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BT3胶片的不同病种及治疗方式的螺旋断层治疗计划剂量验证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晓龙 陈祥 +1 位作者 刘吉平 王彬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18-122,共5页
为了明确 EBT3 胶片在螺旋断层治疗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初步探讨不同病种及治疗方式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的标准。首先对基于 EBT3 胶片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阐述,再从近三年的患者治疗计划中分类遴选出头颈(鼻咽癌... 为了明确 EBT3 胶片在螺旋断层治疗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初步探讨不同病种及治疗方式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的标准。首先对基于 EBT3 胶片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阐述,再从近三年的患者治疗计划中分类遴选出头颈(鼻咽癌) 197 例、胸部(肺癌) 45 例、盆腔(宫颈癌) 100 例和 SBRT48 例,统计并分析绝对剂量偏差及γ( 3 mm/3%)通过率。结果表明头颈(鼻咽癌)绝对剂量偏差平均值为(-0. 74 ±1. 44)%,γ通过率偏差平均值为( 94. 9 ±2. 4)%;胸部(肺癌)绝对剂量偏差平均值为(-0. 17 ±1. 46)%,γ通过率偏差平均值为( 96. 4 ± 2. 24)%;盆腔(宫颈癌)绝对剂量偏差平均值为(-0. 9 ±1. 37)%,γ通过率偏差平均值为( 90 ±3. 3)%;SBRT 绝对剂量偏差平均值为(-0. 71 ±1. 32)%,γ通过率偏差平均值为( 98. 1 ±1. 1)%。四组绝对剂量偏差及γ分析通过率相比较,绝对剂量偏差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6),γ分析通过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可见有必要根据不同病种及治疗方式确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的标准,以进一步提升精准放疗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治疗 EBT3胶片 剂量验证 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断层治疗装置剂量输出稳定性检测及三年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程晓龙 刘吉平 +1 位作者 王彬冰 杨双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116-120,共5页
明确螺旋断层治疗装置(tomotherapy,TOMO)剂量输出检测的理论及方法,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操作规范。依据国家卫生标准WS 531—2017及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 TG-148号报告,首先对相关理论部分进行解释,再利用8通道计量仪(Tomo Electr... 明确螺旋断层治疗装置(tomotherapy,TOMO)剂量输出检测的理论及方法,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操作规范。依据国家卫生标准WS 531—2017及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 TG-148号报告,首先对相关理论部分进行解释,再利用8通道计量仪(Tomo Electrometer)、电离室A1SL(standing imaging,USA)、圆柱形模体(cheese phantom)、等效矩形固体水,对TOMO剂量输出相关的静态剂量、旋转剂量和射线质(百分深度剂量,PDD)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最后分析整理近三年的检测数据。首先建立了完整的剂量统计、计算表格;并通过SPSS22分析数据得出静态输出剂量偏差平均值为(-0. 36±0. 47)%,664 d中仅有1 d偏差超过±2%,数据较为稳定;旋转输出剂量偏差平均值为(-0. 82±1. 6)%,有70%的结果在±2%的范围内,91%的结果在±3%,99%的结果在±4%的评价值范围内;射线质PDD10和PDD20的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 02±1. 15)%和(-0. 45±1. 06)%,100%的结果在±3%的评价值范围内,95%的结果在±2%范围内,56%和58%的结果在±1%的范围内;三个检测项目的稳定性都比较好,并对于超出评价值范围的检测项目进行原因分析。通过近三年的质量控制,整理出了完整的TOMO剂量输出质量控制操作规范,建议在标准WS 531—2017的基础上将评价值标准提升,旋转输出剂量评价值设定为±3%,射线质输出评价值设定为±2%,并在日检中适当增加射线质输出检测项目,为TOMO的精准放疗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治疗 剂量输出 剂量偏差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听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熊文萍 张欣欣 马林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联合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听力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114例鼻咽癌患者的听力学改变,其中男性87例,女性27例。年龄10岁~77岁,平均年龄46岁。结果...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联合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听力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114例鼻咽癌患者的听力学改变,其中男性87例,女性27例。年龄10岁~77岁,平均年龄46岁。结果 41例鼻咽癌患者首次就诊有听力下降,为传导性耳聋,其中8例患者在我科诊治前已行鼓膜置管术,22例患者在放化疗后因出现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治疗,鼓膜置管率为20%;放化疗结束后有6例患者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78例患者在治疗后未出现明显听力下降。结论以传导性耳聋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患者,并非100%需要鼓膜置管。因此,建议放化疗治疗结束后根据听力学检查进行必要的治疗,不推荐过早行鼓膜置管术;使用HT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可降低患者听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诱导化疗 螺旋断层治疗 传导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疗图像引导策略的优化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姚文燕 黄剑文 +1 位作者 陈炫光 许森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TOMO)时行不同频次图像引导之间的差异,探寻合适的图像引导策略。【方法】选取我中心2015年1月1日~2016年5月15日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88例、胸腹部肿瘤患者63例、盆腔肿瘤患者19例,均接受TOMO治疗,每次治疗...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TOMO)时行不同频次图像引导之间的差异,探寻合适的图像引导策略。【方法】选取我中心2015年1月1日~2016年5月15日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88例、胸腹部肿瘤患者63例、盆腔肿瘤患者19例,均接受TOMO治疗,每次治疗前均行兆伏级CT(MVCT)扫描进行,收集前五次和每周第一次的摆位误差,分别和整个疗程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胸腹组和盆腔组不同频次扫描之间的摆位误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头颈组前五次扫描和整个疗程的比较中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部肿瘤和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时,可考虑前五次扫描或每周一次扫描的方式来代替每天一次扫描,减少患者受到的额外辐射剂量。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时,前五次的扫描的前后方向误差跟整个疗程误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不能以此为据来指导后续的日常摆位,可以考虑采用每周扫描一次MVCT的方案来代替每天扫描一次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治疗 MVCT 摆位误差 扫描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颅内寡转移瘤中剂量学研究
5
作者 冉凤伟 李纪伟 +4 位作者 张康 赵祥 王喆 李建军 王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3-919,共7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射波刀(cyber Knife,CK)3种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治疗颅内寡转移瘤中剂量学特性,评估其剂量分布、治疗效率及对危...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射波刀(cyber Knife,CK)3种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治疗颅内寡转移瘤中剂量学特性,评估其剂量分布、治疗效率及对危及器官受量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至2023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54例颅内寡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Varian Eclipse 16.1医生工作站中完成所有患者肿瘤靶区的勾画,在MANTEIA Acc Contour 3.2软件中完成危及器官(如脑干、脊髓、视神经等)勾画。将勾画好的结构和图像传输至TOMO、CK及Eclipse系统,并分别设计3种不同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计划。为评估3种放射治疗技术剂量学特性,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分析了以下关键参数: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出束时间(TIME)、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MU),以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TOMO、VMAT和CK计划均实现处方剂量要求。TOMO计划的CI为1.05,稍优于VMAT(1.09)和CK(1.17)(P<0.001)。VMAT计划的HI为1.15,优于CK(1.28)和TOMO(1.46)(P<0.001)。在计划执行效率上,VMAT计划出束时间(5 min,1 633 MU),小于TOMO计划出束时间(10 min,8 932MU)和CK计划出束时间(39 min,5 191 MU)(P<0.001)。在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方面,CK对晶体保护最佳,右晶体和左晶体的最大剂量(Dmax)分别为15 c Gy和17 c Gy,TOMO在右耳蜗剂量控制上具有优势,平均剂量(Dmean)为88 c Gy,而VMAT在脊髓剂量限制方面表现最优,Dmax为31 c Gy(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治疗颅内寡转移瘤中,TOMO、VMAT和CK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并有效保护危及器官。临床应用中,可结合病灶特征和治疗目标,选择最适宜的技术以实现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颅内寡转移瘤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射波刀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低分割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后非典型放射性肝病的预测因素分析
6
作者 王博妍 曾昭冲 张建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和剂量学参数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低分割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后是否发生放射性肝病(radiation-induced liver disease,RILD)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 目的探讨临床和剂量学参数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低分割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后是否发生放射性肝病(radiation-induced liver disease,RILD)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接受HT治疗的40例HCC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患者放疗前后的肝脏功能情况,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与RILD有关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取最佳界值。结果本研究纳入的40例HCC患者中,男性38例(95.0%),女性2例(5.0%),中位年龄52岁(22~86岁)。临床分期Ⅰ期8例(20.0%),Ⅱ期8例(20.0%),Ⅲ期13例(32.5%),Ⅳ期11例(27.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HT的中位总剂量为53.8 Gy(28.6~63.0 Gy)。发生非典型RILD的患者为8例(20.0%),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正常肝平均剂量(mean dose to normal liver,MDTNL)可能是非典型RI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41,95%CI:1.023~3.679,P=0.042)。其ROC曲线的最佳界值为21.06 Gy(敏感度:100%,特异度:84.4%)。结论MDTNL与HCC患者接受低分割HT后是否发生非典型RILD具有相关性,可能是预测因素,MDTNL<21.06 Gy对于评价放疗计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 放射性肝病(RILD) 正常肝平均剂量(MDTN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疗在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卵巢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明芳 柳先锋 +1 位作者 刘俐 王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TOMO)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卵巢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共纳入宫颈癌保卵巢根治术的早期年轻患者21例,同一患者均分别...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TOMO)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卵巢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共纳入宫颈癌保卵巢根治术的早期年轻患者21例,同一患者均分别采用TOMO和IMRT两种照射技术设计放疗计划,比较2种计划靶区剂量的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和均匀性(homogeneity index,HI),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学分布以及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治疗时间(delivery time,DT)。结果:采用TOMO放疗技术的肿瘤靶区CI为0.894±0.006,HI为1.082±0.006,均优于IMRT(0.855±0.008,1.106±0.006)(P=0.000,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卵巢的保护,TOMO计划的V5仅有17.20±0.18,明显小于IMRT计划(38.9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mean(4.21±0.03)也低于IMRT计划(4.82±0.04)。对于其他正常器官,TOMO同样具有剂量学优势,但是TOMO需要更多的治疗跳数(7 729±42),而IMRT的平均治疗跳数为(1 97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者的治疗时间相当。结论:TOMO技术能获得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对于卵巢及盆腔正常器官的保护更优,是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卵巢根治术后放疗的最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转移瘤SBRT放射治疗技术中Tomo计划同BrainLab计划的剂量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剑文 康德华 +4 位作者 许森奎 赵文斌 牛绍清 沈国平 黄伯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1-796,共6页
【目的】对比肺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使用Tomo技术和BrainLab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分别选取单一肺转移瘤、两个肺转移瘤、三个肺转移瘤和四个肺转移瘤病例各一例,PTV体积为2.89±... 【目的】对比肺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使用Tomo技术和BrainLab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分别选取单一肺转移瘤、两个肺转移瘤、三个肺转移瘤和四个肺转移瘤病例各一例,PTV体积为2.89±1.15 cm3。使用Tomo和BrainLab计划系统分别进行计划设计,每次剂量5 Gy,总剂量50 Gy并覆盖95%PTV体积的处方剂量,比较治疗计划的脊髓、双肺和其它正常器官的DVH曲线、靶区的CI和HI指标。【结果】Tomo计划设计的靶区剂量的适型指数CI=0.687±0.075、均匀指数HI=1.0314±0.0700,BrainLab计划设计的靶区剂量适型指数CI=0.571±0.042、均匀指数HI=1.0764±0.1241,两组HI和CI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小于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Tomo计划的靶区CI和HI指标均优于Bran Lab计划。BrainLab系统中的脊髓的低剂量要高于Tomo计划,而两组正常器官和双肺的剂量无明显的差异,肺的V20均小于10%。【结论】对于最长径小于4 cm的小体积的肺转移瘤,应该优先使用Tomo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 肺转移瘤 断层螺旋调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中段食管癌3种调强放疗计划及心肺保护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洪波 闫冰 +4 位作者 薛旭东 汪琳 张朋 沈琦 钱立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比较并探讨胸中段食管癌3种调强放疗计划及心肺保护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4例胸中段食管癌的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螺旋断层放疗(TOMO)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 目的比较并探讨胸中段食管癌3种调强放疗计划及心肺保护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4例胸中段食管癌的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螺旋断层放疗(TOMO)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以及平均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相比VMAT和IMRT计划,TOMO计划拥有较优的HI(P=0.01),CI在3种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TOMO计划比VMAT、IMRT计划能更好降低双肺的V(30)、V(20)(P<0.05);TOMO和VMAT计划之间双肺的V(10)、V5、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相比于IMRT计划在V(20)和V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计划在心脏V(30)、V(40)、D(mean)和脊髓最大量D(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MO计划时间最长,机器跳数最多,VMAT计划的执行速度最快,相比TOMO时间平均缩短66%。结论在中段食管癌放疗中,TOMO计划比VMAT和IMRT计划在均匀性和双肺保护方面都更有优势,在靶区适形度和心脏、脊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MO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和较多的机器跳数;VMAT时间最短,计划质量也优于普通IMRT,因而是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I与TMLI联合化疗在非血缘脐血移植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王钦瑶 沈建军 +5 位作者 刘磊 沈琦 吴韦炜 吴爱东 孙自敏 张红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40-1645,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全身照射(TBI)与全骨髓全淋巴照射(TMLI)联合化疗的预处理方案应用于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UCB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45例患者资料,根据预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TBI组(31例)和TML... 目的对比研究全身照射(TBI)与全骨髓全淋巴照射(TMLI)联合化疗的预处理方案应用于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UCB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45例患者资料,根据预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TBI组(31例)和TMLI组(14例)。TBI由电子直线加速器实施,TMLI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实施。分析比较两组的造血重建情况、危及器官(OAR)受量及急慢性不良反应,并评估TMLI剂量爬坡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TBI组和TMLI组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9.50(16~29)d和16.50(12~38)d(P=0.005),42 d内累积植入率为90.32%(95%CI:88.17%~92.47%)和100%(95%CI:97.14%~102.86%)(P=0.025),TMLI组胃肠道反应较小、总体治疗时间较短。结论TMLI为难治性白血病患者、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或无法坚持完成TBI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且当TMLI剂量攀升至15 Gy时,不良反应仍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全骨髓全淋巴照射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 白血病 非血缘脐血移植 危及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