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态金属堆蒸汽发生器螺旋管束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1
作者 谢海燕 聂鑫 +1 位作者 赖建永 田雅婧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7,共9页
液态金属堆的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一次侧为液态金属工质、二次侧为水工质,其热工水力特性相比传统压水堆的自然循环饱和式蒸汽发生器有较大区别。提出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等效为流动网络系统的方法,将螺旋管束分为流动回路、压力节点等元件... 液态金属堆的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一次侧为液态金属工质、二次侧为水工质,其热工水力特性相比传统压水堆的自然循环饱和式蒸汽发生器有较大区别。提出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等效为流动网络系统的方法,将螺旋管束分为流动回路、压力节点等元件;基于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方程,建立了计算蒸汽发生器螺旋管回路的压降、流量和温度等热工水力参数的数学模型和管束金属壁温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流动回路未知流量、压力节点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直接求解,最终得到了螺旋管束内流量分配、压降、工质温度变化、出口汽温分布、壁温分布、干度及换热系数等变化情况,获得了蒸汽发生器螺旋管束流动传热特性,开发了除RELAP5外的一维系统分析计算程序,并完善了液态金属堆螺旋管束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计算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堆 蒸汽发生器 螺旋管束 流动网络 流动传热特性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锥螺旋管束流体诱导振动换热器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闫柯 葛梦然 +1 位作者 高军 葛培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6,共5页
基于动态子结构理论、利用固定界面模态坐标变换及超单元技术,分析了空间锥螺旋管束的振动特性和脉动元件诱发管束振动的频率条件,计算了0.1m/s壳程流速、横向脉动流激励条件下空间螺旋管束的振动特性,研究了空间锥螺旋管束管内二次流... 基于动态子结构理论、利用固定界面模态坐标变换及超单元技术,分析了空间锥螺旋管束的振动特性和脉动元件诱发管束振动的频率条件,计算了0.1m/s壳程流速、横向脉动流激励条件下空间螺旋管束的振动特性,研究了空间锥螺旋管束管内二次流及其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单排空间锥螺旋管束的振动分为横向和纵向振动,以纵向振动为主;在横向脉动流激励作用下,管束的振动与其横向固有振型近似,空间锥螺旋管束的低阶模态频率较低,易于诱发振动;管内截面二次流分为4个涡区,强烈的管内二次流致使管束换热性能提高,空间锥螺旋管束单位面积的换热量是传统平面管束的1.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锥螺旋管束 流体诱导振动 换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流板对锥形螺旋管束壳程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季家东 卢钰 +2 位作者 张经纬 李飞扬 邓如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6-63,共8页
以锥形螺旋弹性管束(conical spiral elastic tube bundle,CSETB)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换热器内增设脉动/引流折流板,以期获得具有更高传热性能的弹性管束换热设备。通过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壳程入口流速和不同结构... 以锥形螺旋弹性管束(conical spiral elastic tube bundle,CSETB)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换热器内增设脉动/引流折流板,以期获得具有更高传热性能的弹性管束换热设备。通过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壳程入口流速和不同结构方案下CSETB换热器的振动强化传热性能。研究表明,CSETB的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仅增设脉动折流板可使CSETB表现为相对大幅高频振动,同时增设脉动、引流折流板可使CSETB表现为相对大幅低频振动。增设折流板可使流体流动的规律性和温度场分布的层次性增强,且能使换热器的壳程传热能力获得大幅提高。振动能够实现强化传热,这种强化传热的程度在高流速时更明显,且增设折流板能明显提高CSETB的振动强化传热性能。此外,引流折流板的存在使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螺旋弹性管束(CSETB) 换热器 折流板 振动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鳍片管束传热与阻力特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袁益超 刘聿拯 曹建光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22-1927,1989,共7页
螺旋鳍片管束因具有一系列优点 ,在常规锅炉及余热锅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此 ,国内外有关学者对其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 ,因各种原因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局限性 ,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根据对现有... 螺旋鳍片管束因具有一系列优点 ,在常规锅炉及余热锅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此 ,国内外有关学者对其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 ,因各种原因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局限性 ,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根据对现有成果的分析与比较 ,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鳍片管束 传热 阻力 现状 换热元件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鳍片管束在锅炉省煤器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聿拯 袁益超 +1 位作者 曹建光 吴文彬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4-46,共3页
在分析螺旋鳍片管束的结构与传热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螺旋鳍片管省煤器的实际运行状况 ,指出了螺旋鳍片管省煤器在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 ,要实现螺旋鳍片管束受热面的优化设计 ,必须弄清其传热和阻力特性。
关键词 锅炉 省煤器 螺旋鳍片管束 阻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横掠螺旋槽管束灰粒沉积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迎慧 盛林弘毅 +1 位作者 归柯庭 施明恒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研究烟气中飞灰颗粒在螺旋槽管束壁面上的沉积特性,颗粒相采用离散相模型,气相采用k-ε湍流模型构建烟气横掠螺旋槽管束的气固两相流动模型,结合用户自定义函数(灰粒沉积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比较和分析飞灰颗粒在螺旋槽管束和光管... 为研究烟气中飞灰颗粒在螺旋槽管束壁面上的沉积特性,颗粒相采用离散相模型,气相采用k-ε湍流模型构建烟气横掠螺旋槽管束的气固两相流动模型,结合用户自定义函数(灰粒沉积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比较和分析飞灰颗粒在螺旋槽管束和光管管束壁面上的沉积特性和差异,并讨论两相流动参数、管束结构参数对灰粒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流速为7~10 m·s-1时,螺旋槽管束壁面上的灰粒沉积速率比光管减小5%左右;流速大于10 m·s-1时灰粒在螺旋槽管壁上的灰粒沉积速率与光管无明显差异;较大粒径的灰粒易沉积,灰粒质量浓度越高,灰粒沉积速率越大;灰粒沉积速率与管束的纵向节距成正比,与横向节距、螺距以及槽深成反比,横向节距和螺距对沉积速率的影响相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束 气固两相流 灰粒沉积 离散相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翅片管束换热过程的熵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乃华 滕斌 +2 位作者 高翔 骆仲泱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对不同翅片间距sf、管束横向节距st和管束纵向节距sl的9组螺旋翅片管束的换热和流动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换热过程的熵产,研究了雷诺数(Re)、翅片间距、管束横向节距和管束纵向节距对管束换热熵产数NsH、流动熵产数NsF和总熵产数N... 对不同翅片间距sf、管束横向节距st和管束纵向节距sl的9组螺旋翅片管束的换热和流动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换热过程的熵产,研究了雷诺数(Re)、翅片间距、管束横向节距和管束纵向节距对管束换热熵产数NsH、流动熵产数NsF和总熵产数Ns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布置方式的管束,随着Re的增加,NsH迅速减小,NsF逐渐增加,Ns先减小后增加;翅片间距对NsH影响较小,在高Re下,翅片间距增大时,NsF和Ns均明显降低;横向节距对NsH几乎没影响,但随着横向节距的增加,NsF和Ns均明显降低;管束纵向节距对NsH、NsF和Ns的影响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翅片管束 熵产 换热过程 最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翅片管束灰污系数实验室试验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郁鸿凌 李瑞阳 +6 位作者 卓宁 孙家庆 陈学俊 王坚 石奇光 黄大中 袁兴黄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57-61,共5页
从分析螺旋翅片管束受气固两相流冲刷时其表面上灰污层形成的机理着手,分析各种因数对灰污系数数值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螺旋翅片管束受含灰气流冲刷时,受热面上灰污系数数值的实验室试验确定方法,以指导本研究项目的实验室... 从分析螺旋翅片管束受气固两相流冲刷时其表面上灰污层形成的机理着手,分析各种因数对灰污系数数值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螺旋翅片管束受含灰气流冲刷时,受热面上灰污系数数值的实验室试验确定方法,以指导本研究项目的实验室试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污系数 螺旋翅片管束 锅炉 传热 省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型螺旋翅片管束传热及通风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卓宁 蒋伟元 +3 位作者 王坚 保春雁 黄大钟 袁兴黄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23-26,共4页
对一种先进的强化换热元件──齿型螺旋翅片管束进行了传热及通风阻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用直接法进行.得出受洁净气流冲刷时该管束传热特性关联式和通风阻力特性关联式,并将该种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的性能与相同结构的整体型螺旋翅片管... 对一种先进的强化换热元件──齿型螺旋翅片管束进行了传热及通风阻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用直接法进行.得出受洁净气流冲刷时该管束传热特性关联式和通风阻力特性关联式,并将该种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的性能与相同结构的整体型螺旋翅片管束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翅片管束 传热特性 通风特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翅片管束灰污通风阻力试验研究
10
作者 蒋伟元 李瑞阳 +6 位作者 卓宁 孙家庆 陈学俊 王坚 保春雁 石奇光 黄大钟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71-75,共5页
介绍了螺旋翅片管束灰污通风阻力试验研究的原理、试验系统和所采用的试验研究方法;将典型齿型和整体型螺旋翅片管束试验得出的灰阻力特性与实炉试验阻力特性以及洁净管束阻力特性相比较;得出适用于这两种灰污螺旋翅片管束通风阻力的... 介绍了螺旋翅片管束灰污通风阻力试验研究的原理、试验系统和所采用的试验研究方法;将典型齿型和整体型螺旋翅片管束试验得出的灰阻力特性与实炉试验阻力特性以及洁净管束阻力特性相比较;得出适用于这两种灰污螺旋翅片管束通风阻力的计算方法.所得计算公式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翅片管束 通风阻力试验 灰阻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锥形螺旋弹性管束换热特性数值分析
11
作者 葛梦然 闫柯 +1 位作者 高军 葛培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27,共4页
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空间锥形螺旋弹性管束的结构参数对其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与文献中试验数据对比将误差控制在5%以内。在此基础上,从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出发,计算了空间螺旋管束管内速度、速度梯度、温度梯... 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空间锥形螺旋弹性管束的结构参数对其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与文献中试验数据对比将误差控制在5%以内。在此基础上,从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出发,计算了空间螺旋管束管内速度、速度梯度、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各矢量间的协同关系,通过对3种协同角对比分析了管束的强化换热特性、压降特性以及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空间螺旋弹性管束的锥度对其换热特性影响较大,而螺距对其换热特性的影响可以忽略;另外,与内插细杆强化管相比,空间螺旋弹性管束的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空间螺旋弹性管束 场协同 数值模拟 换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截面形状的螺旋弹性管束换热器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季家东 周蓉 +3 位作者 高润淼 张经纬 邓旭 李飞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19-225,共7页
为探究截面形状对螺旋弹性管束(spiral elastic tube bundle,SETB)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基于四种截面形状(四边形、六边形、椭圆形和圆形),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单层四螺旋弹性管束在不同入口速度条件下的振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 为探究截面形状对螺旋弹性管束(spiral elastic tube bundle,SETB)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基于四种截面形状(四边形、六边形、椭圆形和圆形),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单层四螺旋弹性管束在不同入口速度条件下的振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截面形状的螺旋弹性管束在换热器内不同安装位置的振动响应有明显的不同。截面为椭圆形的螺旋弹性管束在振动和不振动条件下的传热系数最高,管束圆周上的局部传热系数最大,说明管束截面形状为椭圆时的传热性能最佳。振动能够实现强化传热,但振动剧烈的螺旋弹性管束其传热性能并不一定最佳,在进行螺旋弹性管束换热器设计时,并不是要一味追求高强度的振动,还要综合考虑螺旋弹性管束的安装位置和截面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面形状 振动强化传热 流固耦合 螺旋弹性管束(SETB)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螺旋弹性管束及其振动控制的研究
13
作者 王德京 葛培琪 毕文波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4期59-63,119,共6页
管束振动的诱导与控制是弹性管束换热器在一定疲劳寿命前提下实现强化换热的重要保证。设计锥螺旋弹性管束和脉动流发生装置并对考虑流固耦合情况下锥螺旋管束的固有模态进行研究;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到锥螺旋管束的频率响应;通过仿真分... 管束振动的诱导与控制是弹性管束换热器在一定疲劳寿命前提下实现强化换热的重要保证。设计锥螺旋弹性管束和脉动流发生装置并对考虑流固耦合情况下锥螺旋管束的固有模态进行研究;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到锥螺旋管束的频率响应;通过仿真分析脉动流发生装置中绕流体纵向尺寸对各分支管脉动流的影响,确定了工况流速下的绕流体纵向尺寸。结果表明:锥螺旋管束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固有频率有所下降;在相同入口流速条件下,随着绕流体纵向尺寸增大,脉动流发生装置同一分支管脉动流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而其频率先减小后增大。研究工作对锥螺旋弹性管束换热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螺旋弹性管束 固有模态 绕流体 脉动流发生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模态的空间锥螺旋管管内流固耦合振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闫柯 葛培琪 宿艳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4-207,共4页
空间锥螺旋管束作为一种新型流体诱导弹性传热元件,由于其锥型螺旋结构,管内流动产生的非比例阻尼对其固有振动特性影响明显。基于此,采用有限元法研究螺旋管束管内流固耦合振动特性,通过螺旋升角变换、螺旋单元坐标变换以及对连接体的... 空间锥螺旋管束作为一种新型流体诱导弹性传热元件,由于其锥型螺旋结构,管内流动产生的非比例阻尼对其固有振动特性影响明显。基于此,采用有限元法研究螺旋管束管内流固耦合振动特性,通过螺旋升角变换、螺旋单元坐标变换以及对连接体的简化处理,建立了管束振动状态方程,依据复模态理论分析了科氏力所致阻尼对空间锥螺旋管的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内流动对锥螺旋管束基频影响很大;由于科氏力所致阻尼阵的存在,螺旋管束在管内流固耦合作用下呈现复模态;随着螺旋节距及流速的变化,管束的基频及阻尼比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锥螺旋管束 科氏力所致阻尼 管内流固耦合 有限元法 复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子结构的空间螺旋弹性传热管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柯 葛培琪 郭晓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6-178,共3页
弹性传热元件振动的诱发与控制是流体诱导振动强化换热技术的关键,对弹性传热元件固有振动特性的研究至关重要。弹性传热元件一般是多根弯曲管束,通过连接体胀接后悬臂支撑,其结构的复杂性导致直接求解其固有振动特性的困难。依据动态... 弹性传热元件振动的诱发与控制是流体诱导振动强化换热技术的关键,对弹性传热元件固有振动特性的研究至关重要。弹性传热元件一般是多根弯曲管束,通过连接体胀接后悬臂支撑,其结构的复杂性导致直接求解其固有振动特性的困难。依据动态子结构理论,通过超单元技术求解各子结构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并利用固定界面模态坐标综合法数值计算了空间螺旋管束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锥形螺旋管束的振动主要表现为轴向振动;锥度、截面直径等参数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较大,管壁厚度、螺旋节距等参数对其振动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螺旋管束 模态综合法 振动特性 弹性元件 超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螺旋缠绕管束低温当量换热机理研究
16
作者 张周卫 杨嘉琪 +2 位作者 何铭轩 汪雅红 马娟丽 《低温工程》 2025年第4期22-30,共9页
建立了不同材料组合的螺旋缠绕管低温换热系统物理模型、传热计算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模型,针对不同材料组合的螺旋缠绕管束模型,提出了当量系数法并进行了管束模型换热数值模拟研究。构建了不同管束材料组合的螺旋缠绕管束实验模型并对... 建立了不同材料组合的螺旋缠绕管低温换热系统物理模型、传热计算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模型,针对不同材料组合的螺旋缠绕管束模型,提出了当量系数法并进行了管束模型换热数值模拟研究。构建了不同管束材料组合的螺旋缠绕管束实验模型并对管束理论模型及数值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当量系数法可用于解决不同材料螺旋缠绕管束的总传热系数和换热量计算的难题,为不同材料组合的管束设计提供理论计算依据及工程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绕管式换热器 当量换热机理 不同材料螺旋管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翅片管空冷器换热与阻力性能研究及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楚玉杰 袁益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4,共6页
为了获得翅片螺距t、翅片高度h、横向管间距S_(1)和纵向管间距S_(2)对螺旋翅片管束换热与阻力性能的影响,并优化翅片结构,对12组螺旋翅片管束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模化试验验证。结果表明:t为2.3-2.6 mm时,增大翅片螺距,Nu与Eu都减小;h为... 为了获得翅片螺距t、翅片高度h、横向管间距S_(1)和纵向管间距S_(2)对螺旋翅片管束换热与阻力性能的影响,并优化翅片结构,对12组螺旋翅片管束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模化试验验证。结果表明:t为2.3-2.6 mm时,增大翅片螺距,Nu与Eu都减小;h为9.5-15.5 mm时,增大翅片高度,Nu与Eu都增大;S_(1)为62-72 mm时增大横向管间距,Nu变化幅度很小,但Eu明显减小;S_(2)为53.69-63.69 mm时,增大纵向管间距,Nu与Eu减小的幅度很小;剪裁30°翅片对换热与阻力几乎无影响,但可以节省16.7%的翅片材料。提出了换热与阻力性能关联式,可为其他空冷器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翅片管束 换热与阻力性能 数值模拟 模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系列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周卫 薛佳幸 +1 位作者 汪雅红 李跃 《石油机械》 201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针对石油化工领域内的LNG系列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研究开发现状及进展进行论述,举例说明一级制冷四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二级制冷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三级制冷两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及混合制冷剂多股流主缠绕管式换热器等多股流、多相流... 针对石油化工领域内的LNG系列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研究开发现状及进展进行论述,举例说明一级制冷四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二级制冷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三级制冷两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及混合制冷剂多股流主缠绕管式换热器等多股流、多相流、低温高压交叉换热用LNG缠绕管式换热设备的基本设计方法及内部多股流换热工艺流程,对不同制冷剂及不同用途的LNG缠绕管式换热器和螺旋缠绕管束总体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等进行阐述。最后展望了LNG系列缠绕管式换热器的重要研究方向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绕管式换热器 液化天然气 多股流 多相流 混合制冷剂 螺旋管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地能利用的强化传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青 于鸣 +1 位作者 白金玉 李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7-310,共4页
以太阳辐射积聚大量能量和冷热良性循环蓄集巨大能量的地下是一个庞大的可再生能源库 ,也是一项可充分利用的自然能量资源。该文介绍了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开展的地下 10 0m和 2 0 0m竖直井闭式循环传热的研究工作 ,提出利用地下螺旋芯管... 以太阳辐射积聚大量能量和冷热良性循环蓄集巨大能量的地下是一个庞大的可再生能源库 ,也是一项可充分利用的自然能量资源。该文介绍了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开展的地下 10 0m和 2 0 0m竖直井闭式循环传热的研究工作 ,提出利用地下螺旋芯管束新方法 ,加强旋流流动 ,提高地下换热能力。试验表明 ,在放热和吸热过程中 ,传热均得到显著提高。所提出的可控制间歇过程 ,将充分发挥换热井的换热能力 ,实现最少的井数布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能利用 强化传热 地源热泵 地下螺旋管束 竖直井闭式循环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度《动力工程》索引
20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5-1179,共5页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床锅炉 循环锅炉 数值研究 流动特性 脉动热管 动力工程 螺旋翅片管束 阻力特性 汽轮机隔板 锅炉高温腐蚀 燃气轮机 热力发动机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