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螯合絮凝剂巯基乙酰化聚丙烯酰胺 被引量:18
1
作者 郝海艳 王刚 +1 位作者 徐敏 常青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9-1279,共11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和巯基乙酸(TGA)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出对Cu(Ⅱ)具有螯合絮凝作用的新型絮凝剂巯基乙酰化聚丙烯酰胺(MAPAM).以水样中Cu(Ⅱ)的去除率为考察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MAPAM制备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和... 以聚丙烯酰胺(PAM)和巯基乙酸(TGA)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出对Cu(Ⅱ)具有螯合絮凝作用的新型絮凝剂巯基乙酰化聚丙烯酰胺(MAPAM).以水样中Cu(Ⅱ)的去除率为考察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MAPAM制备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响应曲面法中常用的中心复合设计模型对MAPAM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确定的MAPAM制备条件最优;该法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的回归项极显著(P<0.0001),失拟项不显著(P>0.05),复相关系数R2为0.9412,模型选择合理.MAPAM最佳制备条件为:PAM相对分子质量为25万,PAM浓度为1.0%,反应物TGA和PAM(结构单元)物质的量比为3.2∶1,反应介质pH值为3.6,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1 h.该优化条件下制备的MAPAM对Cu(Ⅱ)最高去除率可达95.62%,与模型预测值(96.78%)接近,相对偏差仅为-1.20%,模型与实际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螯合絮凝剂 Cu(Ⅱ) 聚丙烯酰胺 巯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的合成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立华 吴俊 +1 位作者 李鑫 令玉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3-850,共8页
合成了一种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ACPF),采用元素分析、IR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对含Ni2+废水的处理效果,测定了微絮体的ζ电位,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考察了絮体的形貌和组成,初步探讨了螯合絮凝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合成了一种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ACPF),采用元素分析、IR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对含Ni2+废水的处理效果,测定了微絮体的ζ电位,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考察了絮体的形貌和组成,初步探讨了螯合絮凝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ACPF中—CSS-与Ni2+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2∶1时,对Ni2+的去除率大于99.6%,残余Ni2+浓度远低于国家综合污水排放一级标准1.0 mg.L-1;当—CSS-与Ni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1.92∶1时,用量对微絮体的ζ电位影响不大,大于1.92∶1时,ζ电位随用量增加而降低;分子链上所带正电荷能有效中和絮体上过剩负电荷,且利于在带负电的絮团间架桥,促进絮体的形成和生长;絮凝结果和能谱分析表明,—CSS-与Ni2+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生成螯合物.ACPF兼具良好的螯合和絮凝性能,适宜的pH值范围为4.2—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 三乙烯四胺 黄原酸化 螯合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接枝螯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其除铅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 闫英桃 李宇亮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研究了以聚丙烯酰胺(PAM)、甲醛、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按照Mannich反应机理制备部分胺化接枝型螯合作用絮凝剂(CFA)及其从水中除铅性能。基于在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长链上引入具有螯合作用的基团,使得该螯合絮凝剂既具有捕捉Pb2+离子... 研究了以聚丙烯酰胺(PAM)、甲醛、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按照Mannich反应机理制备部分胺化接枝型螯合作用絮凝剂(CFA)及其从水中除铅性能。基于在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长链上引入具有螯合作用的基团,使得该螯合絮凝剂既具有捕捉Pb2+离子螯合作用又具有絮凝作用,因此可用于从低浓度含铅废水中絮凝沉降除铅。实验考察了螯合絮凝剂合成及从含铅废水中除铅的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该螯合絮凝剂合成条件易于掌握、工艺简单易行、除铅快速、操作简便,对含铅50 mg/L的模拟含铅废水,以絮凝剂比废水为1∶125(体积比)加量,经絮凝沉淀后,可去除90%以上的铅,除铅效果明显。获得了一种新的、低成本的从含铅废水中去除铅的材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Pb2+离子废水 螯合絮凝剂 除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和氯化钙对羟基亚乙基二膦酸预镀铜废水的去除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立华 曹菁 +3 位作者 吴俊 周智华 令玉林 唐安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90-1596,共7页
以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预镀铜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ACPF)和CaCl2对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ACPF或CaCl2,用量大,残余Cu2+和COD浓度均不能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将ACPF和CaCl2配合使用,Ca2... 以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预镀铜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ACPF)和CaCl2对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ACPF或CaCl2,用量大,残余Cu2+和COD浓度均不能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将ACPF和CaCl2配合使用,Ca2+可与HEDP螯合生成HEDP—Ca沉淀,促进ACPF与Cu2+螯合;且Ca2+还可与废水中的酒石酸根离子形成溶解度很小的结晶,促进絮体的形成和沉降.因此,处理药剂的用量明显降低,Cu2+和COD残余浓度均能达标.适宜的处理条件为:弱碱或碱性条件下,ACPF投加量为3.0 g.L-1,CaCl2投加量为2.0 g.L-1,Cu2+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9.74%和97.5%,残余浓度分别为0.335和25.27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 HEDP预镀铜废水 氯化钙 螯合 絮凝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螯合絮凝剂黄原酸化壳聚糖及其除Cr^(3+)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馨 王刚 +1 位作者 杨凯 陈学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29,共4页
以壳聚糖、苯甲醛、Na OH、CS_2为原料,合成了1种新型高分子重金属螯合絮凝剂黄原酸化壳聚糖(XCTS),考察了其去除水中Cr^(3+)的性能。结果表明,XCTS对不同初始Cr^(3+)含量水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r^(3+)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8.8%,且Cr^(3+... 以壳聚糖、苯甲醛、Na OH、CS_2为原料,合成了1种新型高分子重金属螯合絮凝剂黄原酸化壳聚糖(XCTS),考察了其去除水中Cr^(3+)的性能。结果表明,XCTS对不同初始Cr^(3+)含量水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r^(3+)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8.8%,且Cr^(3+)的去除率随着XCTS投加量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当体系p H为2.0~5.0时,Cr^(3+)的去除率随着p H的升高而升高。共存的柠檬酸钠、焦磷酸钠对XCTS去除Cr^(3+)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共存的乙二胺四乙酸在p H为2.0~5.0时表现为抑制作用;p H为6.0,在较低的XCTS投加量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增加XCTS投加量后表现为促进作用。体系中存在浊度时,Cr^(3+)和浊度的去除相比单一体系均有提高,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酸化壳聚糖(XCTS) 高分子重金属螯合絮凝剂 壳聚糖 含铬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重金属螯合絮凝剂MAAPAM去除水中Cu(Ⅱ) 被引量:9
6
作者 姜盛基 王刚 +1 位作者 严亚萍 杨丽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30,共7页
文章利用响应面法,对重金属螯合絮凝剂巯基乙酰化胺甲基聚丙烯酰胺(MAAPAM)去除含Cu(Ⅱ)废水的条件参数进行优化,以Cu(Ⅱ)初始浓度、MAAPAM投加量与Cu(Ⅱ)初始浓度比值和水样初始pH值为自变量,Cu(Ⅱ)去除率为目标值,建立模型并考察因素... 文章利用响应面法,对重金属螯合絮凝剂巯基乙酰化胺甲基聚丙烯酰胺(MAAPAM)去除含Cu(Ⅱ)废水的条件参数进行优化,以Cu(Ⅱ)初始浓度、MAAPAM投加量与Cu(Ⅱ)初始浓度比值和水样初始pH值为自变量,Cu(Ⅱ)去除率为目标值,建立模型并考察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响应面二次多项式模型显著,失拟项不显著,模型合理,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81 1,校正决定系数RAdj2为0.964 0,模型拟合性较好。Cu(Ⅱ)初始浓度和水样初始pH值、MAAPAM投加量与Cu(Ⅱ)初始浓度的比值和水样初始pH值的交互作用对Cu(Ⅱ)去除率影响显著。在Cu(Ⅱ)初始浓度为24.6 mg/L,水样初始pH值为5.9,MAAPAM投加量与Cu(Ⅱ)初始浓度比值为4.2∶1的优化条件下,絮凝剂MAAPAM对Cu(Ⅱ)的实际去除率达94.72%,与模型预测值93.88%接近,证明响应面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螯合絮凝剂 优化 含铜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絮凝沉降法从含镉水中除镉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建 武新宇 吴瑞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945-1949,共5页
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为骨架,以二乙烯三胺为接枝螯合基团,在甲醛参与下,依据Mannich反应,制得螯合基团接枝絮凝剂CFA。研究了CFA在模拟含镉废水中除镉的效率,结果表明,在pH5~8范围,絮凝剂用量为15mL/L的常温条件,经两级絮凝处... 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为骨架,以二乙烯三胺为接枝螯合基团,在甲醛参与下,依据Mannich反应,制得螯合基团接枝絮凝剂CFA。研究了CFA在模拟含镉废水中除镉的效率,结果表明,在pH5~8范围,絮凝剂用量为15mL/L的常温条件,经两级絮凝处理可将浓度为10mg/L的Cd2+降至0.087mg/L,去除率达99.1%,能够满足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絮凝剂 二乙烯三胺 含镉废水 除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