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3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融合TC-WREM模型的热带气旋大风半径估算研究
1
作者 周必高 鲁小琴 +4 位作者 吴贤笃 仇欣 谢海华 朱忠勇 郑建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6-744,共9页
利用2001—2020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资料数据集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建立了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融合... 利用2001—2020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资料数据集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建立了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融合的TC大风半径估算模型(TC Wind Radii Estimation Model,TC-WREM)。该模型利用MLP和CNN分别对TC属性数据和卫星云图中与TC大风半径相关联的核心特征进行预提取,最终通过融合TC-WREM模型开展大风半径估算。融合的TC-WREM模型能实现对TC属性数据和卫星云图底层特征的深度客观挖掘,较单独的MLP和CNN模型的估算误差降低7%~24%。以TC近地面8级大风半径(R8)估算为例,针对2021年台风“烟花”的独立样本估算检验显示分象限R8估算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39、33、40和51 km,均值为41 km,误差中位值约40 km,优于业务估算精度(为大风半径的25%~40%)及西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同类研究估算结果。由于融合TC-WREM模型的输入为易获取的TC属性数据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因此该模型易于在业务中进行推广,从而可改善国内TC大风半径估算模型缺乏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大风半径估算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 融合tc-wrem模型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推荐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汉达 李腾飞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2-911,共10页
针对目前推荐系统难以获得特征信息,缺乏有效的方法来表示特征信息的权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与特征融合的推荐模型FFADeepCF_SPS。首先,针对特征表示不够充分的问题,使用因子分解机融合特征,将特征从一维扩展到高维,从而... 针对目前推荐系统难以获得特征信息,缺乏有效的方法来表示特征信息的权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与特征融合的推荐模型FFADeepCF_SPS。首先,针对特征表示不够充分的问题,使用因子分解机融合特征,将特征从一维扩展到高维,从而获得特征的低阶表示,然后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学习高阶特征,并通过一个全连接层将2种特征组合起来,以获得所需的特征表示;其次,针对单头注意力机制过度倾斜权重的问题,使用将输入切分成多个单头分别计算其注意力权重的多头注意力机制,再经由线性变换将各结果进行拼接,获得最终的输出;最后,结合上述2点构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与特征融合的推荐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4个公开数据集上与基线模型GMF、DeepCF_SPS和CNN-BiLSTM进行了对比实验以及消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规模的数据集上,所提模型与基线模型相比在MSE、RMSE、MAE评价指标上表现出的性能均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推荐模型 评分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疲劳的“模-数”融合驱动理论模型与性能确定方法——以腐蚀疲劳问题为例
3
作者 张清华 唐琨 +3 位作者 崔闯 马燕 袁晓鹏 李亚鹏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27,共14页
数据源和表征指标单一导致的信息维度不足,是制约钢结构疲劳性能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结合钢结构数智化工程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数字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钢结构疲劳的“模-数”(“模型试验-数字仿真”)融合驱动的理论模型与性能确定方法,... 数据源和表征指标单一导致的信息维度不足,是制约钢结构疲劳性能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结合钢结构数智化工程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数字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钢结构疲劳的“模-数”(“模型试验-数字仿真”)融合驱动的理论模型与性能确定方法,以严重威胁钢结构安全的腐蚀疲劳问题作为示例,研究并讨论理论模型和方法应用的具体问题。确定腐蚀疲劳表征指标,提出信息提取方法;基于腐蚀焊接接头点云形貌以及断裂力学裂纹扩展理论,构建了数据驱动与物理驱动融合模型,通过调整数据与物理驱动损失函数的权重配比,建立适用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模型。设计并完成中性盐雾腐蚀试验和疲劳试验,以腐蚀形貌点云数据及裂纹扩展信息作为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数据,通过腐蚀疲劳寿命PINN预测模型,实现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多维、多源信息的有效融合。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能够融合试验数据与物理先验知识,显著提高疲劳寿命预测精度;多源疲劳信息融合能够显著增强模型在应对复杂腐蚀疲劳行为时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所提出的“模型试验-数字仿真”融合驱动方法为解决钢结构疲劳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和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疲劳 “模-数”融合驱动理论模型 信息融合 模型试验 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念格融合模型的垃圾评论识别研究
4
作者 刘伟江 马小雯 王博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5,共13页
[目的/意义]为有效解决基元学习器和集成模型对单形态特定模式的依赖和局限,本文通过加大观察粒度将分类器拓展为可适应多形态混合模式的分类器,以期提升模型理解能力和分类能力。[方法/过程]本文以概念集替代原始特征,引入互斥概念集... [目的/意义]为有效解决基元学习器和集成模型对单形态特定模式的依赖和局限,本文通过加大观察粒度将分类器拓展为可适应多形态混合模式的分类器,以期提升模型理解能力和分类能力。[方法/过程]本文以概念集替代原始特征,引入互斥概念集和正交样本集的概念,对样本进行分离、归纳和融合,构建概念格融合模型,并从模型特质、模型能力、模型品质及过拟合4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结论]以亚马逊23971条评论为样本集的测算结果表明,概念格融合模型在准确性、稳定性、抗干扰性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且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更佳的内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评论 基元学习器 集成模型 概念格 概念格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映射融合嵌入扩散模型的文本引导图像编辑方法
5
作者 吴飞 马永恒 +3 位作者 邓哲颖 王银杰 季一木 荆晓远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5-1045,共11页
在只有图像和目标文本提示作为输入的情况下,对真实图像进行基于文本引导的编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以往基于微调大型预训练扩散模型的方法,往往对源文本特征和目标文本特征进行简单的插值组合,用于引导图像生成过程,这限制了其编... 在只有图像和目标文本提示作为输入的情况下,对真实图像进行基于文本引导的编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以往基于微调大型预训练扩散模型的方法,往往对源文本特征和目标文本特征进行简单的插值组合,用于引导图像生成过程,这限制了其编辑能力,同时微调大型扩散模型极易出现过拟合且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映射融合嵌入扩散模型的文本引导图像编辑方法(Text-guided image editing method based on diffusion model with mapping-fusion embedding,MFE-Diffusion)。该方法由两部分组成:(1)大型预训练扩散模型与源文本特征向量联合学习框架,使模型可以快速学习以重建给定的原图像;(2)特征映射融合模块,深度融合目标文本与原图像的特征信息,生成条件嵌入,用于引导图像编辑过程。在具有挑战性的文本引导图像编辑基准TEdBench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图像编辑性能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引导图像编辑 扩散模型 图像生成 图像编辑 特征映射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多模型的智能汽车环境感知信息统一融合方法研究
6
作者 贾鑫 李松霖 +1 位作者 佘远昇 洪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4-1154,共11页
针对当前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进行多传感信息融合时不同传感器往往分阶段融合、难以均衡发挥单一传感器精度优势和多源信息冗余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多模型的对象级并行结构多传感信息统一融合方法。对象级融合具有良好的模... 针对当前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进行多传感信息融合时不同传感器往往分阶段融合、难以均衡发挥单一传感器精度优势和多源信息冗余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多模型的对象级并行结构多传感信息统一融合方法。对象级融合具有良好的模块化以及封装性,并行结构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冗余优势,交互多模型可以统一高效融合多源数据,弥补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在对多源传感器数据时空对齐基础上,引入最邻近法和DS证据理论实现多传感器信息关联,并基于交互多模型进行动态统一融合。进行了实车搭载毫米波雷达和视觉系统环境感知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目标车辆感知跟踪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环境感知 对象级融合 并行滤波 交互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心锚困难三元组损失和多视图特征融合的三维模型分类
7
作者 高雪瑶 张澐凯 张春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7-1949,共13页
多视图可以全面表征3维模型的视觉特性以及潜在的空间结构信息,但现有方法容易忽视不同视图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中心锚困难3元组损失和多视图特征融合的3维模型分类方法。首先,以3维模型的多视图集为输入... 多视图可以全面表征3维模型的视觉特性以及潜在的空间结构信息,但现有方法容易忽视不同视图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中心锚困难3元组损失和多视图特征融合的3维模型分类方法。首先,以3维模型的多视图集为输入,利用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RSN)提取视图特征并融合2维形状分布特征D1,D2和D3得到视图融合特征;其次,根据3维模型视图融合特征,通过香农熵来衡量视图分类的不确定性,并将3维模型的多视图按视图显著性由高到低排序;然后,搭建基于注意力-长短期记忆网络(Att-LSTM)的3元组多视图特征融合网络,利用LSTM学习多视图之间的上下文信息,并融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充分捕捉多视图间的相关信息;最后,引入度量学习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中心锚困难3元组损失(CAH Triplet Loss),并联合交叉熵损失(CE Loss)来优化多视图特征融合网络,减小同类样本、增大异类样本在特征空间上的距离,加强网络对3维模型区分性特征的学习。实验表明:该方法在3维模型数据集ModelNet10上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3.83%,分类性能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维模型分类 多视图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3元组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CNN和WDF模型的电商企业商品销量预测研究
8
作者 袁瑞萍 魏辉 +1 位作者 傅之家 李俊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3,共9页
为了适应电商企业商品销量数据规模大、维度高、非线性等特征,并提高销量预测的准确性,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卷积神经网络融合加权深度森林(CNN-WDF)的销量预测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处理高维数据的优势对电商企业商品销量数据进行特... 为了适应电商企业商品销量数据规模大、维度高、非线性等特征,并提高销量预测的准确性,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卷积神经网络融合加权深度森林(CNN-WDF)的销量预测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处理高维数据的优势对电商企业商品销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降低冗余度和模型训练复杂度。提出一种改进的加权深度森林模型(WDF)进行商品销量预测。该模型依据各个子树的预测准确率计算每一级森林中该子树的权重以提高整体预测准确性,且相对于传统深度网络模型具有超参数少、可解释性强等优点。利用京东商品销量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CNN-WDF融合模型在不同规模京东销售数据集上,预测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对比模型,且随着数据集规模的扩大,预测准确率提高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销量预测 深度学习 融合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加权深度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融合模型和TVDI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研究
9
作者 赵军 刘坚 +2 位作者 胡飞鹏 托瑞 孙紫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8,共7页
目的针对以往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监测土壤水分时多采用MODIS或Landsat TIRS/TIRS-2等单一遥感数据,导致在时空分辨率方面存在数据缺陷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spa... 目的针对以往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监测土壤水分时多采用MODIS或Landsat TIRS/TIRS-2等单一遥感数据,导致在时空分辨率方面存在数据缺陷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spatiotemporal image-fusion model,STI-FM)和TVDI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探究该方法的土壤水分监测效果和STI-FM融合多源遥感地表温度在试验区的适用性。结果结果表明:(1)STI-FM融合MODIS或Landsat TIRS/TIRS-2的地表温度数据质量较好;运用STI-FM推测的地表温度数据与遥感监测的地表温度数据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得到R2为0.89,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2.85 K,即STI-FM适用于本文试验区。(2)与传统TVDI相比,利用STI-FM改进地表温度数据并结合优选植被指数的TVDI对试验区土壤水分监测精度提高效果更显著,与原始NDVI-LST特征空间计算的TVDI相比,6,7月份TVDI与土壤水分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07和0.14。(3)与再分析土壤水分资料ERA5-Land的土壤水分数据相比,改进后的TVDI土壤水分监测结果精度更高,6,7月份TVDI与土壤水分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1和0.44。结论综上所述,基于STIFM的TVDI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监测效果,在提高监测精度的同时,监测土壤水分数据较其他土壤水分监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为TVDI土壤水分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TVDI 时空融合模型 时空融合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医防融合政策量化评价与优化研究
10
作者 李丽清 邝骁睿 孙立信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38,共5页
目的:对医防融合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精准识别现行政策的核心要素及可能存在的政策偏差,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医防融合政策体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坚实的理论支撑。方法:以2018-2023年国家层面出台的15项医防融合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 目的:对医防融合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精准识别现行政策的核心要素及可能存在的政策偏差,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医防融合政策体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坚实的理论支撑。方法:以2018-2023年国家层面出台的15项医防融合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高频词汇提炼和语义网络分析。为全面评估医防融合政策的实施效果,构建PMC指数模型,从多维度进行科学量化评价,深入探究现有医防融合政策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未来政策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15项医防融合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7.03,总体政策等级为优秀,其中7项政策为优秀、8项政策为良好。医防融合政策在政策性质界定、政策工具运用、政策效果评价以及政策信息公开等方面相对较完善。然而,在政策更新的时效性、政策对象的多元化以及政策内容的具体实施细节上仍存在一定的改进和优化空间。结论:为推动医防融合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在未来的政策规划与制定中,需要对政策时效进行合理调整,积极引导和激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进一步充实和优化政策内容,不断提高医防融合政策的质量,从而为推动医防融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防融合 PMC指数模型 政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的气象站时空融合数据驱动轻梯度提升机模型
11
作者 郝艳捧 李鑫贺 +1 位作者 黄磊 王黎伟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共9页
极端的微气象容易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荷载过大,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为覆冰预测提供气象预测数据,提高输电线路覆冰风险预警能力,保障“西电东送”主通道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通道覆冰期安全运行。针... 极端的微气象容易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荷载过大,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为覆冰预测提供气象预测数据,提高输电线路覆冰风险预警能力,保障“西电东送”主通道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通道覆冰期安全运行。针对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差异性强、波动大等预测难问题,研究利用气象站天气预报预测架空输电线路终端微气象,提出微气象终端与气象站距离最近、时刻最近的时空数据融合方法,建立基于4474条数据的时空数据驱动的架空输电线路终端微气象预测轻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模型。以典型终端为例研究模型某时刻、前1 h、前2 h、前3 h等4种预测样本融合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1 h预测样本融合方式的微气象预测效果最好,测试集1295条数据的微气象温度、湿度、风速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87℃、3.178%和0.986 m·s^(-1)。基于前1 h预测样本时空融合方式的LightGBM模型,预测163个终端的微气象,与监测值对比表明,温度、湿度、风速预测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3℃、6%~13%、0.5~1.5 m·s^(-1),为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提供准确微气象预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象预测 输电线路 气象站 LightGBM模型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模型与数字孪生场景融合渲染技术应用研究
12
作者 潘益婷 宁海元 +3 位作者 黄佳河 孟详钧 杨嘉欣 马雨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7-332,共6页
提升水利信息的数字化和精细化水平,是实现防洪“四预”精准化预警和智能化调度的关键路径,但传统水文模型因表达形式单一、与真实场景融合效果有限等,制约了其在淹没分析中的预测预判能力。为此,提出将一、二维水动力模型与数字孪生场... 提升水利信息的数字化和精细化水平,是实现防洪“四预”精准化预警和智能化调度的关键路径,但传统水文模型因表达形式单一、与真实场景融合效果有限等,制约了其在淹没分析中的预测预判能力。为此,提出将一、二维水动力模型与数字孪生场景的仿真渲染技术相融合,通过模型对象构建等处理一、二维水动力模型数据;通过对顶点位置进行数据结构和索引优化,构建几何模型和网格结构;通过对水深数据归一化处理和曲线拟合,实现水深数据的动态着色;通过RenderTarget和blitRenderTarget等技术实现分屏渲染。应用实践表明:该融合渲染技术通过定制时间轴组件的交互功能和数据绑定,以及经纬度和水深数据实时显示等,实现了与二维水动力仿真模拟的无缝联动,增强了模型的实时性、可视化、动态性和全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模型 数字孪生 融合渲染 数据处理 场景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中文多义词义项融合技术研究
13
作者 尹宝生 宗辰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3-59,共7页
针对中文的一词多义特点,基于现有各类汉语词典资源构建一个义项全面、描述规范的中文多义词知识库,对于汉语语义分析、智能问答、机器翻译以及大语言模型消歧能力调优和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 针对中文的一词多义特点,基于现有各类汉语词典资源构建一个义项全面、描述规范的中文多义词知识库,对于汉语语义分析、智能问答、机器翻译以及大语言模型消歧能力调优和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资源整合过程中“词条义项含义相同但描述不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和提示学习的多义词义项融合技术,即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对常识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辅助决策能力,通过有效的问题分解策略和提示模版设计,以及义项关系交叉验证等手段完成了多义词义项的自动化融合工作。实验结果表明,在通过正态分布抽取50个多义词共754个义项对的评测数据上,基于上述算法的义项融合的正确率达96.26%,Dice系数为0.973 3。该项研究验证了利用大语言模型开展中文知识资源自动化加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传统依赖语言专家加工模式相比,在保证较高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知识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词 义项融合 大语言模型 提示学习 中文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融合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的作物知识问答系统
14
作者 吴华瑞 赵春江 李静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意义]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旨在针对甘蓝作物的农业知识,设计多模态专业问答系统。[方法]该模型通过整合... [目的/意义]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旨在针对甘蓝作物的农业知识,设计多模态专业问答系统。[方法]该模型通过整合文本、音频和图片数据,利用预训练的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提取文本特征,声学模型提取音频特征,以及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并采用基于Transformer的融合层来整合这些特征。此外,引入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和领域自适应技术,增强了模型对农业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研究通过收集和预处理甘蓝种植相关的多模态数据,训练并优化了AgriQA Net模型。[结果和讨论]实验评估表明,该模型在甘蓝农业知识问答任务上表现出色,相较于传统的单模态或简单多模态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好的泛化能力。在多模态输入的支持下,其准确率达到了89.5%,精确率为87.9%,召回率为91.3%,F_(1)值为89.6%,均显著高于单一模态模型。[结论]案例研究展示了Agri-QA Net在实际农业场景中的应用效果,证明了其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未来的工作将探索模型在更多农业场景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人机交互 农业知识问答 甘蓝作物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融合的椒江流域季节性径流集合预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鹏 许月萍 +3 位作者 周欣磊 刘莉 梁霄 郭玉雪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9,共8页
为提高季节性径流预报能力,分别耦合数值天气预报与新安江模型、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DHSVM)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对浙江省椒江流域2012—2020年的月径流量进行集合预报,采用等权重、不等权重和BP神经网络等不同方法对预报... 为提高季节性径流预报能力,分别耦合数值天气预报与新安江模型、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DHSVM)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对浙江省椒江流域2012—2020年的月径流量进行集合预报,采用等权重、不等权重和BP神经网络等不同方法对预报结果进行融合,比较了不同融合方法的预报效果与单一模型的最优预报效果。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融合法显著提高了预报精度,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并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都大幅延长了有效预见期,能够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提供更为准确的水情预报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径流预报 新安江模型 DHSVM模型 LSTM模型 模型融合 椒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融合的果园贴叠葡萄簇图像分割模型
16
作者 宁政通 李健 +4 位作者 李海东 朱良宽 赵文 王扬威 郭艳玲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172,共8页
针对果园环境下贴叠葡萄簇的轮廓不规则且纹理颜色相似,导致葡萄采摘机器人难以依靠视觉模型准确分割簇中每串葡萄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融合的贴叠葡萄簇分割模型(overlapping grape clusters segmentation model,OGCSM)。... 针对果园环境下贴叠葡萄簇的轮廓不规则且纹理颜色相似,导致葡萄采摘机器人难以依靠视觉模型准确分割簇中每串葡萄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融合的贴叠葡萄簇分割模型(overlapping grape clusters segmentation model,OGCSM)。首先通过搭建由多尺度卷积Inception、相似性注意力(similarity attention module,SimAM)、卷积块注意力(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改进的编码-解码器作为主干网络,捕获具有边缘层次的贴叠葡萄簇特征图;然后采用深度监督方式引导由掩码头与边缘头构成的融合网络对特征图进行卷积与反卷积,生成贴叠葡萄簇掩码图及簇中每串葡萄边缘图;最后去除冗余特征后融合掩码图与边缘图,实现对贴叠葡萄簇的分割。试验结果表明,208串左右、前后、上下贴叠葡萄簇的分割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平均值达92.77%,不同天气光照条件下的分割精确率平均值达98.13%,单幅图像的平均分割耗时为0.379 s。与现有方法相比,OGCSM模型可更准确地划分贴叠葡萄簇中每串葡萄的分割区域,该研究为葡萄采摘机器人提供了一种分割贴叠葡萄簇的视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图像分割 贴叠葡萄 边缘 采摘 融合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型驱动及模型融合的中文语法纠错研究
17
作者 许婉秋 曲维光 +3 位作者 魏庭新 谷静平 顾彦慧 周俊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中文语法纠错旨在通过模型自动识别并修正中文文本中的语法错误,从而提升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然而,现有的中文语法纠错模型在纠错过程中常面临暴露偏差问题,并且对大模型的应用仍显不足,导致纠错效果欠佳.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类... 中文语法纠错旨在通过模型自动识别并修正中文文本中的语法错误,从而提升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然而,现有的中文语法纠错模型在纠错过程中常面临暴露偏差问题,并且对大模型的应用仍显不足,导致纠错效果欠佳.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型驱动的中文语法纠错模型CTDGC(Chinese Types Driven Grammatical Correction).该模型通过深入探讨中文四种主要语法错误(冗余、缺失、错词、乱序)之间的依赖关系,设计了两阶段训练策略,有效缓解了训练与预测的不匹配问题,在CGED2020数据集上单模型F_(0.5)达到34.18%,优于以往的方法.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ChatGLM的中文语法纠错模型CorGLM(Chinese Grammatical Correction Model based on ChatGLM),并对Baichuan大模型设计了特定的Prompt.通过与CTDGC等模型的融合,F_(0.5)显著提升至40.33%,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语法纠错 类型依赖关系 两阶段训练 大规模语言模型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多模型融合的颗粒饲料质量预测方法
18
作者 吴俊华 王粮局 +4 位作者 徐际童 邹方磊 王威 郭绍永 王红英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8-326,共9页
针对颗粒饲料产品质量受饲料配方、工艺参数、设备参数以及环境参数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颗粒饲料质量管控困难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多模型融合的颗粒饲料质量预测方法。以实际生产线上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采用随机森林算法... 针对颗粒饲料产品质量受饲料配方、工艺参数、设备参数以及环境参数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颗粒饲料质量管控困难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多模型融合的颗粒饲料质量预测方法。以实际生产线上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最大互信息系数进行特征筛选,构建融合多个机器学习算法的Stacking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tacking多模型融合算法优于单一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的颗粒硬度、颗粒耐久性指数(pellet durability index,PDI)及生产率在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分别是2.932 N、4.830%、0.465 t/h,较各自的最优单一模型分别降低了8.26%、5.48%和10.20%;进一步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量化特征贡献度发现,颗粒硬度和PDI主要受饲料配方因素主导,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7.01%和88.94%;生产率主要由喂料频率决定,贡献率为42.94%。该研究为颗粒饲料质量的精准管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为提高饲料生产设备智能化水平、精细化技术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预测模型 特征选择 Stacking多模型融合 颗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F-Diffuser:BEV下基于扩散模型的多传感器自适应融合自动驾驶方法
19
作者 王明辰 王海 +2 位作者 蔡英凤 陈龙 李祎承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2-1132,共11页
自动驾驶算法是当前智能汽车的主要研究内容。目前,为了实现全景自动驾驶,国内大多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然而现有的方案都存在对传感器利用率低、融合策略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BEV下基于多传感器(视觉+激光雷... 自动驾驶算法是当前智能汽车的主要研究内容。目前,为了实现全景自动驾驶,国内大多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然而现有的方案都存在对传感器利用率低、融合策略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BEV下基于多传感器(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融合的自动驾驶框架。在该框架中,采用基于点和速度双重编码并进行特征交互来提取毫米波雷达点云特征,提高了毫米波雷达信息的利用率,并更加便于进行后续的融合。在融合模块,本文使用LSTM存储多模态传感器的特征以及融合后的BEV特征,从而计算不同模态传感器特征之间的一致性损失和融合BEV特征与历史帧的连续性损失,使特征融合更为平滑、精准。最后,引入扩散模型,并提出Multi-modal U-Net进行降噪,提高了模型规划轨迹的鲁棒性。本文使用CARLA模拟器,在最具权威的Longest-06基准和Town-05 Long基准上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分别取得了73.80±1.01和73.7±1.3的DS(驾驶得分),与现有的自动驾驶方法相比,本文实现了更好的全景自动驾驶,且拥有更好的性能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多传感器融合 特征交互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视角下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模型
20
作者 李俊芳 刘志钢 +1 位作者 潘寒川 曲思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8-1999,共12页
市域存在小时达与沿线通勤等多样化客流需求,而轨道交通线路结构性供给却不足。为解决多样化线路整合规划(融合)问题,以线路站点选择、发车频率、速度配置、站间客流分配量为决策变量,构建线路区间容量空余时数目标函数,以衡量系统运营... 市域存在小时达与沿线通勤等多样化客流需求,而轨道交通线路结构性供给却不足。为解决多样化线路整合规划(融合)问题,以线路站点选择、发车频率、速度配置、站间客流分配量为决策变量,构建线路区间容量空余时数目标函数,以衡量系统运营成本这一较难计算的指标。同时,构建乘客总在车时间目标函数,考虑客流需求、线路容量、站间距与速度等级之间的约束关系,基于目标函数最小化原则,提出融合视角下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模型。采用带模拟退火机制的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SA-ALNS)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与数学求解方法对比证明了算法寻优的速度优势,与不含模拟退火机制的ALNS求解性能的对比证明了算法在求解全局最优解上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与既有方案相比,模型规划的线路方案区间容量空余时数降低了16.5%,乘客总在车时间降低了32%,总目标优化了26.8%,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模型在目标1与2冲突的情况下,能够找到系统的帕累托均衡解,证明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能力。同时模型对其他通道的线路规划方案也显著优于既有方案,证明了模型的适用性。该模型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加快市域轨道交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市域轨道交通 线路规划 融合 最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