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轴流泵内流致噪声特性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庄子扬 周慧慧 余志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3,共9页
为识别螺旋轴流泵内流致噪声声源位置并分析非定常流场对流致噪声的影响,文中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声学有限元法对泵内流致噪声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首先,基于ANSYS CFX软件,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模型对泵内三维非定常流动进行模拟,获取... 为识别螺旋轴流泵内流致噪声声源位置并分析非定常流场对流致噪声的影响,文中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声学有限元法对泵内流致噪声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首先,基于ANSYS CFX软件,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模型对泵内三维非定常流动进行模拟,获取泵内流场的压力脉动特性。其次,将固体壁面处压力脉动作为激励源,基于LMS Virtual Lab软件并采用FW-H方程对泵内声场进行数值计算,重点分析了流致噪声频域特性以及不同部件和区域对噪声的贡献,以识别声源位置。最后,结合时域信号相关性及相干性理论,对叶片表面压力脉动信号的时空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关键声源区域的流动特性及其对噪声的贡献机理。结果表明:与导叶下游相比,叶轮上游的流致噪声更大,随频率衰减更慢,噪声贡献量最高的频带位于0~3000 Hz范围内,声压级最大峰值出现在叶片通过频率处;旋转声源在此处总声压级比静止声源高25.4 dB,其中,叶片吸力面比压力面产生更大的噪声,其前50%弦长区域对噪声贡献量更大;对叶片吸力面不同位置处压力脉动信号的时空关联性分析表明,此区域的压力脉动主要来源于此处的附面层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轴流泵 压力脉动 声学有限元法 流致噪声 涡结构 时空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轴流泵内部流场与压力脉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荣生 龙云 +2 位作者 林鹏 蒋旭松 贺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10,共8页
为研究螺旋轴流泵内部流场及其压力脉动特性,应用ICEM对其过流部件进行网格划分,采用CFX软件对其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得到泵内部流场和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结果表明:0.8Q工况时,在叶轮轮毂与叶片结合处存在局部高压区和漩涡,随... 为研究螺旋轴流泵内部流场及其压力脉动特性,应用ICEM对其过流部件进行网格划分,采用CFX软件对其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得到泵内部流场和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结果表明:0.8Q工况时,在叶轮轮毂与叶片结合处存在局部高压区和漩涡,随着流量的增大,局部高压区和漩涡逐渐减小并消失;设计工况和1.2Q工况时,泵内部压力和速度分布逐渐均匀,流动平稳,入流平顺。导叶进出口的压力系数波动幅值明显大于叶轮进出口边,具有明显的波峰与波谷,压力脉动主要产生在低频区,并呈现周期性降低的趋势,且其幅值均在固有频率的整数倍处产生。各监测点中,进口边压力脉动幅值最大,且轮缘侧大于轮毂侧,出口边监测点压力波动较为均匀,振幅不大。泵运行全过程中,获得了平滑下降的流量扬程曲线和功率曲线,无马鞍区、无过载现象发生,满足设计要求,预测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吻合,表明数值模拟较为准确,对螺旋轴流泵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轴流泵 内部部流场 压力脉动 数值模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轴流泵的固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荣生 林鹏 +2 位作者 龙云 王振伟 习毅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为研究螺旋轴流泵输送含有沙、油和水的固液两相时内部的流动情况,基于Ansys CFX软件,应用RNG k-ε湍流模型,采用固相颗粒直径为2 mm,初始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以及液相油初始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时,对螺旋轴流泵叶轮流道内... 为研究螺旋轴流泵输送含有沙、油和水的固液两相时内部的流动情况,基于Ansys CFX软件,应用RNG k-ε湍流模型,采用固相颗粒直径为2 mm,初始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以及液相油初始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时,对螺旋轴流泵叶轮流道内固液两相流场内部变化规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沙和油的分布规律相似,主要集中于叶轮进口边轮毂头部、叶轮外缘区域;当沙和油的初始体积分数改变时,其对应的过流部件内体积分数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分布区域也有所改变,说明沙和油两相互相影响对方的分布;当沙和油的初始体积分数一定时,各相的相对速度变化规律总体上趋于一致,其相对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沙、油和水;扬程和效率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吻合,扬程误差值在3%左右,效率误差值在4%左右,说明试验方案的设计合理可行,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轴流泵 固液两相流 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叶安放角变化规律对螺旋轴流混输泵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希金 韩作鹏 +1 位作者 宛航 张立传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6-73,共8页
针对自主研制的一典型气液混输泵,以叶栅理论和Matlab为基础获得不同安放角变化规律下的静叶型线。基于FLUENT16.2、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研究不同含气率和静叶安放角变化规律对混输泵增压单元的增压能力及增压效率的影响、... 针对自主研制的一典型气液混输泵,以叶栅理论和Matlab为基础获得不同安放角变化规律下的静叶型线。基于FLUENT16.2、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研究不同含气率和静叶安放角变化规律对混输泵增压单元的增压能力及增压效率的影响、静叶能量损失和叶片负载沿流线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气体体积分数GVF=0.3工况下M3模型的静叶效率和静叶能量回收能力最优,相比线性变化的静叶其效率增加了1.1%;就压力负载而言,安放角呈线性变化时,静叶的工作面和背面的压差逐渐减小;安放角呈非线性分布时,沿流线方向的最大压力负载差随着流线的增加越来越靠近静叶的出口边。研究结果对混输泵静叶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轴流泵 安放角 含气率 气液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