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丁华 章洪喜 +3 位作者 袁即山 汪雷 刘涛 嵇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一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1年12月4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一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1年12月4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龄76.8岁。随机分为关节组(n=20)和PFNA组(n=23)。采用PFNA内固定23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0例,分析比较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35~105min,统计时间(55.34±12.61)min:关节组65~130min,统计时间(90.39±14.21)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PFNA组术中出血量100~300mL,统计出血量(140±46)mL;关节组200~450mL,统计出血量(300±70)mL:两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④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PFNA组为(86.5±5.4)分,其中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6.9%;关节组为(85.4±5.6)分.其中优9例,良8例,可2例,差l例,优良率85.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比较.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内钉-螺旋刀片(PFNA) 置换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老年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夕友 洪有志 +2 位作者 孙家财 孙逊 冯兵 《安徽医学》 2018年第8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比较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比较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接受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固定(伽马Ⅲ)手术,对照组接受PFNA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下地行走时间,术后X线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及下地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0.17±5.74)d vs(14.96±5.25)d;(93.35±14.57)d vs(102.77±16.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完全加压率为80.85%优于对照组的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螺钉切出1例,头部旋转2例,试验组无螺钉切出及头部旋转病例,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和PFNA内固定术均有良好疗效,其中Ⅲ型标准伽马(γ)型髓内钉内固定具有住院天数少、下地时间早、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伽马(γ)内钉 股骨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老年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江 周斌 +2 位作者 顾伏龙 陈学先 李中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对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采用闭合复位、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获得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对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采用闭合复位、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获得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率93.3%,无髋内翻畸形、退钉、股骨头切割、股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操作、简单快捷、固定可靠,尤其适用于耄耋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刀片股骨内钉 闭合复位 耄耋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建军 肖东 +1 位作者 李金光 艾山江 《现代医院》 2015年第2期50-51,53,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014年5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目的 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014年5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OHS)即钉板固定系统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值,以及切口愈合、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同时评价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较动力髋螺钉(DHS)疗效更好,治疗后患者能在短时间内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防旋股骨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6
5
作者 贺毅 王宇光 +1 位作者 卢正楷 沙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5期65-67,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转子间骨折情况分别采用PFNA固定(PFNA组)及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均按要求完成随访,随... 目的 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转子间骨折情况分别采用PFNA固定(PFNA组)及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均按要求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髓内固定PFN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最少。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6%(PFNA组),13.9%(关节置换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 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后者在随访期间并发症是明显少于前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内钉-螺旋刀片 人工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桂松 邱陶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8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观察组应用PFNA,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期间应用PFNA内固定临床效果优良,虽然手术耗时更长,但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还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故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松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705-706,共2页
目的探究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患者以及30例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 目的探究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患者以及30例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为观察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内固定 防旋股骨内钉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梁超 刘启明 赵闯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5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行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B组(40例),...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行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B组(40例),每组各40例,A组为试验组(行超声实时引导),B组为对照组(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及阻力消失法)。记录两组麻醉前准备时间、穿刺时间、麻醉相关并发症和穿刺次数。结果超声实时引导组麻醉准备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P<0.05);超声实时引导组置管出血、神经刺激征、下肢感觉异常、术后腰痛并发症均显著低于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腰硬联合麻醉能增加老年患者PFNA手术的麻醉质量和满意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麻醉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腰硬联合麻醉 股骨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小合 廖中亚 +1 位作者 凡有非 华长城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1期1515-1517,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低、优良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防旋股骨内钉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6
10
作者 管国义 陈家麟 严伟 《安徽医学》 2016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117例患者行PFNA组治...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117例患者行PFNA组治疗(P组),106例患者行动力螺旋钉(DHS)治疗(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5%,显著低于D组的18.87%(P<0.05);P组优良率为95.73%,显著高于D组的8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增生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负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症 老年 防旋股骨内钉 动力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5期185-186,共2页
目的 :分析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分析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2.5%,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和负重的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较少,切口长度较短,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内钉 动力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权威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3X期93-94,共2页
目的:比较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动力髋... 目的:比较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取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骨折恢复等级为优的有15例(占60%),骨折恢复等级为良的有8例(占32%),优良率为92%。在对照组患者中,骨折恢复等级为优的有10例(占40%),骨折恢复等级为良的有11例(占44%),优良率为84%。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使用动力髋螺钉术进行治疗相比,使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优,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内钉 动力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贡小强 曹旭栋 +1 位作者 徐东来 黄永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7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老年IFF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PFNA行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其手术切口长度... 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老年IFF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PFNA行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其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及骨折复位质量。结果两组骨折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FNA用于老年人IFF内固定术临床效果确切,且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 动力 防旋股骨内钉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对关节功能、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冯骁 蒋健 +2 位作者 王龙 王业华 陈向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2期44-47,52,共5页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凝血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0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凝血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0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对比2组围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4个月,2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内钉 动力 关节功能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双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4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张家港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DHS组和PFNA组。对DHS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对PFNA... 目的:分析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张家港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DHS组和PFNA组。对DHS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对PFNA组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rris髋关节评分、FIM评分、各项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DHS组患者相比,PFN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术后FIM评分均较高,其手术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P <0.05)。结论: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显著,且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内钉内固定术 动力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Gamma钉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振恩 林焱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09-110,共2页
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1例,分别接受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临床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程度等指标。发现Gamma钉组、PFNA组较... 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1例,分别接受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临床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程度等指标。发现Gamma钉组、PFNA组较DHS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临床愈合时间缩短,但术中X线暴露次数增加。三组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对Ⅰ、Ⅱ型骨折,应用三种内固定皆可;对Ⅲ-Ⅴ型骨折,宜选用Gamma钉和PFNA;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患者,尤其适用PF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动力 GAMMA 股骨内钉螺旋刀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解剖型锁定钢板及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0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针(Dynamic hip screw pin,DHS)、解剖型锁定钢板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差别。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就诊于我科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分为3组,分别给予DH...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针(Dynamic hip screw pin,DHS)、解剖型锁定钢板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差别。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就诊于我科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分为3组,分别给予DHS、解剖型锁定钢板及PFN内固定法治疗,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DHS组、解剖型锁定钢板组及PFN组的优良率依次为79.16%、88.46%及85.7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型锁定钢板组及PFN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少于DHS组。结论三种治疗方法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其在降低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失血方面,解剖型锁定钢板及PFN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螺针 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尧 徐杨俊 +1 位作者 李悦 范步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本体感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2组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Harris髋部评分、髋部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升高,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P <0.05);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但置换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低于内固定组(P <0.05);置换组骨密度升高,且高于内固定组(P <0.05);随访期间,置换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 <0.05)。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骨折 股骨内钉 螺旋刀片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艾尼瓦尔.艾力 帕丽旦.木沙也夫 +1 位作者 李新春 庞渊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0期39-40,共2页
目的:对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及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治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DHS及PFNA术,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 目的:对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及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治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DHS及PFNA术,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DHS组相比,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DHS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改善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有效促进功能的恢复,从而真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加压 抗旋股骨内钉 外侧壁危险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比较
20
作者 冯宇旋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术式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目的探究不同术式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0.24±6.25)分,高于对照组的(71.35±4.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髋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壁危险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 股骨防旋髓内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