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检出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曹志宏 刘怡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967-969,共3页
目的 :对 2 7例共 3 6个肝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全部病例行全肝平扫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 19~ 2 2s、3 9~ 42s扫描 ,相继获得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图... 目的 :对 2 7例共 3 6个肝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全部病例行全肝平扫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 19~ 2 2s、3 9~ 42s扫描 ,相继获得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图像 ,观察全部病灶的各期CT表现。结果 :动脉早期有 2 1例在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到肿瘤供血动脉及异常血管网 ,3例结节型肝癌呈现高密度均匀强化。动脉晚期除 7例肿块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1例结节型无明显强化外 ,其余肿块型及结节型均呈明显高密度均匀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肝细胞癌的血供特征 ,弥补了一般CT扫描的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ct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支气管动脉期与平衡期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靶扫描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保民 谢晓霞 +3 位作者 陈文军 张立彬 张静 宫飞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18-321,共4页
肺部结节(直径〈3cm)的性质可以有多种病因,其良、恶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一直是肺部疾病的重点、难点,本研究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开展了采用多层螺旋CT(MSCT)靶扫描及双期增强扫描支气管动脉期、平衡期对肺结节诊断价值的... 肺部结节(直径〈3cm)的性质可以有多种病因,其良、恶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一直是肺部疾病的重点、难点,本研究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开展了采用多层螺旋CT(MSCT)靶扫描及双期增强扫描支气管动脉期、平衡期对肺结节诊断价值的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肺结节 扫描 平衡 动脉 支气管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诊断肝转移瘤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丽 时高峰 +6 位作者 许茜 李如迅 杜煜 王亚宁 李月考 刘辉 彰俊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诊断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0例肝转移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各期检出率,观察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3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诊断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0例肝转移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各期检出率,观察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3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18个,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48/218(67.9%)、142/218(65.1%)、212/218(97.3%)。结论:双期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和显示其特征,反映病灶的血供,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螺旋ct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曾秋华 罗良平 +2 位作者 王贵良 奉吉坤 张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16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延迟 2 5s,门静脉期延迟 60s ,以 3mL/s团注造影剂 80~ 10 0mL。测量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 ,计算肿瘤 -胰腺密度差 ,同时对胰腺...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16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延迟 2 5s,门静脉期延迟 60s ,以 3mL/s团注造影剂 80~ 10 0mL。测量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 ,计算肿瘤 -胰腺密度差 ,同时对胰腺周围血管进行观察评价。结果 :肿瘤的平均CT值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为 (4 7± 8)HU、(5 3± 10 )HU ;正常胰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值分别为 (10 9± 16)HU ,(76± 13)HU ;肿瘤 -胰腺密度差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各为 (70± 18)、(2 3± 12 )HU ,二者差异明显 (P <0 0 1)。胰周动脉侵犯在动脉期显示好 ,静脉侵犯在门静脉期显示好。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获得最大的肿瘤 -胰腺密度差 ,动脉期结合门静脉期对胰周血管侵犯的评价更全面 ,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螺旋ct增强扫描 肿瘤诊断 胰腺癌 肿瘤-胰腺密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文亚 蒋黛蒂 +2 位作者 洪润环 塔西 朱新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分析小肝癌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 ,评价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2 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小肝癌患者 ,全部接受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 ,以双盲法分析其各期的CT表现。结果 :2 1例共发现 2 4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 目的 :分析小肝癌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 ,评价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2 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小肝癌患者 ,全部接受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 ,以双盲法分析其各期的CT表现。结果 :2 1例共发现 2 4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肝动脉期 87.5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 ,12 .5 %无明显增强 ;门脉期均呈低或稍低密度 ;延迟扫描全部为低密度。病灶密度变化的主要形式是“低—高—低—低”的模式。结论 :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能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诊断 增强扫描 螺旋ct 病灶 低密度 动脉 延迟 发现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肺癌20例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红伟 俞鹏辉 +5 位作者 陈勇 薛鹏 皇甫幼田 漆剑频 夏黎明 胡道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6-278,共3页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多已严重侵犯周围组织结构或转移。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空间解剖结构关系、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及其他异常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动脉来源,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 螺旋ct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华 高剑波 +2 位作者 张焱 杨学华 李荫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正常胃壁及肿瘤的强化特点 ,及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胃癌 10 1例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99例胃癌经手术病理证实 ,T分期的准确性为 81.8%。在动脉期~门脉期 ,胃壁呈多层结构...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正常胃壁及肿瘤的强化特点 ,及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胃癌 10 1例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99例胃癌经手术病理证实 ,T分期的准确性为 81.8%。在动脉期~门脉期 ,胃壁呈多层结构的T分期准确性明显高于胃壁呈单层结构。在平衡期 ,肿瘤完全强化 ,纠正了 7例动脉期 门脉期所造成的分期错误。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提高了胃癌T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 胃癌 T分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青 黄庆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349-350,共2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4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6 4例中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40例 ,CT表现为胰腺肿大 ,胰周脂肪层模糊或消失 ,肾前筋膜增厚 ,部分见少... 目的 评价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4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6 4例中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40例 ,CT表现为胰腺肿大 ,胰周脂肪层模糊或消失 ,肾前筋膜增厚 ,部分见少量胸水。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2 4例 ,其中坏死型 2 1例 ,化脓型 2例 ,出血型 1例 ,CT表现为胰腺内点状、片状或大范围无增强效应的低密度坏死灶 ,胰周间隙渗出及积液 ,蜂窝织炎 ,胰内或外出现气体或高密度出血灶。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分型 ,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 螺旋ct扫描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排探测器的螺旋CT动脉双期扫描检出富血供的肝细胞癌
9
作者 Takamichi Murakami Tonsok Kim +1 位作者 Manabu Takamura 张淑倩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6期359-359,共1页
关键词 富血供肝细胞癌 HCC 多排探测器 螺旋ct 动脉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转移瘤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的研究
10
作者 董春玲 周俊影 +2 位作者 倪秀香 钱爽 张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研究少血供和富血供肝转移瘤螺旋CT双期表现。 12 8例肝转移瘤行螺旋CT全肝双期扫描 ,扫描后图象重建。扫描结果 98例为少血供 ,30例为富血供。结果证实螺旋CT双期扫描动脉期有利于富血供病灶的检出 ,门静脉期易于少血供的转移瘤检出。... 研究少血供和富血供肝转移瘤螺旋CT双期表现。 12 8例肝转移瘤行螺旋CT全肝双期扫描 ,扫描后图象重建。扫描结果 98例为少血供 ,30例为富血供。结果证实螺旋CT双期扫描动脉期有利于富血供病灶的检出 ,门静脉期易于少血供的转移瘤检出。双期扫描提高了肝转移瘤的检出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螺旋ct扫描 诊断 研究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结合CA19-9检测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健丁 张华 张跃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CA19 9对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 3 7例在我院行螺旋CT双期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 ,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血清CA19 9检测结果。结果 CT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达 10 0 ...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CA19 9对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 3 7例在我院行螺旋CT双期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 ,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血清CA19 9检测结果。结果 CT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达 10 0 % ,对可切除性判断准确率只有 78.5 7%。胰腺癌病人中CA19 9的阳性率为 82 .86% ,CA19 9与肿瘤大小有关 ;CA19 9在可切除组与不可切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螺旋CT结合CA19 9在判定胰腺癌不可切除性方面有一定价值 ,尚不能得出CA19 9对协助CT判定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有肯定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9-9 胰腺癌 可切除性 不可切除 螺旋ct扫描 螺旋ct扫描 术前分 定价 价值 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三期扫描在直肠癌术前TNM分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韩帅 刘明 +4 位作者 李彩英 张国建 柳青 尹兰英 张俊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及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男性4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7岁。所有患者术前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所得数据行薄层及三维重组,对...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及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男性4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7岁。所有患者术前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所得数据行薄层及三维重组,对直肠肿瘤进行术前TNM分期,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对直肠癌T分期判定的准确率为83%,对直肠癌N分期判定的准确率为76%,16层螺旋CT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87%、73%、80%。16层螺旋CT判断肿瘤浆膜面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5%、84%、58%。结论: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术前TNM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 术前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海波 谢超贤 +2 位作者 滕才钧 韦建林 廖明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再用追踪触发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和图像重建。结果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瘤7例,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再用追踪触发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和图像重建。结果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瘤7例,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16排螺旋CT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动脉疾病 血管成像技术 价值 动脉夹层 动脉 图像重建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文莲 罗光华 +3 位作者 李丹 罗明贤 王俊波 陆从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V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形”、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以及肝脏灌注异常等。有3例TTPV在DSA上显示不明显。结论MSCT可判断TTPV的发生机制、供血来源及血供的丰富程度、栓子的良恶性及范围、有否合并APS及分流量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TTPV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多层螺旋ct诊断 临床意义 肝细胞癌 动脉-门静脉分流 ct动态增强扫描 门静脉内癌栓 肝脏灌注异常 周围组织结构 MSct诊断 发生机制 DSA表现 门静脉扩张 增强表现 增强检查 综合分析 阳性征象 充盈缺损 供血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0-595,共6页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能量ct 临床应用 ct数据 采集 扫描 ct 增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CT和DSA随访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庄广义 任伟新 +1 位作者 迪里木拉提.巴吾冬 顾俊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2-945,共4页
目的评价CT和DSA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1~4次肝癌TACE治疗后1~6个月行CT和DSA复查,2项检查间隔时间为3~5d。分析和比较CT和DSA对肿瘤残存和复发的显示情况。结... 目的评价CT和DSA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1~4次肝癌TACE治疗后1~6个月行CT和DSA复查,2项检查间隔时间为3~5d。分析和比较CT和DSA对肿瘤残存和复发的显示情况。结果碘油沉积形态可分3种类型:密整型,缺损型,稀少型。密整型9例(20.0%,9/45),CT与DSA6个月内复查均未见复发。缺损型32例(71.1%,32/45),32例中DSA示27例病灶残存或复发,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19例残存或复发,CT于动脉期见病灶显著强化者16例,门静脉期进一步强化者3例(提示有门静脉参与供血),DSA发现该区有明显染色及供血,另有8例CT与DSA表现不一致,CT双期增强无强化,但DSA可见肿瘤血供及肿瘤染色;稀少型4例(8.9%,4/45),CT双期增强轻度强化,DSA提示肿瘤为少血供。结论肝癌TACE治疗后CT平扫及双期增强CT扫描可作为显示肿瘤残存和复发的首选检查方法,DSA是观察肿瘤变化和评价疗效的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两者的结合对病灶的显示和后续治疗作出更好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复发 ct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囊性转移瘤的CT和MR征象的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钢 汪茂文 +2 位作者 张瑜 汤友英 田琪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囊性转移瘤在CT和MR上的表现,比较CT和MR检查对囊性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共52个病灶)肝脏囊性转移瘤中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门脉期扫描。8例行MRT1WI和FMP-SPG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 目的:分析肝脏囊性转移瘤在CT和MR上的表现,比较CT和MR检查对囊性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共52个病灶)肝脏囊性转移瘤中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门脉期扫描。8例行MRT1WI和FMP-SPG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数目、囊壁和壁结节的强化情况。结果:2例为单发病灶外,其余均为多发病灶。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CT上8例见到囊壁不规则增厚,其中6例可见向囊腔内突起的壁结节,1例内有分隔。2例薄壁且均匀的病灶误诊为肝囊肿。T1WI上,7例为低信号,1例为混杂信号。T2WI上,病灶均为明显高信号,2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可见到壁结节为略低信号。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无强化表现,门脉期和延迟期,可见到边缘环形强化和壁结节的强化。也有1例见到分隔。结论:CT和MR均可显示肝脏囊性转移瘤的特征,MR在显示病灶的出血、囊变、分隔和囊壁的情况等比CT更为敏感、可靠,在鉴别诊断方面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囊性转移瘤 MR征象 FMPSPGR 临床诊断价值 动态增强扫描 T1WI 壁结节 ct平扫 单发病灶 T2WI 强化表现 鉴别诊断 门脉 低信号 囊壁 椭圆形 不规则 可见 肝囊肿 误诊为 高信号 动脉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叶缺如伴右侧胆管及右肾发育畸形一例
18
作者 耿云平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肝右叶缺如 肾发育畸形 胆管 右上腹疼痛 右侧 螺旋ct平扫 移动性浊音 病例资料 门静脉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