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自在生成与自觉构建语境下形(心)意拳的历史叙事逻辑
1
作者 侯天媛 郭玉成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76,98,共12页
中华民族语境下的形(心)意拳曾保家国于危难、维社会之稳定、冠“国术”而传扬,是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观念形成过程同步且互构的一个缩影。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运用过程追溯、叙述性分析等方法发现,形(心)意拳的历史叙事体现出与中华民... 中华民族语境下的形(心)意拳曾保家国于危难、维社会之稳定、冠“国术”而传扬,是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观念形成过程同步且互构的一个缩影。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运用过程追溯、叙述性分析等方法发现,形(心)意拳的历史叙事体现出与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相似的叙事逻辑:在中华民族自在生成的历史时期,形(心)意拳的历史叙事中凝结于拳师个体生命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天下观、民族观、家族观和人生观与中华民族叙事相融通;在中华民族自觉构建的历史时期,形(心)意拳的历史叙事从拳术理论到社会实践都体现出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反思与重构。中华民族语境下形(心)意拳历史叙事逻辑的重新梳理,对于探讨武术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作用和未来潜力具有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心)意拳 自在生成 自觉构建 武术 中华民族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通“自在”与“自觉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新解--方国瑜《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之二 被引量:7
2
作者 潘先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4,共8页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秦汉以来中国形成比较稳定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干,汉族与其他各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汉族为主干的与全国各地各族的联系,由点而线而面。这一个联系的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领域,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范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既矛盾又统一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在整体发展,但不排除各少数民族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的研究,既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又能够融通“自在”与“自觉”,避免了将中华民族人为区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发展阶段的割裂式认识,最终从理论与史实两个维度真正摆脱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暨民族主义范式对中华民族史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中华民族史的范围 融通“自在”与“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在与自觉: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的历史脉络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晓红 龚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与实践形态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要件和演化规律。梳理和探讨中华民族互动交融"自在"演化的历史分期、价值表达"自觉"发展的历史轨迹、"自在"与"自觉"相互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与实践形态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要件和演化规律。梳理和探讨中华民族互动交融"自在"演化的历史分期、价值表达"自觉"发展的历史轨迹、"自在"与"自觉"相互建构的历史转向,审视和聚焦民族共同体影响于共同体意识的经济羁绊、政治互动和文化濡染,关切和把握承载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发展轨迹和历史逻辑,不仅凸显了中华民族反观自我的历史自觉和文化省思,而且彰显了共同体意识铸牢的历史底蕴和时代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自在 自觉 历史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在的文化到自觉的文化:高校教师文化批判与重塑 被引量:9
4
作者 邓素文 陈梦稀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高校教师文化中的接受主义、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表明其仍然处在自在的文化阶段。自在的社会文化、压制的学校文化和非专业化的教师文化传统是造成这种文化状态的主要根源。高校教师文化要走向自觉的文化将仰赖于学校制度创新以及教师的... 高校教师文化中的接受主义、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表明其仍然处在自在的文化阶段。自在的社会文化、压制的学校文化和非专业化的教师文化传统是造成这种文化状态的主要根源。高校教师文化要走向自觉的文化将仰赖于学校制度创新以及教师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高校教师文化 自在的文化 自觉的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在自发到自由自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与超越 被引量:16
5
作者 潘凌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6,共4页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体育教师在自在自发的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从众消解了个性。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迫切要求体育教师成长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这需要体育教师摆脱自在自发的生存样...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体育教师在自在自发的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从众消解了个性。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迫切要求体育教师成长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这需要体育教师摆脱自在自发的生存样式,理性地生存,创造性地生存,个性化地生存,走向自由自觉的生存样式。要实现专业自觉,需要体育教师在反思中收获理性,在学习中实现更新,在探究中形成个性。从自在自发走向自由自觉,这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不断获得突破和超越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教学生活 自在自发 自由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族自在到民族自觉——近代至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国家认同的熔铸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文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中国有着独特的民族国家发展模式。自在的中华民族是历史上中国各民族交流交融的结晶。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战时期,在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之下,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觉醒,在国家认同的熔铸中,中华民族这一命运共同体从民族自在走向了民族自觉。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自觉 民族自在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生”特质嬗变:从自在到自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勇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7期182-184,共3页
中华民族具备"共生"特质,从"民族大众自觉"的角度看,清晚期以前中华各民族以"自在共生"为主,而从辛亥革命起,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胜利,基本实现了"自觉共生"的转变;新中国... 中华民族具备"共生"特质,从"民族大众自觉"的角度看,清晚期以前中华各民族以"自在共生"为主,而从辛亥革命起,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胜利,基本实现了"自觉共生"的转变;新中国成立、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及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等,进一步升华了中华民族的"共生"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生特质 自在共生 自觉共生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自在·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从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价值认识跃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25-29,共5页
社会主义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价值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元"问题。近百年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从价值自发到价值自觉的曲折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 社会主义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价值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元"问题。近百年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从价值自发到价值自觉的曲折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规范,追求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建构社会主义的价值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以高度的价值自觉和饱满的价值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价值自在 价值自觉 价值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从自觉发展阶段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被引量:2
9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共14页
1840年的鸦片战争及其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剥削,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斗争,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从古代的自在民族逐步转变为近现代的自觉民族。这一转... 1840年的鸦片战争及其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剥削,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斗争,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从古代的自在民族逐步转变为近现代的自觉民族。这一转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起点。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进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自在-自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党的十八大 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自在”到“自觉”的二重进路
10
作者 马宇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24-30,共7页
中华民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是实现中国安全、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性政治资源,作为"国族",其与民族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构,政治性是本质属性。中国公民(国民)的"国族"只有一个:"中... 中华民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是实现中国安全、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性政治资源,作为"国族",其与民族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构,政治性是本质属性。中国公民(国民)的"国族"只有一个:"中华民族",即"多个民族(文化属性)、一个国族(政治属性)、一个国家"。直至"十九大",中共对中国之民族问题以"中华民族"为舵向性"顶层设计"与"政治话语"导向。而中华民族是既包括中国主权疆域内拥有国籍的全体公民,亦包括海外侨胞、台胞的统合性"国族"符号,其是过程中的"自觉民族实体"。上述诸项结论的得出,是基于中华民族从原生性民族(族群)事实性"自在"共生,到以其客观"自在"为基础"自觉"主观建构的历史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自在 自觉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自在向科技自觉演变下的科技强国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培添 王磊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3,共9页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不同历史进程中的科技本体化与社会化程度各不相同,形成人与科技的不同主客体关系。目前全球科技创新已由科学自在、科技自发进入科技自觉时期,科技创新中人的自觉主导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研究的规...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不同历史进程中的科技本体化与社会化程度各不相同,形成人与科技的不同主客体关系。目前全球科技创新已由科学自在、科技自发进入科技自觉时期,科技创新中人的自觉主导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研究的规划性特征凸显。科学研究的实验科学、科学共同体创新协同、大科学化及科学与技术融合化是重要特征,要求国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实现协同效应,要“全国一盘棋”集中优势资源布、局科技创新高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科技自觉时代的科技创新有更高的契合度。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遵循科技自觉下的创新规律,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大科学装置,强化基础科学原始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协同发展以实现核心技术深度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自在 科技自发 科技自觉 自主创新 科技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教育价值自觉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丹 桑宁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20-22,共3页
成人教育是价值负载的事业,价值自觉是成人教育的灵魂和归宿。成人教育是一种行动哲学,成人教育的价值历程亦是一种哲学发展的过程。19世纪70年代以来,成人教育经历了价值自在、价值自为、价值自觉阶段,分别以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后现... 成人教育是价值负载的事业,价值自觉是成人教育的灵魂和归宿。成人教育是一种行动哲学,成人教育的价值历程亦是一种哲学发展的过程。19世纪70年代以来,成人教育经历了价值自在、价值自为、价值自觉阶段,分别以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基础,呈现出工具理性扩张的混沌与朦胧、意识觉醒的否定与变迁、自我解放的觉醒与复归等特征。成人教育价值自觉的历程就是成人教育灵魂复归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价值 自在 自为 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鸦片战争对中华民族自觉意识产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家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22-31,共10页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既是中国人民的不幸,又促使中华民族的猛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耻辱与奋斗,痛苦与觉醒交织在一起,中华民族经受了严重的考验。然而,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它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既是中国人民的不幸,又促使中华民族的猛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耻辱与奋斗,痛苦与觉醒交织在一起,中华民族经受了严重的考验。然而,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它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由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体。随着自觉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增强,中华民族不仅保持了自己的伟大形象,傲然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且还为自己的强盛和向前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自在实体 中华民族自觉实体 中华民族自觉意识 中华民族的觉醒 多元一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感性现实”到“自觉实践”: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哲学释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国兵 雷龙乾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120,共7页
人是全部哲学研究的聚焦点,所有哲学都把人的规定性设准为"自由"来展开对"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总是按照"人–是–存在"的主观式、直线式和绝对式的逻辑来研究,结果导致把人和... 人是全部哲学研究的聚焦点,所有哲学都把人的规定性设准为"自由"来展开对"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总是按照"人–是–存在"的主观式、直线式和绝对式的逻辑来研究,结果导致把人和自由都抽象化,导致抽象阻隔具体和逻辑阻隔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从实践感性出发,按照"感性需要–对象世界–实践自觉"的逻辑展开研究,从而确认具体的人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来实现对人自己的占有和对对象世界的占有,肯定了作为类存在的人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自觉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规定性设准 感性现实自在 实践自觉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0,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驱动力。以中华民族发展的纵向脉络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及社会心理基础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并从现实出发来探讨其行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民族"自为"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为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共知共觉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在 自觉 自为 历史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改造文化的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育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9-63,共5页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内含两个基本层面,即自在心态文化层面与自觉理论文化层面。教育是通过改变人的文化结构不断强化自觉理论文化的性质,加大其比重,使之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使人超越自在心态文化的惰性这一途径来完成对文化的...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内含两个基本层面,即自在心态文化层面与自觉理论文化层面。教育是通过改变人的文化结构不断强化自觉理论文化的性质,加大其比重,使之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使人超越自在心态文化的惰性这一途径来完成对文化的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有悬置与拒斥、选择与顺应、借鉴与整合、创新与辐射四种主要方式。教育作为改造文化的重要手段,还需要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等社会力量的协调与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自在心态文化 自觉理论文化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专题 主持人语
17
作者 范立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共10页
儒道佛三教所彰显的是一种文化的王道主义,中华民族家园建设应朝向“天人合德”的理想向度,并应“践形”于伦常日用之间。以儒、道、佛做为文化土壤与精神资源,对于中华民族家园之建设与圆成有可汲取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天人合德 公民社会 身心 自觉 自然 自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