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多平面重组和三维重建对骨关节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龙 池晓宇 +2 位作者 黄新才 马新兵 刘卫国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354-355,共2页
螺旋CT以其快捷的扫描速度和完善的后处理功能特别适用于复杂骨关节损伤的快速评价[1].本文对36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了螺旋CT二维和三维成像,旨在探讨二维多平面重组(2-dimensional multiplannar reformation,2D-MPR)和三维表面遮盖显... 螺旋CT以其快捷的扫描速度和完善的后处理功能特别适用于复杂骨关节损伤的快速评价[1].本文对36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了螺旋CT二维和三维成像,旨在探讨二维多平面重组(2-dimensional multiplannar reformation,2D-MPR)和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imensional surface shded display,3D-SSD)对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三维重建 骨关节损伤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外生型肝癌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鹏 李振龙 赵英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外生型肝癌 多平面重组 技术诊断 临床资料 原发性肝癌 肝外生长 邻近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3
作者 邰兆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385-238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50例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螺旋CT图像,利用三维成像软件对肿瘤进行靶重建及任意平面重组,比较横断位图像及多平面重组图像对周围型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率。结果:与横断位比...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50例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螺旋CT图像,利用三维成像软件对肿瘤进行靶重建及任意平面重组,比较横断位图像及多平面重组图像对周围型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率。结果:与横断位比较,多平面重组对深分叶、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高于单纯横断面图像,对空泡征及支气管征判别有优势,能减少空泡征的假阳性显示,对短毛刺征的显示与横断位无明显差别。结论:多平面重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提高对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显示,为诊断周围型肺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工业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及交互可视化处理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冰 李政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6,共3页
大型工业CT是检测大型火箭和导弹的重要手段,在需要了解被检部位上下关系时,需要对获得的断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并应用交互可视化技术,在计算机上获得空间图形或任意平面的图像,讨论了各种多平面重组的方法及其特性,描述了如何... 大型工业CT是检测大型火箭和导弹的重要手段,在需要了解被检部位上下关系时,需要对获得的断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并应用交互可视化技术,在计算机上获得空间图形或任意平面的图像,讨论了各种多平面重组的方法及其特性,描述了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用OpenGL实现三维交互可视化,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三维交互可视化程序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多平面重组 交互可视化 OPENGL 螺旋ct 断层图像处理 火箭 导弹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左隐睾并左斜疝一例
5
作者 徐岳群 张梅花 +1 位作者 张联合 张士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87-887,共1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33岁,因发现左腹股沟肿块10余年,增大伴胀痛2天,于2009年10月8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下腹肿物,约桂圆大小,质软,无疼痛,久立后出现,平卧后腹痛可明显好转。2天前,肿物再次出现,呈拳头大小,同时... 病例资料 患者,男,33岁,因发现左腹股沟肿块10余年,增大伴胀痛2天,于2009年10月8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下腹肿物,约桂圆大小,质软,无疼痛,久立后出现,平卧后腹痛可明显好转。2天前,肿物再次出现,呈拳头大小,同时伴有腹痛、恶心,无呕耻,无腹胀、腹泻,大小便正常。查体:左下腹膨隆,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侧腹股沟区及上方区域可触及包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诊断 左隐睾并左斜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6
作者 罗建东 许鸿新 刘化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5期334-335,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 2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MPR矢状位上游离髓核表现为椎管内离开椎间盘平面软组织密度影 ,病变椎间盘变形狭窄 ...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 2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MPR矢状位上游离髓核表现为椎管内离开椎间盘平面软组织密度影 ,病变椎间盘变形狭窄 ;冠状位可显示游离物与神经根的关系。结论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显示游离髓核的形态、大小及其在椎管内的位置 ,对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 ,对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老年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建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9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多平面重组在老年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为老年颅底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1例老年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常规C...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多平面重组在老年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为老年颅底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1例老年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常规CT与MSCT诊断老年颅底骨折的准确率,并分析不同重组平面对颅底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 MSCT诊断颅前窝、颅中窝及颅后窝骨折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以冠状面、矢状面为重组平面,其诊断颅前窝骨折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横断面(P<0.05),不同重组平面诊断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MSCT诊断老年颅底骨折的准确率较高,结合不同重组平面综合观察骨折情况,有望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老年 颅底骨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良毅 陈晓明 +2 位作者 金浩生 潘燚 黄敏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射频消融(RFA)治疗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方法 114例晚期肝癌患者行RFA治疗,常规轴位扫描引导组(简称非MPR组)83例,MPR组31例。对两组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穿刺角度和深度差、术前术后CT均值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射频消融(RFA)治疗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方法 114例晚期肝癌患者行RFA治疗,常规轴位扫描引导组(简称非MPR组)83例,MPR组31例。对两组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穿刺角度和深度差、术前术后CT均值差、操作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剂量·长度积(DLP)及瘤体毁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穿刺成功时MPR组进针次数较非MPR组少1.42次(P<0.001)。两组穿刺角度和深度误差分别是0.33°和0.23 mm(P>0.05)。术前术后两组CT均值差为0.36 Hu(P>0.05)。MPR组较非MPR组操作时间平均缩短8 min(P=0.001)。MPR组仅5例(16.1%)出现并发症,而非MPR组有33例(39.8%)出现并发症(P<0.05)。RFA治疗成功后MPR组的平均DLP较非MPR组少131.75 m Gy·cm(P<0.001)。术后复查1、3个月的三期CT/MRI,两组患者的瘤体毁损情况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 MPR技术更清晰显示射频针与病变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减少了进针次数,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辐射剂量,提高了手术效率,因此对RFA治疗肝癌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射频消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腹膜癌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梅列军 王林伟 +5 位作者 周云峰 谢丛华 刘骏方 杨肖军 刘少平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行MDCT多期增强扫描,分析MD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4例PC患者MDCT增强扫描检测出356个病灶,在1~13分区中每例患者检测出病灶平均数为(6.5±3.4)个。常见转移部位是大网膜、左半膈、脾包膜、盆腔、右半膈、胃周韧带等。转移病灶密度以实性为主,病灶直径为0.5~13 cm。总体敏感度为78.1%(356/456),特异度为92.3%(277/300);病灶≥0.5 cm时,敏感度为90.0%(307/341),病灶<0.5cm时,敏感度为42.6%(49/115)。CT-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与术中PCI的吻合度为0.384~0.640(P<0.05)。结论:MDCT增强扫描加MPR技术可较准确评估CT-PCI,与术中PCI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癌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多平面重建腹膜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对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时洪 胡小新 符秋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1年3月至今对我院36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骨骨折病例行常规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多平面成像技术处理,将所得结果与平片及手术结果对...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1年3月至今对我院36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骨骨折病例行常规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多平面成像技术处理,将所得结果与平片及手术结果对照研究分析。结果:36例颌面骨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处理后均能全部显示,特别是1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显示准确率明显高于X光片,并能直观、立体显示骨折情况及颞颌关节对应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各种类型骨折显示准确率高、立体感强,并可显示关节对应关系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临床手术入路、复位及内固定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颌面骨骨折 临床应用价值 螺旋ct扫描 平片 手术结果 对应关系 结论 不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茎突扫描与重建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盛才 黄仲奎 +2 位作者 龙莉玲 李晓阳 林创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茎突 螺旋ct扫描 轴扫 冠扫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轴位薄层重建与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呈新 岳云 朱建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57-558,共2页
腰椎峡部裂是指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断裂.是椎体滑脱的主要病因之一。传统X线平片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其获得的信息有限。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诊断腰椎峡部裂提供了更多更全... 腰椎峡部裂是指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断裂.是椎体滑脱的主要病因之一。传统X线平片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其获得的信息有限。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诊断腰椎峡部裂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影像信息。笔者对4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及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扫描 多平面重建图像 腰椎峡部裂 诊断价值 矢状位 薄层 轴位 常规检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谢元忠 孔庆奎 +2 位作者 公维云 张立涛 崔群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4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进行多模式图像后处理,多方位观察患者椎弓峡部裂...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4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进行多模式图像后处理,多方位观察患者椎弓峡部裂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共发现83个椎弓峡部裂,双侧32例,其中4例累及两个脊椎的双侧椎弓;单侧11例。腰椎斜矢状位MPR及平行于椎弓的轴位MPR能够诊断全部病例,13例裂隙呈不规则锯齿状,边缘清晰,9例边缘骨质硬化、膨大;12例伴有碎骨块,并见裂隙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正中矢状位MPR发现脊椎向前滑脱22例,其中Ⅰ度滑脱16例,Ⅱ度滑脱5例,Ⅲ度滑脱1例。7例出现假性椎间盘膨出征,硬膜囊向前移行。MIP也能全部显示所有病例的峡部裂,但是对软组织观察不如MPR。高密度VRT仅发现峡部裂23例39处。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后MPR、MIP及VR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全方位评价腰椎峡部裂的形态变化,为临床提供与峡部裂有关的更多更详细的影像信息,MPR是最有价值的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多层螺旋ct扫描 多平面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例中耳炎咽鼓管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闫晶晶 梁勇 +1 位作者 陈燕萍 王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了解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的解剖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设61例(85耳)中耳炎患者为病变组,设鼓膜完整的15例(30耳)经专科检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排除中耳病变且咽鼓管功能正...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了解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的解剖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设61例(85耳)中耳炎患者为病变组,设鼓膜完整的15例(30耳)经专科检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排除中耳病变且咽鼓管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层螺旋CT分别行颞骨静态及动态CT扫描,且均行多平面重组重建,重建后分别测量其骨部、软骨部开放区域、软骨部闭合区域、软骨部有效闭合区域长度,并比较两组间的影像学差异。结果对照组鼓室前段直径(9.95±1.29)mm,骨-软骨接合部直径(3.89±0.50)mm,骨部长度(20.89±1.81)mm;病变组鼓室前段直径(9.85±0.83)mm,骨-软骨接合部直径(3.92±0.37)mm,骨部长度(20.51±2.13)mm;静态CT多平面重组重建:对照组开放区域长度(10.99±0.87)mm,闭合区域长度(36.90±6.73)mm,病变组开放区域长度(8.50±0.55)mm,闭合区域长度(42.26±7.19)mm;动态CT多平面重组重建:对照组有效闭合区域长度(10.20±3.96)mm,病变组有效闭合区域长度(33.32±9.44)mm。结论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骨部无明显差异;静态下病变组软骨部闭合区域大于对照组软骨部闭合区域长度;动态下对照组咽鼓管软骨部闭合区域长度减小,开放区域长度增加,而病变组闭合区域长度改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重建 咽鼓管 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炎咽鼓管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勇 闫晶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13-1416,1419,共5页
目的结合术中探查探讨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炎咽鼓管术前功能状态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1例(63耳)中耳炎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及声导抗测试,记录并将结果分级,分析两项结果的相关性,术中显微镜下探查... 目的结合术中探查探讨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炎咽鼓管术前功能状态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1例(63耳)中耳炎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及声导抗测试,记录并将结果分级,分析两项结果的相关性,术中显微镜下探查咽鼓管,记录鼓室口病变程度,并与多层螺旋CT、声导抗测试对照,将3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示:正常-8耳,轻度病变-19耳,重度病变-36耳;鼓室口有无软组织影示:有软组织影者16耳,无软组织影者47耳;声导抗测试示:正常-20耳,轻度阻塞-15耳,重度阻塞-28耳;术中探查示:鼓室口有病变者22例,鼓室口无病变者41例。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结果为rs=0.706,P=0.000,两种检查有相关性。多层螺旋CT与术中探查结果P=0.000,κ=0.627,两者吻合较强。结论多层螺旋CT和声导抗测试从不同角度评价咽鼓管功能,较全面地了解咽鼓管病变程度,对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有针对性地处理咽鼓管病变和预测术后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咽鼓管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重建 声导抗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对OSAHS患者上气道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嘉琳 李庆云 +1 位作者 黄绍光 曹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通过螺旋CT结合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上气道仿真内窥镜三维成像,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功能特点。方法正常对照组7例,OSAHS组25例。每位受检者采用螺旋CT对鼻咽顶部至舌骨下缘之间的上气道,... 目的通过螺旋CT结合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上气道仿真内窥镜三维成像,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功能特点。方法正常对照组7例,OSAHS组25例。每位受检者采用螺旋CT对鼻咽顶部至舌骨下缘之间的上气道,分别在平静呼吸、呼气末、吸气末和M櫣ller动作后连续扫描,测量各形态功能参数,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OSAHS患者的上气道塌陷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但与病情严重度则不完全相关;OSAHS患者上气道各平面矢状与冠状径的塌陷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腭后区和舌后区冠状径塌陷度绝对值较矢状径增大。结论螺旋CT扫描结合MPVR重建是一种方便、高效、无创和可靠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患者 气道功能 多平面容积重建 螺旋ct扫描 仿真内窥镜 上气道结构 正常对照组 病情严重度 统计学差异 三维成像 功能特点 平静呼吸 连续扫描 功能参数 对比研究 舌骨下 受检者 呼气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多层螺旋CT灌肠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于宝 粱长虹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小肠疾病 灌肠 扫描速度 查方 显示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旁窦冠状重组法替代直接冠状扫描
18
作者 林昌举 朱丹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2期859-859,共1页
关键词 鼻旁窦冠状重组 直接冠状扫描 螺旋ct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跟腱撕裂中的应用
19
作者 唐仁朝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4期422-423,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外伤性 跟腿 撕裂 临床应用价值 螺旋ct扫描 二维成像 常规ct 三维成像 三维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畸形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迟放鲁 黄一波 +4 位作者 靳楷 顾峻 黄婷 顾瑛 沙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介绍面神经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采用螺旋CT进行颞骨多平面重组扫描,在轴位、冠状位、面神经层面进行观察,对面神经在中耳乳突的走行进行分析。(2)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护仪确认畸形的面神经。结果术前CT扫描可以事先观测到面神... 目的介绍面神经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采用螺旋CT进行颞骨多平面重组扫描,在轴位、冠状位、面神经层面进行观察,对面神经在中耳乳突的走行进行分析。(2)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护仪确认畸形的面神经。结果术前CT扫描可以事先观测到面神经的畸形,主要表现为无面神经骨管、面神经悬挂在中耳腔、面神经覆盖卵圆窗等。结论术前颞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扫描可以提高面神经畸形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畸形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扫描 面神经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