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市场融资主体结构与经济增长动能:理论分析与跨国实证
1
作者 汪红驹 丁少斌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4-224,共11页
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正处于向创新驱动转换的瓶颈阶段,服务科技创新主体是资本市场的核心战略定位,但长期以来占比偏高的传统企业挤压了融资空间。对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扩展,分析资本市场融资主体结构如何影响该经济体的创新活动与全... 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正处于向创新驱动转换的瓶颈阶段,服务科技创新主体是资本市场的核心战略定位,但长期以来占比偏高的传统企业挤压了融资空间。对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扩展,分析资本市场融资主体结构如何影响该经济体的创新活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高技术产业分类方法将全球上市公司划分为传统企业(低技术产业)与高新企业(高技术与新兴产业),并使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提高资本市场的高新企业融资比例能够显著促进该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其作用机制在于促进了高新企业的整体R&D水平,而高新企业的R&D相较于传统企业的R&D能够带来更明显的TFP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当经济体处于发展初期时,调整资本市场的融资主体结构无法带来显著的TFP增长,通过优化融资主体结构来促进TFP增长需要该经济体达到一定经济发展阶段。此外,自主创新程度越高的国家,调整融资主体结构的TFP增长效应越强。中国应当优化资本市场融资主体结构,将资源进一步向新兴产业倾斜从而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融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 融资主体结构 TFP 资金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