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腿部穿支血管测量及其在螺旋桨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买丽娇 黄文华 +3 位作者 黎娇莹 梁梦萍 张世民 沈立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1-513,542,共4页
目的:以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为重点,对小腿部穿支血管进行解剖学研究,为皮瓣穿支血管蒂的选择及皮瓣设计和旋转提供解剖学依据,从而减少术后静脉回流障碍.方法:选取21侧小腿标本进行灌注,对小腿部胫后动脉、腓动脉的穿支血管进行细致解剖... 目的:以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为重点,对小腿部穿支血管进行解剖学研究,为皮瓣穿支血管蒂的选择及皮瓣设计和旋转提供解剖学依据,从而减少术后静脉回流障碍.方法:选取21侧小腿标本进行灌注,对小腿部胫后动脉、腓动脉的穿支血管进行细致解剖,测量穿支位置、直径、动静脉比例等数据.结果:胫侧穿支血管蒂的平均长度为(1.948±0.588) cm,腓侧为(3.286±0.768) cm;胫侧发出点距内踝的平均距离为(10.723±1.791) cm,腓侧发出点距外踝的平均距离为(12.260±2.762) cm;胫侧有2支伴行静脉的穿支占53.1%,有1支伴行静脉的占40.8%,腓侧分别为64.6%和33.3%,几乎所有穿支动脉均有上、下行支.结论:小腿部有较为恒定的穿支血管发出,穿支血管几乎均有上、下行支,以此设计螺旋桨皮瓣较为可靠.穿支蒂动静脉比例、口径、位置关系以及走行角度可作为皮瓣设计、切取、旋转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穿支血管 螺旋桨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嘉洲 姚强 曲鑫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分析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均进行综合干预,均随访3个月。比较腓... 目的分析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均进行综合干预,均随访3个月。比较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1、2、3 d皮温情况,随访3个月后记录患者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和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 50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3个月后,所有患者术区无水肿、破溃,移植皮瓣质地、色泽等与周围皮肤接近,蒂部平整,外表美观,AOFAS评分:足部对线(7.36±2.43)分,内翻加外翻(5.29±0.63)分,屈曲加伸展(7.43±0.42)分,踝-后足稳定性(6.83±0.57)分,最大步行距离(4.25±0.47)分,疼痛(32.74±4.57)分,地面步行(4.36±0.53)分,自主活动、支撑情况(8.32±1.35)分,反常步态(6.61±1.36)分,总分(83.19±5.83)分。随访3个月后,50例患者Maryland足部评分得分为(87.27±4.37)分,其中得分优31例,得分良19例;所有患者足部深感觉均恢复,中心感觉恢复为S^(3),边缘浅感觉恢复较佳,边缘部位感觉恢复多为S^(4),其他术区浅感觉呈区域性恢复,两点辨别觉为(20.16±2.31)mm。术后1 d,50例患者皮温间隔4 h高于间隔1、2 h,间隔8 h高于间隔1、2、4 h(P<0.05);术后2 d,50例患者皮温间隔4 h高于间隔1、2 h,间隔8 h高于间隔1 h(P<0.05);术后3 d,50例患者皮温间隔8 h高于间隔2、4 h(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可有效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控制患者术后皮温,促进患者足部行走和感觉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 修复 综合干预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联合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晓燕 刘淑敏 +1 位作者 辛凤玲 张瑞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3期1185-118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 VSD联合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VSD联合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40例,用生物透性粘贴薄膜封闭,VSD敷料覆盖整个创面,处理各种复杂创面... 目的:探讨应用 VSD联合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VSD联合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40例,用生物透性粘贴薄膜封闭,VSD敷料覆盖整个创面,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结果本组病例均随访7~10 d。创面肉芽组织平坦、新鲜、毛细血管丰富,皮瓣大部成活。结论持续高负压通畅引流能及时彻底地清除创面及引流腔隙的积液,保证创面洁净,加速肿胀消退,避免交叉感染,促进组织修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是目前治疗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不同创面准备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春华 曾德斌 +2 位作者 吴志梅 韩饶霞 黄剑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6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30例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例。A组...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30例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感染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时间为90~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10 min,皮瓣切取面积为7.0 cm×5.0 cm~12.5 cm×6.0 cm。供区植皮或直接缝合,供区愈合良好,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有2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A组住院时间为(19.26±2.60)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7.46±3.04)d;B组住院时间为(26.26±2.80)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25.73±3.28)d。A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与VSD联合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治疗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均疗效确切,临床应用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经济实力及创面情况等因素具体分析而确定采用哪种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 抗生素骨水泥 负压封闭引流 感染性踝内侧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邱致深 宋坤 +3 位作者 伍逸婷 刘露 杨凯东 姚婕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35-338,共4页
螺旋桨皮瓣是一种通过以血管蒂为旋转轴,旋转后大桨和小桨分别覆盖受区创面和供区创面的岛状皮瓣。由于小腿部穿支血管解剖特点,胫后动脉与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被广泛运用于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螺旋桨皮瓣相关... 螺旋桨皮瓣是一种通过以血管蒂为旋转轴,旋转后大桨和小桨分别覆盖受区创面和供区创面的岛状皮瓣。由于小腿部穿支血管解剖特点,胫后动脉与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被广泛运用于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螺旋桨皮瓣相关文献,回顾了螺旋浆皮瓣对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治疗的进展与目前广泛存在于临床当中的关于皮瓣的一些问题,归纳了多位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笔者的设想。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针对螺旋桨穿支皮瓣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技术也得到不断改善,但对于血管变异概率大的穿支血管,彩超仍然可能出现假阳性。而螺旋桨穿支皮瓣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3个常见问题已然有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但如何综合几种改良方案中的优点来使皮瓣的切取更加“free-style”?修复损伤时如何更好的重建感觉?以及修复时游离皮瓣与螺旋桨皮瓣的选择问题和孰优孰劣?都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皮瓣 穿支 足踝部 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邓永上 周卓 黎先祥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65例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小腿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治疗组33例实施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比较两组足跟周围软组... 目的:观察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65例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小腿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治疗组33例实施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比较两组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结果: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效果较好,与对照组比较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治疗后外形美观满意度、皮瓣成活率、静脉循环危象发生率、足部行走功能评分、足跟区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时间、红细胞流速、白微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足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螺旋桨穿支 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 足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
7
作者 张德志 丁法明 +2 位作者 陈龙华 唐正华 章鸣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8期1323-132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对手指末节指端皮肤缺损的20例患者应用螺旋桨皮瓣的蒂部设计改良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其中示指5例,中指8例,环指7例。...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对手指末节指端皮肤缺损的20例患者应用螺旋桨皮瓣的蒂部设计改良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其中示指5例,中指8例,环指7例。缺损面积1.0cm×1.0cm~1.5cm×2.0cm,创面均伴有指骨外露。急诊Ⅰ期修复,切取皮瓣面积1.5cm×1.5cm~2.0cm×2.5cm。皮瓣供区取其前臂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20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的两点分辨觉6~9mm,供区无瘢痕挛缩,指体侧方未见明显的凹陷,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17指、良2指、可1指。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应用螺旋桨皮瓣的蒂部设计改良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修复指外观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 损伤 螺旋桨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