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小海子垦区果园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及蛀果情况研究
5
作者 尔热斯白克·塔米力 王凡 +2 位作者 冯丽凯 杨国梅 姜明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为了明确小海子垦区苹果蠹蛾的发生动态、1年发生代数、蛀果为害情况及最佳防治时期,为果园苹果蠹蛾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性诱剂监测苹果园、梨园和红枣园内苹果蠹蛾的发生动态,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苹果蠹蛾在苹果园蛀果为... 为了明确小海子垦区苹果蠹蛾的发生动态、1年发生代数、蛀果为害情况及最佳防治时期,为果园苹果蠹蛾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性诱剂监测苹果园、梨园和红枣园内苹果蠹蛾的发生动态,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苹果蠹蛾在苹果园蛀果为害情况。结果表明,小海子垦区苹果蠹蛾1年发生4代,苹果蠹蛾在苹果园和梨园内全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红枣园内苹果蠹蛾的发生数量最多。7月、8月、9月不同的时间阶段中,8月苹果蠹蛾的蛀孔数量、蛀果率、种子被为害果实数量和被取食种子数量最大,8月不同方位当中西方位的蛀孔数量、蛀果率、种子被为害果实数量、被取食种子数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消长动态 发生规律 蛀果率 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木蠹蛾对广西桂中地区绿化树种危害调查 被引量:7
6
作者 曹书阁 庞正轰 +1 位作者 林艳青 隆卫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采用线路踏查法和标准地调查法对广西柳州市和来宾市绿化树种拟木蠹蛾危害进行调查。共调查122种绿化树,受拟木蠹蛾危害的树种达45种,占调查树种总数的36.9%,平均危害程度达成灾标准的8种,局部成灾的31种,发生普...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采用线路踏查法和标准地调查法对广西柳州市和来宾市绿化树种拟木蠹蛾危害进行调查。共调查122种绿化树,受拟木蠹蛾危害的树种达45种,占调查树种总数的36.9%,平均危害程度达成灾标准的8种,局部成灾的31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拟木蠹蛾主要分布于树干中下部,98%蛀道向下,主要从树枝分叉和破伤处侵入。建议在生产上采用人工的、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拟木蠹蛾 相思拟木蠹蛾 绿化树种 危害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7
作者 刘玉华 于艳娟 +3 位作者 李文光 冯学良 王丽 吕艳杰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32-34,46,共4页
苹果蠹蛾是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幼虫钻蛀果实为害,是世界上危害程度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文章概述了苹果蠹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特点,从加强检疫,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提出综... 苹果蠹蛾是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幼虫钻蛀果实为害,是世界上危害程度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文章概述了苹果蠹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特点,从加强检疫,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为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以减少果农的经济损失,保障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发生规律 为害特点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林木木蠹蛾的发生及其防治
8
作者 李雪峰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8期49-50,共2页
本文阐述了为害林木的4种木蠹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采用性激素诱捕、灯光诱杀、利用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林木 蠹蛾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的危害特点及防治
9
作者 巨海霞 《甘肃林业》 2024年第5期41-42,共2页
苹果蠹蛾,隶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危害特点主要表现为幼虫蛀食苹果、梨等果实的内部,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并可造成大量落果。苹果蠹蛾的幼虫在果实内部蛀食,最初从果皮表面蛀入,取食果肉,随后进入种子室取食种... 苹果蠹蛾,隶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危害特点主要表现为幼虫蛀食苹果、梨等果实的内部,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并可造成大量落果。苹果蠹蛾的幼虫在果实内部蛀食,最初从果皮表面蛀入,取食果肉,随后进入种子室取食种子,成熟后再次蛀食果皮。防治苹果蠹蛾的方法包括严格检疫、药剂防治、农业防治。清除果园中的虫果、落果和废弃物,刮除树干粗皮和翘皮以清理幼虫的越冬场所,利用绑缚树干的粗麻布等材料诱集幼虫,并在冬季集中销毁。综上所述,苹果蠹蛾对果树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轻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越冬场所 果品质量 药剂防治 卷叶蛾科 农业防治 果树生产 危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纹木蠹蛾危害调查与防治效果试验
10
作者 唐宝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6期88-88,24,共2页
豹纹木蠹蛾是为害核桃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为害枝条,影响核桃产量和树体生长。试验采用不同方法防治豹纹木蠹蛾,均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核桃 豹纹木蠹蛾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幼虫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分析
11
作者 安格尔 木仁 +2 位作者 马金莲 郝淑香 高岳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为揭示苹果蠹蛾包头地区种群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应用新烟碱类、阿维菌素类和乙基多杀菌素等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苹果蠹蛾4龄幼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的LC50值分别为10.4 mg·L^(-1)、13.8 mg... 为揭示苹果蠹蛾包头地区种群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应用新烟碱类、阿维菌素类和乙基多杀菌素等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苹果蠹蛾4龄幼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的LC50值分别为10.4 mg·L^(-1)、13.8 mg·L^(-1)、36.2 mg·L^(-1);对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乙基多杀菌素的LC50值分别为2.10 mg·L^(-1)、1.06 mg·L^(-1)、4.84 mg·L^(-1)。苹果蠹蛾包头种群对各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阿维菌素类>新烟碱类>乙基多杀菌素类。在苹果蠹蛾包头种群的除害处理工作中,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单剂可以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和乙基多杀菌素可以与其他药剂以不同比例的混配方式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新烟碱类杀虫剂 阿维菌素 乙基多杀菌素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成虫行为学特征及性诱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路常宽 宗世祥 +3 位作者 骆有庆 许志春 马超德 赵怀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83,共5页
为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利用作准备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就与沙棘木蠹蛾性引诱有关的几个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 7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 ,1 5 :0 0— 1 8:0 0羽化量占日羽化总量的 90 % .雌蛾的求... 为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利用作准备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就与沙棘木蠹蛾性引诱有关的几个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 7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 ,1 5 :0 0— 1 8:0 0羽化量占日羽化总量的 90 % .雌蛾的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 2 0 :0 0— 0 :0 0 .未观察到雌蛾多次交尾现象 ,偶尔可见雌蛾未交尾即产卵 .雌蛾寿命一般 2~ 7d ,平均 4d ;雄蛾寿命 3~ 8d ,平均 6d .处女雌蛾在林缘上风方向 30~ 1 0 0 0m都能诱到一定数量的雄蛾 .雌蛾的求偶行为表现出很强的时间节律 ,通过悬挂 7个处女雌蛾诱捕器连续观察发现 ,2 0 :0 0— 0 :0 0诱蛾量占日诱总量的 94 2 % ,1日龄处女雌蛾诱蛾量最多 ,随着处女雌蛾日龄的增加 ,诱蛾数量下降 .雌蛾腹部性腺体粗提物具有引诱雄蛾活力 ,交配雌蛾不再具有引诱雄蛾能力 .雌蛾的求偶暗期为 1~ 2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沙棘 成虫行为 性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捕方法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新平 岳朝阳 +4 位作者 刘爱华 杨明禄 盛承发 阿里木 张静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6-310,共5页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好于三角盒粘胶法,诱捕苹果蠹蛾三角盒粘胶法好于水盆法。苹果蠹蛾性诱芯诱捕梨小食心虫数量小于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的数量,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2),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苹果蠹蛾的现象较少。【结论】研究为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及诱捕剂的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梨小食心虫 性诱芯 诱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2 位作者 路常宽 许志春 张连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4,共6页
对沙棘术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该虫为4年1代,老熟幼虫5月上旬人土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末,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两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 对沙棘术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该虫为4年1代,老熟幼虫5月上旬人土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末,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两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孵化率达90%以上,卵期16d。幼虫常常十几头至上百头聚集在一起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老熟幼虫在树基部周围的土壤中化蛹,化蛹深度在地下10cm左右,蛹期3ld。成虫羽化集中在16:00-19:00,交配高峰在21:30左右;雌雄性比在内蒙古和辽宁分别为l:0.85和0.912:1。雌虫产卵集中在交配后的第2天20:30-22:00之间;雄虫寿命2~8d,雌虫寿命3,8d。以幼虫在树干部和根部越冬,坡向不同、危害程度不同的沙棘林地并不影响其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 天敌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骆有庆 宗世祥 +3 位作者 许志春 张金桐 路常宽 张连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6-150,共5页
沙棘木蠹蛾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成灾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由于该虫以前从未大面积发生危害,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从沙棘木蠹蛾的成灾原因、生物生态学特性... 沙棘木蠹蛾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成灾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由于该虫以前从未大面积发生危害,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从沙棘木蠹蛾的成灾原因、生物生态学特性、可供监测和防治的性引诱剂,以及天敌种类和自然控制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生物生态学 性引诱剂 综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消长动态及果园中赤眼蜂释放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兰 冯宏祖 +3 位作者 郭文超 张辉 杨力 许建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明确果园中利用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的田间释放技术。【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和寄主卵诱捕法,研究了苹果蠹蛾在阿拉尔地区的发生动态及人工繁殖赤眼蜂在果园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扩散规律。【结果】苹果蠹蛾雄成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 【目的】明确果园中利用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的田间释放技术。【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和寄主卵诱捕法,研究了苹果蠹蛾在阿拉尔地区的发生动态及人工繁殖赤眼蜂在果园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扩散规律。【结果】苹果蠹蛾雄成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有4个发生高峰,有滞育现象,赤眼蜂在果园扩散距离可达16 m,但在2~8 m范围内赤眼蜂的寄生数量最多;随着放蜂次数的增加,其寄生率也在增加,但并非放蜂的次数越多越好。【结论】在该虫的防治策略上用苹果蠹蛾性诱芯捕杀雄蛾防治越冬代,化学防治重点在第一代幼虫;田间释放赤眼蜂重点在第二代,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放蜂2~3次,蜂卡间隔距离8 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发生规律 性诱剂 赤眼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危害特性与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宗世祥 贾峰勇 +3 位作者 骆有庆 许志春 张连生 梁树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作者于 2 0 0 3年 5月至 1 1月对沙棘木蠹蛾卵和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 ,卵孵化后 ,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 ,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 .根部幼... 作者于 2 0 0 3年 5月至 1 1月对沙棘木蠹蛾卵和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 ,卵孵化后 ,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 ,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 .根部幼虫主要取食木质部 ,形成多条纵向的蛀道 ,通过蛀道在主根与侧根、侧根与侧根间进行转移危害 .树干上的卵和初孵幼虫多集中在 2m以下 ,而根部的幼虫主要聚集在距离地面 2 0cm以内的主根上 .从 5月至1 1月 ,非当年生幼虫基本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 ,6月和 1 0月减少的幅度较大 .当年生幼虫则从 7月逐渐增加至 9月达到最大 ,而后又急剧减少 .从 8月到 1 1月 ,幼虫的聚集位置和种群数量都呈现向树下部转移的趋势 ,1 0月初转移至根部的幼虫达 70 5 %,树干上分布的仅有 2 9 5 %,且大部分都集中在树干 1 2m以下的位置 .1 1月初 ,幼虫已基本转移至地下根部 ,此时树干上幼虫分布很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幼虫 危害特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梁亮 余慧 +3 位作者 刘星月 张俊华 陈乃中 杨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5,共5页
苹果蠹蛾是严重危害全球水果生产的一种重要害虫。本研究根据中国760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苹果蠹蛾生物学数据,综合运用CLMEX模型和Arc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苹果蠹蛾在中国的适生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我国的适生区... 苹果蠹蛾是严重危害全球水果生产的一种重要害虫。本研究根据中国760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苹果蠹蛾生物学数据,综合运用CLMEX模型和Arc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苹果蠹蛾在中国的适生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我国的适生区域较为广泛。中高度适生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宁夏、甘肃,吉林、北京、陕西、新疆、西藏的大部分地区,辽宁西部、河北西部和北部、青海北部、云南北部、四川西部、贵州西部及山东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适生性分析 CLIMEX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木蠹蛾潜在分布区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路常宽 骆有庆 +3 位作者 李镇宇 荆玉栋 马超德 徐双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利用CLIMEX生态气候模型对沙棘木蠹蛾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的南部和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北部、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辽宁省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四川省的西部部分... 利用CLIMEX生态气候模型对沙棘木蠹蛾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的南部和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北部、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辽宁省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四川省的西部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部部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部分地区是该害虫的适生区,这一地区正是中国沙棘人工林分布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在综合分析沙棘灌丛林自然分布、沙棘人工林栽培状况、沙棘木蠹蛾危害状况以及生态气候指数EI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沙棘木蠹蛾是中国“三北”地区的本地害虫,沙棘木蠹蛾的种群爆发是本地害虫危害引入树种的典型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沙棘 分布区 CLIME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羽化产卵及卵孵化的昼夜节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魏玉红 罗进仓 +2 位作者 刘月英 周昭旭 张大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在光周期L∥D=16h∥8h、温度(25±1)℃条件下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成虫的羽化、产卵及卵的孵化节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苹果蠹蛾主要在白天羽化,羽化高峰主要集中在08:00-13:00,此时段羽化数占总数的50.18%.... 在光周期L∥D=16h∥8h、温度(25±1)℃条件下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成虫的羽化、产卵及卵的孵化节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苹果蠹蛾主要在白天羽化,羽化高峰主要集中在08:00-13:00,此时段羽化数占总数的50.18%.②雌虫羽化当天不产卵,羽化后第2天开始产卵,可持续到羽化后的第9天;产卵主要集中在羽化后的2~5 d,其产卵量占总卵量的91.9%.③雌虫日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18:00-22:00,日产卵高峰期为19:00-21:00,高峰期产卵量占总卵量的70%.④卵在白天孵化,孵化时间集中在05:00-18:00,其孵化数占92.8%,08:00-09:00达到卵的日孵化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羽化 产卵 孵化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