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一个基于控制权收益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子尧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3,共6页
本文引入控制权收益因素建立了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以控股股东收益最大化而不是全体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时,Stein(1992)所指出的好公司只能发行债券,中等公司只能发行可转债,差公司只能发行股... 本文引入控制权收益因素建立了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以控股股东收益最大化而不是全体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时,Stein(1992)所指出的好公司只能发行债券,中等公司只能发行可转债,差公司只能发行股票的无任何融资代理成本的市场分离均衡就无法实现。随着控股股东可能获取的控制权收益大小的不同,各种公司都有可能发行股票,发行可转债的既可能是中等公司,也可能是好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方式选择 控制权收益 财务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权力金字塔的终极控制权配置对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简冠群 李秉祥 李浩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69,共6页
本文基于终极股东"股权"和"社会资本"双重控制的特性,利用2011~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构建权力金字塔下的控制权配置指数,探讨其对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分析政治关联与财务风险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 本文基于终极股东"股权"和"社会资本"双重控制的特性,利用2011~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构建权力金字塔下的控制权配置指数,探讨其对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分析政治关联与财务风险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配置在三层权力机构之间的控制度、制衡度和分离度呈现动态关联关系,且选择可转债的公司控制权配置最优,债权其次,定向增发最差。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关联的存在能够强化控制权配置与再融资方式的关系,且对控制权配置较差公司的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公司财务风险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研究旨在还原公司控制权配置逻辑框架的基础上,揭示再融资行为异化根源,为控制权配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控制链 权力金字塔 终极股东 控制权配置指数 融资方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再谈判与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立斌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62,共2页
本文通过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对银行贷款与企业债券的契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与企业债券的"硬约束"特征相比,银行贷款的"软约束"及其债务再谈判特征是银行贷款成为企业债务融资方式优先选择的一个重要理由。
关键词 契约理论 债务再谈判 融资方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治理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任伟 穆爱民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股权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 治理 融资方式选择 企业价值 信息不对称 MM定理 完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影响因素的企业资本结构变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平 岳亮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9-77,共9页
本文以深沪两市2001~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特征、公司治理和市场时机三个方面综合检验了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变动,以及具体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发现,因子分析得出的23个主要因子中对上市公司杠杆... 本文以深沪两市2001~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特征、公司治理和市场时机三个方面综合检验了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变动,以及具体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发现,因子分析得出的23个主要因子中对上市公司杠杆率变动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只有10个左右,这些显著影响的因子同时包括了公司特征、公司治理和市场时机三个方面的特征,这表明引起资本结构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应用影响市值杠杆变动和账面杠杆变动的共同因子分别对权益发行变动、留存收益变动和资产增加引起的变动进行回归检验发现,股票动量收益、市值账面比、资产收益率等因素主要通过权益融资而影响了资本结构的变动,与杠杆率变动呈负相关关系;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则主要通过增加内部留存收益而影响了资本结构的变动,与杠杆率变动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结构变动 企业特征 公司治理 融资选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计师事务所在供给侧改革中的职能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万燕敏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02,共2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需求的举措,短期内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也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党中央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经济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下简称供给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需求的举措,短期内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也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党中央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经济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下简称供给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及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 全球金融危机 供给体系 结构性改革 持续增长 财务会计信息 产能过剩 融资方式选择 财务咨询 资本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